褚时健的几面镜子

2013-03-20 08:40岸石
共产党员(辽宁) 2013年5期
关键词:褚橙褚时健金钱

文/岸石

褚时健现在被称为“橙王”,固然是种果树有点名堂,但如果不是当年曾被称为“烟王”,大概也不会得到这顶高帽。人们不能不重温“烟王”的叱咤江湖,“烟王”的灰飞烟灭!

“褚橙”进京销售,在2012年底成为有点轰动的新闻。

一种橙子进入某地市场,本不应引起多少关注,能成为新闻事件是因为其生产商是褚时健。褚时健的名气可不小,他曾经是全国最红火的企业家,也曾经是最大的贪污犯。时光荏苒,当人们对这个名字渐渐淡忘时,年逾古稀的褚时健又以戴罪之身,投资创业,办起私营农场,栽种橙树。“十年树木”,现在硕果累累,以“褚橙”命名,畅销全国。晚年的褚时健成了大富翁。人们惊诧、羡慕,也有不少疑问,褚时健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什么?

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轻率断定别人为好人还是坏人,愚者还是智者。人像河川一样在不断流动、不断变化,人并非每天都以同样的面貌存在,人是有各种可能性的。褚时健人生的波峰浪谷,好人坏人的社会形象交织,值得深入剖析。“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褚时健的复杂人生就为我们提供了多面镜子。

“褚橙”的刚强

去年底在全国市场上销售的“褚橙”,价格比普通橙子高几倍,但卖相也并不突出,有的还青一块黄一块的。畅销当然靠品质好,但据网上调查,有一部分消费者买“褚橙”并不只是为了品尝,而是因为对褚时健的复杂感情,或感动,或敬佩,或惋惜……经历了几乎自我毁灭、家破人亡的人,衰老之年还能辛苦创业,人们喜爱橙子的甜美,更佩服褚时健逆境下的刚强。

在2001年,服刑中的褚时健被批准保外就医,这一年褚时健74岁。当时他糖尿病很严重,头脑眩晕,治疗一年花费二三十万元。他觉得自己过不了闲来无事的日子,就想找点事情做。听说有一个农场破产了,他租了下来,拿出自己积攒的养老钱,投资创业。他在两个邻近的山头,建成了2000多亩的橙园。经过10多年的开发经营,这里成了“花果山”,年产橙子近万吨。

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又是戴罪之身,干出了这么大的事业,靠什么呢?首先还是他做出了干事业的选择。以褚时健当时的处境,有千百条理由不再做事,安度晚年,但他选择了做事。

褚时健做事也是想证明,自己并非只知贪污公款,也并不仅仅靠资源、靠机遇,还是有本领的企业家。经营农场,褚时健拿出了自己的本事。他有战略眼光,按照生态农业的标准规划果园,选择栽种市场潜力大、赚钱前景好的冰糖橙品种。他的农场成为当地现代农业的样板。根据片区管理户数,农户以户为单位,配套建设住房和沼气池、厕所、猪厩。果农使用沼气,果园的地埂种植红薯等作物,饲养猪鸡,将生产的农家肥和沼液沼渣投入到果园中,增加果园肥源。管理这么大的农场可是大工程,生产、销售、培养品牌、打开销路,褚时健干起来驾轻就熟,做事果然不同凡响。

一位老人,自己完全可以选择是否干事业、做工作。但只要有条件、有意愿,做事还是有益社会、有益自己的。特别是有专长、做过大事的人发挥余热,造福社会尤其有益。晚年再次创业的褚时健告诉人们,无论处于怎样境遇、多大年龄,都可以力所能及干点儿事情,既贡献社会,又有益身心。

堕落更为可惜

褚时健现在被称为“橙王”,固然是种果树有点名堂,但如果不是当年曾被称为“烟王”,大概也不会得到这顶高帽。人们不能不重温“烟王”的叱咤江湖,“烟王”的灰飞烟灭!

