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燕,魏 欣
中国的学校体育所经历的思想变革无论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要超出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从增强学生体质到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从快乐原则到生涯体育,从养成锻炼习惯到目前的增进健康,这些指导思想长期以来左右着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而专业体育院系的办学与培养人才的思路也从未停止过探索和争论,可以说目前仍然没有公认的做法。当前,最为合理的学校体育理念的确立应尽量将现实性与理论性紧密结合起来,思索学校体育发展的根本矛盾,从而树立人文体育价值观。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崭新的体育观念,伴随着一大批原本不属于体育领域的活动,如旅游、极限运动等迅速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人们健康身心、完善心理、乐群的手段,显示出追求全面健康的趋势。本文所指的休闲体育是指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内,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身体练习,寻求身心放松、获得“畅”等最佳情感心理体验、实现和完善自我等为目的的、以体育为主要手段和内容的一种社会活动形式或生活方式。它具有自由性、个性、情感性和群体性等特点,除了具有一般的健身功能外,更主要的在于使人的身心状态得到较好的调节和改善以及获得陶冶情操的良好效果。校园休闲体育的提出及发展,丰富了学校体育的理念,使之成为体育终身教育的必然选择。
更为重要的是,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将使得以往学校的终身教育缺乏社会支撑的状况有所改善,从而打通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联系,为终身体育教育的实现提供现实基础。充分考虑学生在毕业后进入社会的需要,则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至少需要使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和领悟体育社会价值,甚至具备健身手段的创新能力。
本文以武汉市数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经济学院)大学生休闲体育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文章需要,从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国体育杂志中文类核心期刊和全国体育院系学报中收集了大量的论文。通过整理和概括,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和研究的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1)问卷的发放。根据本文的目的和内容,遵循体育科研方法,设计了问卷对武汉市各所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70份,回收问卷665份,有效问卷654份,有效率98.3%。
2)问卷的效度检验。本文采用专家咨询评价法,请5名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效度检验,经专家最后审核,一致通过后进行发放。
3)问卷的信度检验。使用再测法,半个月后,用同一问卷50份进行了复测,由两次所得数据经相关分析和显著性检验后,求得该问卷的相关系数:r=0.872,P<0.01,说明问卷可靠性显著,问卷的信度符合调查要求。
1.2.3 专家访谈法
根据本文研究需要,就研究的有关问题,走访了多名专家学者并从他们那里获得了宝贵的资料。
1.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软件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求和、分类汇总、计算平均数、百分比等,为理论分析提供基础。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和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化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逐渐增多,给学校休闲体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开发大学生休闲体育,不断提高大学生课余生活质量,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和建立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告诫人们:“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离开这一点去谈论全面发展,谈论培养素质、爱好和天赋才能,只不过是一些空话而已。”根据本文需要,结合休闲体育和高校自身特点,将“高校休闲体育”定义为:大学生在可自由支配时间里自愿参与、自主选择的、以缓解压力、恢复体力、娱乐身心、调节情绪和健身养身为主要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
2.2.1 武汉市大学生从事休闲体育动机情况
如表1所示,在武汉市大学生体育休闲活动的目的调查中,目的选率顺序依次都是强身健体、娱乐消遣、增加交往层面,传承体育文化、学习需要、其他.这在说明体育的本质功能的同时,也说明武汉市大学生对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有比较统一的正确的认识,多数人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是为了增进身体健康,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以及知识、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在兴趣与文化品味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多元化的良好的变化.不足的是:从其首选目的看,有不少人把强身健体置于次要地位,这显然是忽视了体育的最根本的作用。
表1 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的目的
2.2.2 休闲体育活动项目
调查显示,大学生所经常参与的运动项目呈现兴趣广泛,选择面宽的特点。根据学生性别不同,所选择的项目也差异较大。男学生主要集中在足、篮、乒乓球类项目上,而女学生则主要集中在体育舞蹈、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上;从大学生所参加的项目我们还看到,娱乐性强,所需场地、器材标准要求相对较低,资金投入不多简单易行的活动颇受学生的青睐。同时,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正随着我国人名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而呈现多样化,出现了自行车以及徒步旅行这样的新型娱乐休闲活动。可见,大学生对于体育爱好的热情还是很高的,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避免“三分钟热度”或者盲目攀比运动装备的虚荣行为。
表2 休闲体育活动项目
2.2.3 休闲体育活动频率
从表3、表4可知,学生每周活动频度大部分在4次以下,且男生的活动次数明显的要高于女生。其中每周活动3至4次的人数达到了总人数的41.7%。从每次活动持续时间上来看,男生的活动持续时间则普遍要高于女生,每次运动30至60 min的达到了239人。从频率上可见,这种强度的的体育活动已经达到了健身的目的。
表3 学生每周休闲体育活动频度N=654
表4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间
2.2.4 休闲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
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407人选择结伴进行体育锻炼,占总人数的62.2%。教师组织仅占3.3%,锻炼小组120人次,占总人数的18.3%。从学生的休闲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可以看出,大多数是自发的行为。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到专业教师的业务支持,另一小部分学生存在松散的组织能够相互交流进步。
表5 休闲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
1)大学生休闲项目选择呈现多元化,男女休闲体育项目选择各有偏重。参加休闲体育的动机是增进健康为主;经常参加的休闲体育项目的排名是篮球、羽毛球;男性倾向于强度较大、对抗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女性倾向于强度较小、对抗性较弱的体育项目。2)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次数不多,持续时间也不长;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形式以与同学朋友锻炼为主,缺乏有效的组织。
1)提高休闲体育对学校体育建设作用的认识,在兴趣基础上要培养学生形成休闲体育的理念。2)重视休闲体育资源的开发,学校不能默守陈规地开展少数几个传统休闲项目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应根据实际,以校园优势资源为依托,开发出诸如轮滑、小轮自行车、高尔夫、网球、拉丁舞、户外拓展运动等休闲项目。3)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其运作自成体系,管理规范,对各项事务都制订了明确具体的章程和规定,以保障休闲体育活动能有序、顺畅地开展。形成休闲体育管理模式,学校各相关部门应积极参与其中,在人力物力上予以一定的支持。建立休闲体育的咨询机构,培养大批的休闲体育指导人员,保证人们参与休闲体育的科学性。
[1] 王恩铭.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 俞爱玲.美国学校休闲体育计划及其启示[J].琼州学院学报,2009(2).
[3] 齐 震.“人文奥运”理念对中国休闲体育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7).
[4] 季 红.休闲体育与身心健康的关系[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