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然
2013年本市发改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经济发展与城市功能相协调,坚持发展方式与首都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坚持城市发展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统一,着力提升“四个服务”功能,着力推进科技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着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1月17日,本市召开发展改革工作会。会议总结2012年发展改革工作,部署2013年发展改革重点任务。
2012年发展改革工作七项成效
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和本市主动调整转型等因素共同作用下,2012年初本市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本市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增强内生增长活力和动力,促进经济增速逐季回升,二季度增长7.2%,三季度增长7.5%,全市经济呈现“转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本市发改工作全年成效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一)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促进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密切跟踪形势变化,及时研提政策建议,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研究提出稳增长系列政策。着眼增强内生动力、激发社会活力、培育潜在增长动力,研究制定了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出台并实施一批帮扶企业的具体措施,促进全市经济稳步回升。着力强化投资支撑。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向基础设施、民生、生态薄弱地区倾斜。不断强化政府投资的事前评估和事后稽查监管,提升政府投资使用效率。增强市级重点平台融资能力。组织制定各领域促进民间投资实施细则,研究公共领域市场化建设试点方案,努力扩大民间投资。着力扩大消费。继续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加快推动特色街区、旅游设施建设。强化价格调控及监管。制定并落实7类26项价格调控措施。加大节日、极端天气期间生活必需品货源组织和市场监管力度。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检查,研究制订了本市价格调节资金管理办法,落实一系列价格惠民措施,规范幼儿园收费行为,取消2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调整转型取得新成效
统筹使用100亿元政府资金,支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统筹项目,完成政府采购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80亿元。支持首都核心演艺区等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建设。推动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服务业“营改增”试点,举办国际服务贸易交易大会及第十六届京港洽谈会,争取中关村扩区获批,出台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意见,争取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落户金融街。支持高端产业功能区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六大高端功能区实现收入增长23%左右。
(三)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制定发布《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细化各功能区域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任务。大力推动城南和西部地区发展。2012年城南和西部地区安排市政府投资177亿元,占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的47.7%。圆满完成城南行动计划第一阶段任务,三年累计安排市政府投资370亿元,带动全社会完成投资4500亿元,城南地区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统筹推进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制定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年度计划,启动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建设,一批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及棚户区改造等民生项目相继建成。推进新城、重点镇和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落实聚焦通州战略,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支持新城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功能和人口承载能力。促进重点镇发展,小城镇发展基金首批合作项目开工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研究开展新一轮山区农户搬迁工作。在更大范围统筹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启动《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研究工作。
(四)坚持优化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服务保障水平
围绕交通、供水、能源等制约城市发展的难题,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全力推进中心城轨道交通建设。将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建设作为疏解交通拥堵最核心的任务来抓,全年新增轨道交通运营里程70公里。2015年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方案也获批。完善多元、安全的能源设施体系。加快供热设施布局和能源结构调整,西南热电中心主体工程建成,东北、西北热电中心全面开工,陕京三线全线贯通。着力提升城市供水能力。积极支持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建设,建成南干渠和大宁调蓄水库主体工程,开工建设东干渠、团城湖和亦庄调节池。着力提升城市应急救灾能力。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及时调剂市政府投资和争取中央投资用于灾后恢复重建,支持中心城20处立交桥区积水工程和34条中小河道治理及水毁应急修复工程。
(五)坚持绿色发展,大力改善生态环境
