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旗
“学术研究是指在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指引下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索、求知,以获得新的知识、理论以及对新知识、新理论应用的行为。”[1]概括地说,它是人类和科学家群体也就是学术共同体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活动。学位论文属于学术研究的重要组织部分,它应该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学位论文能够反映一个时期某一学术领域较高层次的研究实况和研究水平。
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硕士生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使硕士生在学术研究方面得到全面的基本训练,博士学位论文才是学术工作的开端,但并不是其巅峰。硕士论文必须表明作者有能力检验观念、理解适当的技术、利用已发表的研究和资料,以及有能力表明作者熟悉不同的理论和经验研究。[1]博士论文应当展现学术工作的广度、研究的深度、独立地和有效地从事问题研究的能力,强调“原创性、重要性、独立性”,[3]而硕士论文强调选题的切实可行性、可研究性(体现为过程性)、方法应用的合理性。
研究生学习期间,必须接受最基本的学术研究训练。因为科学不仅是一种静态、严谨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动态、活跃的研究活动。作为研究生,学术研究的素养、研究功底扎实的程度,不仅贯穿于学位论文完成的过程中,更是今后从事学术研究活动、承担高水平研究项目不可或缺的基础。因此,重视研究方法的基础训练是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重要基点。
当下体育学研究生学位论存在的诸多问题已引起专家学者、研究生导师、培养院校的高度关注。黄汉升教授指出了体育学博士学位论文存在研究方法基本认识模糊、写作不够规范、表述不够详细、运用存在缺陷、移植过于牵强和名称缺乏统一等六方面的方法学问题,并提出若干我国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教育中的科研方法的发展策略[4];张力为教授分析了体育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普遍存在的30个问题,并在科学精神和研究取向的层面上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5];马卫平等对我国体育学硕士论文中使用“调查研究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6]。近年来笔者在评议体育学硕士学位论文中也深感研究生学术研究基础训练的诸多实际问题,在此称之为“研究方法应用的基本功”问题。
我们也不妨简要回顾一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验收月”的情况报告,对暂缓结项成果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总的来看,可概括为从事学术研究活动的基本功问题。典型的问题有:(1)内容与主题结合不紧密或偏离主题或结构松散;(2)研究方法不够科学,对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缺少必要的交代,或缺少总的研究结论;(3)主要概念使用混乱或界定不清;(4)缺少第一手数据或史料,数据资料陈旧或使用不当;(5)缺乏理论上的提升和创新,或理论深度不够;(6)学术规范性差,引证规范性问题,引文未注明出处,或缺少参考文献;(7)实证研究不足,样本设计不科学,代表性不足,缺乏必要的调查研究;(8)应用对策研究未能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9)偏离立项设计,缩小研究范围,学风不严谨,格式不统一;(10)内容重复,语言文字错误较多,统稿校对存在问题等[7]。
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验收存在问题报告的频次来看,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对“基本概念”或“主要概念”的界定。如,体育学社科基金项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村落农民体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对“农村体育与农民体育”、“农民体育与农民村落体育”、“农民体育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几组概念缺乏明确的区分与界定,成果给人以概念混杂之感;《中国武术国内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对策研究》,对“武术传播”这一关键概念的界定有偏差;《中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心理建设功效》,对“健身”、“体育锻炼”、“体育活动”、“身体锻炼”等概念均没有明确界定,相互混用。社科基金主持人和主要承担者绝大多数都受过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如果审视这些问题,首先应该归于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中学术研究基本功训练存在问题。
