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宜君
(宜兴214221)
六方壶是根据几何造型创作而来的紫砂器型,其形体明快挺秀、棱角清晰,具有阳刚之气,能将方器的几何之美塑造得十分漂亮。每款六方造型都达到了“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平稳庄重”的规则要求,是经典的方器款型。从早期的“六方大彬壶”到历史悠久的“僧帽壶”,再到经典器型的“雪华壶”,无一不展示了方器“以直线、横线为主,曲线、细线为辅,器型的中轴线、平衡线要正确、匀挺、富于变化”的器型特点。六方壶的造型虽然表面看似简单,却做工精细,需要有深厚的制作技术方能将方器的精髓把握住。
由于六方壶器将方器的精髓之处把握得恰如其分,故此以六方为造型的紫砂壶器款式精美,深得世人厚爱。以清代乾隆宜兴窑紫砂“御题诗句烹茶图六方壶”为例(见图1),此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壶体通高16.5 cm,口径4 cm,足径4.3 cm,整体瘦长挺拔。材质紫砂,呈深栗色,珠粒隐现。“御题诗句烹茶图六方壶”呈六方形,造型挺拔、线面清爽、棱角分明;嵌入式伞形盖,置宝珠形钮为全壶的最高点与中心点,通贯六棱,直达壶底;六棱流直而上翘,壶把起曲柄,也起六棱,方中带曲;腹部两面有委角长圆形开光,一面开光内印刻御制诗《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另一面方形开光内堆绘烹茶图。“御题诗句烹茶图六方壶”成型难度高,制作精细,造型挺拔,圆中见方、方中寓圆,极具视觉冲击力,是几何形方器中的佳作,在乾隆年间为皇帝御用。
“御题诗句烹茶图六方壶”是一把官窑陶器,由内廷造办处出样在宜兴定制,风格独特,具有皇家雍容、典雅的风貌。此壶独特之处在于它配以乾隆御题诗,并以紫砂泥浆堆绘烹茶图。画面制作精美,图文并茂,集诗、书、画、印于一体,形成了清代官窑紫砂陶器的时代特征。“御题诗句烹茶图六方壶”壶身装饰的诗文《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作于乾隆七年(1742年),御题诗诗文云:“溪烟山雨相空蒙,生衣独坐杨柳风。竹炉茗碗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松风泻处生鱼眼,中泠三峡何须辩。清香仙露沁诗睥,座间不觉芳醍转。”句末钤“乾”、“隆”圆方印章,诗中的“醍”,古代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酥油,暗喻佛教中最高的佛法。古词语“醍醐灌顶”比喻把佛法、智慧、悟性灌输给人,使人彻底醒悟。“座间不觉芳醍转”借指听了精辟的言论深受启发与教育。此处的御题诗描绘了山雨空蒙的景象,于这样悠远的气氛里,坐在柳树边的亭阁里沏茶、观松、听风,顿使人神情气爽、有所开悟,表达了乾隆皇帝当时作此诗的心情。《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后被广泛应用在乾隆时期不同造型、不同泥色的御用紫砂茶具上,“御题诗句烹茶图六方壶”已成为宫廷紫砂的标准器之一。
“御题诗句烹茶图六方壶”壶身三面印制的装饰图——堆绘“烹茶图”,和乾隆御题诗的内容相呼应。图中有二人在茶楼的几案旁坐饮,神情悠闲、自在,旁边一书僮在廊中煮水,另一书僮则端着两茶杯作送茶状,茶楼的四周有松、竹、梅及洞石等自然景物作陪衬。人与自然之美景融合,人与茶境融合,表现的是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烹茶图”和“御题诗”诗书结合,也是一种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堆绘作为一种艺术技法最早运用于漆器上,雍正至乾隆年间才逐渐延伸到紫砂壶的装饰工艺中。紫砂壶装饰中的堆绘,其工艺制作简单来说是用紫砂壶的本色泥浆进行研磨,当研磨到如同墨汁那样细润的时候,其粘稠度恰到好处,然后取其在紫砂壶上写字或进行画画。“御题诗句烹茶图六方壶”的泥绘装饰略带浮雕的效果,人物的形态、衣着等形体塑造颇为生动、自然,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散发着民族风味的“香气”。一把精美的紫砂壶往往价凝璆琳,究其原因,除了材质特殊、品质好,更重要的是紫砂壶因其悠久的制作历史和古朴而精美的艺术造型而倍受世人瞩目。“御题诗句烹茶图六方壶”是一件集诗词、绘画、造型艺术、手工制作于一体的陶瓷工艺品。它除了可以用作泡制茗茶,还可以欣赏到堆绘“烹茶图”,又能品读清代乾隆皇帝的“御题诗”,从而回顾古人饮茶的生活场景,忆古思今,就能更加体验、理解生活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