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敏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由胃肠道功能紊乱而引起临床症状,且同时排除了引起这些临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慢性间歇性发作的饱胀、隐痛、烧心、上腹不适、嗳气等,且上述症状持续4周以上。FD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占消化道就诊患者的20%~40%[1-2]。目前,对于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因而治疗上也缺乏满意的临床疗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认为,FD与胃肠道动力与电活动异常、副交感神经敏感性增高相关,因而与患者心理、精神因素密切相关[3]。在临床工作中,我院应用埃索美拉唑联合黛立新与莫沙必利治疗FD,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7月我院住院以及门诊治疗的72例FD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入选患者均符合罗马Ⅱ的诊断标准[4],出现上腹不适或腹胀、腹痛、恶心、烧心、嗳气、反酸等消化道症状中的一项或数项,以上消化道症状出现2年及以上,每次发病持续4周以上。排除了以下患者:(1)经胃镜检查诊断伴有胃、十二指肠糜烂、溃疡或恶性肿瘤等器质性病变;(2)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提示伴有其他脏器病变;(3)伴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或精神类疾病;(4)就诊前4周内有影响胃肠道功能药物使用史;(5)伴有肠易激综合征或孕妇、哺乳期女性。将上述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平均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其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龄26~68 岁,平均年龄(46.8±18.3)岁,平均病程(3.8±1.6)年;观察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黛立新与莫沙必利治疗,其中,男性23 例,女性 13 例,年龄 25~70 岁,平均年龄(48.2±19.7)岁,平均病程(4.1±1.8)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时长、基础状况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需规律饮食及作息,戒烟戒酒,停止进食浓茶、咖啡、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对照组患者早晚餐前口服奥美拉唑,20 mg/次,2次/d,每日餐前口服莫沙必利5 mg/次,3次/d;观察组患者早晨与中午口服黛力新,1片/次,2次/d,早餐前口服埃索美拉唑,40 mg/次,1次/d,每日餐前口服莫沙必利5 m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药物治疗2周,治疗期间上述患者治疗依从性满意。
1.3 临床观察内容及标准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对餐后饱胀、嗳气、上腹痛和胃部烧灼感临床症状按以下标准进行分级评分[5]:(1)0级:0分,无症状;(2)Ⅰ级:1分,经治疗后以上症状偶尔出现,且无明显不适;(3)Ⅱ级:2分,经治疗后以上症状不频繁出现,患者稍有不适;(4)Ⅲ级:3分,经治疗后以上症状频繁出现,患者有明显不适;(5)Ⅳ级:4分,经治疗后以上症状,需配合药物才能控制症状。并根据治疗前后上述症状总分的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1)显效:上述临床症状总分较治疗前下降>80%;(2)有效:上述临床症状总分较治疗前下降50%~80%;(3)无效:上述临床症状总分较治疗前下降<50%;(4)恶化:上述临床症状总分较治疗前增加。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4.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表示计量数据,百分率表示计数数据。分别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分级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餐后饱胀、嗳气、上腹痛和胃部烧灼感临床症状分级评分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餐后饱胀、嗳气、上腹痛和胃部烧灼感临床症状分级评分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有效与恶化例数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效与无效例数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分级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分级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餐后饱胀(分) 嗳气(分) 上腹痛(分) 胃部烧灼感(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6 2.67±1.31 1.28±0.83 2.73±1.35 1.32±0.86 2.53±1.28 1.25±0.74 2.48±1.14 1.21±0.69观察组 36 2.81±1.33 0.76±0.47 2.80±1.38 0.81±0.53 2.61±1.30 0.72±0.44 2.56±1.19 0.68±0.41 t值 0.826 2.047 0.735 2.106 0.773 2.071 0.802 2.20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n(%)]
FD是一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痛或不适、嗳气、胀满、烧心等消化不良症状,经实验室相关检查、内镜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排除了患者器质性病变,约占消化科就诊患者的30%左右,在我国发病率约为20%。FD的发病机制至今没有明确,可能与胃动力异常、应激因素、精神状态、痛阈下降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而与幽门螺杆菌(HP)无相关性。临床研究显示,FD多伴有胃肠道动力障碍,表现为进餐后胃电节律紊乱、胃底松弛障碍、胃窦无力和排空功能减慢、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协调功能失常等。因此,促胃动力药物一直是治疗FD的基础药物[6]。
临床研究提示,FD患者常伴有神经质个性特点,其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常常导致患者情绪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当处于不良情绪状态时,胃肠道的分泌以及运动功能会出现紊乱,部分患者会出现减弱甚至暂停,胃肠道的蠕动功能被抑制;此时患者出现的FD症状也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出现焦虑、抑郁症状,形成恶性循环,即生理-心理-社会发病模式[7]。黛力新是新型三环类抗焦虑抑郁合剂,其中含有三氟噻吨美利曲辛成分,可拮抗神经突触后膜的多巴胺受体,增加突触间隙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与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含量,调整中枢神经的功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并可减少抗胆碱能副作用与锥体外系症状的出现[8-9]。埃索美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是奥美拉唑的S异构体,口服后吸收迅速。可特异性地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降低细胞膜上H+-K+-ATP酶的生理活性,减少胃酸的分泌;同时可显著抑制胃泌素、迷走神经兴奋造成的胃酸分泌。保持胃内处于pH>6,从而显著缓解FD的临床症状[10]。莫沙必利属于促胃肠动力药物,可针对性的增强胃肠道5-羟色胺受体活性,且口服后起效迅速,加强胃与十二指肠的协调和收缩能力,促进胃与十二指肠的排空,并针对性的作用于患者上消化道,显著消除上消化道的功能障碍[11]。
综上所述,埃索美拉唑联合黛立新与莫沙必利治疗FD临床效果满意,与FD的常规治疗方案相比,治疗2周后前者餐后饱胀、嗳气、上腹痛和胃部烧灼感的临床症状分级评分均显著优于后者(P<0.05);治疗2周后显效与无效例数比较,前者显著优于后者(P<0.05);有效与恶化例数比较,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临床治疗FD时应首选埃索美拉唑联合黛立新与莫沙必利治疗方案,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恢复。
[1]萧树东.江绍基胃肠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52.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4-425.
[3]王金梁,韦红.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伴抑郁障碍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3):157.
[4]牛春燕,罗金燕.胃肠动力疾病新概念与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Ⅱ体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2):163-166.
[5]杨国钢.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5):5275-5276.
[6]施红琴.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2):114.
[7]Talley NJ,Seon CR.Functional (non-ulcer) dyspepsia and gastroparesis- differentiating these conditions and practical management approaches[J].Rev Gastroenterol Disord,2009,9(2):48-53.
[8]兰开荣,吴筱芬.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6例[J].海峡药学,2009,21(4):150-151.
[9]黄勤,涂明美.黛力新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干预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7):53-54.
[10]董华.埃索美拉唑药理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07,47(16):97.
[11]孙振钢.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9):1496-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