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管理机构

2013-03-02 07:12
河北金融年鉴 2013年0期

金融管理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

【概况】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围绕“内抓管理保安全,外抓服务树形象,进一步强化管理,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履职效果”的总体工作要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货币信贷政策得到有效落实,金融管理明显加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内部管理继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成效显著,较好履行了中央银行分支机构职责,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多次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表扬,连续6年被省政府授予金融贡献奖。

【经济运行】河北省经济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取得了高于预期的好成果。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26 575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 186.7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14 001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9 387.3亿元,增长8.4%。农业保持稳定增长,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30.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6万公顷,增长0.3%;总产量3 246.6万吨,增长2.3%,实现“九连增”。工业生产企稳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投资结构有所改善,河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 661.3亿元,同比增长20%,较上年回落4.1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较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 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 543元,比上年增长12.3%。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涨幅比上年回落3.1个百分点。

【金融运行】2012年,河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4 257.16亿元,比年初增加4 505.76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个人存款余额20 903亿元,较年初增加2 979亿元,同比多增782亿元,增速高于全部存款平均增速1.5个百分点。单位存款12 359亿元,比年初增加1 390亿元,增速低于全部存款增速2.5个百分点。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0 850.86亿元,同比增长14.87%,比年初多增276.2亿元。投向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采矿业的贷款占全省企业贷款增量的62%。而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等国家政策限制类行业贷款得到有效控制。房地产业贷款仅比年初增加30亿元,同比少增58亿元,比年初增长3.9%,低于全省贷款平均增速近11个百分点。全年银行业新增短期贷款1 917.38亿元,同比多增496.2亿元,占全省贷款增量的67.8%。中长期贷款余额11 453.5亿元,占比53.73%,同比降低3.47个百分点;当年新增745.33亿元,同比少增409.24亿元。2012年,全省县域、涉农新增贷款分别为1 161.02亿元、1 592.15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3%和59%,小微企业全年新增贷款916.13亿元,占企业全部新增贷款的49%,信贷投向实现了结构优化、重点突出。

【金融调控】一是坚决控制信贷总量。严格贯彻落实各项调控政策措施,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召开情况通报会、形势分析会、专题座谈会等形式,加强监测分析和形势判断,准确把握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积极组织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做好信贷投放测算、监测和信贷规划调整等工作,实现了节奏平稳、总量适度的宏观调控目标,满足了河北经济发展的合理信贷需求。二是积极促进结构调整。围绕中央调控部署和河北发展大局,引导金融资源向曹妃甸、渤海新区两大增长极和冀中南、环首都经济圈等重点区域加速聚集,促进重点区域加快发展。充分发挥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季度例会等平台作用,积极促进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绿色信贷政策效果评价工作,有效推动绿色信贷发展,《金融时报》头版头条对河北省绿色信贷工作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报道。建立金融系统联系沟通机制,研发跨境人民币业务非现场核查分析系统,并积极利用媒体加强业务宣传,有效推进了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三是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出台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水利改革发展、旅游业发展等方面的指导意见,组织举办光伏产业、技改重点项目等银企对接活动以及环保与金融高层论坛,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开展涉农和中小企业信贷政策执行情况评估,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引导作用,合理调剂再贷款、再贴现限额,满足“三农”及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2012年,全省人民银行系统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43亿元,同比增加10亿元;累计办理再贴现167亿元,同比增加4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票据占96%,涉农票据占73%,余额及业务量均居全国第2位,对三农、小微企业的扶持引导作用充分。

【金融服务】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向纵深发展,第二代支付系统、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上线工作准备就绪,组织开展“河北省贫困县支付惠农示范工程”,加快推进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现已覆盖全省75.8%的行政村,远超全国平均水平(30%),有效改善了农村支付环境。现代化支付系统、票据结算系统安全运行,科技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小微金融机构接入人民银行金融城域网项目试点工作圆满完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初显成效,机构信用代码推广工作告一段落。大力推进国库信息化建设,河北省内商业银行全部纳入了横向联网系统,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业务量全国领先。推进财政支出无纸化横向联网建设,河北省被确定为财政国库电子化支付全国试点省份。开展国库直接支付政府补贴资金工作,畅通了政府资金收支渠道。货币发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金牌工程有效提升了现金服务水平,“反宣币”专项整治行动得到总行高度评价。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业务量在全国排名显著提升,业务种类覆盖面不断拓宽。围绕“风险为本、法人监管”的监管理念,完善河北省反洗钱风险评估系统,组织开展河北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的反洗钱监督检查。依法履行反洗钱调查职责,共处理可疑交易线索36条,向公安机关报案8起,涉案金额61.75亿元。

【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制定《河北省新设金融机构加入人民银行金融管理与服务体系管理办法》、《河北省金融机构执行人民银行金融管理政策评价办法》、《石家庄中心支行综合执法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等办法规定,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共出台各类金融管理配套制度156项。2012年,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共受理88家新设金融机构的申请,对430家金融机构进行了综合评价,对332家金融机构进行了综合执法检查,石家庄中心支行对民生银行石家庄分行开展了综合执法检查,并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意见,限期整改。通过以上措施,增强了人民银行依法履职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制定《金融机构稳健性现场评估办法》,组织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对171家金融机构开展了稳健性现场评估,较好地维护了区域金融安全稳定。继续发挥“1+4”稳定报告体系和“三位一体”评估体系作用,为全面掌握全省金融稳定状况提供参考,《河北省金融稳定形势分析》等得到省领导批示肯定。组织开展全省人民银行系统金融稳定再贷款损失核查认定工作,共对44家金融机构16.1亿元金融稳定再贷款进行了核查。

【外汇管理】扎实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圆满完成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了“总量筛选、动态监测、分类管理”新模式,为全省1万多家进出口企业和1千多家银行网点提供了便利,得到河北省委省政府领导充分肯定,被总局授予“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积极推进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方式改革,稳步落实资本项下简政放权措施,进一步深化年检无纸化改革、外债转贷款管理方式改革,转变管理理念,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效能,促进了投资便利化。

提升外汇管理工作水平。强化货物贸易、服务、外资、外债等重点领域和银行、企业、个人等关键环节监管,对跨境资金双向流动实施均衡管理,有效防范化解了异常资金流动冲击风险。积极配合总局研发并上线运行跨境资本流动统计分析系统,有效增强了外汇监管效能。

河北省主要经济金融统计

中国人民银行承德市中心支行

【经济运行】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承德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总基调,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 18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5.2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625.4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370.3亿元,增长9.4%。

(一)农业保持稳定增长,工业生产企稳回升。全年粮食总产量135.2万吨,下降3.8%;蔬菜产量348.8万吨,增长9.3%;肉类总产量42.65万吨,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84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06.7亿元,下降9%,增幅较年初收窄32.9个百分点。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 022.1亿元,同比增长23.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96.7亿元,增长25%,增速连续10个月居各市首位。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7.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3.1%。技改投资增速较快、比重提高。工业投资中技改投资完成362.8亿元,增长27.1%,占工业投资的80.3%,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活跃,完成投资603.7亿元,增长31.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0.6%。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逐季收窄,投资完成120.3亿元,下降16.1%,较前三季度收窄8.8个百分点。

(三)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涨势放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5%,与全省平均增速持平。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9.8亿元,增长15.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6.1亿元,增长15.2%,比城镇增速低0.4个百分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2.1%,涨幅比上年回落3个百分点。

(四)财政收入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部财政收入175.5亿元,增长14.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2.5亿元,增长16.1%。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 832元,增长11.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 546元,增长12.4%。

【金融运行】(一)各项存款增长加快,呈现明显的逢季末冲高、季后回落的特点。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 359.1亿元,同比增长13.9%,较上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65.9亿元,同比多增60.4亿元,而逢季末(3、6、9、12月)的各项存款累计增加136.6亿元,占各项存款增加额的82.4%。从存款结构看,个人存款平稳较快增长是带动存款增长的主导力量,年末个人存款余额894亿元,同比增长16.7%,较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27.8亿元,同比多增19.8亿元;单位存款在后两个月强势增长,持续下滑的走势出现强势反转,年末余额为436.8亿元,比年初增加35亿元,同比多增29亿元。

(二)各项贷款增速回升,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971.2亿元,同比增长13.8%,较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18.3亿元,同比多增30.7亿元。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资金运用效率提高。年末存量存贷比为71.5%,增量存贷比为71.3%,分别居全省各市第一位和第三位。信贷投放节奏呈“2.5∶3.5∶2∶2”的季度分布,上下半年呈6∶4分布,较上年的3∶1分布明显均衡。二是贷款呈现短期强、中长期弱的增长态势。年末短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2%,较上年提升10.7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87.5亿元,同比多增39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较上年回落4.5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33.9亿元,同比少增16.2亿元。三是信贷结构持续改善,但集中度偏高。小微企业贷款保持强劲增长,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2.2亿元,比年初增加54亿元,占全部新增企业贷款的61.2%;涉农贷款增长平稳,全市涉农贷款余额481.1亿元,同比增长20%,较年初增加80.4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68%。但贷款集中度偏高问题仍然存在,存量贷款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制造业和采矿业,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分别为16.1%、13.1%和10.5%。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仍高达210.2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1.6%。增量贷款主要集中于采矿业和制造业,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分别为24%和23%。

【宏观调控】加强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制定了《关于正确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促进承德市经济实现稳中求进发展的实施意见》,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实现了落实稳健货币政策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有效发挥货币政策协调机制作用,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重点产业及“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继续执行信贷规划,完善信贷调控工作机制,累计下达信贷调控调剂通知书231份,调剂规划100次,涉及金额42.36亿元。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全市支农再贷款限额达11.9亿元,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11.4亿元,办理再贴现6.5亿元。支持 “三农”和小微企业效果显著。

【金融服务】加强金融统计工作,地方法人机构金融统计标准化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果。切实加强征信管理,扎实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中心企业信用孵化工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扎实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确定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293个。推进金融机构完成金融IC卡受理环境改造,加强金融IC卡宣传力度,举办金融IC卡应用推广宣传启动仪式,进一步促进了金融IC卡应用产业发展步伐。加强货币发行工作,顺利完成发行基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试点运行工作,全年累计调拨发行基金63.3亿元、投放回笼发行基金243.2亿元,收缴假币3 818张、35.9万元,有效保障了人民币供应及时和券别合理,人民币流通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加强经理国库工作,全年累计办理各级次预算收入244.3亿元、预算支出364.6亿元,代理区支库撤销后各项业务平稳运行,国库资金实现安全无事故。