以减排、增绿、压煤、治水为重点,努力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深化实施三级“双控”机制,制定《“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12年度任务分解方案》,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和低碳城市试点建设。继续推进节能惠民工程,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实施力度,推动内涵降耗。预计2012年万元GDP能耗下降4%左右,超额完成全年目标。支持大尺度森林体系建设。完成平原造林25万亩,营造千亩以上大尺度城市森林51处,基本建成11个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开工建设南大荒休闲森林公园。全面启动压减燃煤。围绕PM2.5污染治理,制定了《关于加快压减燃煤促进空气质量改善的工作方案》。全年完成2600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和东西城区非文保区平房2.1万户“煤改电”,压减燃煤70万吨。着力改善城市水环境。会同水务等部门,全面推进三大流域水系综合整治,通惠河、马草河等中心城区河道加快治理。
(六)坚持加强和改善社会建设,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立足于改善民生,围绕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不断增强惠民效果。着力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年新增幼儿园学位2万个。支持区县区域性医疗中心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支持631个基层社区服务用房、街道服务中心用房建设。加大养老设施支持力度,全年新增养老床位1万张。努力解决市民关心的现实问题。配合相关部门积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年建设收购保障性住房16万套,竣工8万套;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超过1500万平方米。对91个老旧小区配电设施升级改造。实施送气下乡工程,解决了小煤窑关闭区域约8万户用能问题。
(七)坚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增强首都发展活力
积极协调推动年度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加大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力度,平稳实施居民阶梯电价和天然气价格调整。大力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医药分开试点效果良好,制定出台了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若干政策。
2013年发展改革工作总体要求
总体看,2013年发展形势略好于2012年,但困难和挑战依然较多。2013年本市发改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经济发展与城市功能相协调,坚持发展方式与首都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坚持城市发展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统一,着力提升“四个服务”功能,着力推进科技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着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在工作中要把握五个原则:一是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强化需求导向和企业主体地位,突出抓好高端产业功能区建设,持续增强首都经济的发展动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二是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区域发展,重点推进城区与郊区、中心城与新城、城南与城北等协调发展,统筹好人口资源环境、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三是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让森林走进城市,让空气更加清洁,走资源节约、绿色发展道路,为市民生产生活创造更宜居、美好的环境。四是更加注重解决好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经济发展、城市功能与市民需求更契合,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幸福。五是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和对外开放,重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在更高水平上推动首都科学发展。
2013年发展改革工作主要任务
(一)坚持扩大内需,促进首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发挥好投资对稳定增长、提升城市功能、促进民生改善关键作用。要把扩大社会投资作为首要任务,加快落实国家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实施细则和本市配套办法,以特许经营为主要方式,完善土地、规划、价格、补贴等配套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轨道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置、医疗、养老等领域建设。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导向作用。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在投向上要重点支持改善民生、完善功能、承载业态、优化布局、治理环境等领域建设。在投入方式上要通过资本金注入、设立基金、补助贴息、购买服务等提高引导放大作用。要进一步规范市区两级融资平台,增强融资能力,拓展融资渠道,做好项目与在京金融机构对接,积极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二是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要统筹功能布局,规划建设一批旅游综合体,引导新增商业项目优先向新城集聚,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新消费商圈。要优化消费环境,支持网络消费、信用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发展。要适应市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要,促进保健、休闲、养老等行业发展,增加新兴消费供给。要抓住重大机遇,释放政策潜力。把家电节能补贴、京V机动车排放标准实施等节能环保政策与促消费政策有机结合起来,研究信用消费、绿色家装等新举措。软硬结合、持久释放第九届园博会举办、72小时落地免签政策效果。
(二)发挥创新驱动和高端引领战略优势,增强内生动力
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根本途径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总体方向是聚焦高端产业功能区,强化科技文化创新,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一是提升高端产业功能区对全市经济的支撑能力。把产业功能区作为首都经济主要承载地。积极支持中关村、金融街、CBD、亦庄新扩区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研究高端产业功能区评价指标体系,强化重大项目市级统筹机制,引导优质要素资源按照园区定位分类集聚。创新园区运作模式,支持园区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加强与国际同质园区的战略合作与交流。
