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密采种甜菜黄化毒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2013-03-03 09:25:57李燕朱东顺刘少军岳林旭赵淑玲
中国糖料 2013年2期
关键词:黄化甜菜病株

李燕,朱东顺,刘少军,岳林旭,赵淑玲

(山东省轻工农副原料研究所,高密261500)

山东高密采种甜菜黄化毒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李燕,朱东顺,刘少军,岳林旭,赵淑玲

(山东省轻工农副原料研究所,高密261500)

针对山东高密地区采种甜菜黄化毒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为山东地区采种甜菜高产制种提供依据。

采种甜菜;黄化毒;发生;防治

山东高密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就成为我国甜菜育种家南繁北育及种子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由于制种年限的延长,近年来采种甜菜植株的病虫害发生情况日趋严重。主要的病害有:黄化毒病、褐斑病、根腐病等。其中黄化毒病在制种甜菜采种株上发生情况最为严重。

有翅蚜虫作为黄化病毒的传播媒介,能够利用针管状刺吸式口器吸取汁液,把病毒吸入体内。当为害其它植株时,将病毒扩散,不断在甜菜种株上传播蔓延,造成种子减产。

笔者针对山东高密地区采种甜菜黄化毒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从而达到减少采种甜菜黄化毒病害发生的目的,为本地区采种甜菜高产制种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调查材料

调查材料为中甜-吉甜单粒2号,于2011年秋育苗培育母根,冬窖藏,2012年3月14日栽植于山东省高密市采种甜菜试验基地。

1.2调查方法

采用全区调查法,除小区边行及两端各一株外,对试验区的所有植株进行发病单株级别调查,并计算试验区发病率。以株为计算单位分三级制:0级-全株无病;1级-有少数叶片发病,叶尖和叶缘部分具有明显的金黄色病斑,为轻病株;2级-多数叶片发病,且叶片大部分变金黄色,为重病株;3级-叶片上已有腐生菌寄生,并有灰黑色霉层。发病率:指一株植物上、一块田或一个区域内发病的多少。计算式为:发病率(%)=(发病样本数/调查样本总数)×100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材料于2012年3月27日出苗。3月30日,田间出苗率达98%。4月23日,田间调查发现1级病株,感病植株底层较老叶片的叶尖、叶缘部分出现清晰的明脉,叶脉间出现黄色块斑。5月3日,田间植株发病率为1.02%,出现2级病株。感病植株叶片块斑扩大,除主脉周围的组织保持绿色外,全叶变黄。5月14日,发病率为5.01%,其中2级病株居多,出现3级病株,严重的病叶主脉上常见维管束变黑、坏死现象。5月23日植株初花。6月11日,发病率达12.68%,2级病株仍占主导地位,3级病株增多,个别地块田间一片淡黄(表1)。6月20日,重症植株病叶枯萎卷曲,种枝干枯,种子提前落地,发病严重的单株,甚至颗粒无收。

山东高密地区采种甜菜的生殖期(母根栽植—种子收获)为120~130d,一般在3月中上旬栽植,7月中上旬收获种子。4月23日田间调查时,发现零星植株感染黄化毒,此时为病毒侵染期。随后,黄化毒开始蔓延(田间植株发病率增至1.02%)并进一步扩散(田间植株发病率增至5.01%),2级病株迅速增加,此时植株已现蕾。另外,在2级病株增加的同时,蚜虫携带病毒在种株间不断重复传染,加重了病害的发生,使3级病株不断增多,发病率达到高峰期(为12.68%)。从图1中可以明显看出,5月14日到6月11日之间发病率陡增,因此现蕾前是防治的重点阶段,否则将严重影响花枝的发育和种枝的生长,最终影响种子产量与质量。由此可见,采种甜菜现蕾前是黄化毒发病的初期,也是防治的重点阶段,如果不及时防治,后期病害将更为猖狂,造成较大损失。

表1 发病单株级别及发病率情况

图1 田间植株发病情况趋势

3 讨论

3.1山东高密地区采种甜菜黄化毒病易发原因

3.1.1 气候温暖适宜甜菜黄化毒病的流行程度与蚜虫的发生呈正相关,有翅蚜迁飞数量越多黄化毒病流行的程度越重[1]。气温和降雨等气象条件直接影响有翅蚜迁飞活动,气温14~25℃,相对湿度40%~60%时,最有利于蚜虫的发生与迁飞,病害发生也较为严重[2]。该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降水集中。大于10℃的积温,一般在3800~4600℃,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950 mm之间,为蚜虫的发生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此外,2012上半年降水较少,气候温暖干旱,蚜虫繁殖快而活动性强,加剧了采种甜菜植株黄化毒病的发生。

