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三大生产要素中,资本对热带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本文立足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的实际,分析了要素投入对热带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热带农业投资面临的突出矛盾,从财政、银行信贷、农村金融、资本市场和产业基金等方面提出了加大热带农业投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热带农业;投资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赋予海南六大战略定位之一,就是将海南建设成为“我国热带现代农业基地”。随着热带农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使热带农业发展再次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本文基于生产要素投入对热带农业经济增长贡献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了海南热带农业投资面临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二、海南热带农业投资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业投资不足已成为制约热带农业发展最大的障碍。目前,海南热带农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资金、信贷资本、农户自筹资本等方面,农业投资不足主要表现为农业资源来源渠道比较窄,从而导致海南热带农业融资难。
(一)财政支农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偏低
1.财政支农比例偏低与财政实力不强密切相关。从全国的情况看,虽然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总量不断增长,但增速波动性较大,而且政府农业投资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财政农业投资比例偏低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上个世纪,农业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长期保持在8%以上,最高曾达到10%以上;进入新世纪,这一比例基本维持在8%以下,2005年降低到7%左右①。财政资金作为热带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本来源,在建省之初的几年与全国情况一样,保持在8%以上。进入本世纪以来,海南省财政对农业投资的绝对额在增加,但在整个财政支出结构中,对农业的支出比重明显偏低。2000—2006年财政支农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从6.7%下降到6%,而国外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农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一般为30%~50%,泰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大致为10%~20%[3]。财政对热带农业的投资力度明显偏低,与海南地方财政收入有限直接相关。随着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到国家战略,政府将更多的资本投向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领域,致使地方财政资金支农比例呈现下降的趋势。
3.财政投资的带动作用不强,社会资本尚未充分调动。从四川的经验看,财政每投入1元,可以引导带动各项投入达6.25元[4]。这说明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明显,能充分调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从现实情况看,海南财政资金对农业领域的投资有限,没有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很大程度造成了农业与农村融资难。
(二)农业信贷资金投入不足
(三)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
1.金融资源向城市集中,农村金融资源配置较少。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机构改革及其战略定位向大城市转移,致使农村经营网点锐减。如农业银行,除了在经济总量较大的乡镇外,其余边、山、穷乡镇的网点大多被撤并;工行、中行、建行等三家国有商业银行仅在沿海市县保留原有网点和建制,中部地区的市县机构要么撤并,要么降为分理处或办事处。有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末,海南拥有县域银行机构737个,比2004年减少了126个。其中,中国农业银行拥有县域机构网点有118个,比2004年减少了32个①。
2.农村金融改革滞后,农村金融体系尚未形成。目前,农信社最主要业务是满足农民一家一户小额信贷的需求,这种量小面广的金融业务,是其它金融机构所不能及的。自从2007年海南省农信社实行改革以来,就在全省推开了小额信贷业务,2010年,海南省农信社共发放涉农贷款117.8亿元,占其贷款总额的65.4%,成为名符其实“海南的尤努斯”②。除农信社外,海南民间金融发育迟缓,直到2010年,海南才开始村镇银行和农村资本互助社的试点。
(四)资本市场融资能力不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差
1.资本市场发展后劲不足。20世纪90年代,海南曾在资本市场运作方面创造过两个第一: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公司上市和第一家民营企业上市。但随着90年代中期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银行、信托、证券等金融机构纷纷撤出海南市场,至今仍未完全恢复。另外,海南的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发育较早。1993年11月,海南就成立了中商期货交易所,广泛开展热带农产品期货交易,但由于种种原因1999年交易所被撤销,这对发展多层次的热带农产品交易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2.农业企业整体实力较弱。据海南省农业厅的数据海南省农业龙头企业为151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7家③。问题在于,这些农业龙头企业绝大部分达不到上市条件,目前这17家企业中仅有4家上市公司,分别是罗牛山、椰岛股份、海南橡胶和神龙大丰,其中神龙大丰是在创业版上市。海南作为全国农业占比最大的省份,其农业上市公司占全国农业上市公司比重的4.7%④,这说明海南农业企业的整体实力不强。
3.保险市场供给不足,农民参保意识不足。尽管全省农业保险试点已经好几年,效果也逐步显现。但长期以来,海南农业保险的供求矛盾仍未根本解决。2007年,海南开始开展农业保险试点,但因农民缴费比例较大,农民积极性不高。以香蕉险为例,一株香蕉保费为1.6元,其中农民自缴70%,计为1.12元,地方财政补贴30%,计为0.48元⑤。由于目前农业保险参保费率比较高,赔付又少,农民存在侥幸心理,不愿意投保甚至弃保。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统计显示,海南省农业保险农户参保率低,以香蕉、橡胶为例,目前海南全省香蕉种植主体为农户,但参保率仅5.7%,种植橡胶的农户参保率不到5%⑥。
三、加大海南热带农业投资的对策
(一)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支农力度
