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锐 (云南省开远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 开远661600)
笔者采用拔罐配合中频电疗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42 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本组42 例患儿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其中男28例,女14 例;年龄3 -6 岁,平均4.2 岁。均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就诊,部分患儿伴食欲不振,恶心或腹胀,无发热、腹泻,腹痛为隐痛、钝痛或胀痛,多位于脐周,时间为1 周以上,最长达3 年。查体除体型偏瘦及腹部轻压痛外,无其它明显阳性体征。所有病例均经我院B 超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排除急性胃肠炎、肠痉挛、慢性阑尾炎、肠蛔虫症等疾病。
选取患儿中脘穴、双足三里穴、双上巨虚穴、双脾俞穴,使用4 号罐用闪火法在上述穴位拔罐,时间为5 分钟,避免损伤局部皮肤。再予中频电疗法使用散结消肿处方,放置电极片于脐周,极片与皮肤间用消毒纱布浸药水扭干后隔开,予沙袋压置极片固定,治疗时间30 分钟。10 天为一疗程,治疗1 -2个疗程。
3.1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B 超复查未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B超复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较治疗前缩小。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B 超复查结果均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6 例患儿在治疗半个疗程后,患儿家属代诉患儿腹痛、腹胀、恶心等就诊时症状消失,饮食恢复正常;19 例患儿在治疗1 个疗程后达到上述效果,以上25 例患儿1 个疗程后B 超复查未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4 例患儿在治疗2 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B 超复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较治疗前缩小。3 例患儿经治疗2 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及B 超复查结果均无改善。结果为痊愈25 例,有效14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为92.86%。
患儿,男,5 岁,就诊日期为2011 年1 月4 日。家长代诉:患儿常用脏手抓东西吃,近3 个月来诉腹痛,以脐周疼痛明显,疼痛为钝痛,持续时间为数分钟到数十分钟不等,呈间歇性发作,在两次疼痛间隙患儿感觉较好。伴腹胀,饮食量少,无腹泻及发热症状。睡眠一般,小便尚调,大便溏。刻下症:患儿面色萎黄,形体廋弱,少气懒言,懒动,腹部按压隐痛。舌淡少苔,脉细无力。腹部平片、血常规检查无异常。麦氏点按压(-),B 超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取患儿中脘穴、双足三里穴、双上巨虚穴、双脾俞穴,使用4 号罐用闪火法在上述穴位拔罐,时间为5 分钟;再用中频电治疗仪电极片置于患儿脐周,处方选用散结消肿处方,沙袋固定,治疗时间为30 分钟。3 天后患儿家属代诉患儿腹痛腹胀症状明显减轻,饮食量增加,较治疗前活泼好动。半个疗程后患儿就诊时所述症状消失,继续同前治疗,1 个疗程后予B 超复查,肠系膜肿大淋巴结恢复正常。嘱患儿饮食规律,注意饮食卫生。随访3 个月,患儿面色红润,形体适中,饮食活动一切正常。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7 岁以下儿童,无明显季节特征。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小儿免疫功能活跃,当细菌或病毒感染后,其毒素随淋巴管进入淋巴结,激发机体免疫反应,引起淋巴结肿大。该病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目前医院多常规予口服或静滴抗生素治疗,或多或少都有过度使用抗生素之嫌,且患儿抗拒治疗。对于无发热、腹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笔者采用拔罐配合中频电疗法治疗,该法无痛苦,操作简便,患儿能配合治疗,提高疗效。在拔罐治疗中取中脘穴,因为中脘是胃的募穴,也是任脉、手太阴、足阳明等经的交会穴,对胃、大肠、小肠、胆、三焦、膀胱等脏腑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可以说中脘是一个调理脾胃肠的万能穴位。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五输穴中的合穴,四总穴歌记载“肚腹三里留”,配伍中脘穴是治疗一切胃肠疾患和脏腑疾患的全方。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刺激足三里穴可增强人体免疫。上巨虚穴为足阳明胃经穴,属大肠的下合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有记载:“大肠病者,肠中切切而鸣灈灈,冬日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取巨虚上廉。”患儿常因腹痛,腹泻,便秘等原因致消化不良,气血虚弱。脾,脾脏;俞,输注。脾俞穴是脾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刺激该穴可健脾助运,益气生血。拔罐疗法能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泄热,具有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体质的功能。在上述穴位使用拔罐,使刺激穴位的作用与拔罐的作用结合,且患儿易于接受治疗,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中频电疗法是用频率1KH2 -100KH2 的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治疗过程中无疼痛感,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镇痛,消炎的作用。笔者将拔罐与中频电疗法结合治疗无发热、腹泻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