【金融创新】金融业务创新不断推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进一步优化,对经济支持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大。在业务创新方面,工商银行开办全省首组工银商友俱乐部成员商户联保贷款业务、首单个人出国留学贷款业务及首笔设备融资租赁贷款业务,同工银亚洲联动办理“反向汇兑通”业务,填补了工行乃至全省多项产品项下的空白。在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方面,继续推进“公司+养殖户+县联社贷款+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财政贴息”、“公司担保+养殖户+贷款+财政补贴和贴息”、“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组织)+财政(扶贫办)补贴+县联社贷款”、“农户+保险+财政补贴+贷款”等模式,以及网贷通、易融通、融易达、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等产品,有效地支持了“三农”经济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经办金融机构累计达到146家,贷款余额23.3亿元,支持农户3.1万户、企业217家。

【外汇管理】加强外汇管理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外汇业务,加快货物贸易改革步伐,稳步推进贸易便利化。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宣传推介工作,努力提高业务结算量,跨境人民币业务稳步发展。全年共发生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38笔,实现跨境人民币实际收入1.1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占全市进出口结算总额的13.2%。

【保险市场】一是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市保险业机构共有26家,其中财险公司12家,寿险公司14家,较上年增加1家,网点271个,较上年增加13个。全年实现保费总收入34.9亿元,增长7%,较上年下降4.5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1亿元,增长12.1%,较上年回落3.8个百分点;人身险保费收入24.8亿元,增长2.7%,较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二是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全年保险业累计支付赔款及给付支出9.8亿元,增长22%,较上年提高10.9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赔款6.1亿元,增长30.4%;人身险给付支出3.6亿元,增长10%。

【证券市场】截至年末,承德市拥有证券营业部4家,从业人员70人,托管市值21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实现4 526万元和1 977万元,比上年分别下降25.3%和36.6%。投资者开户数达7.72万户,比上年增长4.9%。全年实现交易额216.5亿元,比上年下降22.7%。

( 侯宝玖 )

承德市主要经济金融统计

中国人民银行张家口市中心支行

【经济运行】2012年,张家口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 233.67亿元,同比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397.3亿元,同比增长13.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 184.44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09.12亿元,同比增长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35.1亿元,同比增长15.5%;利用外资累计实现24 960万美元,同比增长33.6%;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14.15亿元,同比增长19.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 441元,同比增长12.4%;CPI累计上涨2.4%,比上年同期下降3.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2个百分点,上涨幅度保持在合理区间。

【金融运行】张家口市金融运行总体保持稳定,存款增长形势好于上年,全年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 677.62亿元,新增214.18亿元,同比多增52.79亿元;贷款增长额度低于上年水平,年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 193.2亿元,新增129.92亿元,同比少增18.85亿元,短期占比54.4%,比上年增加38个百分点。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单位存款保持平稳增长,资金相对宽裕。截至12月末,全市单位存款余额521.44亿元,比年初增加57.95亿元,同比多增15.88亿元。其中,单位活期存款余额33.9亿元,比年初增加31.74亿元,同比多增29.73亿元。

(二)个人存款大幅增长,资金回流储蓄特征明显。截至12月末,全市个人存款余额1 127.87亿元,比年初增加161.7亿元,同比多增43.74亿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1 119.75亿元,比年初增加154.34亿元,同比多增37.11亿元。结构性存款余额8.1亿元,新增7.4亿元。

(三)贷款期限结构出现明显变化。2012年末,全市新增短期贷款70.7亿元,同比多增45.76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52.64亿元,同比少增74.47亿元。

(四)单位中长期贷款增长乏力,同比大幅减少。截至年末,全市单位中长期普通贷款仅增加2.6亿元,同比少增65亿元。其中经营贷款比年初减少15.22亿元,同比少增38.38亿元,固定资产贷款增加17.83亿元,同比少增26.63亿元。

【金融调控】中国人民银行张家口市中心支行积极传导贯彻货币政策,促进辖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有效贯彻落实货币政策。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支持全市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做好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二是积极推动银企对接工作。协助张家口市政府在石家庄举办了“2012中国·张家口金融经济发展高层恳谈会”,共推介重点建设项目60个,重点企业243家,签约资金到位340亿元。同时推动9个区县开展了银企对接活动,各金融机构与259家企业签订合作意向,授信26.5亿元。三是深入推进“两管理、两综合”工作。按照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制定的《新设金融机构金融管理与服务指引(试行)》,受理并办结金融机构开业管理业务13家,受理金融机构重大事项报告22次。组织对张家口市内各银行、证券、保险等107家金融机构进行现场评估;对27家金融机构2011年反洗钱工作进行了综合监管评价;对16家农村信用联社进行后续监测考核,对2家村镇银行进行经营状况考核。四是继续加强金融综合监管。制定并印发了《金融监管协作援助办法(试行)》,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主管行领导对此做予肯定性批示。制定了《外汇指定银行监督外汇交易行为管理办法》,被河北省分局转发全省各市中心支局参考学习。

【金融服务】一是积极推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张家口市中心支行在出台《张家口市金融消费服务指引》等制度的基础上,专门建立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办公室,全年张家口市金融系统受理维权案件10件(其中人行受理3件),均得到有效处理。7月份,人行张家口市中心支行抽调张家口各市级金融机构人员,组成4个检查组分别对辖区内110家金融机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活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二是推进农村支付环境改善工作。按照上级行要求,人行张家口市中心支行认真做好银行卡助农取款推广工作,先后对辖区5个县助农取款服务点进行现场督导,全市基本实现了农村金融支付服务生态环境“三年大变样”。全市共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3 224个,乡镇覆盖率100%,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5.7%。实现助农取款交易56万笔,交易金额2.5亿元。农村地区发展特约商户2 763家,布放ATM机508台、POS机4 170台、转账电话20 364部,部分乡镇实现ATM、POS机具零突破。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量为5 465.18亿元,占支付总量的75.2%,银行卡转账和消费分别达到1 389.51亿元和68.68亿元,网银支付、电话支付和手机支付分别达到784.99亿元、41.02亿元和23.41亿元。三是加强政务公开和窗口服务管理。围绕 “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主题,完善了政务公开和营业大厅为民服务措施,建立服务大厅人员岗位监督台和意见箱,接受社会监督;做好政务公开工作,按规定向社会公布了《2012年政务信息公开例表》和《2011年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全年向社会公开政务信息80条。

【金融创新】一是中国人民银行张家口市中心支行稳步推进金融司法合作工作。张家口市中院全年提供全辖涉及经济金融类审判信息、执行信息、案例分析等500多份文书档案,累计有8万人次登录服务信息平台。二是继续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目前已经与21个政府部门达成信息共享协议,征集了19家政府部门的非银行信息和全部金融机构信贷信息26万余条。成功开发了张家口市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并于6月初正式投入运行。三是探索建立银企网上融资对接平台。6月1日,银企网上融资对接平台正式启动并投入使用,截至年末,共有1 862户企业和148户金融机构在对接平台注册了用户和对接邮箱,1 109户企业通过平台向金融机构递交贷款申请102.18亿元,其中,826户企业获得银行贷款68.33亿元。

【外汇管理】一是积极传导外汇管理政策,支持涉外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共编发《张家口外汇快报》6期,全年国际收支结算达到7.7亿美元,银行结售汇达到6亿美元。二是夯实业务基础,扎实推进国际收支申报管理工作。制作了《中心支局结售汇市场准入管理验收信息登记表》,加强对银行经营结售汇业务市场准入及退出的监管,规范银行结售汇准入事前验收工作。三是提升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效能,促进贸易便利化。顺利完成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做好经常项目各项业务非现场核查及现场检查工作。四是加强资本项目监测和管理,促进投资便利化。加强资本项目外汇业务合规性管理,积极推进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改革。五是强化外汇检查职能,维护辖区良好外汇秩序。组织完成了对银行外汇业务的现场检查、非现场数据的集中排查和调查核实工作,组织召开了银行外汇业务培训会议。

【小额贷款公司】截至年末,张家口市共有33家小额贷款公司,从业人员327人,其中注册资本金2 000万元的有4家,5 000万元的29家。全年小额贷款公司共发放贷款15.55亿元,同比增长33.7%。

【保险市场】张家口市保险中心支公司由24家发展到28家。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5.98亿元,同比增长2.7%,全年累计理赔支出(含满期给付)9.48亿元,同比增长2.4%。

【证券市场】全年投资者开户40 286户,同比下降39.6%,实现股票成交量185.5亿元,较上年减少82.53亿元。

(赵翀)

张家口市主要经济金融统计

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

【经济运行】2012年,秦皇岛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物价涨幅趋于稳定。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 139.17亿元,比上年增长9.1%,增幅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7.59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447.68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543.9亿元,增长9.3%。

(一)工业生产稳步回升,企业效益有待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5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9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53.69亿元,增长15.9%,增速比上年提高10.5个百分点;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99.12亿元,增长12.5%,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0.13亿元,比上年下降77.7%;实现税金39.42亿元,增长11.6%;企业亏损额39.4亿元,增长98.6%。

(二)交通运输业小幅增长,邮政电信行业保持较快增长。港口货物吞吐量降幅收窄,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27 099万吨,比上年下降5.8%。其中:出口量25 036万吨,同比下降5.9%。集装箱吞吐量34.39万箱,下降20%。公路货运量4 933万吨,增长8.8%;公路客运量2 110万人,下降8.6%。全年邮政业务收入27 493万元,比上年增长12.4%;电信业务收入254 101万元,增长7.5%。接待国内外游客2 341.61万人次,增长10.1%;实现旅游总收入202.35亿元,增长17.1%;其中接待海外游客28.64万人次,增长8.3%;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6 944万美元,增长12.8%。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全年全社会累计完成投资739.3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房地产投资213.32亿元,增长29.7%。从产业类型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2.92亿元,增长94.4%;第二产业投资214.32亿元,增长24.1%;第三产业投资476.49亿元,增长16.7%。民间投资仍是投资的主体和增长拉动力量,非国有投资完成571.66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9%;国有投资完成152.07亿元,增长0.6%。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平稳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增幅比上年回落2.4个百分点。从地域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4.69亿元,增长16.1%;乡村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12亿元,增长12.2%。

(五)外资到位情况良好,进出口总额增长平缓。全市实际利用外资62 79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全部为外商直接投资。新批外资项目11个,增长10%;合同外资额42 78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4%。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44.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出口总额24.88亿美元,增长12%;进口总额19.24亿美元,下降9.5%。