研究生是高等学校师资的主要来源,更是体育科学研究队伍的后备力量。任何能够提高研究生素养的方法,就是促使体育科学研究大步向前的方法。台湾学者曾嬿芬在为台湾大学毕恒达先生所著的《教授为什么没告诉我》一书作序中写到:“写一篇论文,落九枝花”。此语源于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闽南语俗谚:“生一个子,落九枝花”。意思是说,女人生一个孩子,损耗她的青春精力甚巨。她把处于写论文阶段的学生,比喻为“落九枝花”。并认为研究生大多由“做中学”习得有关写作论文的技能与规范,由于缺乏正式的写作训练所造成的问题,是集体的损失,尤其是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累积所造成的损害比对自然科学大,因为自然科学的表达方式比较有标准可寻,人文社会科学对写作的创造性要求更高。该书的另一序言作者蓝佩嘉认为,毕恒达先生的著作有三项使他感同身受。其一是关于研究生论文的文献回顾变成家具型录的评述;其二是引用资料变成剪贴拼图,并特别强调如何适切地引用概念问题;其三是书目引注充斥疏漏错误。[8]说到底,仍是研究方法应用的基本功问题。
什么是基本功?比如打篮球的基本功是什么?可以说是从传统的训练方法——练功引申而来,指在篮球运动中经常起作用的内容的造诣,包括基本技能、身体素质和篮球意识及素养等。尽管篮球界对其内容众说不一,但比较一致的倾向是指运动员的手、脚、腰胯、眼和意识几方面的“功夫”。《现代汉语词典》将基本功解释为“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9]基本功长期流传于我国的武术、杂技、书法、戏曲等各行各业的基础训练中。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从艺术的角度对“基本功”作了精辟的概括:“基本功是从十分繁复的艺术修炼的全过程中,抽出其中有关正确反映客观真实的、最基本的、最困难的、最带关键性的规律部分,给予重点集中的训练。这是艺术创造前基本能力大储备,也是严肃的攻坚战”[10]。学位论文可能是许多研究生一生之中投入最多时间和心力的一个学术研究。学位论文的格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前言、文献回顾、研究方法(论)、结果与讨论、结论(与建议)、参考文献、附录。就其整个过程中的研究方法而论,突出体现在概念框架、定义术语、文献引用及其学术规范等基本方面。基本概念、名词、定义、引文等这些学术论文的基本要素,似乎中学生都应该懂,不属于研究生讨论的问题,但实际上这些要素的表达和运用反映了研究生的学术基本功和学养的深浅。
如上所述,部分国家社科基金暂缓结项成果存在的“基本概念”问题,折射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本功训练不够。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韬文在谈到国内传播学研究生培养时,认为内地研究生聪明有余,基本训练不足。[11]众所周知,概念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单元,是关于特定对象属性的概括性认识[12]。美国著名的方法论学者格拉斯(Glaser)甚至认为,学术论文重要的是要生产概念。爱因斯坦也曾谈到,如果没有界定范围和一般概念,思考就像在真空中呼吸,是不能的。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正是由某些范畴和一般概念框架所建构的。所以,建立概念既是建构知识和理论体系的前提,又是进行理论分析和思辩的逻辑起点。对于理解和分析所研究问题,概念框架的开发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概念是人们思维的产物,一般把“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并称。从语言角度看,概念是词项所具有的意义,通常叫做该词项的“内涵”。因此,概念是某种精神的、抽象的东西,是看到、听到一定的词项后人们在思维中所理解的东西,它本身看不到、摸不着,但却能被看到、听到词项的所有人共同理解;从认知角度看,概念是事物的特有属性或区别特征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概念,不同的概念指称或代表不同事物。研究生必须当心,不要错误地使用那些在特定的时间点开发的用于描述特点现象的依赖于大背景的概念。例如,自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我国先后于1996年、2001年和2007年组织了三次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其中以“体育人口”理论的提出和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为代表性成果;1996年、2001年公布的我国16周岁以上的城乡居民中“体育人口”分别为15.5%和18.3%(不含在校学生);2007年公布的我国16周岁以上的城乡居民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是8.3%(不含在校学生)。上述3次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先后使用了“体育人口”和“经常锻炼”两个重要概念[13],而这两个重要概念反映了我国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程度的不同信息。
概念是构建理论、假说、解释和预测的基石。学术论文中的“基本概念”,不仅确定了研究对象的分析范围,成为构成命题的基本单位,更重要的是明确了论域,规定了论证的逻辑起点[14]。也就是说,概念可以看作一个想法或一种主张。如果研究生学位论文没有创制或开发出符合选题的概念乃至其框架,那么研究选题就不应该进行。学位论文中通常涉及的概念可分为:(1)物体概念:包括各种物体、社会实体以及物体和实体的属性。如:健身路径、体育协会。(2)事件概念:包括正在进行或发生的现象及属性。如:赛事旅游、体育风险。(3)关系概念:指物体、事件及属性之间的关系。如:社会性别、球迷。(4)取向概念:反映人的心理取向和价值取向的概念。如:心理承受力、满意度。笔者从近三年评阅的硕士学位论文来看,论文中有关“概念”方面的主要问题有:其一,核心概念、关键概念缺乏清晰的界定;其二,同一概念,论文前后用不同的名词表示;其三,缺少概念化的过程,推出新名词、新概念而无后续内容;其四,研究内容创新变成名词创新。基于上述情况,提出几种在学位论文中处理“概念”的基本方法:
