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翔
铁路,曾经被人们认为是最适合,甚至是只能由政府操控运营的产业。20世纪20年代,铁路国有化运动曾经使美国之外的几乎所有国家实行了铁路的国有,并保持了几十年。然而,在20世纪中后期,一股铁路民有化浪潮却突然席卷全球,欧美日等纷纷放松对铁路行业的管制,各类改革与重组为铁路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直到今日,市场的力量已经令曾经封闭的铁路系统再也无法与世隔绝。
发生在美国这个铁路里程最长国家的故事,可谓世界铁路产业民有化历程的缩影。在铁路新兴之时,美国政府对铁路运营采取一种自由放任的态度,没有施加任何管制。但随后,由于公众呼吁“铁路运输价格合理与公平”,1887年,美国国会颁布了《管制商务法》,后据此法成立了美国第一个可独立行使管制权的准司法、准立法、准行政的规制机构——州际商务委员会(ICC)。这个原本只是想解决运输价格问题的机构,却走得太远,直至开启了潘多拉魔盒。
此后,1903年《埃尔金斯法》通过、1906年《赫伯恩法》通过、1910年《曼-埃尔金斯法》通过、1920年《运输法》通过、1933年《紧急运输法》通过、1935年《承运人法》通过……这一系列法律的核心思想是:尽管铁路是私有的,然而,联邦政府能够通过对铁路管理的干预来降低私人的作用。ICC开始大包大揽,具有对铁路公司生杀予夺的大权。
拿1916年通过的《亚当姆逊法》为例,该法对铁路公司的管制扩大到了劳工标准,禁止各铁路公司相应地削减工资。于是,美国火车的速度虽翻了一番,但工会拒绝将每日工作标准提高,以至于铁路工人平均工时数在1959年几乎降低了一半。工会也施加压力迫使私铁保留已经淘汰的工种,甚至在先进的柴油机车上仍保留着“司炉工”这一冗职。
此外,ICC的审批速度之慢令人难以容忍,如某三家铁路公司要合并为一家时,从1961年的最初申请到1970年的最后合并,足足花费了9年的时光。
由于美国政府对铁路业进行严格的管制,铁路运输业丧失了竞争活力,服务质量差、经营僵化。比如以铁路路线总长为例,1916年,美国铁路路线总长曾达到顶峰,共有409177公里。然而,随着管制加重,到了1965年,全美客运线路仅剩120000公里,客车停运比比皆是。同时,随着航空、公路等交通运输工具的迅速崛起,铁路面对的替代性竞争日益激烈,在运输市场的份额也逐步下降,美国铁路运输业陷入了困境,在20世纪70年代甚至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破产申请接踵而至。
1971年,全美铁路客运公司(Amtrak)成立,这个由政府全资拥有的公司接管了“因为具有公益性,即便赔钱也要干”的客运业务,帮助私营企业活了下来。1976年,《铁路复兴与规制改革法》通过,免除了许多铁路公司的经济规制义务。1980年,《斯塔格斯铁路法》通过,全面放松了政府对铁路业的管制,奠定了美国铁路走向自由化市场化的基础。
1995年,被诟病已久的ICC终于被撤销,美国铁路业全面走向复兴。2007年时,美国铁路总长已恢复到226427公里,仍为世界第一大铁路网。
另一个可供观察的侧面是,美国铁路公司最多时曾经达到6000家,存在大量建设工程,但由于ICC对并购的监管太过严苛,导致直到1980年全面放开监管后,美国铁路公司的并购浪潮才如井喷般出现。到2005年,美国只有560家铁路公司,到2010年,全国只剩7家一级铁路公司(年营业额大于2.5亿美元)。并购浪潮,直接导致铁路货运周转量大幅提高。
“管制——失败——放手”,已经成为铁路业的宿命。其他国家的故事与美国何其相似!日本国铁职工曾高达41万人之多,其中超过20万为冗员,工作时赌博、喝酒、赏花的现象并不鲜见,解决就医、上学等问题的单位成了铁饭碗,混乱和粗放的管理使赤字达到30万亿日元左右。
然而,民有化改革后,日本铁道公司二十多年没涨票价,下属公司大部分盈利,超导磁悬浮等技术创新也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这与此前平均三年涨一次票价,却依然巨额亏损的国铁相比,相差不可以道里计。
无论是还在探索中的法国,还是已经走在前面的瑞典,每个开启了铁路改革的国家,无一不是在民有化市场化方面作出了重大举措。民有化并非一定指铁路完全由私人控制,根据此前各国的铁路民有化经验,不外乎:以契约形式确立国家和铁路的关系;政企分开;放松管制。
只要政府可以放松管制,市场自然会让铁路的表现更加优秀。即便在这个比较特殊的行业中,经济规律依然冥冥中发挥着作用。虽然人类的铁路史曾经走过许多弯路,但千江万河归大海,市场化民有化的宿命,恐怕并不为人的意志所改变。
【点评者说】在某些经济学家眼里,铁路是典型的“自然垄断”,因为任何两个地方,只需要一条线路就行了,乘用铁路的人数越多,运营的平均成本也就越低。不过历史上,美国的铁路都是私人营建的,而且竞争异常激烈,自然垄断并不会排斥竞争。当政府以公共利益等理由加强对铁路行业的干预、铁路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之时,铁路的经营效率反而会降低,乘客体验也会变差,这也算事与愿违的一个好例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