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创新的形上之思*

2013-03-08 10:15杨晓旗YANGXiaoqi广州大学广州510006GuangzhouUniversity510006Guangzhou
设计艺术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

杨晓旗 YANG Xiaoqi广州大学,广州 510006 (Guangzhou University,510006 Guangzhou)

设计创新的形上之思*

杨晓旗 YANG Xiaoqi
广州大学,广州 510006 (Guangzhou University,510006 Guangzhou)

设计的核心价值是“善”,而不完善是设计的本质属性之一,设计的驱动力来自不断发现既有设计存在着的不完善。设计具有服务、引导、探索3大功能,三者之间的比重结构,显示了设计的发展状况。中国现阶段应该倡导立足本土的、以引领设计为主的“橄榄形”的功能结构形态。

设计理论;核心价值;功能层次;创新设计

设计的兴发是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标志之一。中国当代的设计在历史的机遇中发展迅猛。30年来,中国的设计教育、设计实践、设计文化从无到有,由小变大,至弱转强。遗憾的是,设计界却一味地学习、追赶,还来不及做深层次的理论思考与研究探讨。如今当我们的综合国力已经发展至令世界瞩目水平的时候,于是设计界便走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即模仿设计日渐失去竞争力,原创设计成了唯一的选择。因此,有必要从哲学的范畴研究设计的本质,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设计之路。

一、设计的核心价值

多年来,关于“设计”的本质含义人们进行过持续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设计的内涵被不断地丰富。从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流变可以看到,设计从理念、目的、对象、内容、方式及手段等各方面已然发生了质的变化。威廉•莫里斯时代认为设计主要是美化产品外观,但当今认为设计师在设计某种产品时,是在设计一种生活方式。

那么,设计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很多人会说设计的核心价值是“创新”。其实创新只能看作是一种策略和手段,而不能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任何东西并不是说“新”的就一定是好的。而且“在面向地球环境时代,不仅仅创造新东西,还有维持、保存、再生原有的东西,发现其中的新用法和新价值,也是重要的设计活动。根据社会所需,不制作任何东西或是撤去已有的东西也都可以成为备选的设计方案”[1]。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是“真善美”,“真”是对理性认识的判断,“美”是对艺术审美的判断,而“善”则是对意志行为的判断。设计作为人类的实践应用活动,它的价值标准理应是“善”。

另一方面,从设计的功能和属性来看,它本身也是善的。设计是在使用者——生产者——社会大众多方利益之间寻找良性协调,“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好的设计就像水,服务大众之需却不炫耀显摆自己的功劳。正如原研哉所言:设计并不是要让人惊异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于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2]。置言之,好设计并不充当资本的雇佣,也不会做艺术的傀儡。

在科学真理的指引下,技术的目标是实现产品的“可能性”问题,而设计的目标是实现产品的“多样性”,解决的是个性化需求问题。设计不仅满足人类的物质要求,还寻求满足人类的精神要求。技术的指向是解决“有”的问题,设计的指向是解决“各种各样的有”的问题。

设计之美与艺术之美也具有截然不同的立场。艺术家总是以自我感受为中心,作品中的美是自我感觉的美,而设计师必须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审美,充当生活者、消费者的审美代言人。生活者、消费者的审美是以合目的性为前提的。

综上所言,设计的价值标准及本性都应该是“善”。然而在现实中,设计的表现常常是“不善”的,它要么充当了资本“有计划废止,大量消费”的帮凶,要么就扮演了孤芳自赏的艺术范儿,以至于唐纳德诺曼在他那本著名的《设计心理学》中一连串罗列了如下的事实:

不论是厨房的电炉、核电站,还是汽车、飞机、温度自动调节器和计算机,都存在同样的问题:设计中的弊端导致了错误的发生。

很多发电站的控制仪表盘设计得都不合理,像是要有意引发操作错误。

家用物品问题:功能越来越多,控制键也越来越多。诸如炉子、洗衣机、音响设备和电视这类简单的家用物品不应当设计成好莱坞电影中宇宙飞船控制舱的模样。但是这种事情已经发生了,消费者常常因找不到或是看不明白使用手册而不知所措。

设计优秀的物品容易被人理解,因为它们给用户提供了操作方法上的线索;设计拙劣的物品使用起来则很难,往往让用户很沮丧,因为它们不具备任何操作上的线索,或是给用户提供了一些错误的线索,使用户陷入困惑,破坏了正常的解释和理解过程。而那些糟糕的设计现在却比比皆是。

这正是当下的现实:学设计的人越来越多了,以设计为名的大赛和奖项也越来越繁夥了,造型新奇的玩意儿充斥市场,但是好用、顺手的东西却十分少见,设计很多时候背离了“善”。