二是强化科技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切实把科技创新放在首都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服务好国家创新战略,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加快实施中关村扩区规划,推进规划落地和政策覆盖。统筹使用好100亿元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新技术、新产品的规模和领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发挥好文化创新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推动首都核心演艺区等文化功能区建设,支持文化品牌活动,拓展文化传播途径。
三是推进战略产业发展。会同相关部门,深入实施好“营改增”试点,加快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石景山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和中关村现代服务业试点建设,提升“北京服务”品牌影响力,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支撑能力。积极支持大型旅游休闲功能区和特色旅游带建设,培养重要支柱产业。把非基本公共服务作为首都服务业的新增长点,推进市场化和产业化,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整合优势资源、发挥首都比较优势,着力培育新一代互联网、生物医药、轨道交通等特色制造业产业集群。统筹用好各类资源,推动总部经济实体化、特色化、集聚化发展,为企业在京发展做好服务。
(三)统筹城市建设与管理,有序解决城市发展难题
首都城市发展进入实施精细化管理阶段,既要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更要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坚持不懈治理交通拥堵。优先规划、优先建设、优先开通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路,新增通车里程24公里,实现规划2015年建成线路全部开工。加快构建立体化公交换乘体系,开工建设苹果园等综合交通枢纽,优化公交线网,建设P+R停车场。继续实施微循环道路、智能指挥调度、物联网应用工程。
二是优化提升中心城功能。落实“十二五”规划提出“四严”要求,加强项目源头管理,避免功能和人口进一步集聚。有序调整不符合中心城要求的功能。引导新增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向城市副中心和新城转移,促进中心城功能和人口疏解。建设二环亲水绿带,增加便民文化体育休闲场所,培育连锁生活服务企业,增加城市亲民便民功能。
三是着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提升城市化水平和质量。要促进城南地区崛起。实施好第二阶段城南行动计划,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北京新机场建设,超前谋划临空经济区,挖掘城南文化内涵,提升综合影响。推动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出台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转型发展意见,支持民生、基础设施和功能区建设,吸引优质要素集聚。推进城市副中心、新城和重点镇建设。强化市级统筹,集成土地、投融资等支持政策,推进通州城市副中心建设。把新城、重点镇作为首都城市化战略的重要节点,支持新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鼓励支持央企、民企和市属国有企业等各类资源参与重点镇建设。
四是提高城市运行保障能力。加快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推进中心城区和新城水厂建设,基本形成可靠的城市供水体系。完善“西蓄东排、南北分洪”防洪排水格局,汛期前完成中心城20处立交桥区积水点和34条中小河道治理,有效提升城市防洪排水能力。加快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建设,开工建设陕京四线,加快实施能源保障和地下管线消隐改造工程,确保能源安全运行。
(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生态优先,改善环境质量。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发挥工程、技术、管理、行为节能与市场机制的协同作用,完善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三级考核评价机制,深入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实施一批节能改造工程,引导全民参与,全面推进内涵促降。以治理PM2.5污染为重点,加快大尺度森林绿地建设,实施35万亩平原造林;打好压减燃煤攻坚战,力争压减燃煤140万吨;鼓励淘汰老旧机动车,加大工业、施工扬尘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完善区域联动机制,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增加河湖生态水源,基本完成中心城主要河道整治,逐步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打造滨水休闲空间。
(五)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顺应市民新期待,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多渠道增加供给。落实学前教育和中小学三年行动计划,增加幼儿园学位2.4万个。按照准入平等、待遇平等的原则,探索公建民营等方式,吸引社会组织、社会资源参与提供公共服务。促进公共服务均衡配置。试点推进名校办分校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完成10个新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保障郊区群众就近就医,促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共享。着力增强民生工程惠民效果。建设收购租赁保障性住房16万套,建成7万套。继续实施“能源安居工程”,让更多居民用上放心电、便捷气和清洁热。抓好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领域价格调控,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保持价格总水平稳定。
(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不失时机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运用差别化、阶梯价格政策推动科学发展。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分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制定本市落实国家收入分配改革的方案,推动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推进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加快国有资产证券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