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南阳 473000)
角色因为人物情节的发展而丰满,因为人物的戏剧冲突而真实。没有戏剧冲突就不可能构成扣人心弦的情节、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歌剧 《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它不仅斩获了多项国内歌剧节的大奖,而且情节动人,感人至深。它的剧本来源于李英儒先生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同名小说。银环的角色是剧本作者以及曲作者精心打造的人物形象。银环的性格温柔、单纯、善良、忠诚。在战争的洗礼和革命事件的发展中,银环也逐渐成长。我们可以看到她革命的激情精神、对爱情的忠贞精神以及宁愿牺牲自我的大爱精神。在全剧中银环具有推动剧情发展,引导全剧戏剧冲突、矛盾冲突形成。
在剧中银环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也是一位正面人物,地下共产党员。作者没有把她描绘成一个很有个性、有魅力、成熟的人。相反却把她描绘得单纯、善良,这是其戏剧冲突的需要。
银环的性格特征导致她在死亡和毁灭面前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让我们不仅记住这个人物并对她留下深刻的印象。银环的戏剧形象和情节发展所孕育的戏剧冲突非常丰富,这种戏剧冲突主要体现在银环面临复杂环境时所作出的决择:第一,轻信他人,美好的动机却带来毁灭的结果;第二,柔弱的银环举枪击毙了叛徒;第三,为营救他人关键时刻甘愿牺牲年轻的生命。
银环幼年的成长环境相当艰辛。翻阅原著,银环的家庭是缺憾的,银环的母亲很早就离世,只留下了一对姐妹。姐妹二人跟着父亲生活,不幸的是在逃难中又与父亲失散,只能和姐姐相依为命。失去了母亲又缺少父爱,银环是跟着姐姐讨百家食,住五道庙,靠着别人的救济生存。生活的艰辛使银环从小就乖巧、懂事。那时候的银环年纪小,有什么事情都由姐姐出头,慢慢形成了金环、银环性格很大的差异。金环说话办事泼辣、老练;银环的性格却是温柔、顺从。其次,银环青年时期的经历十分简单。银环在省城上了护士学校,是一位进步女青年。由于姐姐是共产党员,受身边人的影响,耳濡目染,银环对革命是满腔热情,一心要加入共产党。可以看出她的经历十分简单、甚至苍白,辅以性情的柔弱,并不具备开拓、独挡一面的女英雄式性格特征。所以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会有脆弱和幼稚的一面。
银环人物的戏剧形象有悲剧的特点,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过,“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撕碎给别人看” 银环美丽、善良,在一出场的两场演出中银环塑造的都是一位端庄、美丽、对于事业热情高涨的可爱姑娘,观众接受并喜欢这么一位可爱的人儿。可是就在人们为这个可爱的姑娘展望美好未来,能够和杨晓冬有一段美丽爱情的时候,悲剧却来了。由于轻信,银环原本美好的动机却带来了悲剧的结果。银环为了营救革命战友、杨晓冬的母亲,把杨晓冬的下落告诉了高自萍,她满心希望杨晓冬的母亲可以脱离苦海。可她换来的结果却是一个不好的消息,自己信任的人已经叛变!悔恨、着急、痛彻心扉等复杂的心境找到了这位单纯的姑娘,银环的内心分秒都在痛苦、挣扎、着急。
