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连锋 谢小碧 范 娜 姚振兴
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深部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2)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地球物理与行星物理研究所,圣克鲁兹,CA 95064
(作者电子信箱,赵连锋:zhaolf@mail.iggcas.ac.cn)
在青藏高原地区地壳和上地幔中观测到强烈的地震波衰减,特别是在青藏高原北部区域。理论研究和实验观测均表明,强地震衰减是高温异常或部分熔融的指示因子。高温异常或部分熔融可能导致地壳内物质粘度降低而使其发生流动。这样,地震衰减的分布能够约束可能存在的下地壳流。
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分布有18个中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台站,21个全球地震台网的地震台站,107个流动台网的地震台站,记录了2000年以来的区域地震事件。我们挑选来自232个mb4.5左右的地壳内地震的高信噪比垂直分量波形记录7 545条,提取0.05~10.0Hz的Lg波振幅谱,建立单台和双台数据集。单台资料具有较好的数据覆盖,能够获得较高的成像分辨率。但可能引入源谱函数与Q 值分布之间系统偏差。双台资料能够在成像反演之前移除源项的影响,有效地避免这种系统偏差。双台资料的数据覆盖较差,成像分辨率较低。我们使用双台资料产生较低分辨率的初始模型,然后混合双台和单台资料联合反演,获得高分辨率的宽频带Lg波衰减模型。给定频率f,在第i个台站记录到的第k 个事件的Lg波谱振幅A 可以表示成源项Sk,几何扩展项Gki,衰减项Гki,和台基项Pi的乘积:
几何扩展因子Gki=(Δ0Δki)-1/2,其中Δ0为参考距离,且Δki≥Δ0。衰减项可以用品质因子Q来表示:
联合反演系统可以描述为
其中H 和Hd分别是单台和双台数据的观测谱与合成谱的残差矢量;δQ 为由Q 模型扰动构成的矢量;A 矩阵和Ad为微分系数矩阵;δU 为源项扰动量;矩阵E 表示源扰动量与观测谱之间的关系。通过最小化观测谱与合成谱的残差矢量来计算Q 值与源函数的扰动量,修正模型后进入下一次迭代计算。
青藏高原的平均Q0值为280,低于华北克拉通的Q0=374和中国东北的Q0=414。对于青藏高原内部,Q0值由南到北呈减小的趋势(喜马拉雅:386,拉萨:284,羌塘:238,松潘—甘孜—可可西里地体:217),然后增加(东昆仑:289,西昆仑:330,祁连山地体:315)。高Q0值是青藏高原周边区域地震衰减的主要特征(塔里木盆地:433,阿尔金山脉:517,柴达木盆地:385,阿拉善隆起:452,内蒙古地台:444,鄂尔多斯:395,四川盆地:456)。唯有云贵高原表现为低Q0值(247)。根据青藏高原地区的低Q 值分布,结合其他地球物理观测资料,推断可能存在两条地壳通道流。第一条从高原北部向东部扩展,沿刚性的四川盆地西缘向南;第二条始于青藏高原南部并跨越喜马拉雅东部构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