二、设计需要问道于失败

设计的本性是“善”,而设计的另一个属性就是“不完善”,或者称作“相对完善”。

赫伯特•西蒙的有限理论认为,在复杂的外界环境中人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人的知识、信息、经验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在实际决策中设计者无法寻找到全部的备选方案,也无法完全预测全部备选方案的后果,他不可能也不企望达到绝对的“最优解”,而只以找到“满意解”为满足[3]。

“满意解”是一个相对“完善”的方案,其使用过程就是一个试错过程,一旦出现故障(包括不能满足某种需求),就有了修正设计的基点,这也就是波普尔所说的“可证伪性”,设计具有可证伪性,而不是证实性。我们不能因为一个阶段或是一个群体就说这个设计好用,就证实这是一个一劳永逸的优秀设计。设计就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然后给予重新设计,也就是原研哉所说的“再设计”。这便是设计的逻辑——设计“天生”就是不完善的,它的问题是与生俱来的,“满意解”永远只是相对的,因此设计师只能从发现问题开始着手设计。

现在的设计教学一般习惯是讲“好设计”的案例,而鲜有去挑“好设计”的毛病,更少有从生活中直接寻找设计存在的问题,这不是真正学习设计的有效方法。全部的设计,可以套用一句俗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给予检验。更好,就是要善于发现既有设计的不好即问题。获奖的“好设计”固然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但是不能提供“再设计”的思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畑村洋太郎创立了失败学,并出任于2002年11月成立的日本失败学会会长①,其目的就是要从各类失败中学习难得的经验教训。由于一般日常用品的设计即使出现问题,也不至于引发生命财产的损失,所以人们并不认为设计要从故障中学习知识。其实,失败学不仅针对大型事故,它也是一切设计的起点。

三、设计的三大功能和创新机制

人类的创造活动方式是复杂多样的,然而总体上看,可以概括成两大类:一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另一种是从有到有的创造。在科学、技术、艺术、设计这几个领域,创造的机制和规律是有所不同的。

毫无疑问,科学领域的创造是从无到有的。科学原理、科学定理、新的化学元素等等,被称之为“科学发现”。真正的艺术创造也是从无到有的创造。“每个时期的文明必然产生出它特有的艺术,而且是无法重复的”[4]。

设计虽然与艺术和科学技术渊源深厚,但是就其创造性来讲与这两者却有着显著的不同。设计,作为人类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其创造层次是丰富的,既有“从无到有”的创造,也有“从有到有”的创造;既有需要一种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创造,也有需要灵感和天赋的创造。

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探讨,就能够更加透彻地阐明设计的创新特征。

首先从概念上看。在现实语境中设计是一个外延非常广泛的词语。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设计的类别也在急速扩展,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生活领域,如数字媒体设计、动漫设计、交互设计等等。设计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术语,含义非常模糊。这种模糊在口语交流中似乎问题不大,但是在深入研究设计理论的时候就产生了很大的问题。更为混乱的是,人们常常有意无意地把设计与艺术混为一谈。设计虽然与艺术关系密切,需要借助艺术要素(线、调、色、形)表达,同时也确实具有艺术的某些特征,但是时至今日设计与艺术已经是属性不同的两种事物了。

设计之所以与纯艺术分离成为独立的学科,最根本的在于它们作用的目的不同,按照现代艺术理论,纯艺术是非功利的,或者说它的作用范畴主要是意识形态领域的。艺术家使“本质的东西、普遍的东西、自然的内在精神的外貌和表现成为可感的”[5]。在被称之为消费时代的当今,很难讲还有没有非功利这个东西,所以此处用“非实用的”这个术语比较贴切。而设计是直接为消费者服务的,实用性和商业化是它的基本特性。

美国学者杰弗里•亚历山大认为科学思想从事实到理论不是两个简单的层面,而是一个被他称之为“科学的连续统”的坐标分布[6]。同样,在广袤的世界中,非实用性与实用性也不是硬币的两面,非此即彼,而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谱带,其如图所示(见图1)。各种不同类型的设计在这个谱带中依照实用性与非实用性的强弱顺次排列。这个谱带的排序并不一定妥当,它只是一个形象性而非精当性的图式。这个图式是想明示,我们平常所说的各种设计并非属性单一的同一物,不是全部重叠在一起的单一线条,而是一个变化着的谱带。即便在靠近左侧的纯艺术一侧,其属性也不是简单划一的,从现今消费的视点来看,如果说还有所谓的非功利的纯艺术,有可能雕塑比绘画更符合一些。

图1 实用性与非实用性谱带

这个图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设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但是还不能完全阐明设计的创造特性。这就是另一个方面,即从设计的实践意义上看,它应该具有3个层次的目的功能。

