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强 严俊鑫 张鑫乾 迟德富 刘明东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大连六环景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又名双斑萤叶甲,是我国分布很广的多食性害虫[1]113-114,[2]。研究发现该虫寄主主要包括棉花、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已成为新疆北部棉区为害较重的害虫之一[3-5]。笔者自2008年发现双斑长跗萤叶甲为害多种园林植物。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育林村,2010年重瓣玫瑰的虫口率达67%,平均百株虫数68. 3 头,严重地块百株虫数达235头。有关该虫在新疆棉田的取食范围已有所报道,但其对园林植物的嗜食性尚未见报道。因此,笔者研究了双斑长跗萤叶甲对园林植物的取食性,并筛选控制该害虫的适宜药剂,以期为该虫的传播扩散、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供试园林植物主要采自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和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具体植物种类见表1。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采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育林村苗圃,选择大小一致、活力较好的成虫饥饿24 h 后用于试验。防治药剂包括30%乙酰甲胺磷乳油(山东华阳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0%三唑磷乳油(无锡市东原化工有限公司)、5. 7%氯氟氰菊酯乳油和4. 5% 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江苏东宝农药化工有限公司)、5%吡虫啉乳油(河南绿康化工)、48%毒死蜱乳油(郑州澳中胜克化工有限公司)、0.3%苦参碱水剂(西安林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8%阿维菌素乳油(河北宇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嗜食性试验 将饥饿了12 h 的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5 头)放入5 面均为透明细网且1 面为木板的定制箱(40 cm×20 cm×20 cm)中,将一种供试植物的叶柄(保留一片成熟叶片)插入装满水的锥形瓶中,瓶口与植物的缝隙用脱脂棉塞住(避免试虫与水接触),每种植物3 个重复,取食12 h 后用方格法统计取食面积[6]。试验温度为(25.0 ±0.5)℃,光照周期为16 h 光照、8 h 黑暗,相对湿度为(75 ±5)%。将试虫对植物的取食程度由弱到强分为4个级别,按5 头试虫所取食的叶片面积(cm2)进行分级统计:取食0.4 cm2以下为1 级,即可以取食;0.4 ~0.8 cm2为2 级,即喜食;0.8 cm2以上为3 级,即嗜食;不取食为0 级。
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 将试虫饥饿12 h 后,取100 头称质量,计算平均质量,然后放入铺有湿润滤纸的塑料养虫盒(d =5 cm,h =4 cm)中,在盒底编号,盖上戳大约20 个透气孔的盒盖。将供试药品配制成以下质量浓度用于试验:30%乙酰甲胺磷乳油30.000、15.000、7.500、3.750、1.875 mg/L,20%三唑磷乳油20.00、10.00、5.00、2.50、1.25 mg/L,5%吡虫啉乳油5.000、2.500、1.250、0.625、0.313 mg/L,4.5%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0.900、0.450、0.225、0.113、0.057 mg/L,5.7%氯氟氰菊酯乳油5.700、2.850、1.425、0.713、0.357 mg/L,0.3%苦参碱水剂3.000、1.500、0.750、0.375、0.188 mg/L,1.8%阿维菌素乳油1.800、0.900、0.450、0.225、0.113 mg/L,48%毒死蜱乳油24.0、12.0、6.0、3.0、1.5 mg/L。用直径3 mm 的打孔器将新鲜秋子梨叶片切下,用1 μL 毛细玻璃管点滴器在叶片上均匀涂抹1 μL 药剂,而后放入养虫盒中饲喂试虫,将盒盖盖上后把养虫盒放入培养箱中,培养温度为(25.0 ±0.5)℃,光照周期为16 h 光照、8 h 黑暗,相对湿度为(75 ±5)%。2 h 后观察取食情况,凡吃完叶片的试虫立即换上新鲜无毒的秋子梨叶片,未吃完的试虫则弃去,不计入实验,12 h 后调查试虫的死亡数,统计死亡虫数,计算毒力指数[7]。每个处理60 头试虫,每个处理3 个重复,以清水为对照。毒力指数= 标准剂LD50值/供测剂LD50值。死亡率= (死亡虫数/试虫总数)× 100%。校正死亡率=((处理死亡率- 对照死亡率)/(1-对照死亡率))×100%。平均单位体质量受药量=取食药量/试虫平均体质量。
