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园信息门户合理规划具体栏目,以满足不同师生员工的需求;将校内独立和分散的业务应用进行集成,为浏览者提供集成化、个性化和按需的信息和服务环境。提供满足国家通用标准的、持续升级技术框架。
【关键词】基础平台;数字校园;网络
目前高校学校都建立信息门户、部门二级网站、专题栏目、论坛等一系列独立信息服务网站,这些网站从不同用户角度为一部分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信息服务。但都存在缺乏个性化服务,偏重于静态页面信息,且只能按照一种预定的格式、层次提供终端用户浏览。同时前期建立的业务系统都各自提供独立的交互式界面,终端用户只能通过这些系统提供的界面才能进行正常的浏览阅读和交互。一方面浏览者需要登录到不同的业务系统中才能进行操作和信息查询,无法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的自动协同;另一方面在采集信息和系统管理管理分散,加重部门的负担,影响效率,也影响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发布局限于部门内部,无法从全校服务的角度进行扩展。
一、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流程
信息技术标准是整个“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是全面实现全校内教育信息、数字字资源交流共享的前提条件。信息技术标准在全校为前期数据库设计提供类似字典的作用,为信息技术交换、资源共享机制提供基础性条件。信息技术标准需要保证信息技术在前期采集、中期处理、后台交换传输的过程中有科学、规范、统一的描述,能够使信息高速有序流通、最大程序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学校数字校园信息系统得到协作发展,发挥信息技术的综合效益。
二、统一信息门户平台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位于“数字校园”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中的最上层,实现各业务应用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服务过程,是“数字校园”的信息个性化集中展示,是各业务应用系统中各种应用服务集成和部署的平台,它把分立各个业务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
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的信息门户平台建设内容包括:
1.门户支撑框架:支持JSR-168PORTLET规范,通用国际标准的、可持续升级的运行和开发门户框架,提供二次开发的导入、导出开发工具,实现客户自定义应用的改造。
2.门户安全管理:与统一身份认证紧密结合,提供基本用户类型权限管理、用户组管理、管理和定义集成系统的安全信息等功能,实现师生的安全的信息服务。
3.门户配置管理:提供二级部门门户网站和个人门户网站的模板并能自定义,可管理,提供个人服务配置模块,用于师生用户个性化服务的定制。
4.应用服务集成、管理:提供多种集成方案,并详细描述各种集成方案适用的场景,可与校内、校外网站以及教育、学术网站、博客进行集成用于满足对校内和校外各类信息资源、应用系统的界面、功能服务集成需求,并可对应用服务进行管理。
5.统一的信息内容管理:提供统一的内容采编、审核和发布管理,提供统一的信息发布模式,规范信息服务、提高发布效益。
6.文档共享管理:提供网络存储空间,实现对文档按类别组织、存储和管理,有文档锁定和解锁功能,支持文档版本管理、访问权限设置。
7.公共服务:用于满足面向公众的信息互动和共享需求。
8.联合搜索引擎:实现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图书、电子期刊等信息资源提供跨库全文检索功能。
9.通知公告管理:提供通知公告的发布功能。
10.教育资讯服务:提供来自互联网的教育资讯服务。
三、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随着“数字校园”信息系统应用建设的逐步深入,已经建成的和将要建成的各种“数字校园”业务应用系统存在不同的身份认证方式,用户必须记忆不同系统的用户和密码。因此,要建设以认证服务和目录服务为基础的统一用户管理、授权管理和身份认证体系,将组织信息、用户信息统一存储,进行分级授权和集中身份认证,规范业务应用系统的认证方式,提高业务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和用户使用的方便性,实现全部应用的单点登录。
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内容包括:
1.统一用户身份管理;2.统一权限管理;3.统一认证;4.单点登陆服务;5.统一资源访问控制;6.资源访问安全审计。
四、数据中心平台
目前学校“数字校园”信息系统存在信息孤岛现象,数据中心平台是指在校园网内搭建一个面向应用、操作便捷、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灵活可扩展、规范统一的数据库平台,通过数据中心交换平台,进行数据过滤、清洗和双向传递,实现各业务应用系统、共享数据服务平台相互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为教育教学、科研技术提供交流服务平台,为的管理提供有效的协同平台,满足不同师生员工查询要求。
五、应用系统集成
应用系统集成包括学校原有应用系统与新建应用系统的集成。学校应用软件系统的集成主要是三个层次的现有集成:数据集成、身份集成、应用发布(界面)集成。1.数据集成;2.统一身份认证集成;3.应用发布(界面)集成。通过建立学校应用系统信息服务集成标准与规范,已有系统及新上系统按照学校的应用系统信息服务集成标准与规范进行集成。
总之,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当前院校响应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将校园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网络信息化,使校园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在信息技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实现教育全面信息化与数字化,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是各高校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郝卫东.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建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31-150.
[2]林铭沥.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实践与思考[J].情报探索,2007(12):124-125.
[3]郭晓武.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信息网络安全[J].2006(7):67-69.
[4]李效忠.浅谈电子政务与网络信息安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1):52-55.
[5]褚峻.构建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J].档案学通讯,2003(3):22-23.
作者简介:汪应(1982-),男(汉),重庆合川人,实验师/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数据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网页设计及制作以及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