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比“事业编制”更重要

2013-02-21 09:15王海
中华儿女 2013年2期
关键词:替代性铁饭碗环卫工

王海

1月4日,哈尔滨市448名面向全国招聘的事业编制环卫工人,经过培训正式走上清扫保洁作业一线。此次环卫工公招分为汽车驾驶员、维修员和清洁员三类岗位,共计划招录457人,而报名者多达11539人。其中近3000人拥有本科学历,25人拥有统招硕士研究生学历。最终录取的448名环卫工人中有7名研究生。(1月5日《黑龙江晨报》)

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但研究生、本科生抢着干环卫工,还是令笔者震惊。震惊之一,我国的高学历人才总体依然紧缺,如此使用实属浪费;震惊之二,环卫工人的岗位如此受到热衷,恰恰说明一些年轻人就业的时候,对“事业编制”的追求超过了对事业的追求。

“环卫工作很重要”,“平凡岗位可以干出不平凡的业绩”,这样的道理大家都明白,无需多讲。值得探究的是,上万名的报考者中,多少人是抱着对环卫工作的兴趣、怀着对环卫事业的追求而来?不抱兴趣,没有追求,还要承受现实存在的社会偏见,以及重体力的劳动强度,唯一给他们安慰的,就是“事业编制”的金字招牌。

研究生也好,本科生也好,大专生也好,只要是专业对口、志趣所在,不管是干环卫工还是其他,都算不负所学。但干环卫工,专业不对口,又不是志趣,却涌入环卫岗位。这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

新招聘的448名环卫工人中,年纪最大的是1982年1月1日出生,而年纪最小的才22岁。这样的年龄,风华正茂,正是敢想敢干的时候;也是负担最轻,最能经得起失败的时候。尽管环卫工作一样重要,但岗位的可替代性很强--只要经过恰当的培训,没有学历也能干好,并且可能比大学生干得更好。研究生本科生干环卫工,对社会来说,不是最好的人力资源分配;对于个人来说,不是人生价值的最大实现。

年轻时代,是学习的年龄,是积累的年龄,是培育自己的不可替代性的时代,是实践和失败的时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当状元有个前提,那就是热爱这份工作,并全身心投入。如果吸引考生的只是“事业编制”,那么对具体的环卫工作又何来热爱?

可以眼见的是,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不管是铁饭碗还是“泥饭碗”,竞争都在加剧,并且体制外的社会保障也在逐渐健全。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的发展,越来越多凭的是个人的能力。尤其是年轻人,走出校园后,应该多历练,练就一身本领,越是就业困难,越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铁饭碗的真正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以来“铁饭碗”一直为人们所羡慕和追求。改革开放以来,“铁饭碗”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比如工人下岗,已经说明了根本不存在颠扑不破的“铁饭碗”。在人生的起始阶段,如果不是把事业而是把“事业编制”当做追求,那么未来危机四伏。要做到一辈子到哪里都有饭吃,就是要培育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也就是独特的竞争力。显然,环卫岗位的可替代性太强,做环卫工对于培育独特的竞争力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即便有“编制”的保障,但一旦人力资源真正实现市场化,竞争劣势也将马上显现。

因此,现在根本没有所谓的铁饭碗,未来更没有。随着收入分配改革和国家用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编制”将成为明日黄花。

在这批环卫工人培训的结业仪式上,有关方面说,在这次参与全市环卫工人招考的青年一代身上看到了哈尔滨未来的发展和希望。笔者想说的是,年轻人是最有活力的社会成员。年轻人有活力,整个社会就有活力。年轻人贪图稳定,社会就会丧失活力。如果年轻人不追求事业,而追求事业编制,那么个人前途堪忧,社会前途堪忧。

责任编辑 华南

猜你喜欢
替代性铁饭碗环卫工
可敬的环卫工阿姨
哲理漫画
环卫工何以如履薄冰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低素质劳动力市场影响研究
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替代工会职能的可行性研究
环卫工休息室缘何“环卫工免进”
从资本论角度对文化创意品的价值分析
医院打破“铁饭碗”
吃饱了的人
铁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