第一,设计的服务功能,即设计的目的是为大众服务,为大众提供舒适、好用、美观的产品。在这个层次的设计中以满足生活者的显在需求为目标。例如在市场调研中,生活者、消费者明确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大部分是“从有到有”的设计。而在设计水平不太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这一层面的设计以模仿发达国家的设计为多。

第二,设计的引导功能,即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大众更加科学、合理乃至艺术化的生活。这里所说的艺术,并不是简单地指具有视觉美感的艺术,而是对事物质的判别,如同人们常说的“管理的艺术”、“领导的艺术”、“讲课的艺术”、“生活的艺术”一样,当一件事做到“特别”好的时候,往往被称为“艺术”,或者做事采用一种独特的方法也被称为“艺术”。在这个层次的设计中,设计师要设法满足生活者、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潜在需求”,按照黑格尔哲学的学说就是自在的、尚未发展、尚未展开的(存在于大众需要范畴中,但是大众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或虽然有所意识但不能清楚描述的需求)[7]。这一层次的设计中既有“从有到有”的设计,但是也有许多“从无到有”的设计,其中大多是与技术密切结合的首创性产品,例如第一部电话机、第一辆汽车等等。克林顿•希拉里有一句阐述领导者作用的话,用在设计师身上甚为恰当,“优秀的领导者能够把群众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卓越的领导者能够把群众带到他们没想到要去但是应该去的地方”。人类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如懒惰、自私、浪费等,好的设计可以采用非强制手段引导大众科学生活。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奥登普兰地铁站的“钢琴楼梯”也是设计引导生活的一个小例子,行人在“钢琴楼梯”上每走一步,便会奏响一个音符,据说此项设计使习惯使用自动扶梯的人们,66%的选择了走楼梯②,这不仅促进了大众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还具有环保节能的意义。

第三,设计的探索功能,“解决问题并非唯一的策略”[8]。想要探索未知世界是人类的本能,正是这种本能使科学和艺术不断向前发展。而这种本能使得人们在设计领域不会止步于解决问题型的设计,人们想用各种可能的手法做更多的尝试。探索型设计是设计中最接近纯艺术的部分,它不以可预测的市场需求(显在的或潜在的)为导向,完全凭借设计师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着奇思妙想,这些设计可以是不合理的、荒诞的,最好还是富有争议的;它可以是成功的,更可以是失败的;它可以是物质形式的探索,更多的则是对人类情感世界的研究。在这个层次的设计中没有必然的设限,它的意义不在于当下的市场,而在于为未来产品“可有的样式”提供一种启发,无论是“物理样式”,还是“情感样式”。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20世纪70年代孟菲斯集团的设计,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并且没有立竿见影的市场效果,一部分评论对它的评价是“粗俗、滑稽和怪诞”,但也有人发现了它的“装饰感、趣味感”和引人注目的“醒目感”,并受到启发,开发出畅销的产品——索尼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研发的面向儿童的放音机——“我的第一台索尼”,不仅成为小朋友的挚爱,也深受成年人的喜欢。设计不独具有实用功能,另一个重要的特质就是其文化特性。许多秀场上的时装大胆、前卫甚至离经叛道,薇薇安•韦斯特伍德的“朋克风格”和让•保罗•戈尔捷的“透视装”在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是骇人听闻和极其小众的,但现今朋克风格的时装被广泛接受,进而已经有评论员预测,透视装将会在未来的3年内进入白领的衣橱③,这些都是设计探索功能的体现。正如纸张、塑料、木头、巧克力、菜叶、花卉、牛奶、肉片等等都可以成为时装设计师尝试的对象那样。探索性设计是设计师艺术情感淋漓尽致的宣泄,也是设计师天才想象力的全面展现,其所追求的是马克•第亚尼所说的一种“无目的性的,不可预料的和无法准确测定的抒情价值”[9]。

可见即使在上图中靠向右侧的实用产品设计中,也存在着不注重当下实用性的探索型设计,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椅子的设计。椅子是最具实用性的东西,但它也一直是设计师和艺术家都喜欢创作的对象,迄今为止,不胜枚举的艺术家和设计家都进行过椅子的设计,其中既有关注人体工学、舒适度、功能、材料和成本的服务型设计,也有完全不在意实用性、舒适性的探索型设计。建筑设计也是如此,一般的民用建筑设计大多是实用型的设计,而标志性、纪念性建筑,其艺术性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每一座这样的建筑毫无疑问都是堪称艺术品的探索型设计。

如果从设计谱带和设计层次两个方面考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设计创新既有在商业化上与科技及艺术迥然不同的一面,也有在探索层面上与它们非常相像的一面。在探索人类未知的领域中,科学、艺术、设计存在着一个交汇点。总体而言,设计的层次更丰富,手段更多样,涉及面也更广泛。