第一,概念化。学位论文中对概念认识有分歧时必须概念化。即在一致认识的条件下描述一个术语具体含义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体育现象或体育运动观察而得出的比较严谨、具体的认识。例如,江崇民等学者关于“体育、体力活动、体育锻炼”等概念的认识和辨析过程[15]。
第二,操作化。概念化仅仅使概念更清楚、具体,还不能满足研究需要。还需要操作化。例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亲。这一概念实际涉及到“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概念。风笑天教授曾将出生在1976年至1985年之间的独生子女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有研究者把独生子女政策实行后的第一批子女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因而,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亲实际上指的就是生育这些“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们。这一概念字面上定义并不困难,但在社会生活中要准确地界定这一批父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说,概念形成要经过一个概括相关事件(思维心象)共性的过程,如上所述的概念化,但有时学术论文中还需要对概念操作化。对“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亲”这一概念,其操作化就有四种:其一,2006年“北京城市独生子女家庭风险和制度性规避”课题组将其操作为“夫妻双方年龄在50岁以上,且夫妻至少一方退休”的独生子女家庭;其二,王树新等在研究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的选择中将其界定为:其子女为1984年以前出生且领取了独生子女证的父母;其三,赵莉莉将其界定为:出生于1952~1959年的独生子女父母;其四,风笑天将其界定为:1948~1960年出生且只生育了一个子女的夫妇[16]。显而易见,概念的操作化,规定了研究对象的分析范围,体现着作者对问题的理解和研究功夫。
第三,维度化。维度是指根据研究者掌握的有关资料及其研究背景将概念分为不同的亚类,每类表示概念的一个具体方面或层面。例如,张力为教授的博士论文《赛前情绪的因素结构、自陈评定及注意特征》在讨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赛前情绪分为自信、躯体焦虑、个体失败焦虑、社会期待焦虑 4 个维度[17]。
研究方法的训练其实也是一种思维方法的训练。如上所述,概念的形成有着一定的规律。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当下为数不少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对概念及其框架忽视或仓促形成。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概念的形成和开发要求某些复杂的能力和气质。所谓“功夫在诗外”。如抽象思维能力、对主要问题的认识和综合、可靠的经验材料、现有理论的约束等;另一个因素是当下研究生希望“快速下蛋”而见成效,无需“理论孵化”的过程,或不太愿意追求用“理论化”开始研究工作。
当人们在日常的一般交流或在阅读报刊或倾听新闻传媒等各种信息时,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概念,多数概念完全可以看做人们日常思维中指称的对象或代表的事物来理解。然而,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认识活动时,研究者必须对所涉及的核心概念或关键概念给出定义,形成明确的“研究概念”。
学位论文中定义的对象是“研究概念”,一般是指在特定的研究中给出明确定义的词或词组。它体现了研究对象或事物的本质特征,要求内涵和外延确切而简要。学位论文中关键名词的界定反映了研究生的基本功和训练水平。而关键名词的定义总是与每篇研究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或贡献之处相联系。从学术研究来看,定义不存在绝对、唯一或最佳,只能说最适宜此项问题的研究,更确切的说适合于你的研究或本研究。笔者从近三年评阅的硕士学位论文来看,论文中有关“定义”方面的主要问题有:其一,并不是说论文所有的概念、名词、术语都要界定,经过学术界长期的讨论对某概念在认识上已达成共识、形成了某学科体系中的科学概念、在学术交流中不会存在歧义的概念,则无需再定义;其二,定义的权威性及科学共同体认同问题。例如,卢元镇教授对我国“体育概念”的界定的讨论[18];其三,定义的基本方法与技术培养问题。学位论文中定义涉及多种形式,既可以从内涵角度着手,也可以从外延角度着手。
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对内涵定义形式最常用的是“种差界定法”。即种概念=种差+属概念。从不同的认识需要和认识角度出发,事物之间会显现出不同的差别,并且其中许多差别都能够把不同类的事物区别开来。学位论文中一般从事物的发生和来源、某种事物的特殊用途、事物之间的特殊关系等方面来确定种差的定义形式。例:仇军教授的博士论文对“体育人口”的定义,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以增进身心健康或提高运动成绩为目标,以身体活动为共同标志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19]。