采用SPSS(17.0)和EXCEL 进行数据统计。
供试植物包括26 科的50 种植物,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对供试植物的取食情况见表1。
表1 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对园林植物[8-11]的取食情况
该虫取食供试植物中21 科38 种植物叶片,取食程度有所不同,对蔷薇科的毛樱桃、重瓣玫瑰、秋子梨取食程度为3 级,对豆科的树锦鸡儿、忍冬科的暖木条荚蒾、毛茛科的芍药、蔷薇科的黄刺玫取食程度为2 级,对百合科的玉簪、大戟科的银边翠和蓖麻、景天科的八宝景天、白花菜科的醉蝶、槭树科的茶条槭、忍冬科的锦带花、苋科的鸡冠花、胡桃科的胡桃楸、菊科的藿香蓟、榆科的金叶榆、桔梗科的桔梗、蔷薇科的山楂和杏等31 种植物的取食程度为1级。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完全不取食的有10 种植物,包括忍冬科的长白忍冬和金银忍冬、无患子科的文冠果、紫茉莉科的紫茉莉、凤仙花科的凤仙、马齿苋科的半枝莲等。该虫取食2 种植物的叶柄,分别是木犀科的暴马丁香和蔷薇科的金山绣线菊。由此可见,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对园林植物的取食甚广,无论木本植物还是草本植物都有所取食。对于同一科的植物,该虫对有的植物取食较多,有的取食较少,有的植物甚至不取食,例如供试的忍冬科植物中,该虫对暖木条荚蒾取食程度为2 级,对锦带花取食程度为1 级,而不取食长白忍冬和金银忍冬。
由表2可以看出,8 种药剂在高浓度时均能使试虫校正死亡率达到90%以上,3 mg·L-1的0.3%苦参碱水剂校正死亡率达99%,1. 8 mg·L-1的1.8%阿维菌素乳油校正死亡率达97%,30.00 mg·L-1的30%乙酰甲胺磷乳油、5 mg·L-1的5%吡虫啉乳油和24 mg·L-1的48%毒死蜱乳油校正死亡率均为95%,20 mg·L-1的20%三唑磷乳油校正死亡率为94%,5.7 mg·L-1的5.7%氯氟氰菊酯乳油校正死亡率为93%,而0.9 mg·L-1的4.5%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校正死亡率为92%;低浓度时校正死亡率较低,1. 875 mg·L-130% 乙酰甲胺磷乳油和1.500 mg·L-148%毒死蜱乳油死亡率最低为5%,其他6 种药剂最低浓度的校正死亡率为6% ~14%。可见,高浓度的8 种药剂都有很高的致死率,低浓度死亡率较低。
以48%毒死蜱乳油作为对照药剂,并以其LD50值为基准,分别计算各药剂的相对毒力指数,结果见表3。由表4可以看出4.5%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胃毒毒性最大(LD50值为0.032 μg·g-1),其毒力是48%毒死蜱乳油(LD50值为0.981 μg·g-1)的30.66 倍,其次是1.8%阿维菌素乳油,其LD50和相对毒力倍数分别为0.069 μg·g-1和14.22 倍。0.3%苦参碱水剂、5%吡虫啉乳油、5.7%氯氟氰菊酯乳油也有较高的毒力,其LD50和相对毒力倍数分别为0.102 μg·g-1和9.61 倍、0.169 μg·g-1和5.80 倍、0.216 μg·g-1和4.54 倍。30%乙酰甲胺磷乳油和20%三唑磷乳油的毒力和毒死蜱相差不大,其LD50和相对毒力倍数分别为1.121 μg·g-1和0.87 倍、0.799 μg·g-1和1.23 倍。
表2 8 种杀虫剂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的毒力
表3 杀虫剂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的毒力