3.1.2 毒源丰富黄化病毒主要在采种母根和藜科、苋科杂草上越冬,成为初次侵染来源[3]。在田间的两个主要介体是桃蚜和豆蚜。甜菜育苗田发生蚜虫为害后,直接把病毒传到甜菜母根上,使甜菜母根带毒越冬,次年春在采种甜菜地发生,传播侵染,病毒在采种甜菜地蔓延。山东高密地区采种母根栽植前藏于地窖中,温暖的环境使母根上的黄化病毒得以安全越冬。制种田周围大量发生藜科杂草和苋科杂草,且与果园相邻,在果树与杂草地块安全越冬的黄化病毒经蚜虫吸食,迁飞传染到采种甜菜植株上,加剧了病毒的扩散,最终造成了黄化病毒在采种甜菜上的大发生。

3.1.3 防治不及时甜菜种植户对黄化毒病害重视不够,对其发生规律和特性缺乏了解。采种田发现零星感病植株时,未及时拔除病株并喷施药剂,现蕾前也没有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导致后期病害大发生,重症种株上种枝干枯,种子提前脱落,个别地块出现严重减产现象。

3.2采种甜菜黄化毒病防治措施

3.2.1 选用抗(耐)病品种目前虽然没有免疫品种,但品种个体间存在着抗黄化毒病较显著的差异性,因而可以通过种植抗(耐)病品种来降低黄化毒给采种甜菜带来的危害,如甜单系列。也可多施用完全肥料,增施磷钾肥和合理灌水,促进甜菜生长,增强抗病力。

3.2.2 药剂防治加强蚜虫预测预报和田间调查工作,及时防治蚜虫,以控制黄化毒病的传染蔓延。在蚜虫出现期和迁飞期可用40%乐果乳剂或60%乐果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每667m2用药液75kg左右,或用50%的1605乳油3000~5000倍液,每隔10~15d喷1次。田间调查发现零星病株时,应立即拔除病株,带出田间埋掉,然后立即喷洒20%病毒A(吗啉胍·酮)800倍液,5d后再喷1次即可。

3.2.3 合理耕作实行有计划轮作及耕作,轮作4年以上,免重茬、迎茬和间种、套种[4]。破坏黄化病毒寄生环境,有效防治黄化毒病的传播与发生。

3.2.4 农田管理在采种甜菜田周围种植玉米、高粱一类的高秆作物,可以起到阻碍蚜虫迁飞传病的作用。另外,田间及地边杂草,尤其是藜科、苋科、蓼科等杂草,既可以作为黄化毒的带毒寄主,又可以作为传毒蚜虫的中间寄主和越冬场所。因此,及时清除这些带毒杂草,对减少毒源也很有意义。

4 结论与建议

采种甜菜黄化毒病的防治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建议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种植抗(耐)病品种,合理耕作,加强农田管理等农艺措施,加以药剂防治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综合防治,以达到减少其危害的目的。

[1]王丽,郑毅,卞桂杰.甜菜黄化病毒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糖料,2011(2):52-54.

[2]王化琪.甜菜黄化毒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村实用科技,1999(4):8.

[3]张鹏远,闫新元,李瑞秀,等.内蒙古甜菜黄化毒病的调查[J].中国糖料,2005(1):41-45.

[4]魏良民,冯建忠.甜菜黄化毒病的危害及防治[J].新疆农业科学,1997(4):180-182.

Occurrence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Yellow Virus of Seed Stock Sugarbeet in Shandong

LIYan,ZHU Dong-shun,LIU Shao-jun,YUE Lin-xu,ZHAO Shu-l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y,Agriculture and Sideline of Shandong Province,Gaomi 261500,China)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seed stock sugarbeetyellow virus was investigated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also put forwar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high-yield seed production of sugarbeet.

seed stock sugarbeet;virus yellow;occurrence;control

S435.663

:A

1007-2624(2013)02-0040-02

2012-07-16

国家甜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经费资助(CARS-210106-03)。

李燕(1986-),女,山东省梁山县人,山东省轻工农副原料研究所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甜菜良种繁育及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黄化甜菜病株
甜菜应答盐胁迫的RING型E3连接酶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辣椒甜菜,各有所爱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新农民(2020年22期)2020-08-31 01:32:08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科学咨询(2020年10期)2020-04-01 03:43:16
黄化安全性保障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乡村科技(2019年25期)2019-02-21 07:40:48
岭石叶面铁肥 缺铁黄化
新疆产区有机甜菜栽培技术探讨
中国糖料(2016年1期)2016-12-01 06:49:04
浅析温室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
中国果菜(2016年9期)2016-03-01 01:28:47
二二三团甜菜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