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南 罗庆宏
中央苏区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及启示
张友南 罗庆宏
20世纪30年代初,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不久,少数干部精神懈怠,各种腐化现象开始滋生蔓延。对此,临时中央政府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斗争,以集中解决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形式主义等腐化现象。临时中央政府主张,在斗争中“改造苏维埃政府”,倡导全社会节俭经济。80多年前的这场斗争对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仍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中央苏区时期;党的建设;作风建设
张友南,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
罗庆宏,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讲师。(江西井冈山 343600)
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目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这“四风”违背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我们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事实上,打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腐化现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作风。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不久,少数干部精神开始懈怠,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开始抬头。对此,临时中央政府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场反腐斗争,以集中解决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形式主义。这场历时两年零八个月的反腐斗争,扫清了政权建设与经济建设中的污垢,在经济建设和革命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造就了一个空前廉洁的政府。八十多年过去了,这场斗争对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仍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一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大会强调,现在苏维埃各级政权机关中,最重要的工作都是由党员担任,为了保证这些党员干部起先锋模范作用,也为了防止这些党员干部腐化堕落,各级苏维埃政权机关必须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同时加紧反对贪污浪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等腐化现象。由此可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之初,党就对各种腐化现象有着清醒的估计和认识。
建政初期,苏区经济建设尚未全面展开,筹款主要依靠打土豪,而农、工、商等领域的正常税源,还未常态化征收。不健全的管理制度为贪污腐化提供了便利。县苏维埃、乡苏维埃政府机关普遍存在享乐主义、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月使用经费动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这些腐化现象滋生蔓延,相互影响,侵蚀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政府工作人员贪污公款,侵吞公物。苏维埃政权成立之初,由于制度尚不完善,监管缺失,各级政府机关有工作人员瞒报存款,贪污公款,把打土豪所得金器占为己有。当年党的机关报《红色中华》曾清楚记载:瑞金县苏维埃财政部会计唐仁达,犯有贪污各种公款、公债、谷票、瞒报罚款、变卖公物等三十多项罪行,折合大洋二千余元。[1]中央财政部会计处长,把打土豪得来的金表、布匹等占为已有。[2]中央互济总会财务部长谢开松,涂改发票,贪污公款及金戒指等。[3]同时,《红色中华》还尖锐指出:诸如此类贪污现象,各级苏维埃政府都存在。
二是政府机关开支随意,浪费严重。1932年5月江西省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大会指出: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各级政府浪费非常惊人。每月经费一个乡可达数百元,一个区可达数千元,一个县甚至达到万元以上。[4](P577)为了进一步说明浪费程度,《红色中华》还对瑞金县苏维埃的各种开支作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瑞金县苏维埃在一个月内文具费用高达360元,仅白纸一项就支出238元,一个月内灯油费用去126元。此外,还有许多奇奇怪怪的支出。[5]与此同时,官兵的伙食费(不含粮食),每人每天约5分钱。换而言之,瑞金县苏每月的点灯油费,相当于84名官兵一个月的伙食费,每月的纸张费相当于133名官兵一个月的伙食费。从《红色中华》列出的各项数据看,纸张费和点灯油费只是各项开支中的小项。随意开支,浪费程度可见一斑。
