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媛媛
“抱歉高总,上午场面太混乱了,我们这边只抢到两套房。不过您放心,下午我们会再多派些人手过来。”武汉软件新城发展有限公司的小卫满头大汗地挤出人群,用近乎嘶吼的声音和电话那边通报着情况。这其实并不是他的正常工作内容,但现在却成了他必须要去力争完成的任务。
时间由此闪回到一周以前。清晨,一批特殊的客人从武汉华美达光谷大酒店出发,一路行经光谷软件园到武汉软件新城,当到达毗邻的顶级住宅——碧桂园生态城的时候,人群中明显骚动了起来。大家在装修齐整的样板间中流连忘返,转眼的功夫,达成初步认购意向的就有17人。
午餐的时候,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DLSP)总裁高炜举起酒杯,向在座的来宾保证,帮助认购碧桂园住宅的任务一定圆满完成。在这句看似与自身业务无关的承诺背后,高炜其实也有自己的私心。在他看来,安居才能乐业,如果这些公司的老总能在武汉买房,由此所产生的投资归属感将无可比拟。
所以,小卫拼了。
但后来事态的发展明显超出了高炜的预期。仅仅是9月26日内部开盘日,现场的人群就已把售楼处围了个水泄不通。看着每个人手里挥舞着通过不同关系所开来的优惠批条,售楼处的接待人员紧张得连敲打键盘的手都在止不住地发抖。由于录入的信息不停地出错,围观的人群愈加焦躁起来。
折腾了一上午,声嘶力竭的小卫拿着手中仅有的两张认购合同显得有些茫然。从最初均价3200元都少有人问津,到目前开盘价8000多元还抢不到,武汉碧桂园的房价就像坐上了“直升机”。但即便如此,要想抢到房子,除了关系之外还真得凭借些运气。而在武汉搜房网的小区论坛里,令更多武汉当地老百姓所不解的是,在花山生态新城这么一个偏远的地方,如此“天价”的房子凭什么?
房本之外的小九九
当长江游轮“船长九号”从码头缓缓驶出,看着江边被霓虹灯装点得五彩斑斓的楼宇在眼际中略去,HCL中国区总经理于忠民有些陶醉。在武汉各地域中于忠民更看好花山生态新城的发展。“武汉水域众多,加上平原辽阔,普通房地产和江景房其实并没有太多升值的空间,但如果能和产业发展绑定,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于忠民口中所说的产业发展,就是由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武汉东湖高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DLSP合作开发的新型生态科技创新区——武汉软件新城,而这已经成为了碧桂园“坐地起价”的最大噱头。
其实,在小卫所统计的碧桂园认购名单中,单纯投资的只占少数,大部分企业老总都是为了将来到武汉发展能有个“落脚之处”做准备。之所以如此心仪武汉,是因为“我们发现了蓝海,这是IT教育人才培训的重要阵地。”帝亚吉欧(Diageo)亚太公司代表周杰如此评价武汉这座“1.5线城市”。
所谓“1.5线城市”的说法源于2012年全球房地产投资管理公司仲量联行发布的《中国新兴城市50强》报告,其文中新增加了目前正在向一线强市过渡的天津、重庆、沈阳、成都、南京、武汉、杭州、大连、苏州9个城市。在建设成熟度与经济发展、活跃程度等方面,这些城市领跑中国新兴城市50强。它们都出现了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这些城市具有规模大、开放度高和经济多元化的特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和跨国企业的进驻,同时还拥有众多国际零售品牌和国际酒店运营商。可以说,它们正经历大规模的商业开发,很有可能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黑马。
但是,在这样一批“风头正劲”的城市中,武汉又以人才资源丰富且成本低被业界看好。据惠普(中国)公司的陈炎介绍,目前北京、上海等软件企业研发人员工资动辄7000~8000元,高者上万;而武汉多为3000~4000元,高者不过5000~6000元。“软件开发成本中,70%是人力资源成本。”思远集团副总裁文珠穆分析,这是跨国巨头争相把软件外包绣球抛给武汉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惠普、联想、IBM等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相继登陆武汉。截至去年,武汉已有软件服务外包企业550多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年营收达407亿元,稳居中部之首。其中,在汉金融机构后台服务中心31家,居全国第一。
2009年柳传志第一次率团来湖北考察,其后3年内,联想控股及其子公司已在湖北累计投资约70亿元。
“中国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确很大,但也存在很确定的上行空间。东部实体经济向中西部转移,就是少数确定事件之一。”柳传志说,“在中部为什么看重武汉?因为符合几个条件:土地供应充足且成本低,招工容易成本可控,生活条件适合,贷款容易,政府效率高。上述因素使得联想的配套企业愿意跟到武汉。”
发现软件人才蓝海
如今,依托东湖高新区的人才基础。武汉软件新城的人才优势可谓更胜一筹。在这个堪称我国最大智力资源密集区之一的范围内,聚集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42家高校,武汉邮科院、709所、717所等56家科研院所。据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数据统计,自2009年2月建设“人才特区”、实施“3551人才计划”以来,东湖高新区共投入人才专项资金4.06亿元,引进来自海内外的3000多名高层次人才入驻东湖高新区。
最为重要的是,据武汉软件新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邵辉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可拉动80万个相关就业岗位,年产值超过500亿元。”作为“双谷战略”的启动区和核心示范区,在于忠民这样众多的外地投资者眼中,这座占地3.4平方公里的软件新城正在用自己的步伐向世界级的软件产业园区迈进,而由此所附带的房地产及周边经济发展则必然是一个“水涨船高”的明智选择。
作为参加“DLSP绿色IT中国行(武汉)产业机会研讨会”中少有的本地人,艾迪系统开发公司副总经理罗忠显得有些兴奋:“我们公司自2004年在光谷软件园设立,可谓一路见证了武汉软件行业的发展。现在看到这么多外地的公司愿意来武汉发展,我打内心里觉得骄傲。”
虽然有了良好的人才基础,但许多企业也表示,武汉软件基础人才虽多,但需较长时间培训,且技术与外语兼备的人才比较缺乏。它们建议,武汉可借助其在光电子、汽车、物流等领域的产业优势,培育相关软件服务产业,做出本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