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艳萍(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湖南 湘西 416000)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迅速发展,人口老龄化步伐也逐渐加快,部分大型城市已提前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由于老年人心肌功能的全面退化,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呈日益上升的态势,已成为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主要病因之一[1]。因此,如何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正确的专业护理,有效的心理干预及高效的康复指导尤为重要,已经引起国内外广大医护工作者及患者家属的普遍关注。对心血管内科病房收治的254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经历进行总结与分析并针对该患者群的护理特点及相应对策进行探讨,以期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恢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9月我院心血管内科病房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254例。男157例,女97例;年龄60~86岁,平均73.2岁;病程4个月~23年。依据心血管疾病分类标准,归类为以下三大类:患心力衰竭者117例,患心律失常者70例,患心肌梗死者67例。
2.1 病情复杂、合并内科疾病多: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由于年岁较高,身体机能全面衰退,免疫力功能不同程度下降,且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消化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多种老年性疾病[2]。因此,病情复杂、合并内科疾病多、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是该患者群体的典型特点,这些因素很大程度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
2.2 自理能力差、药物不良反应多:老年患者由于器官组织功能普遍出现障碍,活动能力降低,适应能力减退。导致该患者群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听视力下降、反应迟钝、部分肢体活动受限及日常生活难以完全自理。且如前所述,由于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常伴其他多种疾病,需服用多种不同药物,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也较多。药物间还可能相互作用,对各自的治疗效果均有不良影响,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
2.3 长期病痛、心理状态不佳:老年心血管病因不易彻底治愈、容易复发,病程因病情长期反复而持续较长,需要进行长期持续性治疗,因此患者家属需耗费巨大精力,产生的治疗费用也较高。所以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因如上因素导致身体和心理双重长期受病痛折磨,易产生焦虑、易怒、消极的负面情绪。且心血管疾病会导致心脏等重要器官于发病时的强烈不适感,使老年患者产生恐惧感甚至绝望感。长期如此,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更易因上述各种不良情绪的累积与质变,逐渐丧失生活的信心,产生抵触、不配合治疗甚至是抗拒治疗的行为。
3.1 提高专业护理水平:如前所述,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合并内科疾病多,易发生病情突然恶化等危急情况,有较高水平的监护需求。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熟悉掌握全面的心血管专科护理知识,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能够全面细致的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准确做出判断,迅速做出反应,以进行及时、高效的急救处理及护理。并熟练掌握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多种监护、治疗仪器的操作,以提高日常监测记录方面的护理质量,降低失误率,进一步确保患者安全[3]。
3.2 注重心理护理干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广泛存在长期受病痛折磨的现象,多存在不同严重程度的负面情绪。因此护理工作中,应充分重视该群体的这些特殊心理状态,加强医护工作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应始终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能设身处地考虑到患者的顾虑及想法,提供人性化服务,及时调整心理干预的方式,鼓励患者以放松乐观的心态对待手术或临床治疗。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耐心开展宣教与解释工作,使患者家属也能够配合院方的工作共同劝导患者,最大限度争取到患者的理解与积极配合。
3.3 重视生活细节护理:杜绝夜班和交接班期间容易出现的护理漏洞。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细致开展健康宣教护理工作。指导老年患者在日常饮食方面一定做到低盐低脂、少食多餐,多食富含纤维素的新鲜食品,适当多饮水降低血液黏稠度;叮嘱老年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改正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培养良好有益的习惯,保持心态平和;维持良好的住院环境,保持适宜舒适的温湿度,注意病房的安静与通风。
总之,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人员应做到:加强责任心,加强专业护理技能的学习,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提高临床护理水平,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心,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最终使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
[1]阳秋琼.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2):108.
[2]刘惠玲,刘秀琴.浅谈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工作特点及对策[J].甘肃医药,2012,31(6):468.
[3]刘晓卿,闫玉珍.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