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婴儿在儿科护理实训中的应用

2013-03-18 21:22:50王燏芳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尿湿实训室儿科

王燏芳

(大理卫生学校,云南 大理 671000)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相适应,与就业岗位要求相符合,为卫生事业发展服务的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教学强调理论知识“必需、够用”,重点强化技能培养,因此,护理实践教学就成了教学的重要手段。中职卫生学校大多没有自己的附属医院,临床课程在上实践课时基本没有条件让学生到医院去见习,只能在实验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操作,于是实训就成了卫生学校实践教学的重点。

1 智能婴儿的应用背景

在儿科护理学中,对婴儿的日常基础护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包括给婴儿喂奶、沐浴、更换尿布、穿衣等。通过对婴儿的日常观察,学生才会了解婴儿是否正常,比如婴儿肚子饿了、尿湿了或者不舒服时,就会用哭来表达,但不同情形下婴儿的哭声会不一样。只有通过多接触、多观察,才能使学生会判断、会应对,也只有通过多练习,才能使学生在接触婴儿时能更好护理婴儿。

以往我们实训室只有一般的塑料婴儿模型,没有条件让学生对婴儿进行日常观察,自从2008年我校护理实训基地建成以后,儿科实训室购买了8具智能婴儿模型,因此婴儿日常护理的相关实训项目就能顺利地开展了。

2 智能婴儿模型简介

智能婴儿模型造型逼真,特别适合护理和儿科临床工作者用于练习有关婴儿日常护理所需的各种技能和技巧,可设定6种不同场景以实施对婴儿的不同护理。

模型模拟了婴儿的6种模式:饥饿、过饱、尿湿、发热、恐惧、正常。各模式可自动循环或在某些操作完成后按模式键相互切换。按下开关键,婴儿进入安静的正常状态,会发出一声“呀”音,提示开机状态;如为自动循环则经过96分钟后进入饥饿状态,给婴儿喂奶150秒转入正常;如此时继续喂奶,即可进入过饱状态;经过120分钟后会出现尿湿,给婴儿换完尿布后又转入正常状态;此后小儿会啼哭,哭声低弱,提示进入发热模式,而且体温、脉搏会持续上升,此时给婴儿额头敷冰袋1分钟后则可回到正常模式;若在婴儿旁边有较大的响动,会使婴儿突然哭闹,提示婴儿进入恐惧状态,此时给予安抚,婴儿的哭声就会逐渐减小,并逐复正常。

3 智能婴儿在实训中的应用

3.1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沟通能力

在进行实训操作时,要求操作者要与婴儿有一定的交流。在正常模式状态下,抚摸婴儿头部会发出随机的“呀呀”声;抚摸婴儿背部会发出笑声;将奶瓶接近嘴部时会发出吃奶声。如按住婴儿左手脉搏键5秒钟后,就会自动报出脉搏频率,将体温计插入肛门10秒钟后拔出,就会自动报出体温值。在饥饿、尿湿、发热、恐惧模式时,婴儿会哇哇大哭,这时就需要判断婴儿哭闹的原因并及时给予正确的护理方能使婴儿安静下来。这就要求学生要注意观察,学会正确地判断婴儿的状态是否正常,通过对智能婴儿啼哭声音的大小、持续时间及剧烈程度等情况来了解并判断婴儿所处的状态是饥饿、尿湿、恐惧还是生病。掌握与婴儿交流和沟通的技巧,能够有效地促使婴儿安静下来,并在实训过程中不断地加强与婴儿的沟通,通过有效的护理使婴儿恢复正常。

3.2 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在进行婴儿护理实训时,要求学生要像对待真实婴儿一样对待模型,不可鲁莽操作,尤其转动关节时不可用力过猛。要将其当作一个真实的婴儿,抱的手法、注意事项等都要一一地认真去体会,从而使学生学会抱婴儿,并能正确地护理婴儿。

模型婴儿在饥饿模式下,应及时给予喂奶,将奶瓶接近婴儿嘴部,婴儿吃奶时会发出吃奶声,若婴儿没吃饱便移开奶瓶,婴儿则会继续发出哭声,直至吃饱,大约需要150秒钟;在尿湿模式下,应及时更换尿布,更换尿布时将配套的尿布通过腰部两侧的按扣固定在婴儿的屁股上,或者将尿湿的尿布取下即可;若在发热模式下,婴儿的体温、脉搏会持续上升,测体温则会超过38.5℃,此时应及时对婴儿敷冰袋,将冰袋敷在婴儿额头持续1分钟左右,婴儿就会停止哭声,体温会逐渐下降,直至恢复正常状态;若在恐惧模式下,要轻轻地多次抚摸婴儿的头部或背部,婴儿的哭声就会逐渐减小,直至恢复正常状态;若是婴儿吃饱后继续对其喂奶,婴儿就会进入过饱模式,它就会发出声音表示“我吃饱了”,此时拍打或抚摸其背部,婴儿就会发出打嗝声。

学生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并学会如何给不同状态的婴儿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只有给婴儿做出相应的、正确的护理操作,才能使婴儿恢复到正常状态;如果操作不正确或动作不到位,都不能使婴儿安静下来。

在实训中要求学生要反复练习,要做到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婴儿恢复正常。实践证明,通过不断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3.3 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护理婴儿的过程中反复练习操作技能,针对不同情境分析婴儿的状态并给予正确的护理。每次实训课,笔者都会对学生进行考核,笔者会随机设定模型的模式,让学生根据笔者设定的模式,判断婴儿所处的情境,并要求他们给予相应的护理让婴儿恢复正常。每次考核都记成绩,如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学生,笔者会在晚自习时间开放实训室,让他们反复练习,然后重新考核,直至成绩合格。这样可以避免他们机械地按程序练习,能促使他们分析婴儿所处的各种情境,并有效地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提高了他们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4 总结

4.1 通过对智能婴儿的护理操作,有效地缩短了学生的临床上岗适应期

自从2008年我校护理实训基地建成至今,已有4届学生通过在儿科实训室对智能婴儿的护理实训中掌握了婴儿的日常护理措施与技巧,他们能够正确判断婴儿的状态,并与其沟通,做出正确的护理。这些学生在进入儿科进行临床实习时,能立即正确、有效地护理婴儿,动作娴熟、得心应手,与以往未经过实训的学生在进入儿科临床时的不知所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赢得了科室医护人员的称赞,也赢得了婴儿家属的信赖。缩短了他们适应临床的时间,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较了大的收获与提高。并且其中部分学生在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儿科,他们能很好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也能够顺利、自如地开展有关婴儿的各项护理工作,有效地缩短了适应期和学习期。

4.2 通过对智能婴儿的反复护理操作训练,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综合护理技能

以往学生一开始见习就面对真实的婴儿,出现一点点失误就会遭到家长的指责与质疑,从而使他们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应对,而现在让其对模型进行实训,就可以避免这些不必要的麻烦。学生在实训时的一些不足,如动作不够轻柔、态度不够和蔼等,都可以通过练习得到改善,从而使他们的护理技术得到强化与提高。

总之,智能婴儿在儿科护理实训中极有应用价值,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基本都能掌握对婴儿的各项日常护理操作方法与技巧。经过对智能婴儿的护理实训,能够使学生较好地适应临床对婴儿的护理需求,使学生能顺利地开展对婴儿的日常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尿湿实训室儿科
儿科专栏
尿湿感知器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基层中医药(2018年5期)2018-08-31 02:35:50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期)2018-04-04 01:48:44
快开门
圆梦儿科大联合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00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 13:15:32
水貂尿湿症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