(六)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市全部财政收入19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增速比上年回落4.6个百分点。财政支出28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七)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3.1%,涨幅较上年回落3.5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下滑,全年总指数同比下降4.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下降5.1%,生活资料价格下降2.8%。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 919元,比上年增长13.1%;人均消费性支出12 695元,增长8.5%。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 315元,比上年增长12.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 293元,增长5.6%。

【金融运行】截至2012年末,全市银行业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 926.5亿元,在全省排名第8位,比年初增加239.7亿元,增长14.2%,同比多增71亿元;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 245.1亿元,比年初增加163.02亿元,增长15.1%,同比多增16亿元;存贷比64.6%。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512家,其中:总行1家(秦皇岛市商业银行),分行8家,支行259家,分理处44家,营业部3家,营业所27家,储蓄所7家,农村信用联社163家(县级联社5家、农村信用社158家)。秦皇岛市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只有民生银行一家进驻,外资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仍是空白。

【金融调控】(一)明确信贷支持方向和重点,优化信贷结构。制定了《关于今后一段时期秦皇岛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秦皇岛市关于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意见,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以及符合产业政策的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完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做好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改革试点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的实施和监测工作,对考核达标的农业银行卢龙县支行落实了优惠政策,促进了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组织开展2011年度中小企业、县域涉农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工作,提高了辖内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和“三农”的工作水平。加强信贷规模管理与控制,组织开展了对秦皇岛市商行以及农村信用社贷款投向的核查工作。

(二)有效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积极作用。加强再贴现管理,为秦皇岛市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支持,全年共办理再贴现 5.74 亿元。加强再贷款管理,扩大“三农”信贷投放,支持农村信用社提高涉农贷款比例,全年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6亿元。严格执行利率及存款准备金政策,针对年内两次下调利率及存款准备金情况,及时开展调研,并积极向上级行反馈。

(三)加强金融市场管理,推进直接融资。推进秦皇岛市有直接融资意向的10家中小企业进行集合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产品的发行,鼓励和支持秦皇岛市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对辖内的民族民贸定点生产企业优惠利率贷款贴息材料进行审核,全年共办理贴息2 332.01万元。完成了对辖内5家企业“十二五”期间民族特需品定点生产企业的申报工作。

【金融服务】根据《新设金融机构加入人民银行金融管理与服务体系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办理了中国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20家新设机构加入征信管理、外汇业务、国库业务等人民银行金

融管理与服务体系审批工作。对辖内111家金融机构开展了支付结算、国库集中收付、金融统计、征信管理、人民币收付、反假人民币以及外汇业务的专项检查,共查处问题148项,下发整改意见书24份,约见金融机构负责人谈话38次,有效促进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深入开展金融统计标准化建设,将秦皇岛市已开业的14家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人民银行金融统计系统,加强了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统计监测。

【外汇管理】一是落实货物贸易、资本项目和国际收支三项外汇管理改革工作,促进投资便利化。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跨境资金流动形势季度分析会议”制度。二是支持辖内涉外经济稳步发展。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核批了全省首家境内企业境外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全面完成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和境外投资外汇年检两项工作,参检率均实现100%。

【保险市场】截至2012年末,全市共有市级保险机构41家。其中产险公司18家,寿险公司17家,代理公司6家。从业人员1.3万人。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42.81亿元,同比增长7.33 %。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3.78亿元,同比增长 17.38%;寿险公司保费收入 29.03 亿元,同比增长 2.91%。保险赔款及综合给付15.53亿元。其中财险赔款8.95 亿元,赔付率64.93%;寿险赔款(给付) 6.58 亿元。

【证券市场】2012年,秦皇岛市证券业交易总额460.39亿元,年末客户总数14.87万人,期末客户资产总额64.79亿元,营业总收入9 043.05万元,净利润3 309.74万元,营业税419.47万元,所得税526.67万元。财达证券秦皇岛峨眉山南路营业部开业,秦皇岛市证券营业部总数增加到9家,其中,财达证券7家,银河证券1家,广发证券1家,覆盖了海港、北戴河、山海关、昌黎、抚宁、开发区等6个区县。

(边江)

秦皇岛市主要经济金融统计

中国人民银行唐山市中心支行

【经济运行】2012年,唐山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 861.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总量连续9年保持河北省首位,占全省的22.1%;全部财政收入完成62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公共预算财政收入30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 358元,比上年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10 698元,比上年增长13.1%。

(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为全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巩固了基础。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1.66亿元,增长4.2%。粮食总产量达到311.4万吨;肉类、牛奶产量分别为71.4万吨和178.6万吨;蔬菜总产量1 396.3万吨;水产品产量52.2万吨。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3 240.9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 904.85亿元。全市工业38个行业大类中有28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到73.7%。五大主导行业完成增加值2 037.37亿元,增长9.3%,其中钢铁行业完成增加值993.97亿元,增长8.8%;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409.27亿元,增长19.7%;能源、化工、建材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8.4%和2.1%。全年工业实现利税总额923.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实现利润552.37亿元,比上年增长4.5%。服务业较快发展。全年公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均增长14%;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16.8%;地税营业税增长14.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6.5%。新兴服务业快速成长。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4%;旅游业实现总收入170.52亿元,增长30.5%。

(二)内需增速快于外需,内需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更强。一是投资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 066.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5%。二是消费市场稳中有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 51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三是对外经济稳步发展。全年进出口总额104.82亿美元,同比下降3.5%,其中出口总额43.18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2.3亿美元,增长12.1%。年末投产三资企业245家,比上年增加4家。

(三)结构调整成果显著,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一是传统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凸显。全年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409.27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4.1%,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4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力度加大。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909.24亿元,比上年增长46.5%,占工业投资的65.9%,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二是投资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在全市208个重点项目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项目投资155项,占全部重点项目的74.5%。第三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1.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三是民营经济增强发展活力。全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 928.9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四是沿海地区带动作用增强。全年沿海地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 241.07亿元,比上年增长9.7%,占全市的40.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曹妃甸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7.13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占沿海地区的46.5%。

【金融运行】(一)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融资结构趋于优化。据测算,唐山市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约1 000亿元。其中,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新增438.7亿元,银行表外融资新增308.8亿元,其他融资(委托贷款、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等)新增103.9亿元,企业增发股票47.9亿元,发行债券102亿元。

(二)贷款增量、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 589.3亿元,比年初增加466.3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00.5亿元,增速14.9%,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

(三)各项存款稳步上升,居民储蓄意愿增强。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 437.5亿元,比年初增加689.6亿元,同比多增130.6亿元,增速14.5%,较上年同期增加1.3个百分点。

(四)地方金融机构支付状况良好。12月末,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备付金率总水平2.65%,较上年同期提高0.09个百分点。

(五)金融企业经营效益稳定。截至年末,辖区金融机构实现本外币利润121.2亿元,累计比上年同期增加21.2亿元,金融机构经营效益继续改善,经营实力进一步增强。

【金融稳定】一是推进综合执法检查常态化,探索建立县支行综合执法检查交叉协作机制。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重大事项报告纳入了综合执法检查内容。组织指导迁安、迁西、滦县支行探索建立了县支行综合执法检查交叉协作机制,逐步实现中支综合执法检查全覆盖。二是加强风险监测,维护金融稳定。将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纳入风险监测范围,不断提高风险防范的前瞻性。三是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常态化、科学化。四是督导与监管相结合,确保反洗钱工作稳步开展。组织反洗钱现场检查两次。建立对新设机构非现场监管的业务指导制度,认真落实《唐山市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人员考试办法》,组织辖内65名金融机构人员进行了考试。

【外汇管理】一是大力推广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跨境人民币业务内部协调工作制度》,全市共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138笔,金额17.97亿元。二是全力推进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三是加大服务贸易外汇收支真实性审核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外汇业务现场检查,严厉打击外汇违法行为。累计开展个人外汇收支项下现场核查236人次,将涉嫌违规的24人向辖区金融机构发布“关注名单”,组织对其外汇收支业务进行重点防控,发现并处理了1起个人炒汇行为,打掉了1个个人炒金中介机构。全年共立案查处违规单位3家,涉案5人,立案金额1 352.17万美元,依法处以人民币罚款32万元,结案率100%。四是认真做好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工作。实施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改革,在现有直接投资50项行政审核中,取消35项,简化和归并14项,简化审核资料,提升了直接投资项下的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推进直接投资年检改革,提高年检工作效率,推动外商投资企业年检便利化,共完成了289家企业年检。

【金融服务】(一)循序渐进,“六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经过三年的努力,以“政策环境好、经济基础好、金融发展好、信用体系好、司法保障好、金融中介服务好”为内容的“六好”金融生态环境县(市、区)创建活动成效初显。有效推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使辖区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攻坚克难,提前九个月完成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改善目标。建立了政府全力支持、人民银行认真督导、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创建刷卡无障碍示范市场、非现金结算示范市场、转账POS特色示范村、支付结算服务站等“四个示范模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推广《人民币流通管理系统》建设全面提升全辖人民币流通管理水平。

(四)加强管理,提升预算资金核算效率。以国库“3T”系统的正式上线运行为契机,推动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的增行扩户,全辖涉税的18家金融机构已全部加入横联,国税签约率达到90.1%;地税签约率达到98.4%,远高于总行80%以上的推广指标。完成了《预算收入派生数据处理系统》的研发工作,实现了通过对国库核算原始数据处理,直接生成财政口径数据报表的功能,加强了国库内部数据校验,提高了对地方财政决策参考的服务水平。

【保险市场】2012年,唐山市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26.67亿元,同比增长2.29%。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46.48亿元,同比增长12.77%,占总保费的36.70%;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80.18亿元,同比下降2.93%,占总保费的63.3%。赔款与给付支出41.95亿元,同比增长16.11%。截至年末,唐山市保险公司总资产281.92亿元,比年初增加35.55亿元。

(王志山)

唐山市主要经济金融统计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经济运行】2012年,廊坊市经济增长速度在河北省居于领先地位,全年经济发展呈现下述特点:农业生产平稳,工业稳定增长,效益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3亿元,同比增长1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 314.1亿元,增长20.7%;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62.1亿元,增长15.6%;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8,涨幅比上年回落2.6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实现306.6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2.1亿元,同比增长22.7%。

