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科特区”的学科服务路径选择
——以大气科学“学科特区”为例**本文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等教育调研及政策研究项目“高校图书馆服务学科建设的路径研究”(编号:2012GJ007)的研究成果之一。

2013-03-02 09:13聂峰英唐国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南京210044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3年9期
关键词:特区大气学科

□ 聂峰英 唐国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 南京 210044

高校“学科特区”的学科服务路径选择
——以大气科学“学科特区”为例**本文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等教育调研及政策研究项目“高校图书馆服务学科建设的路径研究”(编号:2012GJ007)的研究成果之一。

□ 聂峰英 唐国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 南京 210044

大气科学“学科特区”用户群大致分为三类:学习类群体、科研类群体、决策类群体。针对这一特殊用户群体,文章旨在选择与之需求相匹配的学科服务路径:学科信息资源优化、学科信息素养强化、学科信息专题化、个性化、学科战略情报深化。

学科特区,大气科学,学科服务,路径

“学科特区”是受邓小平同志“经济特区”思想启发在学科建设领域的一项创举[1]。1999年,南京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中推出“学科特区”制度[2]。这一创新举措随着南京大学相关被建设学科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这种管理模式的影响力也随之不断扩大,“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编写的《“211工程”发展报告(1995-2005)》一书对此评价:“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学科群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例如:南京大学采用‘学科特区’建设模式,在人、财、物的调配和使用上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形成了既相对独立又与相关学科互为支撑的管理和运行机制。”[3]《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江苏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明确指出实施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鼓励并支持高校创设“学科特区”[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新中国气象人才的摇篮,为中国的气象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因此,根据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的考量,学校确立了坚持特色发展的理念,不断推进学科建设,举全校之力打造大气科学“学科特区”。“学科特区”特征在于“特”,是对学科建设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探索。而作为以用户为中心的现代图书馆该如何为“学科特区”提供学科服务?本文拟通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为大气科学“学科特区”服务的实践,借鉴当前国内外同行设计和组织学科服务的思路与措施,探究高校“学科特区”的学科服务路径选择。

1 开展大气科学“学科特区”学科服务背景

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科评估结果,我校大气科学一级学科获评估第一的喜人成绩[5]。我馆经过50多年的文献积累,更是国内高校图书馆中收藏大气科学类文献最齐全的图书馆之一。2012年3月,馆长为项目负责人以“高校图书馆服务学科建设的路径研究”为题成功申报了我校“高等教育调研及政策研究”项目,力求以该项目为契机,开展我校学科服务。考虑到我馆的实际人力资源,以及学科服务在我馆还属新兴服务,需要一个不断尝试、探索,并与用户需求逐渐磨合和对接的过程。因此,尝试先以大气科学“学科特区”为切入点,找出最佳的服务目标实现路径,从而使试点发挥最佳实践的示范借鉴作用,最终产生以点带面全校推广学科服务的成效。

2 大气科学“学科特区”用户群定位

“学科特区”的核心和实质在“特”[6]。我校大气科学“学科特区”设立以来,坚持“优势更优,特色更特”,不仅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气象学科更是形成了国内大气科学领域中颇具特色、相对稳定的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并以大气科学建设为龙头,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需求,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在原优势特色方向上组建了3个科研创新团队。在气象学科特色优势方向基础上,积极拓展符合学科发展趋势和国家需求的新领域,培育新的研究方向,组建了资料同化研究中心、太平洋台风研究中心和应用水文气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和相应学术队伍[7]。从上述不难看出,大气科学“学科特区”的学科服务用户群大致分为三类:学习类群体、科研类群体、决策类群体。面对这一特殊用户群,如何全方位、主动式、多层面开展与“学科特区”需求匹配的学科服务,将是本文思考的重点。

3 大气科学“学科特区”学科服务路径选择(见图1)

图1 学科服务路径选择框架

3.1 学科信息资源优化——建设大气科学特色库

一项调查表明,科研人员用于查阅资料的时间占其研究的51%,而用于编写科研报告的时间仅占9.3%[8]。可见学科学术资源是“学科特区”科研的必备条件。我馆从“学科特区”用户群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热点、发展前沿等方面优化学科信息资源,历时两年成功建设一个基于大气科学“学科特区”用户能集成获取大气科学学科资源的知识库(见图2),对大气学科资源进行组织、提示和整合,共录入大气科学特色数据库数据19万条。以收录各种大气科学中、外文学术资源、学科信息为基础,通过对收录的元数据进行检索,实现资源一站式检索。

