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
中农116号的母 本01316 和父本081006 是从国内优良一代杂交种园丰元3号和津优5号中经过连续8 代自交纯化定向选择而成的优良自交系。
母本01316:长势强,分枝弱,春露地栽培第1雌花节位始于主蔓第2~3节,25节内雌花数平均达13个。瓜色亮绿,平均瓜长29.3 cm,瓜把短,3 cm 左右,瓜粗3.3 cm,心腔1.6 cm,白刺、密,瘤小,微棱,少纹,风味好。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高抗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YMV)、西瓜花叶病毒(WMV),抗白粉病、角斑病,中抗霜霉病、枯萎病、黄瓜花叶病毒(CMV)。
父本081006:普通花性自交系,长势强,分枝较强,茎粗,叶片较大。耐低温弱光能力较强。瓜色深绿,腰瓜长约35 cm,白刺、密,瘤中小,无棱,无黄色条纹,品质优。抗病能力强,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抗WMV、白粉病,中抗霜霉病和枯萎病。
于2007年配制杂交组合,2008~2010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内进行不同茬口品种比较试验。2009~2012年在安徽、北京、河北等地进行大面积生产示范,01316×081006组合表现突出。于2012年3月获得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证书。2012年9月北京市种子管理站组织专家进行鉴定,10月获得北京市农作物鉴定证书。
2.1.1 品种比较试验 2008~2010年在本所农场进行不同茬口品种比较试验,中农116号表现生长势强,瓜码较密,早熟性好,持续结果,丰产,瓜条商品性好。在2008年秋大棚品种比较试验中,中农116号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比对照津优12号增产15.0%和0.8%。2009年春茬日光温室栽培中,中农116号前期产量比对照津优35号减产8.3%,但总产量增加47.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春露地栽培中,中农116号前期产量比对照津优40号增产17.9%,总产量增产37.9%,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秋大棚栽培中,中农116号总产量比对照津优12号增产3.5%。2010年春露地栽培中,中农116号比对照津优41号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增加7.4%和23.6%(表1)。
表1 中农116号品种比较试验产量结果
2.1.2 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 2010年在北京市昌平南口、顺义杨镇进行早春茬大棚和早春露地区域试验。中农116号比对照津优12号、津优41号、津优48号分别增产3.41%、23.62%、16.40%(表2)。
2010年参加安徽省区域试验,分别在宿州、淮北、安庆、合肥设置4个试验点,每个试验点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 m2。在4个试验点中,中农116号总产量比对照津优1号增幅最大达到24.5%,中农116号平均每667 m2产量为4 500.8 kg,对照津优1号每667 m2产量为4 100.0 kg,较其增产9.8%(表2)。
另外,在廊坊、昌平等地的生产试验也表明,中农116号比津优12号、中农106号等在产量方面增幅达2.9%~13.09%。
2.1.3 推广情况 2009年开始在北京、山东、河北、浙江、云南、安徽等地进行试种和示范推广。种植者普遍反映该品种适应性广,抗病性好,丰产、商品瓜率高,瓜把短,品质好,具有一定优势,目前已在全国各地累计推广面积超过2 000 hm2。
表2 中农116号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2011年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对中农116号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VC含量为101.0 mg·kg-1,干物质5.12%,总糖2.01%,可溶性固形物4.8%,钙342 mg·kg-1,锌3.38 mg·kg-1。
2011年委托 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对中农116号黄瓜黑星病、枯萎病、白粉病、霜霉病、CMV、WMV、ZY MV 等7种病害进行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中农116号抗霜霉病(病情指数32.2)、枯萎病(28.4)、WMV(11.5)、ZYMV(8.2),中抗CMV(24.5)。
大棚和露地兼用类型。早中熟,生长势强,分枝较强。主蔓结果为主,瓜码较密。瓜色深绿,瓜长28~35 cm,商品瓜率高,刺瘤密,白刺,瘤小,无棱,无黄色条纹,口感脆甜。抗霜霉病、枯萎病、WMV、ZYMV,中抗CMV。丰产性好,每667m2产量可达10 000 kg以上,适宜春秋大棚及露地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