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双玲 陈林胡成成 银永安 朱江艳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新疆石河子832000)
多效唑不同用量对膜下滴灌水稻产量的影响
赵双玲 陈林*胡成成 银永安*朱江艳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新疆石河子832000)
以粳稻品种t-43为试验材料,对比不同多效唑用量对膜下滴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膜下滴灌栽培模式下,水稻的分蘖期喷施200 g/667 m2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可提早水稻的分蘖时间,增加水稻的有效分蘖的个数,降低分蘖死亡率,加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加快抽穗和成熟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水稻的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
水稻;膜下滴灌;多效唑;产量
多效唑(Paclobutrazol)是1976年英国IC I公司研制成功的一种高活性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的农业应用价值在于它对作物生长的控制效应[1,2]。多效唑具有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秆伸长,缩短节间、促进植物分蘖、花芽分化,增加植物抗逆性能,提高产量等效果[3]。在禾本科作物上,多效唑最明显的作用是矮化植株,缩短节间长度,使叶片变小,叶色加深,促进根系发育,早期施用可促进禾本科作物增加分蘖。目前稻苗喷施多效唑已作为培育水稻壮苗的一种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收到了比较良好的效果[4,5]。多效唑在水稻上的应用已有不少[6]。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粮食总面积的28%,而其耗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54%左右,占农业用水的70%以上[7]。因此应用节水栽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膜下滴灌水稻作为一种新的栽培模式[8],是在旱田状态下整地,直接播种,播种后立刻滴出苗水,水稻生育期内全部采用滴灌,并随水施肥的一种节水栽培技术。该技术具有省工、节水、经济效益高等优点[9]。多效唑在膜下滴灌水稻上的应用尚未见报道。为此,本实验的旨在通过膜下滴灌水稻栽培这种栽培模式下,喷施多效唑,寻找出在膜下滴灌栽培模式下,能够促进对水稻高效、优质、高产、可持续发展,为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1 试验材料
选用粳稻品种t-43,供试药剂为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试验地点为新疆石河子北全镇天业农业研究所进行。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pH为7.0~8.5。试验设4个处理,处理A:100 g/667 m2;处理B:150 g/667 m2;处理C:200 g/667 m2;对照:喷施清水。作用于水稻分蘖期,一次性进行叶面喷施。小区面积为8.4 m2,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共12个小区。
1.2.2 栽培模式与田间管理。试验采用膜下滴灌,一膜两管四行种植模式,膜宽1.15 m,种植幅宽1.4 m。采用机械铺膜机械点种,株距8.5~9 cm,每穴播种粒数10~12粒。播种密度2.24万穴/667 m2,播种后滴出苗水做到一播全苗,保苗穴数在80%~85%之间。田间管理同大田。
1.3 试验测定项目与方法
在水稻出苗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穴,分别调查记录水稻的株高、叶片数、分蘖、生育期。成熟后进行室内考种,考种对象为能最终成熟并结穗的植株,指标为穗粒重,空瘪率,成穗率,千粒重及理论产量。
1.4 统计分析方法
利用Excel和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
2.1 抽穗前期不同处理对株高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在水稻的分蘖期各个处理对株高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株高随着生育期前进而不断的增高。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处理较对照的株高都高,尤其是处理C的株高在各处理中最高。各个处理与对照相比较,株高出现明显的升高趋势,且随着生育期的前进株高在不断的升高,而且升高的幅度在不断的增加。各处理株高由高到低依次是:处理C>处理A>处理B>对照。
图1 抽穗前各处理对株高的影响
图2 各处理的分蘖动态
2.2 不同处理分蘖动态比较
从图2可以看出:处理C作用后分蘖较其它处理多,在6月25日左右各处理达到分蘖盛期,对照的分蘖最少,后期分蘖开始逐渐减少。水稻分蘖期一般在三叶一心时出现分蘖,四叶期分蘖普遍发生,多效唑对水稻分蘖的作用比较明显,各个处理的分蘖比对照多了0.5个,多效唑能增加分蘖的原因:一是分蘖早,一般比对照提早分蘖4~6 d;二是分蘖出生快,在相同时间内多效唑处理的秧苗其出现的分蘖苗明显多于对照:三是分蘖死亡率低,多效唑处理的稻苗株型紧凑,改善了稻苗的群体条件,稻苗分蘖死亡率比对照的分蘖死亡率有所下降。另外,多效唑处理的稻苗分蘖出生也比对照要早l~5 d,早期分蘖明显增多。适量的喷施多效唑可促进早分蘖,控制无效分蘖,与吴建国[10]与翟孝勋[11]的结论相同。
2.3 室内考种结果
2.3.1 不同处理株高及基部一、二、三节间长的比较。从表1可知:多效唑对水稻最终的株高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各处理与对照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各处理均不能对控制基部节间长度及株高产生显著影响,但随药量增加,其节间相比较对照的长度在不断的增加,但在一定程度上有控制节间伸长的趋势。在一定的高度下水稻基部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间的长度越短说明植株的抗倒伏能力越强,从表1中得出处理C较对照处理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之间的节间长度的距离相差达到显著水平,所以处理C水稻的抗倒伏性较好。