图2 大气科学特色数据库

3.2 学科信息素养强化——学习类群体

“学科特区”的学习类群体有相近的知识结构、科研环境、研究倾向,对于学科知识与服务有着相对集中的共同需求,因此,其学科服务不能仅停留在提供专业信息服务的授人以“鱼”,而应该是强化学科信息素养的授人以“渔”。“渔”主要包括信息获取、检索、管理、分析、评介、利用等技能。但是,如果仅以“通识”的教学内容和“以不变应万变”的模式,即使授人以“渔”显然也无法满足“学科特区”的学习类群体对获得专业相关信息的更高期望值和兴趣点。尝试将学科特色融入信息素养教育,联系大气科学学科的实际,从课题分析、找出隐含概念、确定检索词、检索语言的表达方法到检索策略的调整,结合大气科学学科的课题实例分别讲解训练,以事例的相关性和直观性,来激发用户的检索欲望;以生动丰富的检索实践为基础,开设学科专题培训;同时辅以个人文献管理软件使用攻略,帮助用户快速进入状态;在用户科研过程中授之以“如何在大量的背景信息中发现高质量的信息并获取全文”、“特种文献检索技巧”、“如何利用SCI进行课题选题和创新研究”等实用技能,全面提升用户信息获取能力;在论文投稿阶段开展“学术论文写作技巧与投稿指南”专题讲座,引导用户有针对性地投稿;在成果验收阶段推广“科技查新、查证查引方法”,以帮助用户提升科研意识。上述系列学科信息素养的强化,不仅提高“学科特区”用户群对信息素养培训的认可度,更有助于我馆学科服务团队了解大气科学“学科特区”的热点和方向,实现共赢。

3.3 学科信息个性化嵌入——科研类群体

我校大气科学“学科特区”为打造特色,建立一流师资队伍,不仅搭建了人才高地平台,还以开放姿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集聚了一批在国内外大气科学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科研人员。因此,对于我校“学科特区”而言,学科服务更重要的是为高水平的学科研究和高层次研究型人才提供优质服务。这就要求我馆学科服务应从具体的需求出发,围绕学术研究过程,紧密对接“学科特区”用户群的学术需求,主动走进“学科特区”,积极融入科研团队,推行学科服务为主线的专题性、个性化的嵌入式服务。

(1)个性化嵌入“学科特区”

博士点、科研创新团队和研究中心是我校大气科学“学科特区”发展中所依托的研究实体,也无疑是我馆学科服务融入“学科特区”科研一线、嵌入课题过程[9]。提供对口服务的主要入口。通过设立有大气科学学科背景的专职学科馆员,将信息内容、服务和学科馆员融为一体嵌入科研团队的日常工作流程,及时了解科研团队的需求,持续关注其需求变化,为科研团队的研究过程设计灵活新型服务,为科研团队一手数据集的辨识、长期保存及访问获取提供便捷服务,寻找合适的仓储和保存服务,为科研团队提供学术出版和发布平台,帮助解决资源利用的疑难,来促进科研团队知晓学科服务对科研的支持和关注,利用专职学科馆员的快速响应,以短小和精品的个性化嵌入式服务为主,保持学科服务的持续性,形成一种服务惯例,从而真正做到无缝服务。

(2)个性化信息推送

从汤森路透公司的推广了解到,通过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平台,开发“学科特区”学科学术成果RSS订阅和推送是我馆开展专题性、个性化服务的另一有效途经。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简易聚合)作为新兴的互联网信息传递、聚合、交流管理的技术,因其强大的信息聚合和推送功能,为“学科特区”的科研类群体实施个性化信息推送成为必然。比如,为“学科特区”科研团队定制课题定题服务:创建定题服务,随时跟踪课题最新进展;创建引文跟踪,随时掌握最新进展;为科研课题提供行业研究快讯与动态;为“学科特区”科研用户群提供研究快报和前沿预测:研究前沿、推送相关研究的热点论文、推动用户跟踪学术前沿;动态发布“学科特区”的SCI学术成果及科学研究信息,便于“学科特区”用户了解自己的科研产出和与大气科学学科相关领域的科研产出,节省定期人工收集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科特区”用户从全局掌握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