属加种差定义法是有局限的,学位论文还需要其他定义形式,如上文所述的概念的操作化,即操作定义。操作定义的引入是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布里奇曼(P.W.Bridgman)分不开的,他在《现代物理学的逻辑》一书中提倡操作主义,认为:当且仅当在所讨论的情形下,一组特定的操作能够导致特定的结果,才能把被定义的概念正确地用于此情形。[20]由于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对一些重要术语的传统定义常常引起麻烦和混淆,故而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更多使用了操作定义。近年来,我国诸多体育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对“核心概念”尝试采用了操作定义的方法。
对文献的选用可以反映出作者的学识、判断能力、甚至是学风,也是研究方法基本功的又一体现。文献引用的主要目的是使研究者和读者了解以前的研究与该研究有何联系,包括了解以前研究的优点和不足。[21]哈特在其《如何进行研究文献回顾》一书中指出:“对研究文献的回顾是你的学术研究和写作所必需的部分。要想使你的学术有所发展进而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你就必须重视研究文献的回顾”。[22]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导师应要求学生在没有完成必要的文献综述之前,不可以确定问题的定义或具体的研究目标[23]。
文献回顾不是读书报告,不要把阅读过的相关文献通通列出来。所以写文献是为了使用(use)它,而非用来展示(show)。研究生经常看了许多文献之后,舍不得放弃,又深怕别人不知道他已经念了很多书,所以写了一大堆与论文没有紧密关系的文献。[8]学术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科学来说,“新”总是在“旧”的事物中发生出来。合理的学术引用,是学术职业化程度的衡量尺度,而这些又得益于高层次的教育与训练。一个相关的注意点是,在没有真正阅读文献时不要注明一个观点的资料来源。笔者从每年的研究生论文评阅中发现,多数研究生试图走捷径,借助别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来综述,实质上与原始文献大相径庭。毕恒达先生在其著作述及至此,提出了对该问题处理应切记的三个原则:其一,能够回到原典本身,就阅读原典,除非语言不通或找不到原典;其二,记得将概念提出的贡献归给原创者,也就是说即使你没有阅读原典,但在正文中可以说明是谁首先提出这个观点;其三,要让读者知道你究竟阅读的是哪一篇文章,读者自然也就有足够资料能够回溯到最前面原始文献。[8]因而,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颁布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强调:“对于思想和学术体系的认真梳理,清楚地区别原创与转述,是一个研究者应具备的基本功”[1]。其实研究者必须给读者的讯息有二:一个是概念的原创提出者;一个是作者资料取得的来源。
“学术引文规范是关于文献引用内容、引文标注及著录规则及要求。通晓这些规则和要求,是学术研究、论著写作的基本功。”[24]近年来媒体报道有些学者和研究生学位论文出现了抄袭、剽窃、拼凑、伪造注释、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失范现象。除了有些明知故犯外,相当一部分学者和研究生是由于缺少对学术规范的无知和基本训练所造成的。
国际有关期刊统计表明,有250种以上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参考文献著录的基本方法:我国的国家标准是《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二种。[25]“顺序编码制”又称“温哥华(Vancouver)体系”,源于1978年1月19种国际医学期刊的编辑为了统一及简化参考文献的编排而于加拿大温哥华集会,并制定向这些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其中对参考文献的要求是“顺序编码制”。其特点是根据正文中的文献序号很快找到文献书目中相应的文献,不便之处是增删引文会导致引文序号的混乱;[26]“著者-出版年制”又称“哈佛(Harvard)体系”,最初由哈佛动物学实验室主任马克(Mark)教授于1881年构建,并被哈佛比较动物学博物馆的图书馆采用。其特点是正文中文献标注由著者姓氏与出版年构成,文献的标注符号永远不变。由于文献没有编号,容易增删,对于作者很方便,缺点是引用大量文献时,读者常需要跳跃多行引文标注才能连接到正文而影响到注意力和阅读速度,且占用更多版面[27]。
不同学会或出版机构对引文体系的要求差异很大。在出版界久负盛名的《芝加哥出版手册》强烈主张采用“著者-出版年制”,而国际生物医学期刊联盟则倡导采用“顺序编码制”。各高校对研究生学位论文有自己的规定,但学位论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并倡导同一论文采用一种体系而不能混用。现实的情况是同一学位授予单位乃至同一导师的研究生,仅此一点就十分乱用。难怪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后,多数研究生仍然未能与世界体育科学学术平等对话。研究生的状态反映出师资、课程和训练的不足。如果想较快提升体育学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必须大幅度提升科学研究基本功训练的广度、深度和质量,提升训练水平是改变现状的必由之路。
