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早在20 世纪70 年代,脊柱外科作为骨外科中一个重要的亚学科已具雏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脊柱外科理论与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脊柱损伤和疾病学的基本病理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促使骨科医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脊柱外科临床治疗所应达到的目的以及相应应采取的治疗方法。为此,在1999 年我们开始着手创办专门立足于脊柱外科领域的杂志——《脊柱外科杂志》。经过3 年的艰苦努力,该刊终于在2002 年10 月获得国家出版总署批准,并于2003 年月2 月正式出版发行。创办至今,《脊柱外科杂志》秉承办刊宗旨,尽最大努力为脊柱外科医师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历经10 年,《脊柱外科杂志》翻过了厚重的一页。
自20 世纪90 年中期开始,国外脊柱外科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开始逐步进入国内,尤其最早引进的AO 理念和技术,使国内脊柱外科医师逐渐开始认识到国内外之间的差距,并逐渐接受了这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虽然在临床上采用新技术、新理论仅限于某些大城市中的大医院,但必须清楚地看到,这些先进技术理念使我国脊柱外科医师受益颇大,在五六年时间里,明显地提升了诊疗水平,并使我国脊柱外科出现了新的局面。
作为脊柱外科医师,其主要工作任务必须在临床上,做艰苦细腻、卓有成效的工作。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学科新技术出现,脊柱外科整体水平大幅度迅速提高。脊柱外科医师必须更加认真地掌握每一位患者的发病原因、发病过程,在共性中发现个性,个性是诊断与治疗的基础。当今,人类脊柱损伤和疾病呈多样化、复杂化,恢复或重建解剖生理功能并清除和阻断病变的发展是所有这个领域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我们所面临的科学技术进步既为脊柱外科发展奠定了基础,又对学科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外科基础理论技术必须在领域内不断创新。本人认为,创新是必要的,决不能墨守成规。创新,就是破除某个时期以来人们视为规矩的理念或技术,用科学的思考以及正确的生理学、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知识破除它;并以另外一种角度的理念和技术合理地取而代之。
早在20 世纪70 年代,在Croward 和Robinson-Smith 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发明了指示环锯及环锯法颈椎前路减压技术,这种技术在临床上使用近20 年,1976~1995 年,有3000 多例颈椎病或颈椎创伤应用环锯法治疗,并获得良好效果。同一时期,依据颈椎和腰椎的椎管、椎间盘、硬膜囊及黄韧带动态变化规律与特点,提出恢复重建生理弧度有重要意义。可见,临床上创新必须来自临床的需要。
近20 年来,在脊柱外科领域内,眼花缭乱的新内固定器械不断出现,几乎令所有脊柱外科医师都进入了激动而又兴奋的时代。虽然大家都感受到了脊柱外科新技术和新材料在经济方面带来了重大压力,但我们必须承认,这种理念与技术的出现在短时间内对我国脊柱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总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可否认,当今用于脊柱的各种类型的新型材料及其使用的技术都是经过大量实验研究研发出来的,是有其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的,否则也不会出现一批又一批的新颖产品,更不会有导航系统、机器人或远程技术,任何人都必须承认科学进步带给人类的便利。在如此之多的脊柱外科新材料中,绝大多数是由临床医师提供临床需要,并由医师参加的科研团队花费大量精力、经费研发而成。在我国也非常迫切地需要组织更多这一类团队,开发我们自己的产品。
但是,我们也务必清楚地认识到,在近20 年来,各种令人振奋、新颖的技术和新材料,在某种意义上潜在地使临床医师的创新失去自由空间,丧失了医师的主观想象力,同时也逐渐地削弱了临床医师的思考能力,丢失了我们医师在针对每例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创造力,淡化了自身长期积累的对不同疾病和创伤的治疗经验。不少临床医师更是不再从每一个病例的个性特点去深入思考,甚至丢弃了研究自身技术特长与理论根据的习惯。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医师自身的学术价值。我们脊柱外科的临床医师不能使“医学失去个性”,更不能“丧失学术价值”,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
显而易见,尽管新型脊柱内固定器械源源不断地出现,但我们脊柱外科的临床医师不应该仅被动的使用,更不可以被形态各异的新材料和新器械牵着鼻子走。现代的脊柱外科医师必须以冷静的头脑、聪慧的思维去实地考虑,必须从现实出发;对于一代又一代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器械,不应该被它所迷惑,更不要盲从,应理智地汲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一名优秀的脊柱外科医师必须根据必要的基础理论并着眼于每位患者个性和具体状况,即病变特点和特殊性,选择处理方法。某些新内置物使用后却因并发症多发、经不起时间的验证而最终被摒弃,就是因为背离了这种原则。
近年来,因为新技术和新的内置产品广泛地甚至不加选择地被使用,医疗费用大幅增加。这种巨大的经济消耗在给国民带来沉重负担的同时也给医师带来重大压力和心理负担。因为昂贵费用与治疗疗效并不一定成正比,患者期望值过高或术后并发症的问题所导致的医疗纠纷也凸现在工作中。因此,研究脊柱外科疾病学是提高治疗疗效的基础,充分掌握患者个体变化特点是提高技术水平的先决条件。我们常常看到不同类型疾病千篇一律地应用同一类别外科手术模式,由于缺乏性价比的基准,令外科医师无法辩别优劣,还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在这个脊柱外科理论与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保持敏锐而清醒的头脑,“不为新,要为智”,正确理解新理论、新技术,严格选择外科手术的适应证,深刻认识和研究脊柱伤病的疾病学,准确选择并合理科学使用新材料、新器械。我希望我们每一位医师能够正确理解,我们的先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的传统的技术未必已经落后,未必陈腐过时,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用现代理论加以甄别。一百多年前Albee 和Hibbs创建了脊柱融合稳定的理论与临床经验,当前由于受到现代理论的挑战而引发了关于“融合与非融合”剧烈的争辩。但无论哪种技术远远不能解决所有实际问题。非融合技术试图重建或恢复人体正常脊柱曲度,最大限度的保证生理功能,以保证人体的结构在趋于正常的状态下生存,这是一种进步,为未来的脊柱外科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但人是复杂的生物体,生物力学、材料学的研究上尚有许多不足,不能完全达到人体结构要求的标准,这就给脊柱传统的融合术留有很大的空间,不能将其完全排除,更不能摒弃。在这种技术变革中,融合与非融合在当下应该是并列、平行共存的关系,而不应过早地用一个技术取代另一个技术。
《脊柱外科杂志》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又好像刚刚起步。在我国拥有众多骨科专业杂志的今天,杂志之间为争取优质稿源竞争激烈。脊柱外科医师应该珍惜我们自己的杂志,希望作者、读者更加支持关心《脊柱外科杂志》,让我们一起把杂志办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