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教学设计

2013-03-01 09:06杨艳
现代教育探索 2013年2期
关键词:平桥好戏社戏

杨艳

教学说明

人教版教材课前“阅读指导”如是说:“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这段江南水乡的童年生活经历,不仅铭记在作者的心里,也会给每个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似乎这篇文章是以表现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为宗旨的。鲁迅先生在1922年写的这篇小说,尽管以“迅哥”的童年生活为题材,但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恐怕是“童年的幸福快乐”不能概括的。小说中淳朴善良的平桥人是那么令人感佩,风景如画的平桥村是那么让人梦牵魂绕,和谐幸福的平桥社会是那么使人心驰神往。文章最后“我”的深沉感叹:“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让人回味无穷,引起读者无尽的遐思:作者到底是要借此文表达什么?于是,有了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

实录

师:同学们,第一课时我们熟悉了小说的故事情节,认识了平桥村那些淳朴、善良、热情、聪明的人。我也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小说中写的童年往事不少,但使“我”永生难忘的是什么?

……

投影:(PPT)

好豆?好戏?

师:老师真想不通,那夜的豆就真的那么好吃吗?那夜的戏就真的那么好看吗?

……

师:看来同学们对文章的理解很深入。可老师想请教同学们:(投影PPT)

好豆!好戏!

既然“豆”其实并不好吃,“戏”也并不好看。可文章最后却说“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师:同学们,屏幕上的四个字“好豆”“好戏”可谓意味深长啊!好好想想,然后小组内交流,看能不能找出“好”在哪里?

(学生思考,交流)

……

投影:(PPT)

好风光!

师:平桥村美好的自然风光展示了家乡的魅力,也给予了“我”“沉静”“自失”“弥散”的感受,为人物的活动搭建了一个非常和谐美好的背景,让人仿佛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

……

投影:(PPT)

好人性!

师:老师向你致敬!你说的是哲学语言,不知同学们能否听懂?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

投影:(PPT)

好家乡!

师:我很赞成这位同学的说法。说千道万,作者还是要表达对“好家乡”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可同学们知道此文写于哪一年吗?

……

投影:(PPT)

1922年,真正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国民政府在广州,临时大总统仍然是孙中山。这年,原先曾帮助孙中山击败桂系军阀的陈炯明,因和孙中山在北伐问题上的意见不统一发生了争执,陈炯明后来发动炮击广州,意图就是谋杀孙中山,未果。1922年的中国是军阀割据四方,中央政府(北洋政府)政治紊乱,黎民生活艰辛的黑暗中国。

师:这样的社会现实,可鲁迅却写下了如此清新怡人的小说,为什么呢?这年的鲁迅已经41岁了。请先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再在班上分享。

…..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这样看来,作者写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为家乡谱写的赞歌,更主要的是作者对现实的关切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让我们记住鲁迅心中的“好风光、好人性、好家乡”吧!记住鲁迅这位伟大革命家的另一种战斗方式吧。(下课)

(重庆市涪陵第十四中学)

猜你喜欢
平桥好戏社戏
清代淮安平桥的繁华
“天下第一菜”平桥豆腐
平桥豆腐羹,淮扬菜系的“扛鼎之作”
趣味生活
正负帮忙记
二月二龙抬头日戏题
天台县平桥镇中心小学
Android的成功
《社戏》唱的是哪出“戏”
母亲是贯穿“社戏”的核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