四、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设计创新

设计的3个功能构建了设计的整体意义,而其功能结构形态则预示着设计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

设计可能的功能结构形态可以用柱形、圆台形(或是梯形)、倒圆台形(或是倒梯形)、橄榄形和腰部内凹的双曲面形(哑铃形)表示。

柱形表示3个功能层次设计的比例大致相当,这是一种百花齐放的理想形态,然而实践中也许较少出现,北欧少数几个设计先进国家的设计可能接近这种形态。

圆台形(梯形)下大上小,其含义是设计中以服务型、满足消费者显在需求为大宗设计,引导型和探索型设计的比例依次递减,这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可能出现的设计业态,在这种形态中原创设计较少,大多是全拷贝及拷贝改良型设计。

倒圆台形(倒梯形)上大下小,其设计形态是以探索型设计为主,引导型设计居中,服务型设计较少的模式,是一个在现实中不太可能出现的形态。

橄榄形表示设计行业以引导型设计为主,注重实用,重在发现大众的潜在需要,引导大众走向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较为务实、优化的设计产业模式,美国、日本、德国可能接近这种样态。

在中国现阶段,交织柱形形态,橄榄形更值得倡导,因为探索型设计并不产生直接效益,社会发展的确需要一些前卫型的、实验型的探索设计,但肯定不能太多。

双曲面形是一个两头大中间小的形态,这将呈现一种设计界虚假繁荣景象,把设计和纯艺术混为一谈,一些假借艺术之名的无意义的花里胡哨的设计和低层次的拷贝、改良设计充斥着设计界,具有实际意义的原创设计非常少,这是我们应该警惕、防备的设计业界形态。

如何避免双曲面形态而促进橄榄形态的发展,就是要把研究探讨生活者、消费者的潜在需求置于核心。潜在需求既与传统文化、生活习惯、价值观念有密切联系,也与人们心目中的未来生活图景丝丝相扣。例如日本在饮料自动贩卖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根据国民的生活习惯,克服了大众对保质期、品种单调、卫生保障等诸多方面的挑剔,设计了日式饭团自贩机,打开了新的市场。而当下最热门的“苹果”产品,正是把握住了大众对资讯交流需求的图景期望,这种期望在大众中不断产生,只是看设计师如何捕捉。

设计创新不是为了新而创新,应该惠及民生,提高大众生活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言,它应该是立足本土、本民族的,而当它的树冠蓬勃延伸之时,自然会触及本土之外的天空。因此,未来中国的教育界、设计界和产业界都应该提倡务实的设计理念,还需要注意以下3个方面的设计策略:

第一,注重高端政策的导向性,例如在高端设计成果展示或设计大赛中,应该扭转以外观视觉效果为主要评判标准的做法;

第二,设计教育和研究要更多地研究本国环境、社会发展、文化和大众的需求;

第三,设计实践应该更多地立足在设计调查研究而非简单的市场调查的基础之上。

[][]

当我们以本土设计为目标,不断开发优秀的原创设计,我们的设计自然就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是毫无疑义的。

注释

① 日本失败学会主页.

② 创意钢琴楼梯[EB/OL].http://www.patent-cn. com,2009-10-25.

③ 评论员预测,透视装3年内即将进入白领衣橱.中国广播网,图片频道[EB/OL]. http://pic. cnr.cn,2012-02-10.

[1]人工物設計·生産研究連絡委員会設計工学専門委員会報告. 21世紀における人工物設計·生産のためのデザインビジョン提言[EB/OL],http://www.scj. go.jp/ja/info/kohyo/18youshi/1804.html.

[2]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 朱锷,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35.

[3]赫伯特•西蒙.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M].杨砾,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38,129.

[4]瓦西里•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 查立,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11.

[5]高占军.外国设计艺术文献选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5.

[6]杰弗里•亚历山大.社会学二十讲——二战以来的理论发展[M].贾春增,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5.

[7]黑格尔.小逻辑[M]. 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87-211.

[8] 威廉•斯莫克.包豪斯理想[M].周明瑞,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171.

[9]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4.

On the Nature and Functions of Innovative Design

The core value of design is to make the design works perfect. Since the imperfect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attributes of design, the incentive of design comes from continuously fi nding out the imperfect of the existed design works. Design has three main functions including servicing, guiding and exploring. And the proportions and structures of these three functions indic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sign profession. Our country should advocate the functional and morphological structures, in a rugby-ball type, which mainly focus on guiding the design.

the theory of design;core value;functional levels;innovative design

J0-02

A

10.3963/j.issn.2095-0705.2013.01.001(0001-06)

2013-01-13

2010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粤教高函[2011]55号-296)。

杨晓旗,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纸的艺术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