【金融运行】在货币政策“定向宽松”的基调下,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 875亿元,比年初增加307亿元,位居全省第四位。各项存款余额2 712亿元,比年初增加427亿元,居全省第四位,增长率18.7%,居全省第一位。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余额存贷比67.7%,居全省第三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金融运行特点:一是分期限看,短期贷款增长快于中长期贷款。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短期贷款余额814.1亿元,同比增长26.4%,比年初新增178.4亿元,同比多增49.0亿元;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1 046.4亿元,同比增长14%,贷款长期化趋势增强。 二是分机构看,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主导贷款增长。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全年共新增本外币贷款117.6亿元,占全市新增本外币贷款的38.3%。从增速来看,各金融机构贷款增速普遍加快,除新设4家村镇银行外,受上年基数较小的影响,光大银行本外币贷款增速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中资全国大型银行中,邮政储蓄银行增速最快,比上年同期增长44.8%。三是从投向看,信贷支持重点突出。截至12月末,制造业新增本外币贷款104.9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额的34.7%;批发和零售业新增本外币贷款50.8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额的16.8%;新增本外币消费贷款93.3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6.3亿元;小微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486.8亿元,占企业贷款余额的50% 。

【金融调控】一是科学分析形势,准确把握趋势,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出台了《金融支持廊坊市经济发展指导意见》,在指导意见框架内制定了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工业经济、旅游业发展指导意见,促进了稳健货币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融合。二是推进多层次银企对接机制建设。探索搭建以廊坊市金企联合发展网为媒介的网络自助型银企对接平台,至年末,网站注册会员295家,累计访问量48万次,发布金融机构融资产品368个、企业融资需求信息48项,需求额近40亿元,银企沟通合作更为顺畅,走上常态化对接轨道。三是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全年累计调剂合意贷款指标67.9亿元,累放支农再贷款、再贴现6.8亿元,同比增加3.3亿元。四是积极调整信贷结构,不断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三农、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年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734.3亿元,占全部贷款的40.5%,比年初增加128亿元;涉农贷款余额873.2亿元,占比48.2%,比年初增加146.7亿元,中小企业和涉农贷款占比同比分别提高1个和0.9个百分点。五是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与应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截至年末,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小企业联保贷款1.5亿元、仓单质押贷款5 100万元、股权质押贷款2 200万元、订单融资贷款1 000万元、专利权质押贷款500万元。推动三河市、霸州市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提高了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金融服务】金融服务社会民生的能力和水平有较大提升。信用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廊坊市被授予全国最具竞争力金融生态市称号。一是完善金融综合服务系统功能,开发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农村诚信人才信息储备机制,大力推进机构信用代码证,开发了贷款卡网上申报系统,增发企业贷款卡1 282张,完成7 549家企业贷款卡年审。二是支付服务环境不断改善。加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建立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3 142个,取款7.3万笔、金额2 478.1万元,基本实现全辖行政村金融支付服务全覆盖。发展非现金结算特色市场13个,新增POS机具1 441台,银行卡保有量904万张,非现金支付业务金额2.8万亿元。三是国库管理效能不断增强,全年办理各级预算收支1 086.9亿元,组织国债承销3.9亿元。四是加强人民币管理与服务,全年投放货币225.7亿元、回笼104.7亿元,净投放121亿元,占全省净投放总量的69.3%。五是发挥消费者协会金融分会作用,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共接受金融消费者咨询681件,受理案件投诉74件,结案率100%。六是科技保障能力得到增强。建立金融科技研发基地,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协调高效”原则,提升金融科技研发专业化水平,已完成科技研发项目16项。七是外汇管理与服务不断推进。全市国际收支总额56.6亿美元,收支顺差16.3亿美元。积极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增量扩面,激活企业359家,全年结算量16亿元,占全省总量的9.1%,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2 541万元。

【金融稳定】深入推进对金融机构的开业管理和营业管理,做好综合执法检查和综合评价,即“两管理、两综合”工作。通过合理调整准入流程,加强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实施质询谈话制度等,提高金融管理与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全年批复14家新设金融机构、13家在营业金融机构加入人民银行金融管理与服务体系;实施涵盖银、证、保金融机构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开展制度执行情况通报;对6家银行分支机构开展综合执法检查,涉及货币信贷、金融统计、征信管理、反洗钱等10项业务,发现各类问题43项,提出整改意见32条,对存在突出问题的3家金融机构负责人进行约见谈话;对6家办理结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开展执行外汇管理规定的综合评价。将新开业的4家金融机构纳入金融风险监测体系,对3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开展稳健性现场评估,向2家金融机构发布《风险提示》3期,开展3次大规模的风险排查,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全市金融系统保持了规范稳健运行,营造了安全、稳定、和谐的金融发展环境。

【保险市场】廊坊市共有30家保险公司,其中寿险公司14家,财险公司16家。全年累计保费收入5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寿险保费收入35.58亿元,财险保费收入19.41亿元;寿险公司退保率11.78%,财险公司赔付率45.46%;保险密度12.54%,保险深度3.1%。

【证券市场】截至2012年末,廊坊市共有证券营业部13家,从业人员236人;全市投资者开户数11.35万人,客户交易结算资金7.13亿元;证券托管市值132.96亿元,较年初增加15.58亿元;营业收入4 500万元,利润总额和利润净额均为500万元。全市有境内上市公司5家年末市值708.2亿元。

(金柏林)

廊坊市主要经济金融统计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经济运行】2012年,保定市完成生产总值2 7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高出河北省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五位,增速居全省第二位。

(一)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604.5万吨,居全省第一,同比减少10.5万吨。蔬菜总产量931.6万吨,同比增长2.1%。畜牧产品产量稳步增长,肉、禽蛋、鲜奶等主要畜产品产量分别为64.5万吨、42万吨和80.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8%、0.1%和1.5%。水产品产量5.5万吨,同比增长1.7%

(二)工业经济实力增强。全市工业增加值1 259.4亿元,同比增长12.9%,占生产总值的46.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 020.9亿元,同比增长14.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 888.4亿元,同比增长21.2%,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 540.5亿元,同比增长27.9%,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

(四)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 161.3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三位,增速第一。其中,城镇市场零售总额902.1亿元,同比增长16.5%,高出乡村市场零售增速3.8个百分点。

(五)出口创汇额下降,利用外资增长较快。全市出口总值47.7亿美元,同比下降11%。对德国、美国出口增速分别下降42.3%和9%。与新能源相关的机器、机械器具、电器设备等出口占全市的33.2%,增速下降33.2%。利用外资增长较快。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51亿美元,同比增长23.5%,高于全省平均增速8.8个百分点。

(六)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市当年完成财政收入311.3亿元,同比增长17.1%,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总量、增速均居全省第5位。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9.9亿元,同比增长24.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4位。

(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 048元,同比增长12.6%,增速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7 696元,同比增长15.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

【金融运行】2012年,保定市金融机构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辖区金融服务水平,有效改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在各自的领域,为地方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年末,保定全辖各项存款余额3 774.91亿元,比年初增加526.53亿元,同比多增157.19亿元;存款年增速为16.2%,同比增加3.4个百分点。全辖各项贷款余额1 589.73亿元,比年初增加237.40亿元,同比多增43.07亿元;贷款年增速为17.6%,同比增加0.8个百分点。

【金融调控】一是继续加强“窗口指导”,统筹配置信贷资源,有效增加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加大对保定市汽车产业、新能源、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制造业和产业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大金融对中小企业、三农和社会民生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依据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不断创新融资模式、服务手段、信贷产品及抵(质)押方式,支持辖区中小微企业发展。2012年,辖内金融机构共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35.6亿元。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覆盖面,加大对下岗失业、自主创业、农民工等人员的创业信贷支持,进一步做好民生性金融支持和服务工作。制定了《进一步明确农村信用社信贷调控和监测工作流程》,确保涉农金融机构将信贷资金投放到三农领域。全年新增涉农贷款149.8亿元。三是创新工作方法,涉农信贷效果评估工作做法得到总行领导批示,总行金融市场司有关领导赴保定就此项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并给予了充分肯定。

【金融监管】(一)稳步推进平台贷款风险化解工作。一是保定银监分局领导干部带队深入7家银行业机构、3家平台公司调查督导,组织召开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情况专题分析会议,约谈5家被监管机构负责人,促进监管政策落实。二是加强台账统计、监测和分析,对退出的3家平台公司继续做好监测管理工作。三是组织开展了高速公路平台贷款情况专项调查,向保定市政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协调银行业机构积极支持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当年新增高速公路贷款8.2亿元。至年末,全辖融资平台贷款24户,金额285.68亿元,比年初增加2.73亿元,“押品”整改率97.75%,比年初提高2.64个百分点,未发生还款违约事项。

(二)房地产贷款风险可控。对56家房地产企业资质、资金来源等开展专项调研;对69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立“名单制”管理台账,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房地产压力测试,加强对房地产信贷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截至2012年9月末,房地产业贷款余额63.83亿元,较年初减少10.33亿元,占贷款总量的4.23%,较年初下降1.26个百分点。

(三)采取得力措施,力促不良贷款“双降”。一是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签订不良贷款“双降”工作目标责任书,强化压力传导。二是重点督促辖区法人机构加大拨备提取及呆账核销力度,落实信用风险管控措施,提高资产质量和信贷管理水平。年末,保定市银行业不良贷款比年初减少23.15亿元;不良率6.93%,比年初下降2.93个百分点。

【金融服务】(一)进一步规范业务操作,提高国库服务水平。出台了《国家金库保定市中心支库信息工作管理办法》,对辖内各支行国库信息的报送、管理、奖惩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该办法被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以文件形式转发。

(二)扎实开展助农取款服务工作。开通“银行卡助农取款绿色通道”,有效改善了辖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全辖金融机构设置助农取款服务点6 746 个,涉及行政村 5 929 个,超额完成农村助农取款覆盖70%的工作目标,为辖区农户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金融服务。

(三)多措并举,推进辖区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深入辖区农村开展征信知识宣传,切实增强了农民的信用意识。二是做好信用查询及异议处理工作,办理个人征信系统信用报告查询4 853笔。

【保险市场】2012年,保定市共有保险公司38家。其中,财险公司19家 ,寿险公司 19家。截至年末,保费总收入30.65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商业险保费收入21.26亿元,同比增加15.73%,赔款支出9.23亿元,赔付率52.8%;交强险保费收入9.39亿元,同比增长10.3%。赔付81 056次,累计赔款4.44亿元,赔付率47.3%。寿险业务保费收入73.84亿元,同比降低0.8%,赔款1.07亿元,满期给付8.87亿元,年金给付1.24亿元,死亡医疗给付1.53亿元,退保金额6.55亿元。

【证券市场】保定市现设有17家证券营业部,比上年增加1家。截至年底,全年股票交易金额942亿元,托管总资产181亿元,手续费收入1.12亿元。

(薛冀峰)