三是公职人员挪用公款,结党营私。如第53期《红色中华》指出:于都县机关干部结党营私,从事投机买卖。以县苏维埃主席为首,城市区苏维埃三个主席全部参与其中,九个部长有六个部长参与其中。他们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从事谷米、食盐生意,中饱私囊。于都城内的大部分合作社,则成为少数党员、机关负责人和群众团体负责人的合股公司。第53期《红色中华》最后强调,这种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私自经商的例子,在于都县到处都是。
四是部分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部分干部开始想着“当官做老爷”,工作作风日趋官僚化。如:万泰县苏维埃有的干部整天坐在办公室里,“今天发一个 ‘命令’,明天发一个 ‘训令’,后天发一个‘通令’”[6]。这些干部始终不肯走出办公室,亲自到基层做调查,以了解事情的真相。长汀县苏维埃副主席,到基层巡视工作,骑马背枪,威风凛凛,路上遇到木桥不好过,便对乡苏维埃主席和群众破口大骂。[7]
五是部分公职人员玩弄权势,生活奢靡。如32期《红色中华》指出:万泰县苏维埃一些工作人员,下乡到基层,在乡村中作威作福,为所欲为。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当地群众准备酒肉招待他们,他们除了向老百姓摊派、强迫命令外,就是东吃一顿、西吃一顿过日子。[6]门岭县洞头区一位军事部长,喜欢讲排场,摆阔气,“手上金戒指金手表样样都有”,“吃洋参炖鸡子”,宴请13名士兵,却摆了七八桌酒席。[8]
二
上述种种腐败现象,严重危害着苏区党的执政基础和经济建设。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引起了党和红军领导人的警惕。因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不久,便集中解决贪污浪费、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场运动主张在斗争中“改造苏维埃政府”,倡导全社会节俭经济。运动从1932年2月开始,至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止,历时两年零八个月。
(一)制定严明法纪,狠杀腐败之风
为了打击各种腐败,1932年7月,苏维埃中央政府指出:要严厉查处苏维埃各级政府机关中的腐败分子,隐瞒、庇护犯罪分子者,也要同样受到惩罚。l933年l2月15日,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6号训令》,训令规定:工作人员贪污公款在500元以上者,处以死刑。1933年底的货币购买力,毛泽东在《才溪乡调查》中有详细记录:“谷——每担(100斤)……一九三三年十月5元”[9](P349)。即贪污价值相当于1万斤稻谷的公款、公物就可处于死刑,由此可见当时中央反腐的严厉。
在严明的法纪面前,一批震惊苏区的贪腐案件受到查处。如犯有谋财害命、强奸妇女、贪污腐败等罪行的瑞金县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荰被枪决;瑞金县财政部会计科科长唐仁达因侵吞各种款项,折合大洋2000余元,被枪决;中央总务厅苏大工程处主任左祥云因贪污公款246.7元、并携款潜逃企图投敌,被枪决。在1934年初的两个多月里,在中央一级的反贪污检举中,有29人因贪污被送上法庭,有3人被开除工作,有1人因包庇贪污被送上法庭,有7人被撤职并改调工作,有2人受严重警告处分,有四人受警告处分。[10]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毛泽东十分关注谢步荰案,力主严惩,指示说:“腐败不清除,苏维埃旗帜就打不下去,共产党就会失去威望和民心!”[11]
(二)利用各种刊物,加强舆论监督
苏区时期,党和政府创办了许多刊物,如《红色中华》、《青年实话》、《红星》等,其中《红色中华》的影响力最大。创刊初期为周刊,从第50期开始改为三日刊。发行量最初约3000份,至长征前夕增至50 000份,成为中央苏区最具影响力的党报。这些刊物除刊登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法律、训令、通令、文告,以及各种社论、评论外,还以大量的篇幅,公开了县苏维埃、乡苏维埃政府的财政支出,对政府的收支情况列出明细,让苏区群众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同时,这些刊物还揭发并批评贪污公款公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财政公开、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独到作用,成为苏区群众反对各种腐败之风的有力武器。
(三)强化行政监察,动员群众监督
第二次全苏大会后,各级苏维埃政权组织均设有检察机关,可对各部门行使监督权。监督的方式主要分为三种。
一是控告局。各级检查机关设控告局,局长1人,调查员若干人,并设控告箱。控告局的主要职责是派调查员到各机关、企业中进行调查,收集控告。
二是突击队。突击队多由群众自发组成,少则3至5人,多则几十人。工作方式常有两种:一是突击检查。突击队员到群众有意见的某个机关、企业或合作社进行突击检查;二是暗访。突击队员以普通工农群众的身份,到某机关去要求解决某个问题。其目的都是为了“揭破该机关或企业等的贪污浪费及一切官僚腐化现象”。
三是同志审判会与群众审判会。由检察部召集群众大会,到会群众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被审判人则有辩护权。审判后,由代表提出处罚意见,最后由多数群众来决定。
在反腐过程中,群众的积极参与起了很大作用,中央一级的贪腐案件,主要是由群众检举出来的。各级苏维埃政府机关,也取得丰硕成果,仅瑞金县苏维埃一个月内就追缴回赃款六千多元光洋。
(四)干部率先垂范,群众踊跃参与
为倡导勤俭节约,1932年3月,中央机关开始带头每天吃二餐饭,并且尽量多吃杂粮,以节省开支。1934年3月,邓颖超、博古、陆定一、陈云、毛泽覃等23位来自白区的领导同志,向《红色中华》写去一封特殊的联名信,内容如下:
《红色中华》报编辑同志:
我们是从白区来的,我们在苏区没有分田,但是我们为着革命战争,使我们能在持久战中取得彻底胜利,愿意:
一、每天节省二两米,使前方红军吃饭,好打胜仗。
二、今年公家不发我们热天衣服,把这些衣服给新战士穿。
我们要求其他白区来的同志和在苏区分了田的同志,都同我们一起,来响应红色中华的节省号召!
