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次基本功竞赛引发的忧思

2013-02-24 08:14:41游梅
化学教与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氢氧化钠板书盐酸

游梅

(苏州市吴中区迎春中学江苏苏州215128)

由一次基本功竞赛引发的忧思

游梅

(苏州市吴中区迎春中学江苏苏州215128)

文章分析了一次初中教师基本功竞赛中部分教师存在的问题,从研读、创新使用教材和规范操作、创新实验两个大方面谈了如何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重点;教学板书;规范操作;研读教材;创新实验

为了全面提升全省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促进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养、教学水平,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面向全体初中化学青年教师组织了省级基本功大赛。笔者全程参与了我区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青年教师们在把握教学重点、课堂板书、实验技能等方面的现状引发了笔者的忧思。

一、教学重点偏差,缺方法提示,效率不高

模拟课堂15分钟,课题是《物质的提纯和分离》,课型是复习课。规定宣布课题后的备课时间为1小时。令人遗憾的是绝大部分教师重难点把握不准,对如何引导学生复习这一课题,要设计什么问题,探讨哪个实验,教师自己都没有明确的想法。在模拟课堂时,语言混乱,例题不够典型,简单且零碎,抓不住重点。可以想象他的学生听后一定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笔者建议该复习课从典型习题或情境出发,概括出方法,再用方法指导解决问题。比如本节课可以从用化学方法提纯粗盐为例,除去粗盐中的钙离子、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除去这三种离子的试剂有: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再讨论它们的加液顺序怎样?从这道实验题中,小结出提纯原则:不增(不增加杂质),不减(不减少产品),易分离(把产品和杂质变为易分离的物质)。提纯方法:分析物质,再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直接除杂”或“拿出产品”。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教师应该记住,他的工作不是要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而是使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从个别到一般,提炼出方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增强了。若干年以后,也许学生不记得化学知识了,但是所学的思考分析和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却是终生受益的。

二、教学板书乏味,缺策略指导,没有新意

在板书上的主要问题有:①书写不规范,本次课题属专题复习课,所以把课题写成:专题复习:×××,如果是新课,则应写出:第几章第几节×××。板书要分大小标题,一般每个大标题下再有几个小标题。有些教师写的板书没有标题,缺少层次、条理,甚至有些连最重要的内容也没有在黑板上体现出来,效率较低。②缺少新意,由于大部分选手不能把握教学重难点,所以本次比赛中高效、有策略、有创意,能真正打动听课人的板书几乎没有。

有些教师认为:一手漂亮飘逸而有力的粉笔字才能吸引人的眼光,自艾自怨字写得不好,所以板书不好。诚然练过字的老师在板书时会占优势,但字写得不太好问题也不大,只要注重字体结构匀称,横平竖直,关键要看板书的内容和布局。板书的策略很多,记得一次教学观摩,一位资深特级教师在《质量守恒定律》一节中,用大大的“不变”,外加强调性的圆圈,突出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引领学生思考。所有听课教师在心里产生与课堂内师生的一种共鸣。这种共鸣让所有的人至今难以忘怀。

这种关键词语板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教学内容,掌握精髓,善于概括和总结,巧妙选用精炼准确的语词,直指教学内容的本质。

板书是一种无声的课堂语言。学生在板书的引领下开展一节课的学习,临结束一节课时,通过回看板书,可以回顾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板书策略还有很多,每一种精彩的板书艺术策略有其独到的精妙之处。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慢慢体会、创造。

三、实验技能拙劣,欠规范操作,不够精细

本次实验的内容是:配制4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尽管实验内容比较简单,但是笔者发现教师操作中的问题不少,离精细相差甚远。

比如:①托盘天平和量筒没朝向学生,面向自己了;②称量前没拿掉托盘天平的塑料垫圈,使用时发现天平左右两盘怎么也不动;③在托盘上放等大的称量纸后再调节天平平衡,而不是先调节天平平衡后再放上称量纸;④没有用镊子移动游码,而是用手去拨动了;⑤称量食盐到最后时,没有左手轻拍右手手腕,仅使极少量的食盐抖落下来,而是加食盐的幅度太大,固体总是加多;⑥量筒拿在手上就读数;⑦玻璃棒搅拌时,敲击烧杯壁,声音太响;⑧最后配成的溶液没有倒到细口瓶中,而是倒到了广口瓶里了;⑨有人至始至终将实验桌上的仪器摆放得很凌乱,甚至放在了学生要观察的托盘天平和量筒的前面,挡住了学生的观察视线等等。

