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欣
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88例
张 欣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医院,长春130062)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择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1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88例,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 治疗组显效53例(60.23%),总有效率89.78%;对照组显效35例(39.77%),总有效率70.4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使用安全,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
补阳还五汤;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
中风(Stroke),也叫脑卒中,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该病发病急骤、症见多端、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情变化迅速,常留有言语不利、肢体无力、口眼歪斜和半身不遂等后遗症,丧失了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发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医学界把中风、癌症和冠心病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防治中风已经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中医讲究辨证治疗,即针对患者的不同症形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笔者近年来以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证中风后遗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176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88例,男42例,女46例;年龄44~80岁,平均年龄56岁,病程10天~3年;对照组88例,男45例,女43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57岁,病程12天~2.5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轻重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经头颅CT检查后确诊为中风,证属气虚血瘀型,且急性期已过,留有后遗症。排除有心肌梗死史或各种手术史的患者;痴呆或伴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患有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伴有严重的肝肾和心脏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1]
1.2.1 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组) 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处方:生黄芪60g,乌梢蛇12g,丹参12g,地龙10g,桃仁9g,川芎9g,当归尾9g,全蝎6g,红花6g。辨证加减:伴有头晕目眩者,加珍珠母、菊花和天麻以平肝熄风;气虚明显者,加党参以通络益气;肝阳上亢者,加菊花和白芍以滋阴熄风;肢体麻木者,加陈皮、木瓜、伸筋草、半夏和胆南星以舒筋活络;口眼歪斜甚者,加白附子、蜈蚣和僵蚕以祛风通络;肢体浮肿且小便量少者,加车前草、葫芦壳和带皮茯苓以淡渗利湿;言语不利者,加远志、石菖蒲和郁金以祛痰利窍;大便秘结者,加肉苁蓉、郁李仁和火麻仁以润肠通便。每日1剂,早晚各一次,水煎服,早晚各1次,30天为1个疗程,1月后改为研末冲服,共服用半年后观察疗效。
1.2.2 中成药治疗(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散风活络丸治疗,其作用是舒筋活络、祛风化痰,用于中风引起的瘫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腰腿疼痛和手足麻木等。其组成成分主要包括乌梢蛇、草乌、附子、威灵仙、防风、麻黄、海风藤、细辛、白附子和胆南星等,辅料为蜂蜜。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5丸,一日1~2次,30天为1个疗程。
1.3 统计学处理 观察两组数据进行结果比较,卡方检验,应用SPSS16.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以P<0.05,说明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判定标准[2]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标准主要有:显效、有效与无效。显效:肢体运动和语言恢复正常,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经CT复查脑出血灶完全吸收或部分软化灶消失;显效:肢体运动和语言得到明显改善,生活基本自理,经CT复查脑出血吸收60%以上;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改善,生活不能自理。显效与有效两者合计算总有效率。
2.2 临床疗效 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疗效比较表 [n(%)]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望、闻、问、切四诊后获得患者的症状和其他相关资料,然后分析病因、辨清病位、确定病性、分清邪正关系,最终确诊为何种病证,因证治疗。中风属本虚标实之证,本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标为气血瘀阻、痰湿壅盛、风火相煽。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主次得当、标本兼顾,可以使血脉流畅、血瘀祛除,达到瘀化则通络、气行则血行的作用,促进机体功能恢复。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病情,减轻病症,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而且补阳还五汤还能够增加缺血灶周围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起到改善脑局部缺血和抗血管痉挛的作用,同时通过改善血液黏度以促进血液运行,起到活血化瘀、溶血通塞的作用,有效保护缺血的脑组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1]吴萍,肖定洪.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1):44-46.
[2]李德浩.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1,30(7):525-527.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7.011
1672-2779(2013)-17-0017-01
杨 杰
201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