保定市主要经济金融统计

中国人民银行沧州市中心支行

【经济运行】2012年,沧州市整体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 811.9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8.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 479.1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1 014.2亿元,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 145.2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48.9亿元,同比增长17.4%;重工业完成增加值996.3亿元,增长14.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利税509.7亿元,同比增长15.2%;实现利润302.4亿元,同比上涨22.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 950.1亿元,同比增长22.05%。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 506.5亿元,增长26.2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3.6亿元,增长9.7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79.5亿元,同比增长15.6%。进出口总值233 351.26万美元,同比增长8.65%。其中,出口完成209 797.84万美元,同比增长11.47%;进口完成23 553.42万美元,同比下降11.33%。直接利用外资39 318万美元,同比增长35.9%。

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80.4亿元,同比增长15.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 805元,同比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7 514元,同比增长14.9%。

【金融运行】2012年,沧州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 690亿元,比年初增加390亿元,同比多增11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 265亿元,比年初增加176亿元,同比少增14.44亿元,增幅16.20%;存贷比为47.02%,比年初增长0.3个百分点。从贷款投向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586.69亿元,比年初增加92.28亿元,占贷款总额的46.39%,占企业贷款总额的79.01%;涉农贷款余额670.97亿元,比年初增加114.3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53.05%。从贷款期限看,短期贷款余额648.44亿元,比年初增加144.86亿元,增长28.77%,同比多增14.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73.82亿元,比年初增加28.89亿元,增长5.3%,同比少增32.64亿元;票据融资余额42.47亿元,比年初增加2.58亿元。

【金融调控】(一)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渤海新区建设,与沧州市金融办联合代河北省金融办起草了《河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渤海新区发展的实施意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杨崇勇予以批示,省政府转发。召开金融支持渤海新区发展交流研讨会,就金融支持渤海新区发展进行交流探讨。

(二)加强信贷调控,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一是做好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增量的测算、下达、监测、调剂和检查。二是发挥再贴现投向引导作用,引导资金流向。三是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四是积极促进小额担保贷款发展。五是建立贴息贷款机制,支持残疾人自主创业。

(三)发展市场业务,活跃辖区金融市场。一是指导沧州银行成功发行了5亿元次级债,并定期督导其认真做好次级债信息披露、还本付息等后续工作,切实防范金融风险。二是认真履行市场准入管理职责,指导有意向加入全国银行间市场的金融机构,尽早通过市场准入。

(四)深入开展执法检查,规范金融机构经营行为。一是受理13家新设机构加入人民银行金融管理与服务体系申请,全年累计准入15家。二是协助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金融稳定处对辖区1家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稳健性进行了试点评估,为全省开展表外业务评估积累经验。三是开展专项检查。对建设银行沧州分行等金融机构就存款准备金缴存、金融市场、金融统计、征信、国库、反洗钱、外汇、人民币管理等业务进行了现场检查。四是在全省率先制订了《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工作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等,为“两管理,两综合”在科技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借鉴。五是制定出台了《沧州市金融机构资金清算日间头寸管理办法》,规范日间头寸留存,并对个别金融机构重视不够,头寸管理仍然薄弱的金融机构采取约见谈话措施。六是在注重银行、证券、保险业日常风险监测的基础上,加强地方非银行机构风险监测工作,全年撰写《沧州市风险排查报告》2次。

【金融服务】(一)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制定机构信用代码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及管理办法,开展全覆盖培训。二是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召开农村信用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座谈会,以肃宁县为试点,制定了一系列试验区建设制度办法。三是制定了《沧州市2012年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借款人信息更新方案》。四是制定《2012年征信宣传教育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征信宣传,提高公众诚信意识,创建良好信用环境。五是制定了《沧州市地方性金融机构数据质量考核办法》、《沧州市征信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实施办法》,提高征信数据质量,规范征信查询服务。

(二)提高信息调研水平。建立沧州市金融系统信息工作联系沟通机制,制定《沧州市金融系统信息工作推进办法》等制度,加强了银行间横向信息沟通,拓宽了信息收集渠道。全年上报各类政务信息、调研报告200余篇。其中《金融支持渤海新区发展情况的调查》经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整理上报省委省政府,得到省委书记张庆黎的批示。2012年上报信息被人总行采用17篇,天津分行、石家庄中支采用110余篇,省委、省政府采用10篇。

(三)加强人民币管理。一是在保障总量供应的基础上,加强券别调剂,满足市场需求。二是加强发行库规范化管理,顺利晋升为二级发行库。三是修改完善《沧州市商业银行交取款人员管理办法》、《清分、复点差错管理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四是召开沧州市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组织反假货币上岗资格培训考试和金融系统“零假币”、“零拒绝”人民币服务公开承诺签字仪式,开展反假货币宣传暨残损人民币兑换月活动,加大人民币反假兑残力度。五是成立了沧州市钱币学会。

(四)改进支付结算服务。一是积极开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不断优化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截至2012年底,全辖共设立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8 000个,覆盖5 598个行政村,行政村覆

盖率100%。助农取款服务点全年共办理银行卡查询交易32.9万笔,取款交易19.9万笔,交易金额1.9亿元。二是积极督导沧州银行做好二代支付系统联调测试。三是建立了沧州市银行机构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推广情况月报制度,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创新发展。四是认真做好2011年度账户年检工作,加强账户管理,有效落实账户实名制。五是稳步推进金融IC卡在辖区的推广应用。(五)提升国库服务水平。一是制定完善了《国库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办法》、《代理国库管理办法》等,完善了商业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零余额账户备案制度,使国库业务操作有章可循。二是继续配合财税部门稳步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2012年全年共办理直接支付政府补贴资金11.1万笔,金额8 808万元,补贴种类覆盖家电下乡、粮食补助、退耕还林补助、母猪繁殖补贴等。三是对沧州市7个代理库和13个县支库的国库业务实地检查,检查面100%。

【外汇管理】一是采取现场审查验收、统一备案、网点升格备案和市场退出四项措施规范银行结售汇市场的准入和退出。二是加强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加大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力度。三是改进经常项目外汇服务,密切关注贸易外汇收支动态。四是加大现场、非现场核查力度。2012年约见沧州9家外汇指定银行高管人员集体谈话,对近两年各外汇指定银行的业务违规情况进行通报。

【保险市场】截至年末,沧州市共有保险业机构48家,主体机构38家,较上年增加8家。其中人身保险机构19家,财产保险机构19 家;市级保险代理机构10家。全市保险机构资产总额100亿元,实现保费79.4亿元,同比增长11.5%。

【证券市场】截至年末,沧州市共有证券营业部11家,开户总数153 021户,2012年新增客户14 914人,年交易量503亿元;实现利润2 326.2万元,上缴税金579万元。截至12月末,河北恒银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沧州营业部共开发客户607户,实现保证金1 330万元。

(张美娟)

沧州市主要经济金融统计

中国人民银行衡水市中心支行

【经济运行】2012年,衡水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 0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523.3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299.2亿元,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6%。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全年施工项目64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49个;亿元以上项目259个,比上年增加65个。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3亿元,比上年增长15.7%。进出口总值3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出口27.1亿美元,增长10.9%;进口5.3亿美元,增长17.0%。实际利用外资18 3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7 992万美元,增长22.2%。

全市完成全部财政收入100.76亿元,增长30.2%。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7.52亿元,增长15.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 504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6 167元,增长15.2%。

【金融运行】2012年全市金融业继续保持稳定快速的发展势头。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132.1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人民币存款贷款增速分别为18.2%和23%,均列全省第一。

201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 577.5亿元,比年初增加244.2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 571.1亿元,较年初增加242.2亿元、同比多增68.7亿元,增幅18.2%,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单位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54.1亿元,比年初增加60.8亿元,同比多增25.3亿元,增幅20.7%。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 160.4亿元,比年初增加173亿元,同比多增42.3亿元,增速17.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09.3亿元,较年初增加133.1亿元,再创衡水发展史上的新高,比上年同期多增13.9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06.1亿元,较年初增加132.1亿元,同比多增13.5亿元,增速23%。

从期限结构看,人民币各项短期贷款余额为507.5亿元,较年初增加104.7亿元,同比多增21亿元,增速26%;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84.3亿元,较年初增加27亿元,同比少增3亿元,增速17.2%。票据融资余额为14.3亿元,较年初增加0.7亿元。

【金融调控】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引导控制信贷投放的总量和节奏,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制定出台《鼓励金融机构提高存贷比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办法》,按季对金融机构执行涉农、中小企业信贷政策情况进行评估,确保三农贷款和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全市涉农贷款和小企业贷款增速分别比贷款平均增速高2.49和4.63个百分点。

制定《非银行机构风险监测工作协调办法》,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的风险监测。稳步推进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对7家农业银行县支行实施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做好金融市场工作。制定《衡水市金融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编辑整理《金融市场业务管理手册》。对衡水市商业银行拟发行次级债券,河北冀衡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短期融资券可行性进行了调查。推动河北冀衡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发行短期融资券2.4亿元。

【金融服务】大力做好机构信用代码推广应用工作。全辖共为存量客户发放代码证25 288个,新办代码证4 589个,全省名列第一名。征集中小企业信用档案4 161户,更新1 143户,年审贷款卡3 479张。按季通报辖内支付系统参与者工作情况,推动支付清算系统安全稳健发展,集中代收付业务量位居全省第二位。推动助农取款服务发展,提前超越了人总行工作目标,在天津分行中心支行行长座谈会上做了经验交流。做好银行结算账户年检工作,年检率超96%。组织开展遗留账户专项清理,共清理久悬户4 200个。做好国库业务系统升级、参数维护和报表核查工作,组织2家县支库圆满完成TCBS系统应急演练。加强货币金银管理,实现货币投放111亿元,货币回笼76亿元,货币净投放35亿元。

【金融创新】2012年全行共开展各类创新工作50余项,被上级行以各种方式认可的30余项。其中推广助农取款服务工作的经验做法在天津分行2012年中心支行行长座谈会上做了书面交流。

征信管理窗口服务创新做法得到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的认可,并在2012年征信工作简报第1期刊发。积极开展窗口服务工作的做法被人总行团委网站作为重点工作予以刊发。2012年,人行衡水市中心支行以深州市为试点,率先在全省创建农村征信知识宣传试点工作站。相关做法被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认可,以征信管理处银石征信【2012】19号文《征信工作简报》第5期进行转发,《衡水日报》2012年8月15日予以刊发。

【外汇管理】制定出台《促进涉外实体经济发展实施意见》,整合外汇管理领域信息系统与数据,将9个贸易外汇管理业务操作系统合为一体,实现了一门户入网、一次登录认证和一站式服务。开展了“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全力做好2012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期间外币代兑业务等服务工作,增强了社会公众对外汇政策的认知。

