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欢艳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系,广州 510507)
“90后”大学生,一般被定义为1990年后出生的大学生。“90后”大学生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具有相当鲜明的思想特征与个性[1]。高职“90后”艺术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具有更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出更加追求另类、执着并且叛逆,沿用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然带来一系列的难点和问题。因此,应结合高职“90后”艺术生的个性特征,实施个性化管理,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进而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达标的优秀艺术人才。
(1)思想独立,容易迷茫。高职“90后”艺术生在思想上更加早熟,崇尚个性与个人主义,盲目地追求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对基本的价值判断与取舍容易出现偏差。如受艺术领域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对艺术的价值过高地评估,加之受社会上艺术名人成功例子的刺激,他们在对高职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情况下,表现出更加迷茫与偏激。
(2)性格自我,欠缺理性。受艺术专业的影响,高职“90后”艺术生个性张扬、内心脆弱,喜欢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展现自我,表现个人艺术才能,觉得条条框框只会抑制艺术创作,对学校各种评优评先不感兴趣,在学校给予的纪律处分面前无动于衷。高职“90后”艺术生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导致集体意识和全局观念缺乏,他们很少关注家人与朋友,遇事容易走向极端,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3)文化素质相对较低。高职“90后”艺术生大多文化基础相对较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由于他们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缺乏计划与目标,往往使他们进入大学后文化知识更加薄弱[2]。这种现状导致高职“90后”艺术生整体素质下降,缺乏人文精神,在考虑问题时思辨性会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弱,进而影响他们的创作和发展,甚至影响他们将来职业的规划与目标。
(4)行为活跃,自控能力弱。高职“90后”艺术生实践活动能力较强,思想观念较前卫,对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较热衷。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平台锻炼自己,但由于他们的就业观念不切合实际,导致动手能力强却自控能力弱,当遇到问题时强调个人的主见而忽视与他人合作、沟通的机会,不太愿意受到校纪校规的约束,迟到、旷课等现象时有发生。
个性化管理的思路来源于个性化教育相关理念,实施个性化管理离不开对个性化教育的深刻理解与运用。个性化教育,是指尊重每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制定适合每位学生需要的教育方法,以期达到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育人目标。个性化教育的思潮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孔子时期,孔子认为,教育应遵循“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发挥学生的特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心理学认为,个性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与选择,个性因素包括兴趣、需要、动机、信念和理想等,只有针对这些因素进行适当的引导与推动,个性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3]。
个性化教育中的“个性”不仅局限在性格上,更多表现在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性”上。这种教育管理理念与高职“90后”艺术生的个性特征基本契合,可以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并不断完善个性。个性化管理尊重每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制定适合学生需要并且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管理方案,根据差异性进行指导、指引与教育,使学生主动认识并确定个人的发展目标。个性化管理的目的是希望在管理中挖掘每一位艺术生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通过提供个性化管理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均能把自身最强的一面展现出来,从而使个性往更好的方向发展[4]。因此,对高职“90后”艺术生实施个性化管理,应充分发挥二者的契合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实施个性化管理,就是在学生个性发展与学生管理工作之间搭建桥梁,将学生个性特征与个性化教育理念相融合,把尊重学生个性放在管理的首位,只有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引导、培养、发展,才能不断推进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进程。对高职“90后”艺术生实施个性化管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职“90后”艺术生最鲜明的特征是不缺乏“个性”,应客观地把握他们性格的两面性,在管理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对性格的糟粕部分应作出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教导,同时把独立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培养的重点。二是艺术与创造二者是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只有发挥创造性才能捕捉艺术灵感,从而形成艺术作品;而个性与创造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个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可以培养创造力,因而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塑造,有利于学生的创造力激发。三是当今社会需要思维活跃、创造力强的艺术人才,学校应为学生培养创造力提供平台,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从学生的共性特征出发,把握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选择不同的教育管理方式,制定符合学生个性思维发展的管理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管理工作。