1.确保财政资金对热带农业投入的法定增长。服务于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的战略目标,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第一,政府新增财力适度向热带农业倾斜;第二,各市县财政都要相应增加农业投资,依法安排并落实对热带农业的预算支出;第三,尽量争取国家财政加大对热带农业的转移支付力度。
2.调整财政支农结构,突出支农重点。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农结构,把财政支农资本的重点放在热带农业和海南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增加投资的领域。第一,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针对热带农业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第二,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力度,逐步降低农林水和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比重。
3.强化对财政支农资本的监管。完善财政支农资本使用和管理机制,防止挤占挪用,克服投资的随意性,实现财政支农资本效益最大化。为此,财政部门要将监管工作的重心前移,积极与全省各级农业部门沟通协调,主动参与项目的招投标、施工、监管等全过程,强化项目资本监管。
(二)加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农力度
1.规范农业银行的支农功能。第一,农业银行要立足县域中高层次的金融需求,重点支持热带高效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第二,农业银行要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完善信贷政策和制度,推进农业信贷业务健康快速发展,巩固农业银行在县域内中高端客户市场的优势地位。第三,农业银行要树立风险意识,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增强政策性银行的支农功能。第一,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功能,加大农发行对热带农业的信贷支持,重点支持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第二,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重点支持海南大型农业项目开发、农村基础设施、以及热带农业研发等方面。第三,争取国家进出口银行给予海南热带农产品出口特殊的优惠政策,鼓励热带农产品出口。
(三)大力发展农村微型金融,拓宽农民融资渠道
1.鼓励民间资本建设农村金融体系。第一,以服务“三农”为目标,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到全省各市县建立“村镇银行”、“社区银行”,为广大农民提供小额贷款。第二,根据热带农业的特点,与支持旅游业相结合。鼓励村镇银行支持农民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大力支持“公司+农户”的生产基地建设。第三,鼓励村镇银行支持农户改善生活条件。如发放建房贷款、公路建设贷款、支持沼气池建设项目等,全面促进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第四,加快农信社改革,使其真正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导者。第五,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促进民间金融组织合法化。第六,鼓励各类资本到各市县兴办直接服务“三农”的金融服务机构。
2.允许本地村民组建资金互助合作社。依据海南村庄规模较小的特点,尤其是在中部山区较为偏远、金融机构较少的乡镇,可以考虑在若干个村或乡的范围内,允许本地较为富裕村民组建资金互助合作社,仅为本地村民提供融资服务。
(四)增强农业企业证券市场融资能力
1.鼓励农业中小企业到创业版上市融资。海南有一大批农业中小企业,加快培育农业中小企业上市资源。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农业产业扶持基金,对省内具有发展潜力的农业企业给予支持,扶持其上市融资后再退出。
2.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到市场或海外上市融资。对于省内大型国有或民营农业企业,如金林投资集团、海南东方大慧淀粉制品有限公司、龙泉集团等,政府通过政策、资本、技术支持,鼓励其到主板市场或国际市场上市融资。
3.鼓励现有上市农业企业再融资。海南要积极扶持已上市的农业企业,如罗牛山、椰岛股份、神龙大丰等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努力达到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增发新股的各项指标条件,争取在资本市场上增发融资,增强上市公司再融资功能。
(五)设立热带农业产业投资基金
1.积极筹划设立热带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第一,建议由海南省发展控股、海南农垦等国有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热带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第二,建议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广泛吸收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等社会闲置资本。第三,建议热带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规模为60亿元。第四,确立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首先成立热带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结合实际,建议由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基金托管人[5]。
2.明确基金的投资领域。按照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的要求,热带农业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高科技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及农业产业化等领域,带动海南农村经济向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
3.热带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退出方式。产业投资基金退出的方式主要公开上市、股权出售、管理层收购和破产清算四种。热带农业产业投资基金采取哪种形式退出,需要根据产业基金所投资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责任编辑:张恩娟)
参考文献:
[1]王学萌等.灰色系统模型[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2]刘思峰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曾建杰,陈小平.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J].经济师,2007(7).
[4]四川省财政厅.1元“杠杆”钱撬动6.25元投入[N].四川日报,2009-11-21.
[5]张飞.海南热带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与运作研究[J].海南金融,2012(1):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