认真做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以现场培训、电话指导、柜台辅导等方式,对辖内6家银行的39个网点、1 368家企业进行了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培训;企业签署确认书比例、名录登记比例、网上开通比例、对外汇指定银行和名录企业培训覆盖率等五项指标均达到了100%。

积极推进年检方式改革,完成对125家外商投资企业年检和境外投资外汇年检工作,企业参检率100%。稳妥地做好辖区结售汇市场准入工作,对新申请开办对公结售汇业务的衡水邮政储蓄银行及下辖3个支行进行了现场验收。举办银行案例培训会议,对各外汇指定银行65家分支机构的143名外汇专管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合规经营意识。努力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全年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83笔,结算金额1.77亿元,惠及企业298家。

【保险市场】截至2012年末,衡水市共有保险公司28家,比上年增加4家。其中财产险11家,增加1家;人寿险17家,增加3家。实现保费收入31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3亿元,人寿险保费收入21.7亿元。累计上缴税金1.9亿元(不含代收车船税),各项赔款和给付10.8亿元,赔付率34.8%。保险深度3.1%,保险密度700.1元。

【证券市场】截至2012年末,衡水市共有4家证券营业部,全年完成交易量204.2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 462.3万元,实现利润1 985万元。年末客户累计开户数7.2万户,其中新增客户0.5万户。

(刘亚聪)

衡水市主要经济金融统计

中国人民银行邢台市中心支行

【经济运行】2012年,邢台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势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 532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40.4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829.5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62.1亿元,增长9.2%。

(一)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0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38.5亿元,增长19.8%;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62.2亿元,增长11.4%;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最快,增长16.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200.7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实现利润117.9亿元,下降5.1%。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 186.5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城乡建设项目投资完成1 059.5亿元,增长22.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0.9亿元,增长7.1%。本年全市新开工项目1 041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达到252个,比上年增加113个。

(三)消费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镇零售总额468.7亿元,增长15.7%,乡村零售总额148.7亿元,城镇增长率快于乡村0.8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14.6亿元,同比增长20.2%。

(四)实际利用外资完成较好。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0 26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5 582万美元,下降1.7%。

(五)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市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7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5.6亿元,增长21.3%。

(六)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 639元,比上年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6 601元,比上年增长13.5%。

(七)价格形势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同比上涨2.7%,其中城市上涨2.9%,农村上涨2.5%;食品类价格上涨4.6%。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7%,其中生产资料下降6.8%,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1%。

【金融运行】强化政策指导,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邢台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研发出“冀南微贷”等一批针对小微企业的特色产品,取得明显成效。继续做好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监测评价工作,组织开展邢台市涉农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提高了金融机构对“三农”和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的积极性。截至年底,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 059.38亿元,同比增长12.6%,比年初增加227.89亿元,同比少增20.34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 168.37亿元,同比增长21.95%,比年初增加210.31亿元,同比多增73.26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 053.8亿元,同比增长12.57%,比年初增加227.24亿元,同比少增19.16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 164.04亿元,同比增长22.93%,比年初增加217亿元,同比多增85.21亿元。

【金融调控】(一)加强信贷投放的监测和总量调控,促进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制定出台《地方金融机构信贷规模调控监测办法》,加强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增量的监测和调控,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以及“三农”、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12月末,再贴现余额19.9亿元,对辖内10家农村信用联社支农再贷款授信4.9亿元,向宁晋民生村镇银行发放支农再贷款1 900万元,促进了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二)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全年共激活企业信息98家,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4.49亿元。加强对辖内债券市场、黄金市场以及同业拆借市场的监督管理,指导金融机构规范操作,有效防范了金融市场风险。

(三)扎实做好对金融机构的“两综合、两管理”工作。对全辖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119家金融机构2011年度执行人民银行金融管理政策情况开展了综合评价,及时通报评价结果和评价等级,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对全辖4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综合执法检查,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行政处罚。受理审核12家新设机构加入人民银行金融管理与服务体系的申报,对新设机构进行了业务指导。

(四)稳步推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成立邢台市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全年共受理群众投诉18件,提供咨询127次。

(五)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制定出台《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突发风险事件及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办法(试行)》,加强了对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管理。对辖内13家典当行再贷款损失认定卷宗进行修改完善,及时上报《再贷款损失认定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金融服务】(一)加强调查统计和金融研究工作,服务决策能力不断提高。统计工作获2008~2011年度总行调查统计系统“先进集体”。制定了《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统计操作规程》,被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调统处以银石调统〔2012〕29号文转发全省予以推广借鉴。以金融学会为平台,加强重点研究课题和专项调查工作,有65篇研究文章、调查报告被各级刊物网站采用, 有些得到了地方政府领导的批示。

(二)加强征信管理工作,有效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协助邢台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中共邢台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诚信邢台建设的实施意见》,与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把法院诉讼判决及执行信息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有关做法在《邢台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推动威县试点进入全省4个试点县行列。全力推进机构信用代码推广应用工作,全年共计录入、发放53 641户机构信用代码,占全市基本存款账户的96.34%,将机构信用代码系统用于反洗钱工作,全年提供信息查询82次。研究制定的《邢台市中心支行征信文化建设方案》、征信服务窗口规范用语、征信服务公开承诺等3项管理制度,被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转发全省。

(三)加强支付结算管理和服务,支付服务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年共办理各项会计核算业务16 313笔。承办“河北省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宣传周”启动仪式,建立“县、乡、村”三级宣传网络, 组织金融机构累计开展知识培训1 234次,培训乡村联络员5 691人,实现全市5 190个行政村宣传工作全覆盖。全年共计布放助农取款终端设备5 341台,涉及4 714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2%,累计办理现金支取业务67万余笔,金额近8 900万元,有效改善了农村支付服务环境。

(四)强化国库管理与服务。制定出台《邢台市国库与财政、征收机关对账管理规定》,得到人行石家庄中支国库处肯定并转发全省提供学习借鉴。有关做法被人总行国库局《国库情况反映》刊发。

(五)做好货币发行服务,人民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年累计投放发行基金133.3亿元,回笼100.9亿元,净投放30.4亿元。执行调拨命令87个,金额187.1亿元。加大对小面额货币和辅币的调拨与调剂力度,保证流通中小面额货币供应充足。加大清分和销毁工作力度,共完成11次残币销毁任务,提高了流通人民币整洁度。

【金融创新】加强和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统计操作规程等21余项工作得到人行总、分行和石家庄中心支行的肯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成立反假货币宣传青年志愿者队伍等工作被《金融时报》进行了报道。

【外汇管理】制定了《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推广实施工作计划书》,完成了贸易进口异常企业非现场和现场核查及涉外企业分类管理工作,共核查出国际收支数据错误68笔。全年对3家外资企业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罚款金额16万元。

【保险市场】邢台市共有保险公司26家,其中产险公司13家,寿险公司13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 41.99亿元,同比增长7.77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94亿元,同比增长12.54 %;人身险保费收入27.05亿元,同比减少4.77%。赔款金额(已决赔款)12.06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7.43亿元,同比增加43.08%;人身险赔款(含满期给付)4.63亿元,同比增加2.02亿元。

【证券市场】邢台市现有证券营业部4家,其中财达证券2家、银河证券1家、广发证券1家。截至2012年底,4家营业部托管资产58.21亿元,实现交易量269.47亿元,其中新增客户6 827户,新增资产12 833万元,新增客户交易额65.67亿元。

(陈月彬刘振强)

邢台市主要经济金融统计

中国人民银行邯郸市中心支行

【经济运行】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邯郸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紧紧围绕“保增长、调结构、优产业、抓创新、促和谐”这一主线,全力以赴保增长。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金融总体运行平稳,对实体企业信贷支持增强,金融与经济实现良性互动,全市经济呈现稳中趋好态势。

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 0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 33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 292.1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6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全部财政收入329.1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2%。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1%。

【金融运行】金融总体运行平稳,保障地方经济发展有力。一是各项存款稳步增长。2012年12月末,邯郸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 924.5亿元,比年初增加390.5亿元,增长15.4%。二是各项贷款增速加快,全年贷款总量突破300亿元大关。12月末,各项贷款余额1 841.2亿元,较年初增加306.1亿元,增长19.9%。 三是小微企业、涉农贷款增长较快。全年小型企业贷款增速31.05%,微型企业贷款增速为49.23%,涉农贷款增速22.79%。

【金融调控】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地方经济稳健发展。建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咨询中心,对辖内80家县域金融机构涉农信贷政策导向效果和13家市辖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进行了评估,先后为峰峰矿区、武安市和永年县农村信用联社办理再贴现43笔、金额14.7亿元。合理使用支农再贷款,对辖内农村信用联社支农再贷款授信12.6亿元。积极做好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前期准备工作,支持企业直接融资,筛选、推荐24家重点企业入选“河北省优质企业发券储备库”,推动邯郸市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中期票据5亿元。建立完善推进机制,跨境人民币业务稳步开展。截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69笔,金额23.82亿元,占同期全市国际贸易收支总额的10.12%。

【金融服务】加强支付结算工作,优化支付服务环境。制定了《邯郸市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推广实施方案》,指导金融机构开展助农取款服务试点,此项工作在2012年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支付结算工作会议上做典型经验介绍。积极开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宣传活动,制作的宣传材料被石家庄中心支行采用,成为全省宣传材料样本。支持联通支付有限公司在邯郸市三县一区开展农村地区手机支付试点项目,于10月24日正式上线并试运行成功,《金融时报》对此予以报道。做好账户管理工作,年内共办理核准类账户16 457户,销户4 523户;办理非核准类账户21 094户,销户7 548户。

【金融创新】加强金融管理创新,强化金融稳定工作。先后印发了《邯郸中支“两管理、两综合”档案管理暂行办法》、《邯郸市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约见谈话制度》和《邯郸市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考试办法(试行)》,相关经验被总行条法司刊发,并在分行年中工作会议上作书面交流。推动晋冀鲁豫四省交界毗邻中支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建设,积极构建跨区域金融安全区。做好利率管理工作,建立了利率日报制度。积极推动金融稳定再贷款损失认定,督导县支行加快退市金融机构的退市进程。做亮《金融运行情况专报》品牌,制定了《邯郸市金融运行监测分析与调研制度》,提高了人民银行在地方政府的话语权。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征信文化。建立了约见谈话、按旬调度等制度,极大地推动了机构信用代码证的发放,累计发放信用代码证6.69万户。大力推动征信文化建设,拟定了“邯郸市征信文化建设方案”。创新推行征信从业人员“培训考试考核制度”。制定并实施了“国库业务岗位人员循环工作制度”,将“轮岗替岗”工作固化,降低了风险,得到了人总行和石家庄中心支行的肯定。