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是磨刀与砍柴的关系。一篇好的学位论文,不仅需要作者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等基本功。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管理学家徐淑英教授认为,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执著于寻找真相(reality)和追求真理(truth)。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了科学家的发现是接近于真理的,这也是所有科学研究应该达到的严谨性(rigor)标准。[28]因而,强化对研究生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树立正确的学术理念和对科学目的的正确理解,涵养科学精神,才能真正练就学术基本功。研究方法毕竟是一种工具,一种形而下之器,而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偏见、系统、认真、严谨、规范,这些都是涵养研究生学术功夫的重要基石。
[1]编写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埃斯特尔·菲利普斯,等.怎样获得研究生学位——研究生及导师指南[M].余飞,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赵炬明.博士论文的作用与性质[J].复旦教育论坛,2005,3(1):34~45.
[4]黄汉升.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学探索——基于中国体育学300篇博士学位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学,2009,29(9):3~17.
[5]张力为.研究生论文30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5):647~649.
[6]马卫平,覃立.对我国体育学硕士论文中使用“调查研究方法”的分析与反思[J].体育科学,2007,27(12):71 ~76.
[7]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验收情况报告[EB/OL].http://www.npopss-cn.gov.cn/GB/219539/219540/index.html.
[8]毕恒达.教授为什么没告诉我[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0]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11]支庭荣,张蕾.传播学研究方法[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12]张巨青.科学理论的发现、验证与发展[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13]国家体育总局.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R].2008.
[14]丛湖平.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认识问题[J].体育科学,2010,30(12):3 ~11.
[15]江崇民,等.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程度评价的辨识[J].体育科学,2009,29(5):24 ~31.
[16]风笑天.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家庭结构:全国五大城市的调查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9(2):104~110.
[17]张力为.赛前情绪的因素结构、自陈评定及注意特征[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18]卢元镇.评“我国体育概念的界定”一文的常识性错误(之一)[J/OL].2011-02-21.http://www.tiyuol.com/bbs/viewthread.php?tid=12914&extra= &page=1.
[19]仇军.中国体育人口的理论探索与实证[D].
[20]陈波.逻辑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1]唐·埃思里奇.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M].朱钢,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
[22]Hart,Chris.Doing a Literature Review:Releasing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magination[M].London:Sage.1998.
[23]郑旗.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4]叶继元.学术规范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5]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文献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S].2005-10-01.
[26]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U-niform requirements for manuscripts submitted to biomedical journals[J].JAMA,1993(269):2282 ~2286.
[27]Chernin E.The“Harvard system”:a mystery dispelled[J].Brit Med J,1988(297):1062~1063.
[28]任胜利.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9]徐淑英.中国管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N].光明日报,201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