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益民
(恭城中学 广西 桂林 542599)
广西自治区在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如何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落实新课程理念?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我们怎样作为一个引导者的姿态出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物理难学的畏惧心理,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交流互动,合作探究来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本文仅就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作一些探讨.
要使课堂教学高效,就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组织学生学习.所谓学习,首先是一种经历,是一种身心活动的过程,学生在轻松、和谐、平等、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才会有饱满的热情投入,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要做到这些可以从二个激励入手.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培养兴趣是学习高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主动学习新知识,灵活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让我们的教学贴近生活来激发兴趣,例如,学习电磁感应知识时,可举电磁炉的例子,让学生讨论,电磁炉上放的锅,有铁锅、铝锅、铜锅、陶罐锅,哪种锅可用来加热食物?有同学回答,金属的都行,因为锅底会由于电磁感应产生涡流.笔者让学生回家试一试,第二天上课,学生说铝锅和铜锅都不行,闭合开关,电磁炉就报警了,只有铁锅(或不锈钢锅)能正常工作,大家兴趣盎然地急于知道原因,笔者再引导同学们复习磁性材料的有关知识,大家恍然大悟,原来电磁炉使用的锅,必须由铁磁性材料制成.也可以利用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来激发兴趣,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对于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难于理解的物理规律,利用实验教学的直观、形象,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动量定理的学习,通过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接篮球时的体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线断与不断”等实验,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情感是影响人们行为的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任何人都有渴望各种积极乐观的情感需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保持一颗诚挚的爱心,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从而找到激励教育的最佳时机.其次,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开朗乐观的情绪状态.
学生的学习情绪还受到学习目标的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确立“跳半跳能达到”的目标,既达到目标激励的作用,又让学生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赏识、表扬、宽慰、批评等,使他们在正反馈中不断向新的更高目标前进.
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评判应“以生为本”,看是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交流探讨、解决问题、总结规律,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可通过实验创设情境.例如,在“自感现象”一节中,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题,学生观察实验,他们会提出问题:闭合开关时,与线圈串联的灯为什么会慢一些亮?另一个实验电路,断开开关时,灯为什么会闪亮一下才熄灭?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最后教师将问题深化:要观察到闪亮现象,需满足什么条件?
可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和应用,为中学物理教学手段充实了新内容.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伽利略斜面实验,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惯性实例,如小汽车急刹车、火车的起动过程、到站停车过程等.抽象的概念、规律就变得直观、形象,学生就可以很自然地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中.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形式多样化,“讨论-合作”模式是学生合作学习中常见的教学模式,它是组织学生对相关主题内容在课堂内进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自由讨论、思考、发现、总结的学习活动.笔者的经验是在习题课的教学中,在高三课程一些章节的复习中,此模式的有效性比教师讲解模式强许多.例如,在高三复习过程中,为避免学生忘记热学、振动和波、光学、近代物理初步知识,师生一起订下一个“游戏规则”,每节开始上课时,全班用几分钟进行提问游戏,由同学甲自主选定同学乙回答,提问或回答既可在座位也可上讲台,回答过程中,同学乙或其他同学可对同学甲的命题质疑讨论,其他同学也可对同学乙的回答质疑讨论,同学乙也可请教师给予提示,同学乙回答完后,由同学甲评判,教师最后点评.下节课由同学乙提问同学丙……一段时间下来,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一些学困生也能积极“献策”,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逐步消除了对物理的“恐惧感”,提问(命题)、回答、讨论的水平越来越高,以上4块知识的掌握就水到渠成了.“讨论-合作”模式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我,交流合作,教学相长.
探究的方法可有多种,如观察方法、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类比方法、假说方法、数学方法等,关键是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可让每个学生探究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轻重的关系,学生可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如一张纸和一块橡皮擦,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的步骤,然后两人一组合作进行实验,最后小组代表交流实验结论.又比如,对一些较抽象概念的教学或复习,可用类比的方法探究,如将电势差、电势、电势能、电场力做功这些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熟悉的高度差、高度、重力势能、重力做功进行比较,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抽象的概念,而且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类比”这一物理探究方法.在探究式教学中,不能以结果论成败,重在学生经历和体验探究的过程.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呼唤智慧,作为物理教师要不断学习,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