1979年,刚刚摘掉右派帽子的褚时健被派到濒临破产的玉溪卷烟厂当厂长。这个曾经扛过枪、当过干部、搞过企业、跌过跟头的人,在破败的烟厂里,开启了改革发展的大业。

1986年,褚时健兼任玉溪烟草公司经理和玉溪地区烟草专卖局局长,加上把农民的烟田变成烟厂的“第一车间”,他一手控制了产、供、销三个环节,并狠抓产品质量。红塔集团在这样的体制构建下开始“腾飞”。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已经“把一个地方小烟厂做成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烟草帝国”,固定资产从几千万元发展到70亿元,年创利税近200亿元。这时的褚时健成了中国的“烟草大王”,全国的国企红人。荣誉纷至沓来: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等等。他甚至成为烟草行业的“教父”,某卷烟厂请到他去“传经送宝”,红地毯一直铺到厂外很远。

在计划和市场双轨制时,褚时健可以点石成金,大笔一挥就能把某个商家变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红塔帝国”的权力集中到塔尖,得到褚时健的批条,就等于发财。对想批烟的人来说,褚时健就如上帝。事业如日中天,人却过了退休年龄。褚时健不想白白交出签字权:“得为自己的将来想想,不能白苦。”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他决定私分300多万美元。钱到手,他对同伙说:够了,这辈子都吃不完了。然而,不义之食没吃多久,司法机关就根据群众举报,查处了褚时健贪污案,判处褚时健无期徒刑。这一案件震惊全国,国内外舆论非常关注。

褚时健案发,引起广泛的讨论。有人认为他贪污数额巨大,论罪应判处死刑,以平民愤。但呼吁轻判的声音也很强烈。因为当时国家规定的国企经营者的报酬比较少,与企业的效益很不协调。当时褚时健一年的收入不过几万元、十几万元,而他管理的红塔集团一年盈利上百亿元。对褚时健的判决,就是在强烈的舆论包围中作出的。在依据事实和法律的前提下,对褚时健的量刑也考虑了犯罪的社会环境和本人对企业的贡献。

如今,褚时健又成为新闻人物,“橙王”光彩的现在又使人联想到他不光彩的过去。有人认为,现在国企领导人年薪动辄上百万元,有的还过千万元,而褚时健为企业贡献卓著却因为贪污服刑,于是又为他鸣起了不平。这类看法混淆了情与法。依据法律和事实,当时对褚时健没有判错了、判重了的问题,怎么能根据现在的情况改变判决呢?再说是否犯罪不是因为企业家收入多少钱,而是收入的性质,合法的、不合法的也不宜简单比较。

褚时健曾是有作为的企业家,却晚节不保,犯罪进了监狱,女儿也因为涉案自杀身亡,真是令人扼腕的悲剧。悲剧总是令人同情的,但同情不应干扰原则。惋惜是因为一个曾经的英雄自我毁灭,当他重新站起并有所作为时,也并不能颠倒历史的黑白。

金钱的两面

金钱对褚时健来说是带来苦辣酸甜的东西,滋味复杂。当年能找褚时健批一万箱烟,就可以赚一个亿。如果褚时健想捞钱,机会太多了。那时的褚时健虽说不上多么清白,但肯定不是一门心思捞钱,还是热衷干事业的。1988年,褚时健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天安门城楼,同行的人问他:“老褚,还准备干几年?”正在兴头上的褚时健豪迈地回答:“人生六十才开始嘛!”当面临退休的时候,他感到心理不平衡,捞钱的想法产生了,手也伸出去了。然而,这些钱给他带来的不是幸福,也不是什么补偿,而是巨大的灾难。以褚时健当时的声誉、能力,退休了再干点事业,钱不也可以挣到吗?现在褚时健以戴罪之身,尚能合法挣到几千万资产,抚今追昔,他更应痛悔退休前捞钱的丑恶和不明智。

金钱也是干事业的基础。褚时健能再创业,启动资金还是办理案件时,依法酌情给他留下的100多万元。10多年的创业,花果满山,让褚时健收获了财富。他现在住在农场的楼房里,一年可以收入几百万元,过上了富裕、安宁的日子。

经常接触褚时健的人感到,他虽然腰缠万贯,但对金钱财富已看得平淡。80多岁的人,消费有限。他保外就医的身份,不能随意游走、任意面对媒体谈天说地。他家的大门经常紧闭,多少记者采访都吃了闭门羹。看来财富也非万能,未必有了钱生活就轰轰烈烈、奢侈豪华。平淡安宁的生活,也许更有益于颐养天年。人生需要金钱相伴,但不应被金钱驾驭,遵纪守法、清白做人的原则应该放在金钱之上!

猜你喜欢
褚橙褚时健金钱
再婚老人如何走出金钱的“心结”?
比金钱更值钱的
老年人能向褚时健学什么
二则
褚时健不懂女人心
互联网时代十堰山区农产品电商发展研究
小数据推动中国高铁接轨世界
从“褚橙”热销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
渠道战愈演愈烈 真假褚橙的是是非非
褚时健:没有终点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