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昱
构建需求为本的职业群体社会管理体系
张昱*
社会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研究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行动者们也进行了丰富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众多的社会管理实践模式。“白领驿家”以面向白领的社会管理为视角,探索了社会管理管谁、管什么、怎样管的问题。“白领驿家”的创新实践既是我党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新实践,也丰富了社会管理的实践,促进了社会管理理论的发展。
社会管理 白领驿家 需求管理
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意义上,社会管理是对社会生活子系统的管理。而社会生活子系统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社会生活体系,这就为我们提出了社会管理管谁?管什么?怎样管的问题。应该说,静安区所实施的“白领驿家”在较大程度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回应。
社会管理管谁?这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但深入思考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发现,这其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甚至是实践中的难题。很多研究者都认为,社会管理的对象主要是特殊人群。这一看法是正确的。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 2·19讲话中全面论述了社会管理,并提出了社会管理格局设计、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公共安全体系、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非公有制经济社会组织管理、信息网络管理、思想道德建设等八个方面的任务。特殊人群管理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我们也要看到,这种看法也具有不全面性。
这种不全面性首先表现在这一观念压缩了社会管理的空间和对象。目前,研究者们对社会管理的规定性有广义和狭义之说。研究者们认为,广义的社会管理是对包括社会政治子系统、经济子系统、思想文化子系统和社会生活子系统在内的社会大系统的整体管理。狭义的社会管理则是指对与政治、经济、文化并列的社会的管理。由此可见,无论是广义的社会管理,还是狭义的社会管理都具有整体性的特征,都表明了社会管理的对象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而将社会管理的对象归结为特殊人群,这不仅压缩了社会管理的空间,而且还有可能使社会管理简单化。
同时,从社会管理的目标看,《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此,有两个范畴需要明确,即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在众多研究中,研究者们大多将之等同视之,很少追究稳定与和谐两个范畴之间的差异性。从《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是有质的差别的。以笔者之见,一方面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构成部分。另一方面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在整体上属于社会秩序的范畴,他们分别概括了社会秩序的两个不同层次的状态。社会稳定是指社会各要素之间的一种均衡状态,社会和谐则是指社会各要素之间不仅均衡,而且有机。这两种状态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实践逻辑,即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的逻辑,和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的逻辑。加强特殊人群管理追求的是社会稳定目标,在实践上属于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的行动逻辑,而面向整个社会人群加强社会管理追求的是社会和谐目标,在实践上属于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的行动逻辑。
最后,即使在社会稳定的意义上,社会管理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特殊人群的管理。这是由于特殊人群只是社会的少数,由他们引发的社会问题仅仅是社会问题中的一部分,而社会其他人群则构成了社会的绝大多数,在这些人群中也会滋生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甚至会导致这些人群中的一部分转变为特殊人群。因此,社会管理应是面向所有社会人群的管理,所要强调的只是社会管理中的分类管理原则。
社会管理管谁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管理实践中面临的一个难题。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以单位制为基础的社会管理体制逐步解体,社会流动加剧使大量人员沉淀到社区,导致单位社会管理功能弱化,从而现实地提出了社区建设问题。在社区建设的实践过程中,研究者和实践者都发现社区建设的参与者主要是老人和孩子,职业人群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度都不高,由此,刘少杰教授提出了社区管理“边缘化”的问题。应该说,研究者和实践者们都发现了这一问题,而且还想了很多行动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如在一些社区,实践者们实施了“小手牵大手”的行动计划,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孩子们之间交往的同时加强成人之间的交往,但效果也不是十分明显。
“白领驿家”对社会管理的探索意义就在于突破了社会管理面向特殊人群进行管理的思想,把社会管理的思想运用于对社会主流人群,即社会职业人群,特别是社会白领人群的管理,不仅使社会管理得到了拓展,而且还形成了一套职业人群,特别是白领人群的社会管理方式。