面对这种复杂的心境,银环最终的选择将预示着她性格中潜在的、未被激发出来的部分。她迫使自己冷静下来、想要质问叛徒,叛徒却露出一副要为爱牺牲的面目继续纠缠银环。戏剧冲突到达极点,银环极端愤怒之下,为了避免叛徒在党内继续破坏,最终将其击毙,达到了剧本的高潮。这种纠结、挣扎而最终推出的高潮,使观众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也真实再现了银环的坚定和冷静的潜在性格特征。在这些事件中银环也逐步成长,让观众不仅看到她的单纯、美丽,也看到了她的成长。
银环、杨晓冬爱情的结局没有描述的很具体,是开放式的结局。银环悲剧的色彩也没有继续撕裂,她没有为了自己的悲剧情节牺牲或毁灭,这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在中国传统审美中,“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不同于欧美的“英雄救美”,女性在故事中往往占主导地位。回顾歌剧发展的历程也不难发现,中国民族歌剧的主角大多数都是女英雄式的人物。银环的形象虽然不是女英雄,但是在其戏剧冲突的挣扎中也包含了正面的个性力量,结局是符合中国传统审美的圆满结局。
在剧情的叙述中,由于多个人物、情节共同发展,有了矛盾和冲突的萌芽,多种因素共同酝酿、发展和推动,直至冲突达到最高点,也即是戏剧冲突点。在银环人物的塑造中,掌握这种戏剧冲突是通过多元化的表演体现的,例如银环人物的对白,银环语言中的潜台词,银环的眼神以及肢体动作,等方面去塑造银环的人物形象。
第十一场监狱,杨母被捕,关敬陶安排银环去监狱看望杨母,这是一场亲情戏。银环和杨母再次见面却是在监狱中,昔日和蔼和亲的杨母,被敌人折磨的遍体鳞伤。看到这些,银环胸中对敌人的恨意累积,她一边安慰杨母一边在心中着急怎么营救她。再次唱起那首《玉镯》,老人托付玉镯,儿媳相认,却在狱中而显得另有一番滋味。银环也被杨母的坚毅、勇敢所打动,带上玉镯叫娘亲,使老人得到心中的安慰。
唱段《带上玉镯叫声娘》中最后一句银环唱:“娘啊,从此你就是我娘亲,从此你就是我娘亲!娘,娘亲,我娘亲”。此句重复了多次“娘亲,你就是我娘亲”,表达了银环心底的呼唤。重复的唱词,要根据逻辑重音的不同,唱出意思的小差别。第一句从此你就是我娘亲强调的是:“就是”二字。虽然杨母并不是银环的生母,但杨母认定银环这位儿媳。此句正是银环肯定的回答。第二句从此你就是我娘亲强调的是“亲”字,但同为共产党员,同志的情谊、长辈的关怀让银环感到老太太的可敬、可亲,更为杨老太太现在的处境而深感焦虑,后一句娘就是银环对这种焦虑之情的抒发。
抓住那些有寓意的“潜台词”,了解歌曲的意境,把这种意境代入到歌词中,把握歌曲整体的情绪。在第三场中,银环是最基层的地下共产党工作者,她带领着青年女学生在一所简陋的地下室印刷革命宣传品,朗读着振奋人心的演说稿。唱起歌曲《擦干眼泪盼天明》。歌中的第二句歌词:“半遮星月,半压城”这一句字面意思说的是云彩挡住了月亮的光亮,半座城都被黑色笼罩,不见光亮。看似写景,联系上下文分析,实质上是用天气的变换,来比喻当时的政治时局的阴暗和进步女学生对正义力量到来的期盼。所以在唱这一句的时候要有对现在状况的担忧感,和盼望好景到来的期待感。
眼睛是心灵的镜子,是我们身体最敏感的器官,它可以表现人的所有精神世界,所以眼神总是与表现人物内心最隐蔽的一面联系在一起。例如,银环与高自萍对唱的一段《吸引力》,是他们表达各自心声的唱段,对于眼神的运用,要有层次。前段的歌词“像一束光影投下来,从远方飘进心海。”说的是杨晓冬如同一束光影将银环的世界照亮,表现出了银环对杨晓冬的欣赏和对爱情感觉到来的欢快、兴奋之情,需要让眼睛直接与心灵对话表达出银环内心的欣喜。银环要表达的对象是杨晓冬和爱情,他们不在自己眼前,而是在内心之中。所以不用特定看某人的眼神,而用虚指某人的眼神,望出去望向远方,眼神也可以虚一点、飘渺一些。银环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少女,在描述了心上人,表达了自己的爱情之后,稍微有一些不好意思。只偷偷看一下,又怕别人察觉自己的内心,转过眼神去看别处了,这种眼神与前一个眼神连贯起来树立起银环温柔的形象。
