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科研的学科化知识服务探要

2013-02-15 16:56杨志滨
图书馆学刊 2013年2期
关键词:馆员数据库学科

王 萧 程 瑾 杨志滨 张 群

(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北京 100039)

传统的信息获取模式是用户自己选取相关词汇进行海量搜索,在得到文献后,需要花很多时间来阅读和选择,才能从中获得所需的甚至是很少的知识和信息。另一方面,在课题立项或延续性的课题研究中,需要持续追踪某一方面的专业文献,掌握其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向,借鉴其成熟的研究方法。这就需要对相关领域进行全面的搜索,提炼最新的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而学科化服务的出现,给科研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1 学科化服务的内涵和实质

目前国内对于学科化服务的认识普遍定义为:一些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有针对性地为特定学科领域提供信息集成服务。

学科化信息服务系统主要由学科信息用户、学科馆员、学科信息服务平台3部分构成。在科研工作中,通过建立信息人员与科技人员之间的伙伴关系,促使信息服务对学科研究负责,从而扩大图书馆在科研活动中的支持力和影响力。

2 面向科研工作的学科化知识服务

2.1 利用知识服务帮助用户实现知识创新

学科化知识服务建立在创造的基础之上。学科馆员从杂乱无章的海量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对其进行析取、整合、创新,提供有效的、高知识含量的服务,进而提高用户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传统的信息检索方面的技能,更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不断探索学科专业发展的相关信息来源,从零散无序的信息源中挖掘出深层次的信息资源,使整个服务从简单的信息传递向专业的知识创新方向发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科馆员调动各种资源,利用多种技术、工具,这使得该服务本身成为一种新的创造[1]。

2.2 注重用户培训以提高学科用户的信息能力

用户信息素养是影响学科化服务能否顺利开展的因素之一。用户教育与培训可以使广大师生和研究人员及时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巧,并准确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而不是代替用户查找和利用文献。只有将学科馆员的信息能力转化为用户的信息能力,学科化服务才会产生更大的价值和影响[2]。

根据笔者对“毒物药物研究所”部分典型服务对象的访谈,发现在查找文献的过程中,有一部分人是先通过谷歌学术搜索,查找相关信息,然后带着需要的文献标题或其他信息来图书馆的数据库查找全文;另一部分则是直接用词语来搜索,然后从搜索结果中寻找相关课题的文献。这说明作为本馆最大的用户群,他们明显缺少检索知识和技巧。所以,用户很欢迎这方面的培训讲座,尤其是对数据库使用方面的信息、关于搜索引擎的讲座及部分外文数据库的特点、应用技巧等。听众的反馈对实际工作的帮助很大,希望可以多开展一些关于搜索技术方面的讲座活动。

在用户培训方面,我们需要注意用户类型和培训时间这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在用户类型方面,按需要程度,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普及基本知识。主要针对刚入学的研究生,因为这些研究生在本科期间接触科研和文献查阅的工作较少,对很多数据库缺乏基本的了解,且检索技能参差不齐,因此需要集中学习、了解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情况以及掌握基本的科技文献检索方法。另一类是重点数据库的深入介绍,主要是针对科研人员。这里的培训就要按需开展,针对某一科室的研究方向介绍其相关学科的数据库及专业的搜索方法和技巧。

选择适时的培训时间非常重要。例如,对于数据统计分析软件的培训,可以选在研究生毕业之前的三四月份,此期间正是集中写论文的时候,急切需要有人指导软件的操作和使用。而对于重点实验室的专业数据库要求,我们应主动和实验室负责人沟通联系,找一个双方都合适的时间。

3 面向科研工作的学科化服务的发展

3.1 逐步深入,推广服务项目

学科化知识服务的第一步是广泛的服务,即推送服务到各个院系,同时反馈各个科室的课题申请、进展情况及发展需要;第二步是深入到学科的重点建设服务,确立学科化服务的重点,进行重点建设,提炼和发展本馆的优势和特色;第三步是进入到课题服务,对复杂的信息内容及其内在关系进行深人揭示、关联分析和知识化表现,为教学和科研人员提供专题情报知识信息服务[3]。

根据研究所的研究方向、科研项目和重点领域,学科化服务可以从文献和专题情报两个方面为其提供服务。在文献服务方面,可以开展新书通报、专题书目的推送、论文标引、文献传递、参考咨询等工作,同时进行数据库和学科平台的建设;在专题情报服务方面,针对信息需求的特点提供专题研究报告、学科态势分析报告等[4]。

本馆的学科化服务从最开始的自我宣传到深入院系主动推送信息知识和服务,让一线的科研人员切实感受到了新的服务模式带来的改变和便利,同时也扩大了图书馆在研究单位中的影响力。其间接受了多项专题研究任务,其中包括情报调研、参考咨询等,目前这一类工作正在持续进行中。

3.2 深化学科化文献资源建设

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上要加强学科资源的比重。其中包括:了解国内外高校的学科构成和学术队伍状况,建立相关学科专家信息库、资源信息档案、学科网络导航库,并将学科发展最新成果、国内外相关学科研究动态信息、学科专题网、国内外相关学科学术会议等学科资源进行整合。

这就要求学科馆员掌握各类文献出版情况,定期开展调研工作,将情况及时反馈给资源建设部;了解相关院系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方向以及院系文献资料重点建设情况,及时征求院系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及服务内容的意见和建议,解答读者的各类问题,定期提交调研报告,进行联络工作总结,反馈有关信息[5]。

