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雁 (天津市宁河县医院眼科,天津 301500)
新生儿儿泪囊炎是临床常见眼病,可表现单眼或双眼发病,婴儿出生不久(多在生后7~10d)即泪溢,逐渐变为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综合有序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主要治疗方案,我院采用加压按摩、泪道冲洗及泪道探通术配合抗生素眼药水点眼治疗65例新生儿泪囊炎,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2008年9月~2011年9月期间我院共接诊新生儿泪囊炎65例(86眼),其中男29例(42眼),女36例(44眼),双眼21例(42眼),单眼44例(44眼)。月龄最小3 d,最大6个月。<1个月43眼(50%),1~3个月28眼(32.5%),>3个月15眼(17.4%)。所有病例均溢泪伴溢脓,按压泪囊区可见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点返流,符合新生儿泪囊炎诊断标准[1]。
1.2 方法
1.2.1 泪囊区按压法:<3个月患儿,用食指指腹自泪囊上方向下方(鼻泪管方向)有规律地挤压,同时压住泪小管,使泪囊储留液向下冲破先天残膜而使泪道通畅,3~5次/d,坚持数周,同时应用抗生素眼水配合治疗。
1.2.2 泪道冲洗法:患儿仰卧于治疗床上,助手固定好头部;5 ml注射器连接7号冲洗针头,抽取NaCl溶液3 ml,针头置入下泪小管内,加压推入NaCl溶液,目的使冲洗液冲破阻塞的先天性残膜而使泪道通畅。
1.2.3 泪道探通法:患儿仰卧于治疗床上,助手固定好头部;扩张下泪点,用1 ml注射器抽取典必殊眼膏少量备用,另一5 ml注射器抽取NaCl溶液3 ml,连接7号冲洗针头,以适中力量自下泪点垂直进针1.5 mm,再将针头平行于泪小管插入,碰到骨壁后稍后退,冲洗针尾部上转90°垂直状向下探入泪囊及鼻泪管,继续推进直达下鼻道,当针头通过鼻泪管下段时,可有落空感。此时先推注少量液体,当患儿出现吞咽动作或鼻孔有液体流出时,表明冲洗成功。留置针头2 min,取备用的1 ml注射器,接上已置好的冲洗针头,泪道内注入典必殊眼膏少许后退针。探通不畅者,1周后重复冲洗探通术。术后1周用妥布霉素眼水3~4次/d。
1.3 评价方法:治愈:泪道冲洗通畅,患儿无溢泪、溢脓症状;无效:患儿仍有溢泪、溢脓症状,泪道冲洗不通畅。治愈和有效均为手术成功。
泪囊区按压法21例(32.3%)治愈,泪道冲洗法32例(49.2%)治愈,泪道探通法剩余12例(18.5%)痊愈。
新生儿泪囊炎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鼻泪管下端先天Hasner膜出生时未吸收,阻塞鼻泪管[2],泪液和细菌潴留在泪囊内,引起继发性感染。足月产婴儿约6%可能有此种残膜阻塞,但一部分残膜可望在生后3个月内自行萎缩或通过加压按摩而恢复通畅。患儿持续流泪或溢脓,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部分甚至引起睑外翻、皮肤湿疹等并发症。随着患儿年龄增长,阻塞泪道的残膜会越来越厚,使泪道伴随着炎性反应出现广泛的狭窄,泪道阻塞越来越重,治疗难度和次数增加,适时科学规范采取恰当治疗方案,是治疗该病的关键,在局部消炎眼水、按摩、冲洗无效前提下,采取泪囊探通是必要的。泪道探通方法简单,创伤小,效果显著,探通术后泪道内置入典必殊眼膏作用是:小儿成纤维细胞增生能力较强,故将某些药物注入泪道有助于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提高成功率[3]。地塞米松在炎性反应初期可减少水肿、渗出、减轻白细胞浸润和吞噬反应,从而改善红肿热痛等症状;炎性反应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生成,防止粘连及疤痕形成。
术中操作注意事项:①术前30 min禁食禁饮;②动作轻柔防止假道形成及呛咳;③注意无菌操作。综合有序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泪囊炎的有效科学方法。
[1]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47.
[2]褚仁远.眼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8-79.
[3]苏 颖,王 峰,胡 滨.激光泪道成型术联合泪道内注入典必殊眼膏治疗/泪囊炎[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2,1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