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宁 王鸿波 李厓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观察
丁 宁 王鸿波 李厓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能改善VBI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且针刺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推广使用。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针刺;血流动力学;TCD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hemia,VBI)是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病之一,临床表现以眩晕、头昏、旋转感、伴恶心、呕吐为主。经颅多普勒 (TCD)对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的特异敏感性已引起临床重视[1]。本研究应用TCD评价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及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旨在为针刺干预VBI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WHO有关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2]。即:急性起病,2min内出现眩晕,且同时合并以下几项表现中的至少1项:①感觉障碍;②运动障碍;③单侧或双侧眼一侧视野视力丧失;④眼球震颤、复视、平衡失调、吞咽困难和构音不良。均经经颅多普勒 (TCD)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异常,频谱图波形异常,存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全部病例均能够除外小脑、脑干及枕叶的出血或梗死。全部患者随机分为2组:①观察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2.36 ±9.68)岁。②对照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3.12±10.2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商品名:西比灵;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口服,5mg/次,每晚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取穴:风池、供血、百会、上星、大椎、天柱。视物旋转甚者,加太冲;颈项强痛者,加颈夹脊穴。操作:腧穴局部常规消毒,选用直径0.35×50mm华佗牌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1.0~1.5寸;供血穴向对侧口唇直刺2.0寸;百会穴、上星穴沿头皮刺0.5寸;大椎穴向上斜刺0.5寸;天柱穴直刺1.0寸。针刺以出现酸、麻、胀感为宜,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40min,期间每10min行针1次,1次/d。两组疗程均为15d。
1.3 主要观察指标 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仪器设备及方法:应用德国EME公司生产的CompanionIII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仪,以2.0MHz脉冲多普勒探头进行探测颅内血管。取患者伏座位,暴露颈项部,将探头置于枕骨打孔窗检测椎-基底动脉,取得清晰稳定的信号后,记录椎动脉 (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变化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即:①显效:眩晕、走路不稳、恶心呕吐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甚至完全消失,TCD脑血流图检查示椎-基底动脉供血恢复正常;②好转:眩晕、走路不稳、恶心呕吐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时有复发,TCD脑血流图检查示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③无效:眩晕、走路不稳、恶心呕吐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或 (和)发作次数增多,TCD脑血流图检查结果与疗前比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1 两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比较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的缺血为特征的一组证候群。VBI的病因多见于动脉硬化或颈椎间盘突出、肥大压迫血管,影响了血液循环,最终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眩晕、视野缺损和复视。也可出现言语不清、一侧肢体共济失调、双眼视物模糊、声嘶和吞咽困难,少数表现为一过性颅神经麻痹伴对侧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以上症状偶有同时出现。
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技术具有简便、快捷、无创伤,易重复及可监测等特点,对血流动力学的特异敏感性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已证实,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能直接检测出椎-基底动脉血流,可用于客观评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研究报道,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TCD异常率为54~80%,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减低、增高、频谱充填和出现血管杂音[4-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属中医学 “眩晕”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清窍,由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痰火上逆,扰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正如《医学心悟》所说: “眩,谓眼黑;晕者,头眩也……”《内经·至真要大论》所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言 “无痰不作眩”。风池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为祛风之要穴,既可疏散风邪,又与百会、天柱穴相配可清利头目;上星穴能益气养血;大椎穴为诸阳之会,通督脉之气,可振奋阳气、通畅经络[6];供血为治疗脑病的经验穴,具有活血、祛瘀、补血、补虚作用。故诸穴配伍能上可达清窍,下可通经络,起到疏通气血,改善循环之效。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均能改善VBI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且针刺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可见,针刺治疗VBI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推广使用。
[1]李松芝,赵丽荣.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72-73.
[2]Report of the WHO task force on stroke and other cerebrovascular disorder’s recommendations on stroke prevention,diagnosis,and therapy[J].Stroke,1989,20(10):1407-143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4]李顺兰,管艳敏,赵文霞.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3):19-20.
[5]王强,朱广旗,胡蓉.针刺风池、“供血”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及机制探讨[J].中国针灸,2009,29(11):861-864.
[6]徐文源,赵军.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1):16-17.
R245.3
A
1007-8517(2013)14-0099-02
2013.05.26)
丁宁,女,(1968—),哈尔滨人,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TCD对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