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本刊记者 付 松
一座新城,两河环绕。红桥大道宽阔平坦,标准厂房错落有致。
春夏之交,走进六盘水市钟山经济开发区,塔吊林立,机声轰鸣,车辆奔忙,川流不息,施工现场让人感受到与凉都气候截然不同的火热。
“夷平青山架红桥,绝壁千丈寻希望。”宣传册上的这句话,流露出经开区人的责任与担当,豪情与希望。
2010年4月,钟山经济开发区正式组建,面积66.2平方公里。根据“城市新区、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工业园区不仅要建成现代化的产业基地,还要建成一座10万人居住的产业新城。经过三年的建设,如今的钟山经济开发区已成为六盘水的一张亮丽名片。
山脉、水体、林地,路网、厂房、园区,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本着“三高”原则,经开区成立之初,就按照打造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标准和要求,编制了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四横五纵”的新区主干路网体系,确立了装备制造园区、仓储加工园区、高科技园区、商贸物流园区、综合配套园区等“一区多园”、“园中园”的功能定位,完善了产城互动发展格局,形成了“一心三轴三片区”的空间结构。
一心:综合服务中心——围绕市民中心形成的以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商务贸易为主体,结合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新区公共集聚中心。
三轴:城市产业空间发展轴——依托红山路,串联西部综合居住片区,综合服务中心以及东部综合产业集聚区,作为整个经济开发区产业功能发展轴,打造沿路景观,展示产业形象。城市生活空间发展轴——依托凉都大道两侧基础设施的配套带动居住、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横向的生活发展轴线;依托经凤路将综合服务中心与北部生活居住片区联系在一起,形成纵向的生活发展轴线。
三片区:西部综合居住片区——发挥紧邻中心城区的优势,发展商贸物流、创业服务、生活居住等功能。北部生活居住片区——结合自然山体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山地生活居住新区。东部综合产业集聚片区——以科研教育、循环经济、矿山机电、生物制药等为主导的综合产业区。
科学规划描绘宏伟蓝图,实施进程展示执行力度。
科学规划描绘宏伟蓝图,实施进程展示执行力度。图为钟山经济开发区建设中的产业园。(蒙光昌/摄)
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钟山经济开发区不断地推进园区建设的步伐,相继建成主次干道35.5公里,在建道路62.7公里,道路网络骨架初步形成,围绕“宜业、宜居、宜游、宜购”,同步推进“七通一平”配套设施。
目前,区内已建成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红桥时代广场,全面启动建设全省第八届旅发大会项目——六盘水会展中心和凉都锦江国际五星级酒店建设。
三年来,钟山经济开发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9.83亿元,形成了园区带动城区、城区反哺园区、产城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13年前,西南家居博览城租用一个废旧的仓库,开始放飞扎根六盘水的商业梦想。2010年8月,西南家居博览城在钟山经济开发区的成功奠基,实现了一个“老西南”的华丽转身。“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们就完成了建筑主体从奠基到设计、建成、装修;商场从招商、搬迁、开业的一系列动作。”西南家居博览城总经理邵飞鸿说,15万平米的经营面积,现代化的市场管理,让他们的梦想逐渐变成现实。
“经开区政府给予我们的支持非常关键,帮我们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回想2012年2月18日招商会的情景,邵飞鸿还历历在目: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厂家和经销商让六盘水最大的政府礼堂座无虚席,招商中心更是门庭若市。不到一个月时间,西南家居博览城的招商率就达到80%以上。伴随着西南家居博览城的兴起,六盘水最大的家具建材商业圈正日渐成形。
这仅仅是钟山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发力的一个缩影。
自成立以来,经开区便以招商引资作为核心工作抓好抓实,加强招商引资队伍建设,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奖惩办法,加大主动外出招商力度,改进招商引资方式,积极采取“亲情招商、外派招商、常年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标准化厂房招商、园区招商”等方式引进重大项目。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协调、职能部门具体负责与项目对接,全程跟踪、全程服务,签约项目抓开工,续建和新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达产达效,重点项目抓优质服务,形成了招商引资项目竣工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洽谈谋划一批的良性循环。
西南天地煤机装备制造、明阳风电、奥特莱斯、鸿光照明科技等重大项目的入驻,使经开区产业力量不断壮大,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了以装备制造及商贸物流为主导的新型产业园区和现代城市新区。
按照“抓大不放小”的思路,经开区把大项目招引到园区、把小项目招引到标准化厂房,充分发挥园区的产业集聚功能,做到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
截至目前,钟山经济开发区累计签约项目129个,计划总投资430.11亿元,已开工建设项目82个,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12.29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8.89亿元。2012年,全区工业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8.37亿元、55.91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1.1倍、1.7倍,同比均实现较大辐度增长,为新区下一步打造全省一流园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园区建设的不断推进,钟山经济开发区也和其他地方一样,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投入与融资难的矛盾,以及征地拆迁等发展瓶颈问题。
为了克服融资难,经开区紧紧依靠现有的体制机制及相关政策优势,通过盘活土地、争取上级补助、银行贷款、BT融资、民间借贷多种方式筹措建设资金,筑牢发展基础。三年来,全区累计融资52.94亿元,其中,银行贷款11.44亿元,拆借款项7亿元,BT融资34.5万元,同时,向上级争取各项扶持补助资金1.09亿元。仅2012年就融资40.13亿元,占累计融资总量的73.7%,向上级争取各项扶持补助资金5830万元,占累计争取上级扶持资金总量的50%以上。
“按照‘跑省进京’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融资力度,争取各方支持。”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宜治说,钟山经济开发区将积极与金融、发改、经信等机构、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最早最快掌握金融政策,了解新的金融发展动向,最大限度争取各方支持。要按照“保民生、保运转、保建设”的要求,想方设法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融资质量和结构,提高融资总量。按照“经营城市、运作园区”的要求,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加快国有资产整合,充分发挥融资平台作用,将资金与项目建设同步谋划、同步落实,切实解决项目建设的资金难题,2013年确保融资27亿元以上,向上争取各类扶持资金2亿元以上。
除了建设资金,征地拆迁同样是园区建设首当其冲的重点问题,处理不好,必将成为园区发展的瓶颈和障碍。由于老百姓的文化程度、思想观念、经济条件、家庭状况等各不相同,征地难拆迁难的情况比较突出。对此,经开区领导始终重视统筹城乡发展,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为发展方向,坚持让开发惠及民生,用发展构建和谐。一是全面统筹推进文化、卫生、教育、计划生育、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社会保障、就业、涉农、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各项工作,着力构建和谐经开区,创造良好的建设和投资环境。二是坚持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宁可少上一个项目,也要确保把群众安置好,宁可调整项目用地,也要把适宜居住和可维持长远生计的好地让给群众,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开发建设的成果。三是建立了涵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生育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截止目前,全区共规划实施4个安置小区,已建成2050套,启动建设2002套。同步打造安置小区环境,并配套启动红山、石桥、双龙三个社区小学、幼儿园和医院建设,完善相关功能设施。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王宜治说:“我们将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以群众‘答不答应、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为标准,更加注重富民惠民利民,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保障、更有尊严、更加幸福。”(责任编辑/李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