【外汇管理】创新监管手段,构建新型外汇管理模式。由人行邯郸市中心支行牵头构建起晋冀鲁豫四省四市区域金融外汇管理协作机制。制定了《国家外汇管理局邯郸市中心支局外汇专项检查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外汇管理操作。加大热钱监测和打击力度,被河北省分局授予河北省打击热钱先进单位。积极推进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加强与海关、税务、商务等部门的横向联系沟通,制定印发了《关于简化和调整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的通知》,取消或简化了涉及外商直接投资的九类外汇管理事项,缩短了银行、企业办理业务周期。搭建外汇管理、银行和地方政府“三位一体”的涉外企业服务平台,被邯郸市政府授予“利用外资优质服务单位”。加强外汇核查,全年完成涉外收支申报19 447笔,金额32.21亿美元。

【保险市场】截至2012年末,邯郸市保险机构有38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7家,人寿保险公司21家。全年保费收入65.6亿元,其中财产保险收入20亿元,增长11.5%,人寿保险收入45.6亿元,下降9.9%。保费支出19.7亿元,其中财产保险支出9.2亿元,人寿保险支出10.5亿元。保险深度2.19%,保险密度669.38元。

【证券市场】截至2012年末,邯郸市证券机构有国券君安、广发证券、大同证券、财达证券等13家营业网点,从业人员284人。投资者开户数206 861个,客户交易结算资金20.71亿元,证券托管市值71.69亿元。全年营业收入4 700万元,利润总额800万元,利润净额700万元。

邯郸市主要经济金融统计

国家外汇管理局河北省分局

【概况】201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国家外汇管理局河北省分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外汇管理“五个转变”理念和方式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年初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和年中全国分局长座谈会精神,结合河北实际,稳步推进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着力防范跨境资金双向流动冲击风险,大力改进外汇服务,努力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良好成效。

【深化改革】(一)进一步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认真贯彻落实总局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举措,圆满完成了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任务,提前完成银行系统连通、总量核查指标阈值测算等工作。全省共清理出口逾期未核销4.1亿美元,占全部未核销余额的86%。共有9 747家企业签署了确认书并办理了名录登记,在有贸易外汇收支业务企业中占比达到96%。各项数据指标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制定实施了《河北省分局货物贸易外汇业务管理工作规程》等4项制度,加强风险预警和防范,积极稳妥推进人员和岗位转型。通过改革,河北省基本建立了以“总量核查、动态监测、分类管理”为核心内容、贸易便利化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的全新货物贸易外汇管理体系。

(二)继续推进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改革。通过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改革大幅简化管理流程,放松资金运用限制,强化事后管理与统计监测,实现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简政放权,促进了投资便利化。继续实施外商投资企业无纸化年检改革,推进网上年检,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年检工作质量。2012年,全省共计2 598家外商投资企业参加年检,参检率98.26%,高出总局要求8个百分点;共计271家境外投资企业参加年检,参检率达100%。全面实施外债转贷款管理方式改革,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了外债转贷款登记、结汇和购付汇“三统一”,降低了汇兑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业务,跨境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境外直接投资、境外放款、对外借债、对外担保等资本项下业务快速发展。自2011年10月业务开办以来至2012年11月底,河北省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业务金额合计已达37.97亿元人民币,其中流入28.78亿元,流出9.19亿元。

【加强分析】密切关注涉外经济形势、外汇收支形势以及涉汇主体行为特点变化,综合利用各外汇业务系统非现场监测数据,深入银行和企业开展实地调查,认真开展出口换汇成本监测、贸易信贷抽样调查、银行贸易融资业务调查等专项监测和调查,及时评估各种因素对外汇形势和跨境资金双向流动的影响,完成了一系列分析报告。多篇报告被总局采用,《关于欧美“双反”调查对河北省太阳能光伏企业影响的调查报告》得到省委书记批示肯定,《全省外汇收支形势分析报告》得到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

【严格监管】(一)强化经常项目外汇管理。充分发挥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个人结售汇和外汇账户核心系统功能,从宏观判断资金流动趋势、中观把握贸易资金结构特点、微观动态监测企业的角度,全方位加强经常项目外汇管理。密切监测资金流和货物流背离情况并深入分析其原因,对进出口企业实施非现场监测、现场核查和分类管理。2012年,对2 266家企业开展了非现场监测,对378家企业实施现场核查,确定29家企业为B类企业,34家企业为C类企业,及时向社会发布分类结果并实施分类管理,形成了鼓励合规、惩罚违规的正向激励机制。利用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系统对服务项下异常交易进行重点核查,针对河北实际重新设置预警值372项,全省累计核查预警结果5 094笔。定期筛选、公布“个人结售汇关注名单”,并实现省内跨行共享,重点打击大额、跨网点、跨行个人分拆结售汇行为。截至2012年末,全省已有2 909名境内个人被纳入关注名单。加强外汇账户数据利用,按季通报各外汇指定银行、各市中心支局外汇账户数据质量的考核情况。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有效防范了经常项下异常违规资金流动风险。

(二)强化资本项目外汇管理。以直接投资系统、外债统计监测系统等业务监测系统为依托,创新监测手段,加大审核和核查力度,加强对资本项下异常违规跨境资金的甄别、监测和惩戒。圆满完成“跨境资本流动统计分析系统”升级研发任务,得到总局肯定并在全国试运行,实现了包括跨境人民币数据在内的资本项目本外币全口径统计监测,提高了资本项目数据综合利用和监测预警水平。严把业务办理关口,严格审核交易背景,加强对大额外资外债项目的跟踪和监管,及时掌握资金流向,从源头上遏制异常违规资金通过资本项目双向流动。坚持对异常企业每月排查制度,向检查部门移交处理27家未参检外商投资企业和4家违规企业。组织开展对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和河北银行短期外债余额指标和融资性对外担保余额指标的现场核查,防止超规模借用外债。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有效防范了资本项下异常违规资金流动风险。

【严格执法】截至2012年末,全省先后开展6项专项检查,现场检查企业和银行254家,立案48起,收缴罚没款139万元人民币。同时,严查大案要案,认真落实总局督办案件,及时发现并向公安部门移交1起涉及11家企业4 000余万美元涉嫌逃汇罪的重大案件,协调海关、商务等部门做好案件查办,有效震慑了跨境资金异常流动和外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外汇创新】开发的“外汇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和“外汇检查内控状况量化评估软件”,得到总局肯定并在全国试运行,为加强检查内控监督提供了系统支持。应用“外汇非现场检查系统”排查案件线索,共发现涉嫌违规结汇等5类案件线索,涉及企业60家,金额8.49亿美元,提高了检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积极探索非现场检查方法,完成“违规跨境资金流动非现场排查指标设置”课题研究。

【政策支持】及时落实外汇管理改革政策,同时在外汇管理政策允许范围内,充分考虑当前涉外企业面临的困难,给予大力扶持。实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落实直接投资简政放权改革举措,降低了社会成本,便利了贸易投资。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搭建银企交流合作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外汇融资难题,帮助银行拓展市场,实现银企双赢。密切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做好招商引资,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对重点企业、重要项目实行跟踪服务,核准1家大型企业预收款额度,帮助其渡过难关。对疑难业务实行个案集审,批准1家公司补偿款购付汇,为企业解决了困难。增拨河北银行短期外债余额指标至2 050万美元,有力地支持了该行扩大贸易融资业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

【概况】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简称“河北银监局”,下同),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省级派出机构,2003年10月16日设立,主要职责是在中国银监会的直接领导下,在河北省履行中国银监会赋予的相关职能。截至2012年末,河北银监局系统共有1 077人。其中:辖内分局416人,监管办事处471人。

2012年,河北银监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力做好“守底线、强服务、严内控、促转型”的各项工作,两次组织全辖银行业机构进行六大风险排查,增强风险防控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各级领导班子成员集中调研、分头督导,推进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全省银行业保持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贷款平稳运行,不良贷款双降,净利润同比多增,风险抵补能力增强和组织体系逐步优化。截至12月末,全省银行业资产总额41 430.68亿元,其中各项贷款余额21 317.96亿元;负债总额40 272.35亿元,其中各项存款余额34 257.16亿元。不良贷款余额566.0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65%。实现净利润505.51亿元。法人机构拨备覆盖率达到76.82%。

【风险防控】一是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有效缓释。明确牵头部门、落实条线责任,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强化监管约束、实行分类管理,支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合理需求,实现降旧控新。二是房地产贷款风险管控力度加大。完善压力测试,深化名单制管理,准确预判和应对风险。三是机构流动性保持在安全区间。以地方法人和高风险机构为重点,强化日常监控,及时提示风险,落实应急预案。全省法人机构流动性比例59.08%,继续保持在安全区间。四是案件风险防控及安保工作成效明显。坚持“守土有责、条线负责”,狠抓案防责任和制度落实。召开座谈会,签订案防目标责任书,实现案防责任分级覆盖。五是表外业务及其他风险防控深入推进。建立逐月监测、按季分析机制,规范表外业务发展。开展银行理财等表外业务检查,并督促整改问责。密切关注和排查民间借贷、信用卡、关联交易等领域潜在风险。配合地方政府妥善处置非法集资、融资担保机构问题,组织宣教活动,有效隔离了外部风险向银行业机构蔓延。六是信息系统安全性和五级分类准确度进一步提高。强化隐患排查和风险预警,督促开展信息风险评估和整改。开展“三大系统应用质效提升年”、数据质量竞赛和外部评估,夯实基础。

【改进服务】一是注重形势研判和政策引导,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准确研判形势,及时制定改善对实体经济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加大对重点项目、新兴产业等领域信贷支持。出台支持曹妃甸和渤海新区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的两个指导意见,支持我省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针对钢铁、光伏、玻璃等重要产业经营状况,局领导带头实地调研,督导银行业机构加大支持地方经济力度。二是注重外部环境营造和内部措施激励,着力提高小微企业和“三农”服务积极性。规范准入程序,新设专营机构29家。开展宣传月及成效展活动,组织政银企签约仪式,努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圆满完成了“两个不低于”目标。三是注重规范行为和纠改违规,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开展银行业不规范经营行为专项治理活动,制定河北银行业公众教育服务4年规划,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送监管政策进基层活动,推动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长效机制。