笔者在某以白领为主要居民的社区调研时,一位社区管理者曾坦言:“那些白领很傲气的,见到我们理都不理”。这表明白领阶层很难纳入社区管理,同时单位的管理功能又在弱化;而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的是,作为社会中间层的白领在我国的数量越来越大,甚至可能成为社会的主导阶层的事实。这使白领阶层的社会管理逻辑地成为社会管理中重大的现实问题,探索白领的社会管理方式也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以往的实践表明,沿袭原有的社区建设思路很难将白领人群纳入社会管理,而希望单位振兴其社会管理功能将白领纳入社会管理也与社会发展趋势相悖。这需要我们反思,也需要我们探索新的面向白领的社会管理路径。反思原有社区建设的实践我们发现,在社区建设中,对社区的规定往往具有地域性的特征,即把社区归结为具有一定的人群、地域、设施和文化的共同体,这种规定把社区建设限制在了地域性社区建设的范式之内。而在区域性的概念上,白领人群往往具有白天在单位,完成相应社会活动后回到社区休息的行动逻辑。经过一天的工作及社会活动后,再要他们在休息时间参与社区就非常困难,这构成白领人群社区参与度不高的核心因素。这表明白领人群并非没有社区参与的需求和愿望,而是他们的活动规律使他们难以参与地域性社区活动;同时也表明我们社区建设的路径与白领生活的逻辑不一致。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重新研究社区建设的范式。通过研究我们会发现,现有社区范式中遗漏了一个重要的社区类型,即功能社区类型。功能社区是在一定场域,以具有需求相似、文化相似人群为基础构成的社会共同体。这种共同体与地域性社区不同,它需要的是场域,而非地域,其主体是需求相似、文化相似跨地域的人群,其基本功能是满足社区成员的基本需求。这种功能社区在我们的社会中并非没有,而是大量存在。在社区建设中,地域性社区也建设了一些这样的功能社区,如各种类型的群众自娱自乐的群众社区、读书小组等等,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些功能社区主要是面向老人和孩子的功能社区,面向白领的功能社区基本上都以市场化的方式运作,从而使其成为利益共同体,而非功能性社区。这种功能社区对于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凝聚社会成员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以往的社区建设实践因局限于地域,恰恰忽略了面向白领人群功能社区的建设,从而导致跨地域具有相似需求白领人群的参与途径缺失。
“白领驿家”具备了功能社区的所有要素。从其性质看,是“政府支持、社会化运作、公益性服务运作模式的一个社会组织”;从其建设根据看,是白领的“需求、爱好、趣缘”;从其基本特征看,是“服务性、公益性、群众性”;其运作方式也具有自治的特征。也正因为如此,“白领驿家”已经发展会员4.2万余人,建立白领社团18个,党支部7个,成为在静安区乃至全市都有影响力、服务凝聚20万白领的综合平台。这种功能社区的探索性实践不仅为白领人群的社会管理提供了经验,而且为今后社区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社会管理管什么?在已有研究中,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基本停留在一般抽象的意义上。如,丁元竹认为社会管理的外延包括:管理社会行为、管理社会关系、管理社会问题和管理社会风险[1]丁元竹.社会管理发展的历史和国际视角[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6).;龚维斌认为社会管理的主要任务除了上述四个方面还要包括:化解社会矛盾、控制社会冲突、促进社会认同[2]龚维斌.我国社会管理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4).;白瑾在前两人的基础上,总结了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七个方面[3]白瑾.90年来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社会主义,2011,(4).;也有学者认为传统的社会管理已经不适用于目前的社会管理,需要对社会管理的内容进行创新。何增科认为,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八个方面:社团管理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社会服务体制、社会工作体制、社会治安体制、社会应急体制、社区管理体制、社会管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4]何增科.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社会工作发展[J]//社会管理与社会体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戴均良则认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社会治安、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道德风尚、社会服务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方面[5]戴均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体制求和谐[N].人民日报,2005-6-24.。整体上看,这些研究具有罗列的特点,即把社会生活子系统的各个方面列入社会管理的内容。这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社会生活子系统的要素具有无限可罗列性,这样,用罗列的方式总结社会管理的内容不能适用于社会管理的需要;其二,社会生活要素的分类具有多样性,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可以罗列出完全不同的内容,这使社会管理的科学性受到挑战;其三,这种罗列的方式不能概括出社会管理的核心内容,从而难以找到贯穿社会管理发展始终的中心线索,使社会管理难以持续、有效发展。
“白领驿家”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则超越了上述研究,在实践上找到了贯穿社会管理的红线。这就是紧紧地抓住了“需求”这一概念,提出了“关注需求”的指导思想,并将之运用于“白领驿家”社会管理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在运作中,‘白领驿家’始终围绕白领‘吃、喝、玩、乐、动,衣、食、住、行、医’等需求,整合区域资源,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构建了白领‘生活、活动、公益’的服务体系;在商务楼宇中,引进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逐步建立了凯迪克大厦等8个‘白领驿家楼宇立体服务站’,为白领工作、生活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针对白领停车难、居住难等实际问题,及时与居民区、房产公司联手,推出了错时每月150元‘白领停车’项目和比市场房租低15%‘白领公寓’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白领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从上述“白领驿家”运作的情况看,“白领驿家”主要从两个方面对白领的需求进行了管理。一是对与其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需求进行了管理,即围绕白领“吃、喝、玩、乐、动,衣、食、住、行、医”等需求进行管理;二是针对白领发展性需求进行了管理,即活动和公益性需求的管理。
