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再创辉煌——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总经理李华

2013-02-25 05:25
中国石油石化 2013年8期
关键词:长岭李华炼化

○ 文/本刊记者 吴 清

从老牌国企向现代企业转身,是什么催生了这种变化?长岭炼化人这样回答:“是创新将劣势化为了独特的优势。”

从政府的工作报告谈起,一直到调结构、转方式、低碳发展,直到企业的责任、管理体制创新等,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以下简称长岭炼化)总经理李华,对每个问题都是条理分明、侃侃而谈。作为连续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一个多年根植基层、坚持技术创新的领头人,李华总经理主要谈了“用创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用创新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做法。

转型突破 绿色发展

中国石油石化:李总,您好。您作为企业负责人和科技领头人,曾经多次参加各种全国会议和表彰活动,再次参加两会您什么样的感受?

李华:最大的感受是今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很实在、很到位。“生态文明”、“调结构、转方式”、“绿色低碳发展”……这些词已成为两会代表们热议的焦点。对于石化企业来说,我们感受更多的是企业责任。

我觉得目前很多央企已经做大,但还没有真正做强。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单纯依靠简单的投资、扩大产能,追求规模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已渐入末路。通过何种方式,来保障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已引起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和思考。许多央企对照国际同行的先进指标找自己的差距,结合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积极寻求出路。当前,主要依靠“两路并举”。一是通过精细化管理,不断挖掘潜力,降低成本;二是依靠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精细化管理,可以让企业“捡了芝麻”,但要想抱住“西瓜”,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改革可以释放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潜能,提升企业竞争力,但最关键的是要用新工艺、新技术,创新管理体制、提高创效能力,把潜能转化为企业营利能力,实现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中国石油石化: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长岭炼化2012年的发展形势如何?

李华:201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国石化总部的决策部署,把优生产、调结构,创效益、降成本,强管理、增实力,树标杆、争一流有机结合起来,圆满完成了各项年度工作任务。

一是生产经营实现了“三个翻番”的目标。全年共加工原料油739.4万吨,实现营业收入452.7亿元,上缴税收73.4亿元,均创历史新高。与800万吨/年油品质量升级改扩建项目建成投产前相比,实现了加工量、营业收入、税收的“三个翻番”。二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综合商品率、轻油收率等5项关键技术经济指标全面达标,利润总额、吨油利润等效益指标在沿江企业排名第一,在总部炼化企业“比学赶帮超”评比中连续获得红旗、红星。三是安全生产夺取“九连冠”。连续第11年实现无从业人员因工死亡事故、无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无重大生产设备事故、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四无”目标,连续第9年荣获中国石化“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四是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共承担总部科研开发项目11个,申报国内专利5项,国内首套双氧水法环氧丙烷工业试验项目得到了中石化总部的批复。

坚持创新 应对变革

中国石油石化:在取得今天的成绩之前,长岭炼化曾经由于各种原因陷入发展困境,请您回忆一下当时长岭炼化所面临的复杂局面?

●供图/长岭炼化

李华:进入21世纪,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长岭炼化进入了重要的改革调整时期。2000年4月,中国石化集团进行整体重组改制,长岭炼化一分为二,实行分设分立,成立了长岭股份分公司和长岭炼化公司。2001年开始,全面改革产权制度、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和组织制度,带给了变革中的长岭新的命题。一系列的改革如同“双刃剑”,即劈裂了束缚的枷锁,注入了生机、活力,也触及了深层的矛盾,带来了新变化、新问题。

作为国有企业,一方面要承担起稳定社会、和谐发展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又要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法则,承担起经济发展的责任。如何有效的履行这三种职能,是我们必须面对、思考、解决、实践的课题。依靠母体“输血”养活改制企业,是最简单的解决方法,但是母体企业的经济总量既供养不起,又违背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初衷,改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仍然朝不保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国石油石化:面对这些挑战,公司主要采取了哪些有效的举措去应对?

李华:面对诸多困难因素,我们不断摸索、调整企业的发展思路。对长岭这个有着诸多先天不足的企业来说,技术创新是驱动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早在“八五”时期,我们就制定了“一业为主,发展两翼、三多经营”的发展战略,并在技术研发上取得一些突破,为企业后续发展积累了人才、技术基础。新世纪之初,在国有企业持续改革,催化剂业务收归专业公司管理,改制企业发展乏力、不稳定因素增多等大背景下,我们将技术创新的着力点,调整到努力实现有限资源的价值最大化,以技术创新解决生存问题上来。

这一阶段,我们一方面实施了大量的技术革新、工艺改造,着力在提升炼油生产技术、运行水平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利用自身资源,开启了延伸产业链的尝试,继承“八五”时期对炼厂气资源研发的成果,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跨入“十一五”,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国有企业经历了变革之初的阵痛后,迎来了大浪淘沙后市场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等各种资源重组的春天。长岭炼化把握住了“弯道提速、超越”的良机,进一步调整了发展的思路,最终明确了“把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充分利用内部资源与积极争取外部资源相结合”的新思路,把炼油加工作为基本立足点,把特色化工作为经济增长点,把高新技术引导现代服务业作为新型产业发展的重点,依托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寻找产业经营的突破口,加大科研转化力度,联手打造业务成长平台,培育产业集群,通过共享资源、共谋发展、共求稳定的回馈机制,让母体主业做大做强,让改制企业和谐发展。