这封特殊的联名信语言质朴,至真至诚,使苏区群众深受感动。在各级干部的引领下,苏区群众开始自觉加入节省队伍的行列,将节省下来的粮食和钱物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仅1934年3至5月的三个月中,全中央苏区节省光洋80万元。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后来总结说,在这场节省运动中,苏维埃各级机关的行政经费一般地减少了40%以上,实现了节省80万元的口号,实现了每人每天节省二两米、一分钱又一个铜板。
三
中央苏区的这场斗争,是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对贪污浪费,它大力宣传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弘扬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苏区内得到了最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历史证明,这场运动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对党在苏区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有力地保障了革命战争、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
首先,这场反腐斗争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同时,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绩。例如:瑞金县1933年1 0月财政预算是7460元,1934年2月降为4616元,节省近40%;1933年11月,中央政府各部预算总额为12032元,1934年3月,预算总额为2881元,节省76%。[12]整个中央苏区经费节省情况:1933年11月经费预算总数为3303145元,次月降为2415057元,节省27%。[13]在财政经济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节省下来的经费在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二)转变了工作作风,改善了苏区干群关系
对于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毛泽东说,动员群众不应该采取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这种官僚主义领导方式,是任何革命工作和经济建设工作所不应有的。“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 ”[15](124)毛泽东还说,不做调查研究,也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一味盲目执行上级命令,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是很不对的。“为什么党的政策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 ”[15](111)在中央苏区这场扫除作风之弊的运动中,苏区党员干部开始养成一种艰苦奋斗、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他们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对群众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婚姻疾病等一切问题都十分关心,并尽力解决。长冈乡和才溪乡的群众发自内心地说: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
(三)造就了一个空前廉洁的政府
随着反腐斗争的深入,上至中央政府,下至乡苏维埃工作人员,开始出现头戴斗篷、脚穿草鞋、自带干粮去办公的好风气,江西省委实行了 “每人每天节省半碗米,伙食尾子交红军”的运动;瑞金、兴国等县苏维埃提出了“节省一个月伙食”的运动,工作人员一律自备伙食、自带干粮办公。一时间,苏区干部为民、清廉、务实尉成风气,广受好评,苏区群众将其编成歌谣,广为传唱:“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饭包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
苏区干部作风的转变,使得党员干部的人民公仆形象深入人心,并对共产党人的品格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
中央苏区的这场反腐斗争,集中解决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腐化现象。全国解放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再次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求全党同志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今天,回顾历史,我们仍可从中得到诸多启示。
(一)党的传家宝“艰苦奋斗”不能丢
党成立之初处境艰难,经费不足,物质生活困窘,办公条件简陋。然而,党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从中央苏区的反经济封锁,到延安时期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次次迈向新的生机,并最终取得全国政权。究其原因,方志敏烈士说得十分精辟:“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15](P122)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只有倡导艰苦奋斗,大兴勤劳节俭之风,才能生生不息,蓬勃发展。
(二)群众痛恨的“四风”要整治