3.4 学科战略情报深化——决策类群体

作为“学科特区”的学科服务,为“学科特区”深化学科战略情报更是义不容辞。学科战略情报研究是利用情报学方法,针对特定学科研究学科发展脉络,跟踪监测国内外战略研究对象的最新情报信息,分析研究得出某个学科的发展现状、发展态势、战略重点、前沿热点,预测判断未来发展趋势,为决策者在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确定某个专项、重大项目的重点部署方向,评价研究成果时提供科学、准确的事实依据、数据案例、经验借鉴和决策参考[9]。鉴于我馆目前的人力资源条件,尝试利用WOS、ESI、Scopus、CSSCI、CSCD、CNKI等数据库平台,从影响力(引用)、篇均被引数、高被引量、产生影响力的团体分布、h指数、基金申请量、基金成果影响力、国际合作影响力等核心指标着手,鉴定、评价、跟踪“学科特区”的科研创新团队、研究中心、学科带头人的研究成果在全球学术界的影响力,并深度分析比较“学科特区”学术成果的发表途径、学科领域、质量层次、历年变化等;依据教育部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对比分析主要竞争对手的指标数据,从“学科特区”目前的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总揽大气科学学科优势与缺失,量身打造科研(学术与学科)发展评价、人才评价(现有的和将要引进的)、国际合作评价等相关主题的专题报告;总结“学科特区”的过去(大气科学学科的发展脉络)、把握现在(大气科学学科的发展态势)和展望未来(大气科学学科发展趋势预测、前瞻等),为决策层群体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突显学科特色、提升学科内涵提供参考。

4 结语

学科服务并不神秘,并非高不可攀,关键是选择可能实施的路径,做到水到渠成。当然,学科服务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模式,“因地制宜”设计“学科特区”的学科服务路径,加以动态选择和灵活组合便是本文研究的初衷。但“学科服务是一种融入一线的泛在服务。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10],因此,重新认识图书馆的职能与定位,突破“馆”的概念与范式,寻找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出路,学科服务势必成为图书馆的主导业务,这就需要我馆在岗位设置与迁移、业务重心调整、业务结构重组等方面加强规划和设计。总之,我馆学科服务之路还任重而道远。

[1]杨长年,李北群.略论“学科特区”的特色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9(7):30-31.

[2]李克勤.大学“学科特区”建设之管见[J].江苏高教,2008(6):48-50.

[3]梁传杰,曾斌.对南京大学学科特区建设管理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3):24-26.

[4]江苏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EB/OL].[2011-09-02].http://www.ntsc.edu.cn/gjggzt/news/Show.asp?id=492.

[5]贾冰.我校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列教育部学科评估第一[EB/OL].[2013-02-08].http://xcb.nuist.edu.cn/tjxw/tianjiyaowen/2013-01-29/3363.shtml.

[6]梁传杰,刘琼,梁碧涛.学科特区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29-130.

[7]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网站[EB/OL].[2013-03-18].http://web2.nuist.edu.cn:8080/dqkxxy/html/xyjj.html.

[8]吴跃伟.资源尽在掌握中[EB/OL].[2013-03-01].http://lib.gig.ac.cn/fwyd/peixun/CSDL.ppt.

[9]刘小平,冷伏海,李泽霞.学科战略情报研究产品及其实现过程[J].图书情报工作,2011(11):47-51.

[10]初景利,吴冬曼.论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以用户为中心重构图书馆服务模式[J].图书馆建设,2008(4):62-65.

The Discipline Service Path Selection of the University Special Discipline Zone -A Case Study of Atmospheric Special Discipline Zone

Nie Fengying, Tang Guoyue/Library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4

The user group of Atmospheric Special Discipline Zone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learning class, scientific research class and decision class group.Focusing on the special user group, the paper aims to select the discipline service path meeting with their demand: optimization of the discipline information resources, strengthening of discipline information quality, individualization and special topic of discipline information, deepening of discipline strategic information.

Special discipline zone, Atmospheric discipline, Discipline service, Path

10.3772/j.issn.1673—2286.2013.09.006

聂峰英(1970-),女,副研究馆员,硕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科技查新站负责人,研究方向:信息服务。E-mail: nfy@nuist.edu.cn

唐国跃(1965-),男,副教授,硕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馆长。

2013-04-24)

猜你喜欢
特区大气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宏伟大气,气势与细腻兼备 Vivid Audio Giya G3 S2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DC炫特区
“超学科”来啦
深圳:特区医改的苦辣酸甜
大气古朴挥洒自如
大气、水之后,土十条来了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特区实践与理论》2014年 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