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学生的思想无疑受到一定的负面冲击,如拜金主义与个人主义、盲目追求艺术的价值、追捧艺术明星等。因此,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管理首先应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高职“90后”艺术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符合个性化管理的需要,结合他们的个性特征与专业特点,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不同的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对大一新生应着重把握入学教育,如校风校史教育、军训教育和感恩教育等,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及对学校的归属感;对大二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观念与理想信念;对大三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毕业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除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外,还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走向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社会、感恩社会,进一步拓宽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跳出传统教育模式,通过与学习、生活、实践的融合,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目的。
传统的师生关系不适合高职“90后”艺术生的管理需求,必须向“以教育、服务为主”的师生关系转变。辅导员作为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管理的主力军,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为其引导,提供帮助。这就对辅导员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辅导员传统的权力因素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管理已难以奏效,客观要求辅导员自身非权力因素的加强与提升,这种非权力因素主要表现在辅导员个人魅力的营造上,如高尚的品德、多方面的才能、广博的学识等,可以产生一种无形的威慑力,吸引学生主动地接受辅导员的管理要求[5]。同时,辅导员应积极营造个性化管理人文氛围,一方面,积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和生活气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独立思维和活动的空间;另一方面,尊重学生的需求、情感与个性,同时巧妙地激励学生,给予学生发展的个人空间,激发学生朝着目标前进。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在“90后”艺术生这一群体取得突破,应立足于艺术社团活动的开展,打造个性化管理的校园文化。艺术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学生课外培养计划的实施及开展高校德育实践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开展有益的艺术社团活动,能够调剂高职“90后”艺术生相对非主流的精神面貌,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艺术社团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学生不可或缺的展现自我的舞台,因此高职院校应围绕以育人为中心,以“打品牌、强素质”为原则,成立并扶持一批与艺术类专业相关的学生社团,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艺术社团应更多地开展艺术实践与科技创新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个性发展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强项与特长,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所需,进一步改善学生文化素质较低的现状。
对于高职“90后”艺术生,不能单纯地采取严加管理的办法约束学生的行为,否则不但较难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滋生反感情绪进而出现对抗管理的现象[6];对学生进行宽松的管理虽然能够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发挥出学生的个性特长,但容易陷入难以驾驭的局面。因此,宽严相济,即“该严则严,当宽则宽,严中有宽,宽中有严”,做到柔性与刚性相结合,在管理过程中注重管理的艺术,才能逐步树立起个性化管理的情理基调。一方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及时给予有效的指导,拉近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下一步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奠定情感基础。另一方面,借助四个平台开展个性化管理工作。一是学风管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严格要求到课率与早晚自习率,同时采取有趣生动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将纪律教育贯穿于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中,进一步规范学生行为。二是宿舍管理。严惩深夜上网、玩游戏等严重违反学校正常教学与生活秩序的行为,严格执行查寝制度;构建宿舍文化,创建个性化宿舍,打造和谐的宿舍氛围,同时将特色宿舍对外展示,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生活与学习氛围起推动作用。三是网络平台管理。通过微博、QQ等传播工具,聆听学生的想法和需求,与学生逐渐建立起友好的关系;构建学生管理专题模块,包括职业生涯、艺术社团、心理咨询、校园文化等,为学生提供有效、便捷的服务。四是学生评价体系管理。学生评价体系是对艺术生大学三年的行为、心理、成绩等方面进行全面记录与评价的体系,这种评价体系比评优评先、入党更受学生的关注与支持。通过学生评价体系管理,及时有效地制定与艺术专业相适应的学生评价内容、标准、方法和模式,及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与管理,培养差异性人才。
对高职“90后”艺术生实施个性化管理,是一项具有时代性的教育任务。如何更好地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贯穿始终,需要更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与实践,不断提出新方法和新思路,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学生管理模式。
[1]刘芸.“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创新[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75-78.
[2]曾薇.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8(12):24-25.
[3]蒋亚玎.对高职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探索[J].管理科学文摘,2006(8):42-43,64.
[4]丛英姿.浅谈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个性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0-113.
[5]李建强.当前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研究[J].剑南文学,2011(9):230-231.
[6]何奕璋.高校艺术生辅导员的工作初探[J].现代交际,2011(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