笔者还发现:经常做实验的学校,如城区学校的教师实验技能明显好于乡村教师,教过高中的教师实验技能会强一些。还有,参赛教师的实验态度有偏差,没有用学术的、严谨的、规范的态度对待实验,谈不上彰显实验的规范美和精致美。

针对基本功竞赛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初中青年教师在以下两个方面亟待提高。

一、研读教材,从读懂、读熟、读活教材到创新使用教材

从读懂、读熟教材到读活教材;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师要在课堂实践基础上多反思,多推敲,多质疑,才能有创新,最后形成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例如:中和反应的教学,教材上的探究实验:

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用胶头滴管吸取盐酸逐滴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当烧杯中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时,停止加入盐酸。在实验过程中,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溶液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这是设计好实验,让学生照着做。笔者在课堂教学时,对以上探究做了改动:

创设情境:化工生产中可用石灰乳处理废酸液。

提出任务:请同学们在氢氧化钙粉末中分别加少量水、稀盐酸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钙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那么实验室常见的氢氧化钠能与稀盐酸反应吗?

提出任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插根温度计,再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并无明显现象,但溶液温度明显升高,那么这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吗?如果能反应,怎么证明确实发生了反应?

组织讨论:请选用下列试剂设计实验证明烧杯中的氢氧化钠和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

提供试剂: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碳酸钙粉末、锌粒。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与交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方案。)

总结概括:从学生的方案中提炼出两个典型思路:检验反应后,氢氧化钠(OH-)明显减少或反应后盐酸(H+)明显减少。

提出任务:让学生选择一种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笔者让学生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解决问题,还引导学生总结了设计方案的思想方法。这样的教学改动,有探究、有方法、有实践。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灵动了,课堂鲜活了。

杨振宁说过,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是个人魅力的重要方面,是课堂活力的源泉,对组织课堂能力,设计板书、问题、实验都很有很大影响。

二、关注实验,从操作规范、方法变通上尽显美妙化学

实验是化学概念、理论和物质性质的基石,是学生学习兴趣的触发点,也是教师把握教材、学生一个有效的载体。笔者认为,教师一方面要展示科学实验的规范美,另一方面要在不断实践思考中,发现实验的创新方法即创新美。

在本次基本功竞赛的实验操作中,有位教师的操作非常规范,尽显了实验操作的规范美,但是在称量食盐时,她随手拿起边上的滤纸放在托盘天平的两边。滤纸能作为称量纸吗?在平时的听课中,笔者也发现某些教师用餐巾纸作为称量纸。称量纸是用来放固体的,有些固体呈粉末状,如果使用滤纸、餐巾纸等作为称量纸,由于它们的纸纤维缝隙过大,固体粉末会陷在纸纤维的缝隙中,倒不出来。因此,称量纸适宜用纸纤维缝隙小的、比较光滑的纸。

笔者在一次听课中,教师讲到浓盐酸的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瓶盖,没看到白雾。教师解释道:现在是二月,天气干燥,因此同学们看不到白雾。该实验就结束了。笔者认为,即使在干燥的环境中,至少有4种方法可以检验浓盐酸的挥发性。

1.在浓盐酸的瓶口哈口气,观察现象;

2.在瓶口放张用蒸馏水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观察变色情况;

3.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有浓盐酸、浓氨水,玻璃棒靠近但不碰到,观察是否有白烟生成;

4.用蘸有硝酸银溶液的玻璃棒放子就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青年教师要居安思危、增强责任意识,要做就做最好。只有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断更新观念、知识,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才能对后人、为国家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实现人生价值。

[1]田长明.从一堂课谈初中化学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J].化学教育,2011,(3)

1008-0546(2013)06-0035-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3.06.013

猜你喜欢
氢氧化钠板书盐酸
盐酸泄漏
环球时报(2022-05-18)2022-05-18 15:22:01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中国篆刻(2018年9期)2018-09-22 07:17:14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44
合成盐酸芬戈莫德的工艺改进
合成化学(2015年4期)2016-01-17 09:01:02
氢氧化钠-氟硅酸铵改性HZSM-5催化甲醇制丙烯
盐酸安非他酮和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微波与氢氧化钠共处理脱除煤中有机硫的研究
微波与氢氧化钠共处理脱除煤中有机硫的研究
氢氧化钠变质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