“四风”,尤其是奢靡浪费之风普遍存在,背离了党的优良传统,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当前群众对此反映最为强烈。此风高涨,必然加剧社会情绪的不满,弱化党的凝聚力,危害党的执政基础。刘向《说苑·建本》载,齐桓公问管仲:“王者何以为贵?”管仲曰:“人君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中央苏区时期党之所以得民心,就是以百姓为大、为天,一切从为民出发,与民同甘共苦。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说:我们很快就要胜利了,夺取胜利已不要很久的时间和花费很大的气力,但巩固胜利,则需要很久的时间花费很大的气力。当前,中央要求全党扫除“四风”之弊,转变工作作风,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常怀为民之心。
(三)反对“四风”要坚持不懈
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八项规定”,强调要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再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的重要批示,充分表明中央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这也是我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与中央苏区时期的反对贪污浪费、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更是 “两个务必”的继承与发扬,必须长期坚持。
(四)监督机制要健全完善
当前,整治“四风”不是“一阵风”,要健全完善干部联系群众、倡导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长效机制,使之成为人民群众尤其是党员干部持之以恒的日常行为。苏区时期,党和苏区政府为了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以及舆论监督结合起来,使党员干部随时置于监督之下。《红色中华》、控告局、突击队等各种反馈批评意见,都是主动接受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有力措施。目前,反对“形式主义”不能流于形式主义,要让群众看到成效变化,更要有长效机制的保障。
(五)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
党员干部对社会的价值观有着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目前,我国各种浪费现象严重,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更需要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跟着一级学。中央苏区时期,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起到了很好的标杆作用。1933年7月18日,毛泽东到宁都调研,当晚在宁都住一晚,毛泽东坚持要交上食宿费,故宁都县铲田区政府账本有如下记载:“七月十八日,主席毛泽东一行四人住,照章交来食宿费大洋一元八角。”[16]这本账本至今保留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里,成为领导干部自律垂范的生动见证。历史证明,党员干部的言行决定党风的好坏,党风的好坏决定社会风气的好坏。任何时候,党员干部的作为,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人民委员会对于中央总务厅与瑞金县贪污案的处分[N].红色中华,1934-01-04.
[2]两个“宝贝”的公审 [N].红色中华,1933-05-02.
[3]中央工农检查委员会公布检举中央各机关的贪污案件的结论[N].红色中华,1934-02-12.
[4]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 (下册)[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5]开展广泛的反贪污战争 [N].红色中华,1933-12-11.
[6]人民委员会为万泰群众逃跑问题给万泰县苏主席团的指示信[N].红色中华,1934-04-10.
[7]一棒.副主席的威风十足官僚主义 [N].红色中华,1933-01-28.
[8]九舍.吃洋参炖鸡子的军事部长 [N].红色中华,1933-12-20.
[9]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0]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公布关于中央一级反贪污斗争的总结[N].红色中华,1934-03-27.
[11]余伯流.中央苏区时期的反腐肃贪及其启示[N].光明日报.2011-11-02.
[12]中央审计委员会审查三月份中央政府预算的总结[N].红色中华,1934-03-17.
[13]一九三三年十一十二两月中央苏区经费预算比较[N].红色中华,1934-01-07.
[1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方志敏.可爱的中国[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
[16]梅黎明.领导干部要为民务实清廉[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3,(1)
【责任编辑:赵 伟】
D231
A
1004-518X(2013)10-0105-05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科研基金项目“井冈山时期与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11dsyb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