3.3 加强信息技术的保障

学科信息服务平台是以读者为中心,Web2.0技术为手段,学科馆员和学科用户共同参与、知识共享和协作研究的学术平台。该平台建立在学科知识库、特色资源数据、虚拟学科等大类分馆平台之上,并与个人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环境相连接,帮助学科馆员及时跟踪用户需求,同时将个性化服务嵌入到用户信息环境中,实现智能化的服务目标。因此,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数字资源与智力资源的高度共享,形成方便快捷的沟通环境,可以为学科馆员的服务提供便利[6]。

本馆的网站是集搜索、培训、服务、交流于一体的学科服务平台。以简洁明了的导航标引出馆藏资源、学科服务及通知公告,便于用户操作。针对用户在使用中的反馈建议,本馆引进了MetaLib资源整合系统。MetaLib能帮助用户实现同时对多个数据库的搜索,简化文献查找过程,提高查全率。同时,在服务平台上还开通了网络咨询服务,安排学科馆员轮流值班,方便用户及时解决问题。另外,我们将医学参考、信息专辑等与重大时事新闻相关的医学信息放在服务平台上,以供用户查阅和参考。

3.4 加强学科馆员自身素养及团队的建设

科研工作中的技术方法、仪器设备以及文献资源数据库等都在不断地更新,这就要求学科馆员要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学科馆员要及时了解相关专业的新技术、新发展方向以及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熟悉相关学科的信息资源状况以及全面掌握图书馆的各种知识和规定。此外,还应具备教学能力、公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基本技能。最后,学科团队人员之间应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协同工作,共同为一线的用户服务负责[7]。

4 问题及对策

4.1 服务与需求错位

科研用户与专业信息服务人员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等。科研用户占有需求信息优势而缺乏满足需求的信息,专业信息服务人员占有信息资源优势而缺乏需求信息,二者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专业信息服务人员对用户的深层次需求关注和调研不够。这种信息的不对等易造成服务与需求的错位,影响服务的效果。

因此学科馆员在了解这一信息后,应当积极调研,多次深入地与实验室人员沟通,了解其需求;另外,与资源建设部合作,查看可提供的杂志期刊、数据库有哪些,主动调整订购方向。经过沟通,我们了解到科研人员更欢迎的是电子版的信息形式,因为更加方便快捷;其中对数据库的需求很急切。

4.2 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

学科化服务的一切工作都是以图书馆的资源为基础的。而我国,馆际通用的标准和运作方式不一,未形成一个全国规模的图书馆计算机网和国家信息网,致使学科馆员在信息的获得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在接受委托项目做调研的时候就会碰到要去国科图等其他图书馆查资料的情况,非常不便。如果能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将进一步提高学科化服务的效率。

4.3 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

现阶段,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还是以情报学专业为主,缺乏医药、生物等方面的学术专业人才。这也是图书馆服务与需求脱节的一个原因,因此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以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第一,提倡现有的工作人员在相关服务领域继续深造,当然,这是一个长线的计划。第二,可以聘请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担任顾问,通过专家的参与,把握工作的方向并提高效率。同时,还可以增加与服务科室的横向联系,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

4.4 深层次的服务有待加强

学科化服务中,情报调研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基于数据与信息的综合处理平台中,通过各种分析工具,为科研和教学活动的管理与决策提供客观且专业的方案建议是我们的发展目标。但目前本馆学科馆员提供的调研报告主要是综述某一化合物或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还没有充分利用分析工具,缺乏深层次的情报分析。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学科馆员应进一步加强学习,熟练掌握分析工具的使用,并不断实践以积累经验;另一方面,管理部门应提供一些支持政策,为分析工具的引进、培训等开放绿色通道,加快学科化服务的深层建设。

4.5 制度的建设不可忽略

学科化服务的形式多样,内容各异,面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服务对象,学科馆员可灵活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这在工作开展前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工作逐步推进过程中,随着各种问题的出现,暴露出支撑机制的发展不足。例如:对于同类型的问题,不同的学科馆员可能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这种由服务主体主观因素造成的差异往往会成为咨询者的困扰,甚至会影响到用户对学科馆员团队的信任。学科化服务发展中期,制度的建设成为必需。将常见的问题、处理的咨询予以归纳总结,制定统一的反馈机制;将部门的工作风格统一,以体现团队效应;将全馆资源内部整合,仅提供一个外部出口,以树立“图书馆”这一品牌在服务对象中的形象。

5 结语

本馆开展的学科化知识服务主要是为了满足科研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这项服务应基于知识信息的分析,依据用户需求变化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学科化服务是一种处于不断发展和探索中的服务模式,需要学科馆员和图书馆各个部门人员之间的互相配合、互相协作,共同为图书馆的发展而努力。

[1] 张爱梅.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7-39.

[2] 韩莉.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8):70-71.

[3] 米海燕,张翠霞.基于信息分析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123-125.

[4] 王彦,等.学科化信息服务工作实践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9(9):64-67.

[5] 李洪升.面向用户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2):27-31.

[6] 徐恺英,刘佳,班孝林.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7(3):53-55,116.

[7] 李荣,刘旭.对新环境下开展学科化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0(8):78-80.

猜你喜欢
馆员数据库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数据库
数据库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