有研究表明,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的寄主作物有数十种,同时还取食一些杂草,是多食性害虫[1]113-114,[3,12]。本研究表明,该虫对供试园林植物取食的种类较多。取食隶属于21 科40 种园林植物,其中取食较多的是蔷薇科的毛樱桃、重瓣玫瑰、秋子梨,少量取食的有31 种植物,取食2 种植物的叶柄。双斑长跗萤叶甲对豆科的树锦鸡儿、毛茛科的芍药、蔷薇科的榆叶梅和月季、卫矛科的卫矛有不同程度的取食,这与陈静等人的研究结果[3]基本一致。同时,该虫取食苋科的鸡冠花叶片和木犀科暴马丁香的叶柄,这与已见报道的该虫在新疆地区不取食木犀科和苋科植物的结论[3]不一致,大概由于地域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改变,导致植物代谢和昆虫取食嗜好的差异。对于同一科的植物,该虫有的取食,有的不取食,例如该虫取食忍冬科的暖木条荚蒾和锦带花,而不取食忍冬科的长白忍冬和金银忍冬,这可能与植物自身的次生代谢物有关。对于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寄主范围、选择性取食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为预测该虫对园林植物的危害奠定了一定基础。同时,也为研究其在不同地区发生、扩散、迁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不同质量浓度的8 种药剂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胃毒毒力试验表明,8 种药剂对双斑长跗萤叶甲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4.5%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的相对毒力最好,然后依次是1.8%阿维菌素乳油、0.3%苦参碱水剂、5%吡虫啉乳油和5.7%氯氟氰菊酯乳油,而20%三唑磷乳油和30%乙酰甲胺磷乳油的相对毒力较低。菊酯类农药是近几年常用的化学防治药物,其属剧毒类物质,对鱼、虾毒性巨大[13],对于双斑长跗萤叶甲的防治建议使用苦参碱、阿维菌素等相对安全的药剂。此外,双斑长跗萤叶甲具有区域遗传变异性[12],使用单一药物会使其产生抗病变异,可推荐使用复合药剂施用。
另外,本研究只是对成虫的嗜食植物以及用于防治成虫的药剂的毒力进行了测定,对其幼虫的嗜食性,以及对于控制其卵期、幼虫期和蛹期的适宜药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 汪家社,杨星科.武夷山保护区叶甲科昆虫志[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113 -114.
[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分类区系室叶甲组,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坝下农业科学研究所植保组,河北省蔚县农业局植保站西合营公社技术站. 双斑萤叶甲研究简报[J]. 昆虫学报,1979,22(1):115 -117.
[3] 陈静,张建萍,张建华,等.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嗜食性[J].昆虫知识,2007,44(3):357 -360.
[4] 张建华,张建萍,王佩玲,等.新疆棉花害虫新动态及其防治对策[J].中国棉花,2005,32(7):4 -6.
[5] 王少山,贺福德,冯志超,等.警惕“新害虫”对新疆棉花的为害[J].中国棉花,2004,31(6):34 -35.
[6] 卢美英,潘介春.枇杷叶面积测定方法的研究[J]. 福建果树,2003(1):1 -3.
[7] 娄国强,吕文彦,王玉玲. 昆虫研究技术[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59 -263.
[8]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花卉教研组. 花卉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9] 张天麟.园林树木1200 种[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0] 周以良,董世林,聂绍荃.黑龙江树木志[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1] 邓华平,杨桂娟.不同基质配方对金叶榆容器苗质量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10,23(1):138 -142.
[12] 梁日霞,王振营,何康来,等.基于线粒体COⅡ基因序列的双斑长跗萤叶甲中国北方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 昆虫学报,2011,54(7):828 -837.
[13] 顾宝根,王慧敏,陈隆智,等. 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稻田使用后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研究[J].农药学学报,2006,8(1):56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