【银行业改革】一是,银行业组织体系不断优化。汇丰银行唐山分行、渤海银行石家庄分行相继开业;各银行新设分支机构188家,其中县域机构占比在70%以上。村镇银行开业1家,批筹3家,银监会备案20家。河钢集团财务公司开业,河北建投集团财务公司筹建顺利。二是,城市商业银行转型加快。以落实五年规划、完善公司治理、签署合规承诺为抓手,引导城商行向差异化、特色化、社区化发展。通过优化股权、集中度压降、解决高管缺位等措施,使高风险行及重点关注行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河北银行实行省级管理。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监管指标持续向好,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三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持续深入。大力推进资格股转化,督促省联社建立股权流转机制,全省农合机构(除保定蠡县外)投资股占比达到100%,提前3年完成银监会工作目标。批准农商行开业10家,股份制农村信用社开业7家、批筹10家,农信社股份制改革进度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有效控制了蠡县农信社风险,稳妥完成了尚村信用社破产法律程序。全省农合机构整体完成达标提升五项指标。四是,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转型有新进展。制定了政策性银行监管工作考核办法,分类建立监管台账,推动发挥政策职能作用。印发指导意见,强化邮储银行“惠农、强小”市场定位,稳妥推进二类支行改革,已完成改革372家,覆盖面达到71.4%。华融河北分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进入发展新阶段。

【能力建设】一是科学监管能力增强。河北银监局强化非现场引领、统筹监管计划、加强部门联动,建立大型银行监管专员制度,提高了监管效能。实施大型银行分支机构评级和邮储银行评价,探索监审联动,促进了银行业内控制度完善及合规意识提升。二是协同监管能力提高。各级各部门积极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协调沟通,获得充分支持和信息共享。与省环保厅、人民银行合作举办“河北省环保与金融高层论坛”,与保监局检查保险代售业务等,协调推进政策落实。强化系统内横向联动和纵向沟通,落实监管联动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京津冀监管合作实施细则,深化了跨区域监管合作。三是依法监管能力提升。健全依法行政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发挥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职能,防范涉诉法律风险。加强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审查和备案管理,开展法制工作专项检查,全系统依法行政、依法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

【队伍建设】一是干部队伍进一步优化。重视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推动监管资源整合,开展干部竞争上岗。二是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通过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组织中心组学习和党课活动,持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化创先争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三是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召开两个文化建设推进会,开展“六星同创”,组织多种形式活动,为职工传递正能量。四是更加关注职工诉求。召开职代会、慰问困难职工、关心退休干部,解决职工实际问题。五是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狠抓廉政措施落实;开展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和经济责任审计、纪委书记述职述廉及员工不良行为排查。开展巡视、民情下访及行风评议,深入推进纠风和银行业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六是内部管理更加科学有效。以重点工作考核和督查督办为抓手,明确各项重点工作主管局领导和牵头部门,对工作按季度、分地区、分机构排名通报,促进了工作的上档升级。信访、舆情、信息、政务公开等工作在银监会都处先进位次。压缩“三公”经费,精简办文办会,完善后勤管理,积极推进节约型系统建设。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

【概况】2012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以下简称河北保监局)坚持“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总要求,以深入推进“保险信誉”、“保险护城河”和“绿色保险”三项工程为抓手,加强和改进保险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推进保险业在“稳中求进、进中求好”中实现转型发展。

【三项工程】(一)强力推进“保险信誉工程”。继续开展保险公司服务质量评价,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分类监管的重要参考,通过监管导向和市场倒逼机制促使保险公司更加重视保险服务。构建保险从业人员大培训体系,全年共教育培训保险公司高管人员、保险中介业务管理人员和保险营销员14.6万人次。加强中介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管理,从业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组织开展“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我们共同的责任”专项活动,开展保险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的教育宣传活动。一年来,保险信誉工程取得了积极成效,行业形象进一步好转。河北保监局和3家保险机构获得省政府“金融贡献奖”。通过第三方机构对44家保险公司的17 600名客户开展保险服务满意度调查的初步结果显示,整体满意度达到80%以上。

(二)全面推进“保险护城河工程”。以治安保险为重点,推动保险业参与平安河北建设。全省135个县(市)全部开办了治安保险业务,累计承保369.5万户,提供风险保障446.72亿元。积极发挥保险社会管理功能,推动火灾、医疗、安全生产、校园安全、旅游、食品安全等责任保险发展。积极服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大病保险、小额保险、企业年金业务发展。健全行业矛盾纠纷排查机制,特别是在“十八大”召开前对重点地区进行现场督导,维护首都周边地区稳定。联合中国保险学会、河北省综治办举办“保险与社会管理创新”高层研讨会,扩大河北保险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实践在全国的影响力。中央综治办、中国保监会和河北省政府对河北保监局推进保险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扎实推进“绿色保险工程”。在保定、石家庄等地推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推动省政府将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纳入省“十二五”专项发展规划。截至2012年底,累计为113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31亿元。推动省政府将森林保险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森林保险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指导省保险学会开展“绿色保险我先行”征文活动和绿色保险与转型发展研讨会,绿色发展理念在全行业开始形成。

【综合治理】(一)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畅通消费者诉求渠道,实施局长信访接待日制度,在全国首批开通12378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共接受信访投诉和咨询电话8 994件。健全信访案件分类处理机制,集中力量查处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案件,全年共处理有效信访投诉894件,维护了消费者的合理诉求。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公开聘任15名社会监督员,及时处理他们反映的意见建议。指导河北省保险行业协会成立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并在11个地市成立保险调解或仲裁机构,成功调解纠纷362件,涉及金额1 713.14万元。指导省保险学会编印《保险知识手册》,积极开展保险消费者教育活动。

(二)综合治理车险理赔难。制定《河北省财产保险业务销售服务标准指引》,建立全行业治理理赔难的联动机制,规范销售行为。进一步完善车险理赔服务测评制度,对24家财险公司进行了现场测评,每季度在行业内通报车险理赔服务指标。对积压未决赔案中存在的拖赔、无理拒赔等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检查,累计清理积压案件3.88万件,涉及理赔金额8.75亿元。一年来,车险理赔难治理取得初步成效,车险结案率同比上升3.04个百分点,平均结案周期缩短6.16天,万件保单被投诉件数同比减少0.03件。

(三)综合治理寿险销售误导。制定《河北省人身保险公司治理销售误导效果评价指标》,建立公司内控基础指标和11项业务经营管理性指标,首次对各人身险公司治理销售误导工作开展了系统评价。督促各公司严格落实人身保险投保提示制度、客户回访制度、信息披露制度以及银保业务相关规定。组织实施销售误导专项检查,开展电话回访录音季度抽检工作,对银行网点、产品说明会开展巡查暗访。对销售误导投诉严查重处,全年查处销售误导信访案件86件,狠抓了一批典型案件。通过专项治理,销售误导类信访举报件同比下降30.9%。

【市场监管】(一)围绕重点领域开展现场检查。在财产险方面,开展了全险种全流程整规检查、中介业务检查、电销专项检查以及农业保险专项检查等7大项检查。在人身险方面,对电销、银保、个险等渠道销售误导、违规销售问题进行了专项检查,与银监部门联合开展银保业务销售误导检查。在保险中介方面,开展了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检查和邮政企业代理保险业务专项检查,继续清理整顿保险代理市场。在保险稽查方面,开展第三次数据真实性检查,配合公安机关开展“破案会战”。

(二)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信访检查。对信访举报的涉嫌违法违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检查。在财产险方面,重点检查不执行经保监会备案的费率、阴阳单、虚列费用、给予投保人合同约定外利益等问题。在人身险方面,重点检查销售误导、非法设立机构、虚列费用、委托无证人员开展业务等问题。在保险中介方面,重点检查非法设立出单点、虚开中介发票等问题。

(三)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共派出检查人员545人次,对203家次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进行现场检查。对28家机构和46名个人做出行政处罚,下发监管函48件。其中,对机构罚款219万元,警告4家次;对个人罚款45.8万元,警告46人次。通过对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非理性竞争和损害消费者利益问题得到一定的遏制。

【非现场监管】(一)完善风险监控预警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监控制度,将信息点扩展到全省135个县(市),同时增加保险营销员、保险消费者、社会监督员为信息报送员,全年共收集来自全省各地228个信息直报点和215名个人的第一手市场信息5 000余条。健全风险排查预警机制,重点对财产险10类风险、人身险11类风险、保险中介5类风险开展排查评估,未发现重大风险隐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实施风险提示制度,对9家规模增长快、综合费用率高的产险总公司发出提示函,将寿险公司分类监管结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报各总公司。加强市场运行监测,把握行业整体运行态势和突出问题,关注异动指标和异动公司,通过开展全省保险公司景气调查和引入经济计量方法科学预测市场运行走势。

(二)防范重点领域风险。防范退保风险,开展投资储蓄型产品退保、人身险退保、满期给付及保单质押贷款风险排查,关注银保渠道高现金价值产品退保情况,对重点公司及时予以提示;密切监测车险退保风险,及时进行风险提示。防范案件风险,督促各级机构落实司法案件管理要求,加大对重大司法案件的风险排查与处置,落实案件责任追究制度;与公安部门共同打击保险欺诈。防范中介经营风险,制定《关于规范车险中介市场经营秩序的通知》,提高专业中介机构准入门槛,按照规定暂停部分兼业代理机构资格核准和许可证延续。

【监管创新】(一)率先开展监管标准化建设。按照项俊波主席在视察河北保监局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该局在保监会系统率先开展监管标准化建设,引入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启动河北保监局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工作。目前已初步梳理出16项工作程序和30余项工作操作标准,推进工作目标量化管理和工作流程细化控制。

(二)深入推进车险销售专业化改革。指导河北盛安汽车保险销售公司作为全国首家试点企业进行车险销售专业化改革,批准盛安公司依托汽车销售网点建立82家保险销售营业部。“盛安模式”受到广泛关注,先后两次在汽车企业代理保险业务专业化经营工作座谈会上进行经验介绍。

(三)积极推动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着手在秦皇岛市启动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提高营销员资格准入门槛,建立营销队伍质量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

【政策环境】(一)推动签署省部合作备忘录。中国保监会与河北省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这是河北保险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推动河北省设立保险法人机构,改善保险业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促进行业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协调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支持政策。促进“三农”保险发展,推动增加财政补贴的农业保险险种,补贴险种已达14种,实现中央补贴险种的全覆盖;与省民政厅共同推动在2个地市开展政策性农房保险试点;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出台蔬菜保险方案;推动全省5个设区市和49个县(市)政府下发开展小额保险的文件。推动责任保险发展,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医疗责任保险取得新进展。全力推动大病保险政策落实,在全行业开展大病保险专项调研,指导保险机构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向省政府提出落实大病保险政策的意见建议,与有关部门协商大病保险的试点方案,并促成省政府在石家庄、唐山开展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