肢体语言是大脑对肌肉的调控指挥,最初登上舞台因为紧张而遇到手脚不知往哪里放;腿脚如同铅铸般移动不便;甚至那种肌肉的不随意、机械、紧张等,都是舞台表演的大敌。
在对《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十二场的学习中,我发现银环的咏叹调《心追风雨》是这一场的高潮。已经叛变的高自萍在天主教堂等待银环,并准备向她询问杨晓冬的下落。银环最终对高自萍轻信,泄露了杨晓冬的行踪。当她弄明真相,立刻清醒认识到党内出了叛徒,自己被骗了!知道了这个天大的谎言后银环想在叛徒赶去现场之前找到杨晓冬,挽救自己的一切过失,哪怕自己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拼尽所有的力量使杨晓冬逃出被捕的困境。
银环这一段唱的心境非常的复杂,肢体语言是帮助她抒发内心情感的关键。高自萍已将杨晓冬下落通报敌方,银环又悔又急。从银环看清高自萍叛徒的嘴脸之后,就要与之前的纯真、柔美形象告别,设计的动作应该增大幅度,在身体周边进行动作发挥,甩手、跺脚,都要要显得有力度、大气且不能拖泥带水。由于银环性格的柔弱和复杂的心境,她在这一唱段中还保留有后悔和柔弱这一性格的影子,例如:“用我的灵魂向你负荆”是带有乞求、着急的味道,所以动作从身体周边收回到心脏附近,能较好的抒发其人物的内心想法,另外,此时身体由于激动、着急和无助的颤抖也是合理的,这样的动作虽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美感,却更能让表演者贴近戏剧人物。
肢体语言表演这一唱段还要注意理智与情感的辩证关系。在练习的最开始阶段,我完全的投入其中,我的情绪非常的激动,假如没有理性的控制,我会在三分三十五秒的歌曲中情绪一直非常激动,走动也夸张,最终由于到了某方面的极限而影响了咏叹调演唱。所以理想的做法应该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不是纯粹的感性,而是有所控制的感性,这样才能达到音乐的整体美,和歌唱、表演的统一。
完善人物形象需要在完全了解事件、人物、以及相关的大背景前提下,再加以具体、形象的想象,去充实、丰富和打磨人物形象,增强人物的代入感,使角色丰满鲜活、生动有趣。我的方法是注重想象的重要性,也就是对剧中银环身上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发挥想象力,找到自己对这件事的体会和心理依据。有人说:一个角色如果没有加以演员的想象,就不可能具有吸引力,因为虚构的生活远没有真实的生活来的亲切。
想象力的建设如同盖一座房子,需要搭上不同的结构,也需要在内部进行装饰,装饰的越具体、越形象,想象就越真实。例如第三场地下室有一段讲的是:银环带领青年女学生在地下室印制宣传品。如果想象成:在一个深秋的月夜,地下室里灯光昏黄,有许多水管、气管呈网状从这里穿过,有的地方在滴水,有的地方在冒气,工作环境的条件很差。银环带领着青年学生在这样的地下室,围着一台老式油印机静悄悄的印制传单。这样详细的描述中,就可以感到银环及女学生工作的压抑环境了,也会让地下室这一场景更有真实感,以便于后来剧情的展开。
总之,要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表演者真实的与角色融为一体,建立起“我就是银环”,也就是我在想象中开始“存在”、“生存”于剧本生活中。与剧本所创造的角色,情境融合为一体。因为歌剧不是理性的交代剧情,而是感性的,富有真情实感的体会人物、塑造人物。所以“我就是”的感觉去塑造人物,能增加表演的生动性和人物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