通过近几年的磨砺和探索,我们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个基准不动摇,以内涵发展为目标,围绕油品质量升级强化技术攻关,完成了催化汽油等清洁油品技术的工业应用,为中国石化顺利实现汽油质量达到国Ⅲ标准做出了贡献,最终赢得了总部57.04亿元的投资支持,一举跨入了千万吨级炼厂的行列。同时,孵化新兴产业,依托大炼油资源,确定了碳烯烃、芳烃等六大产业链的地区产业发展思路,描绘了炼油、特色产业两大板块齐头并举的产业集群蓝图,企业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

科技引领 搭台唱戏

中国石油石化:刚才您提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长岭炼化这些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法宝,作为主要推动者,请您谈谈搭建这个平台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感受。

李华:为应对改制分流以来的一系列难题,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举措。如搭建产业创新平台,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搭建区域和谐发展平台,引领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但最令我们引以为自豪的还是在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方面的努力和成绩。实际上长岭炼化发展30多年来,历届领导班子都重视企业创新,我们要做的工作首先就是要结合当时形势和企业发展需要,积极营造并重视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在长岭地区营造了浓厚的尊重科技人才、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2005年,长岭炼化以企业科协为平台,成功举办了第一届“长岭科技论坛”活动,首届科技论坛就收到论文200多篇。2007年,长岭炼化“第二届长岭科技论坛”活动,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策划并成功举办了“院士专家企业行”。同时公司内部科技人员踊跃参与撰写论文,积极报名参加报告会,交流技术创新经验。目前,“长岭科技论坛”已成长岭炼化公司每两年就要举办一次的科技盛会,并成为长岭炼化公司与国内高等院校、研究单位联系的桥梁。为了满足科技人员交流的需要,2008年公司利用企业内部网络,开发了“长岭内部知识论坛”。现在,已有2062名科技人员在“知识论坛”注册,围绕生产、经营和发展发表了交流信息。同时,我们通过“知识论坛”开展“讲、比”竞赛活动3000余次,科技人员积极参与,涌现了许多“论坛积极分子”,收到了明显效果。一系列形式新颖、内涵丰富、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相关的科技活动的开展,有力推动了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中国石油石化:有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后,关键是要让科技创新落地实施并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真正原动力,在这方面公司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

李华: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想让科技创新源源不断并持续推进企业进步,关键是要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积极打造长岭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和长效机制。

近年来,长岭炼化一直在积极探索长岭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一是以长岭炼化内部改制为契机,组建科技开发型企业,构建长岭地区科技创新平台,通过灵活的体制和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由石化研究院改制成立的科技开发公司,2006年初改制以来,按照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科技创新速度明显加快,科技成果质量显著提高。二是组建科技型企业,为长炼科技资源的优化利用和技术创新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化平台,也为技术人员持续技术创新创建一个良好的舞台。三是建立了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设计单位长期合作产学研联盟,目前长岭炼化已与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化工研究院、清华大学、石油大学、洛阳工程公司、天津化工设计院等二十多个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从实验室研究、工程设计、工业应用开发全过程的科技创新链,有力的推进了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四是加强科技项目管理,以项目为纽带,将公司长岭地区各专业的科技人才优化组合,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加快了开发速度和成果转化。五是完善技术创新的有关政策,理顺人、财、物各要素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确保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六是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科技人员考核培养和激励机制,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实施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和选用标准。我们深知,只有适宜的激励机制,才能使广大科技人员汇聚一堂、献计献策。通过以上有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支撑了长岭炼化的持续创新和稳定发展。

中国石油石化:在实施了这一系列举措之后,长岭炼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果如何?以后有哪些新的打算?

李华:多年来,长岭炼化公司围绕生产、市场和发展,坚持科技创新,不断开发和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约有200项科技成果获得公司级科技进步奖,有近20项成果通过了省部级技术鉴定。如我们搭建的技术创新平台,近年来在溶剂技术开发、催化材料应用、炼油化工服务等领域,相继开发了系列醋酸酯生产新技术、粗苯加氢精制生产纯苯等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细化工技术,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5项,荣获授权8项,改性和乳化沥青生产技术等成果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该技术平台已发展成为省级开放式研发中心,一些科研成果引起了台塑集团等知名企业的关注。又如我们按照资源整合内外共用、开放互动的运作模式搭建的产业创新平台,选择由长岭技术创新平台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绿色工艺,市场应用广泛的醋酸异丙酯环保溶剂项目,充分利用国有企业的人才优势,在不影响炼油主业发展的基础上,挑选了一批市场意识强、创业积极性高、懂得感恩反哺的科技和经营人才担任企业高管,为产业创新平台健康发展,走上研发、转化、收益、反哺的良性循环轨道提供了保证。这个产业创新平台历时8年多的发展,创造产值超过10亿元,上缴利税过亿元。长炼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成果,得到了中国石化集团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更成为企业源源不断发展的动力。

接下来,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在科技创新平台上加大投入。近年来,为了开发具有竞争能力的技术和产品,在中国石化集团的支持下,每年都要安排科技创新计划课题20多项,安排科技创新经费千万元以上。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围绕劣质原油加工、油品质量升级、节约能源和资源、环境保护等课题,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攻关力度,努力新突破,为建设和谐美丽长岭,推动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长岭李华炼化
炼化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智能油田/智能炼化建设》
镇海炼化一体化基地全面建成
诸葛亮喂鸡求学
敢为当先
一名导弹兵的战斗力
一封家书
麻城长岭关吊桥沟即兴
压力表在炼化装置上的应用
嫁给肇事司机:车祸后的亲情大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