需求成为社会管理的核心要素有其深厚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一直是研究者们高度重视的一个理论领域。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需要被看作是人的本性,是人类历史活动的第一个前提,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动力。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在他们那里,需要被区分为物质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认为物质性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一旦人的物质性需要得到满足后,精神性需要便会上升到一个更重要的层面。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区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序列。由此可见,需要不仅是人的本质性的存在,而且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同时,需要也是分层次的,在众多层次的需要中,当某个需要成为时下最迫切的需要时,这一需要便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而激发人的动机,调节人的行为。因此,从需求方面对人进行社会管理意味着对人的本质进行管理,而当一个社会能够把对人的本质的管理作为管理的对象时,这样的社会管理一定是有效的社会管理。
从现实的发展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的需求开始发生一系列重大的变化,需求多样性开始呈现。社会物质财富日益增加,人们的物质性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精神性需求逐步上升为主导性需求。人们的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意识越来越强,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需求进行管理和调控。但面对这种状况,我们仍然强调传统的“身份”管理,甚或发展为对身体的管理,如对公共空间监控设备的安置、人盯人的管理方式等等,这些当然也是需要的,但在社会发展的情形下,这些管理方式也是不够的,也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也需要在进一步发展这些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管理方式,而需求管理无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管理方式,甚至可以说在现代需求管理应成为一种主要的社会管理方式。
社会管理怎样管?这实质地涉及社会管理主体、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路径问题。
社会管理的主体是谁?由这些管理主体构成的社会管理体制应是怎样的?从目前的研究看,主要有三种观点,一些研究者认为政府是社会管理主体,社会管理是指“国家通过自己的权力机关或授权部门依据一定的规则,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干预、协调、调节、控制的行为”[1]李文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一些研究者认为社会管理就是社会自主管理,社会管理属于不带有政治性质的社会自主性、自发性、自治性的管理领域,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自主管理[2]孙关宏,胡雨春.政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还有一些研究者从多元化主体的角度来界定社会管理,李培林认为,“现代社会管理既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并依法对有关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调节的过程,也是社会自我服务并且依据法律和道德进行自我规范和调节的过程”。从理论及现代社会发展的实践看,社会管理的主体既有政府,也有社会,是政府和社会合作、协同管理的过程。
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静安区采取了成立社会组织,政府、社会合作管理的社会管理模式。于2009年支持成立了“白领驿家”,构建了在静安区乃至全市都有影响力的服务凝聚20万白领的综合平台。这种实践既与理论及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也与国家社会管理发展战略相一致。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应该说,静安区的实践对这一社会管理体制问题进行了先期的探索,这一探索是成功的。
社会管理路径是什么?概括“白领驿家”的实践,就是服务。这一服务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通过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协同为白领服务,二是通过调动白领的发展性需求为社会服务。寓管理于服务是目前社会管理的基本理念,应该说通过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协同为白领服务贯穿“白领驿家”案例的始终。从组建的宗旨上看,“白领驿家”是按照“服务白领民生”的宗旨组建的,从实际运作看,“完善服务”、“探索构建白领‘生活、活动、公益’的服务体系”是“白领驿家”的基本运作方式。更为重要的是,“白领驿家”不仅为白领们提供服务,通过服务实现对白领的社会管理,而且还引领白领为社会服务,把政府和社会对他们的服务回报给社会。“在实践中,白领驿家通过组织开展白领喜闻乐见的时尚活动,以服务品牌集聚‘人气’,以公益品牌动员‘人力’,逐步探索形成了‘白领交友(缘来驿家人)、白领缓压(驿家心SPA)、白领公益(公益也时尚)’三大品牌。”这不仅引导白领实现了其社会责任,同时也促进了白领自身的发展,内涵了丰富的“助人自助”的理念。
总之,社会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研究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止于2012年研究文献已达17660余篇,实践者们也进行了丰富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众多的社会管理实践模式。“白领驿家”则以面向白领的社会管理为视角,探索了社会管理管谁?管什么?怎样管的问题,既是我党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新实践,也丰富了社会管理的实践,促进了社会管理理论的发展。
*张昱,男,博士,博士生导师,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社会工作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