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军
(山东体育学院体育运动学校 山东济南 250013)
运动训练效果及训练负荷的适宜程度通过身体机能的一系列变化而体现出来,这种变化不能单凭运动员的感觉来定性描述,应该建立有效的训练效果评估体系来定量地描述、诊断和调控。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否朝着训练目标理想的改变和提高,主要取决于身体对所施加负荷的适应状态。而训练效果的有效程度,只有依靠运动训练效果评估体系的科学构建才能得以合理的监控。该体系的建立能使教练员更直观、更及时地了解运动员在一定负荷下身体机能的变化,为教练员合理地制定和调整训练计划,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理论指导。
山东省青少年短距离项目运动训练负荷评估体系。
1.2.1 问卷调查法
根据我国青少年运动训练效果评估体系构建的相关理论需要,抽取山东省12地市青少年训练的体校、体育局为发放对象。发放问卷共计560份,回收521份,占发放问卷总数的93%;除去无效问卷49份,最终确定有效问卷472份,占发放问卷总数的84.3%。
1.2.2 访谈法、观察法
对选择的知名个案教练员进行访谈,观察、纪录、归纳总结其训练负荷的具体量和强度值。
1.2.3 文献资料法
以青少年、训练效果和评估体系为关键词从中国知网搜索相关文献129篇,从中筛选出16篇进行了精读,查阅、购买、复印国内外,关于竞技体育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现代运动训练的效果等方面的专著和论文,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4 统计学方法
利用软件SPSS 13.0对问卷所获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在青少年运动训练中,身体机能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与评估的应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2.1.1 作为青少年运动员选材的科学依据
人体的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由遗传因素决定。因此,根据短距离运动项目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监控指标进行山东省青少年短距离项目运动员选材,继而通过系统的运动训练,使其先天性竞技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2.1.2 作为青少年短距离项目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的客观评估
机体运动时的生理活动和代谢均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从人体安静、运动和恢复时各脏器及体液中某些化学成分的测定和比较,可为训练负荷评估体系的构建提供客观依据。根据运动训练的适宜负荷原则,只有在机体承受最大应激负荷状态下,才能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通过青少年训练负荷评估体系的科学监控,不仅可以随时调整和控制运动负荷,给运动员施以最佳负荷,而且能有效的防止运动损伤和过度性疲劳的发生。
2.2.1 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对独立性
评估体系所选生理生化指标与训练负荷高度相关,但各项生理生化指标之间不一定高度相关。从统计学意义来讲,如果所选择的生理生化指标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R>0.85),说明它们属性相同,它们之间可以互相取代。因此,综合评估中各项生理生化指标之间应具有相对独立性,能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训练负荷,使构建出的评估体系经济实用。
2.2.2 各项生理生化指标与训练负荷的关联性
综合评估涉及到较多与训练负荷具有高度相关性的生理生化指标。也就是说,训练负荷综合评估所选用的生理生化指标,能较敏感地反映训练负荷的变化对运动员机能所产生的影响。例如尿肌酐排出量的多少,主要与磷酸肌酸含量和肌肉质量关系密切,它不受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影响。所以,尿肌酐不能作为训练负荷评估的一项生化指标。
2.2.3 各项生理生化指标间的相互参考性
各项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并不表示它们之间完全没有联系,而是应该互相参考,综合全面地进行评估,才能更准确地反映负荷量度或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变化,得出较全面的评估。例如:运动时血尿素增加2~3mmol/L,但不超过8mmol/L,如果血红蛋白不变或略有增加,则反映出运动负荷虽大,但参训青少年运动员能适应。这样,就能较准确的反映青少年短距离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性和耐受力,从而为科学地指导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表1 青少年运动训练效果评估体系在选材中的应用
2.2.4 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纵向比较性
青少年训练负荷综合生理生化评估的目的是要科学地评估训练负荷量、强度以及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为此,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前后的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次日晨乃至一周或更长时间监控对比分析。例如:通过测定运动前、后尿蛋白、血乳酸和磷酸肌酸的差值,可以评估负荷强度,并根据训练后次日晨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和血尿素与安静状态的比较,了解恢复状况。
进行综合评估时,应根据评估的项目特点、青少年短距离项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测试条件等来选择和确定指标。通过多项生理生化指标的综合分析,能够客观地诊断青少年短距离项目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耐受力,对科学制定运动训练计划、预防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山东省青少年短距离运动项目训练负荷评估体系的构建,主要依据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和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选取相关性较高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试与评价,能够对青少年短距离项目运动训练负荷量度作出科学的诊断与监控,对青少年短距离项目运动训练具有指导意义。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时期,同时运动训练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此我们在青少年短距离项目运动训练实践中,要依据训练实际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该理论,使其更好的服务于训练实践。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胡亦海.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3]田麦久.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4]王清.我国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诊断和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建立[M].北京:人们体育出版社,2003.
[5]田麦久.少年训练向导[M].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
[6](苏)巴戈托夫采夫.运动训练的恢复问题[M].郭延标,译.江苏:江苏体育科学学会,1985.
[7]周卫华.发展臀部肌肉力量,提高短跑运动成绩之研究[J].田径,2013(7).
[8]冯炜权.血乳酸与运动训练应用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