表1 不同处理株高、基部一、二、三节间长的比较
表2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3.2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根据表2得出:三个处理的产量都明显高于对照,处理C在产量上优于其它处理,且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A与处理B差异不显著,但与对照相比较差异显著。处理C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最高,千粒重没有变化,综上产量构成因素,处理C的产量最高,处理A次之,对照的产量最低。就本试验结果分析其产量构成为:通过叶面喷施处理C的量,水稻达到了一定的增产效果,并且单穴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为水稻稳产增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处理A和处理B的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差异不显著,但较对照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在膜下滴灌这种栽培模式下,在分蘖期喷施200 g/667 m2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的株高没有太大的影响。对水稻的分蘖作用比较明显,增加了水稻的分蘖个数,使得分蘖的时间有所提前,减少了无效分蘖,增加了有效分蘖的个数,降低了分蘖死亡率,为产量的增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说明,水稻喷施一定量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可促进水稻早分蘖,控制水稻的无效分蘖。通过考种结果得出喷施200 g/667 m2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在产量构成方面有较明显的作用,该处理下水稻的株高、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都有明显的提高,主要促进了水稻的生长发育,提高了水稻的结实率及产量。100 g/667 m2和150 g/667 m2,都有所提高,但并没有达到显著的差异性。
在膜下滴灌栽培模式下,水稻的分蘖期喷施一定量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可提早水稻的分蘖时间,增加水稻的有效分蘖的个数,减少无效分蘖,降低分蘖死亡率,缩短第一、二、三节的节间长度,增加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加快抽穗和成熟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水稻的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
[1]彭士勇,张健伟,于艳,等.多效唑浸种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3(3):35-37
[2]陈晓琳,高焕章,王朝晖.多效唑水溶液浸种对绿荆籽苗发育特性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7(3):29-30
[3]刘传飞.多效唑对早稻秧苗矮化、促蘖及抗低温效应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89.
[4]弈国香,何钟佩,李不明.多效唑对水稻生育后期生理过程的影响[S].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1,1
[5]郭庆人,陈林.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在我国发展的优势及前景分析[J].中国稻米,2012,18(4):36-39
[6]汤日圣,张金渝,吴光南.多效唑对水稻内源脱落酸和吲哚乙酸的调节[J].江苏农业学报1990(1):27-30
[7]WANG S L,LARRYC B,QU X Y,et al.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angricultural drainage in china[J].Irrigation and drainage,2007,56:47-58
[8]陈林,高哲,银永安,等.不同浓度除草剂对膜下滴灌水稻苗期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J].2012(3):24-26
[9]陈林,赵双玲,朱江艳,等膜下滴灌水稻农艺性状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22):11202-11204
[10]吴建国,杨云娣,等.直播水稻多效唑调控试验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8(2):46-47
[11]翟孝勋.多效唑在水稻群体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6):7-40
2013-07-13
国家“863”项目(2011AA100508);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博士资金(2013BB007);新疆农八市石河子市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
赵双玲(1980-),女,农艺师,主要从事膜下滴灌水稻高产生理研究。
*通讯作者:陈林(1976-),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节水高效农业研究与推广。
*通讯作者:银永安(1983-),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膜下滴灌水稻高产生理与品质性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