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4日,由化学工业出版社于2012年创办的《储能科学与技术》期刊第一届编委会会议暨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筹备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出席大会的有《储能科学与技术》主编丁玉龙研究员,副主编陈海生研究员、来小康研究员、石建珍总工、王保国教授、温兆银研究员、张华民研究员(派代表李先锋研究员)、周伟斌社长,编委专家陈云贵教授、戴兴建研究员、樊栓狮教授、冯自平研究员、高立军教授、葛子义研究员、何雅玲教授(派代表徐超副教授)、黄云辉教授(派代表张五星副教授)、李翀副教授、李泓研究员、李爱魁总工(派代表郝彰翔工程师)、马捷教授、马紫峰教授、牛春明教授、宣益民教授、严川伟研究员、严干贵教授、岳建华总工、张东教授、张华农董事长、张小松教授、张正国教授、张子峰总工、赵长颖教授,以及化工出版社期刊社赵颖力主任和《储能科学与技术》编辑部全体成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周竹叶、中国科学院院士程时杰(派代表蒋凯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严陆光、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中国化工学会副秘书长戴国庆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丁玉龙主编主持。
周竹叶副会长代表刊物主管单位首先致辞,他肯定了化工出版社创办《储能科学与技术》期刊是关系国家能源战略的大事和方向性的事,很有远见卓识和社会责任感,并对《储能科学与技术》的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他高屋建瓴地指出,新刊要巩固和凝练办刊宗旨,服务于储能科研、行业和产业;要加强资源建设和渠道建设,力争将刊物打造成为品牌杂志;最后,周会长对新刊编委会的成立表示祝贺,祝愿新刊越办越好。
周伟斌社长代表刊物主办单位化学工业出版社对百忙之中来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编委、专家表示感谢,他简要介绍了刊物的创办背景和过程,并表示化学工业出版社一定全力支持刊物的发展,为将其培育成精品科技期刊提供人财物各方面的保障!
丁玉龙主编代表编辑部和编委会做了自2012年创刊以来的工作汇报,对新刊的首届编委会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与建议,希望新刊在各位编委和专家教授的大力支持下在短期内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科技期刊之林中得到稳步的发展,占有一席之地。
刊物顾问委员杨裕生院士说:储能是件大事,关系到未来的能源战略,《储能科学与技术》作为储能领域的第一本刊物希望能办出自己的特色,吸引更多的读者、作者,推动储能科技进步和产业化进程,已有的编委队伍很强大,几乎囊括了储能技术的各个方向。他建议增加铅酸电池储能方面的编委及文章。
刊物顾问委员严陆光院士对杂志的创办和编委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对杂志的办刊思路和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议和希望,他指出储能技术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发电、微电网以及电动汽车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刊物应在推动其应用方面有所作为。
与会编委专家就刊物编委会的组成、工作目标与任务,编委会章程,刊物的报道方向及重点栏目设置,如何组稿、如何提高审稿质量,如何扩大刊物影响和发行量等具体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建议及措施。如:刊物要定位于服务于储能技术的应用行业,凝练办刊宗旨,体现与其他同类杂志的差异化,多刊登储能终端用户感兴趣的文章;要充分发挥编委在行业里的影响力和作用;每期推出权威专家的特约评述和热点点评文章可帮助刊物迅速提升影响力;编委会的组成应考虑区域性等;可以刊物为平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以活动带动经营工作并扩大影响;今后可出版电子期刊以利于快速传播并提高经济效益。最后,与会编委表决通过了《‘储能科学与技术’编辑委员会章程》,再一次强调、明确了编委的职责与义务。与会专家本着对刊物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刊物未来的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
会议同期还召开了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议,中国化工学会副秘书长戴国庆代表学会表达了对专委会筹备工作的支持和未来期望,丁玉龙研究员作为专委会发起人介绍了专委会筹备情况和进度,各位专家为专委会筹备工作献言建策并讨论了专委会工作条例草案,专委会获批后将挂靠在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开展工作。
为了参加此次会议,专家们放下其他本职工作,有的不远千里连夜赶来,有的不顾年事已高放弃休息,有的虽不能亲自参加但派来得力助手并转达主要建议……,编委们身体力行的奉献精神深深打动和鼓舞着编辑部的同志们,增添了同志们办好刊物的信心和力量!大会在全体编委专家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和丰硕成果,本次会议的胜利召开,为《储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和专委会正式成立的各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