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武,邓日富
(萍乡市中心血站,江西萍乡33700)
萍乡地区血液非正常报废原因调查与分析
王希武,邓日富
(萍乡市中心血站,江西萍乡33700)
萍乡地区;无偿献血;非正常报废;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无偿献血工作深入开展临床用血已实现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在无偿献血人数日渐增多的情况下,控制和减少血液非正常报废,是减少血液资源浪费,保护献血者利益,保证血液质量重要措施之一,在血站质量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血液非正常报废的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本文通过对2009至2011年血液非正常报废的原因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资料来源2009-2011年在血液采集、运输、制备、保存和使用过程中因管理、操作不当或失误,使全血及成分血不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造成的不合格,其中非正常报废包括乳糜血、破袋、溶血、不足量血、纤维蛋白析出、过期报废、凝块等。
1.2 方法按卫生部统计报表规定的方法计算:全血200ml为1U,其它血液成分以1U全血制备的也为1U,血浆以100ml为1U,冷沉淀以200ml新鲜全血分离的血浆制备的为1U,机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为10U。临床供血中含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及其它血液成分。
1.3 乳糜血、破袋、溶血、不足量血、纤维蛋白析出、过期报废、凝块等报废途径与鉴定见文献[1]。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表2。
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3年间血液非正常报废前三位是脂肪血浆、过期和不足量,其中是以脂肪血浆报废占75.97%。脂肪血浆的出现主要与献血者的饮食、性别、年龄、体重有关[2],采供血机构在血液紧缺和应急采血时往往对于脂肪血的控制不严,特别是下午和晚间采血时,大部分献血者因饮食等原因使血液中重度脂肪采集人数上升。血液过期报废的原因主要是组织大型无偿献血活动、临床用血偏型等,在血液充足的情况下,工作人员怕打击献血者的献血热情,而未劝阻献血者暂缓献血;不足量主要原因是以出现献血反应为主;凝块主要是采血人员技术和献血者的血管偏细小有关;血袋破损主要与成分制备过程中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形成死腔和采血袋质量有关。血浆破损主要是包装运输过程造成,滑落碰撞或血浆袋之间相互碰撞有关[3]。絮状物主要是血浆和冷沉淀在融化时温度偏低和温度不均衡有关。保密性弃血主要是咨询时不到位造成的。
表1 血液非正常报废率(U,%)
表2 血液非正常报废情况统计(U,%)
针对上述原因,在今后的采血供血活动中需采取以下措施:(1)体检医生在咨询体检、病史调查的同时,应仔细询问献血者的饮食情况,对年龄偏大特别是腹部肥胖的男性献血者要加以重视,严格掌握标准,对于难以判断脂肪程度的献血者进
行采血前血样筛查,以最大限度降低脂肪血的采集;(2)采供血机构应采购质量好的血袋进行使用;(3)采血护士在采血前尽量选择粗大、充盈饱满、弹性好、较易固定的静脉血管,采血过程要充分摇匀,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提高一针见血率,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4)在血液离心、成分制备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在装杯离心时血袋装到杯底,防止形成死腔,并控制好离心力;(5)在血浆的包装运输时要用专用的运输容器,并在运输箱中加有毛巾,装好外包装盒,注意不要滑落碰撞;(6)当组织大型无偿献血活动和血液充足的情况时,工作人员应根据临床用血情况和血液库存情况进行采血;(7)血浆和冷沉淀在融化时应使用血浆融化机。
[1]王旭安,曾晓悦.2010年血液报废情况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4):433-434
[2]张西春,曹丽,王晓华,等.西安地区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37-238.
[3]陈兴智,谭庆芬,韦雪凤,等.临床血液报废情况的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2):130-131.
R457.1+2
B
1674-1129(2013)01-0085-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3.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