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乡村图书馆比较研究

2013-02-15 21:55李梦霞梅州市剑英图书馆广东梅州514011
图书馆建设 2013年7期
关键词:图书馆教育

李梦霞 (梅州市剑英图书馆 广东 梅州 514011)

近年来,我国民办乡村图书馆的活动异常活跃,一些特色项目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如天下溪的“公益中盘”[1]、滋根教育基金会的“爱的书库”[2]、一公斤捐书网的“1KG图书管理软件”[3]、新教育实验室的“书香校园”等[4]。公共图书馆的普遍均等服务能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乡村图书馆,只有建立覆盖整个乡村地区的图书馆网络,才能实现真正的普遍均等。

青树乡村图书馆、健华图书馆、立人乡村图书馆均由非营利组织创办或资助并立足于乡村,向公众免费开放,在运作模式和服务项目方面上各具特色。其中,青树乡村图书馆和健华图书馆是社会力量捐资建馆、捐书助馆模式的代表,立人乡村图书馆是社会力量独立建馆办馆模式的代表[5]。在管理方面,健华图书馆、青树乡村图书馆和立人乡村图书馆则分别代表了民间力量参与图书馆管理的3种方式:独立式、半介入式、完全介入式。因此,本文选取青树乡村图书馆、健华图书馆、立人乡村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对其运作模式和特点进行分析,以了解民办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也希望能给整个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以启示。

1 健华图书馆

健华图书馆是健华社于1989年11月在中国大陆老少边穷农村地区推行的一个文化教育、科学普及的扶贫项目,由南加州美籍华人捐资,在中国较贫困的农村建立乡镇公共图书馆。自1990年起,健华社在我国广西、贵州、新疆等19个省市自治区共建立了144个健华图书馆[6]。2007年初,健华社与中国致公党浙江省委协商建立健华图书馆中心负责健华图书馆的有关工作。

1.1 健华图书馆的运作模式

健华图书馆由健华社直接与中国乡镇政府合作共建,双方通过订立合同的形式规定权利与义务(即《健华图书馆协议》)。健华社提供建馆经费共6000美元,为期4年;当地乡镇政府每年亦需提供不少于3000元人民币的购书款,4年期满后,由当地乡镇政府拨发图书馆每年的全部经费。健华图书馆实行独立管理,健华社与健华图书馆中心只是负责监督工作,图书馆的培训工作和日常业务指导则由当地县级公共图书馆负责。为了保证图书馆的正常运作,健华社聘请了在华联络代表,每年赴健华图书馆1~2次检查《健华图书馆协议》的执行情况。对违约行为,联络代表要如实汇报,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使《健华图书馆协议》所有条款得以执行。此外,联络代表要督促图书馆提交年度工作总结及相关统计表,并向健华社提供该图书馆的评估报告。从2003年开始,健华社又聘请若干位美籍华人学者担任健华大使,加强了监督工作[7]。

1.2 健华图书馆的运作特点

1.2.1 主动寻求乡镇政府的支持

大部分民办图书馆都与当地政府保持中立关系,而健华图书馆却积极主动寻求乡镇政府的支持与合作。一是,明确图书馆的申请主体必须是乡镇政府;二是,在新馆建立过程中政府必须提供馆舍、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因特网接口及基础设施,同时选聘图书馆的管理员;三是,在日常运营中,政府每年需提供不少于3000元作为购书款,4年期满后,政府继续负责每年拨发给该图书馆全部业务经费[8]。健华图书馆与乡镇政府的密切合作,既保证了健华图书馆的持久运作,也为乡镇政府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助力,这是民间力量与政府力量合作办馆的一个成功案例。

1.2.2 注重与图书馆界的合作

健华图书馆的发起人左四臧教授是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图书馆的馆员,具有丰富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 健华图书馆从一开始就积极与中国图书馆界合作,一是为了积极寻求中国图书馆学会社区和乡镇图书馆专业委员会的指导,协商建立了健华图书馆联盟;二是为了融入当地图书馆,接受县级公共图书馆的业务指导和学习培训。图书馆的业务管理方案(如图书采购、分类编目、制订图书借阅规则等工作)均由县级公共图书馆负责指导制定,馆员的培训(如电脑基本操作、网上信息查询等)也由县级公共图书馆来组织。此外,健华图书馆也积极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为民众提供多元化服务。

1.2.3 保持与民主党派的亲密关系

健华图书馆能够在中国大陆生根发芽,与致公党的鼎力相助是分不开的。据统计,健华图书馆在华联络代表中有3/4是中国致公党的成员[9]。中国致公党与海外华侨具有紧密的关系,而健华社恰好又是以华裔教授为主体的华人公益社团。中国致公党的侨、海特色为健华社在中国建立健华图书馆搭起了一座桥梁。这些在华联络代表在健华图书馆的选址、筹建工作、与当地政府的联络沟通工作以及撰写图书馆的评估报告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

1.2.4 以文化教育、科学普及为主

健华图书馆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老少边穷的农村地区,主要读者为处于信息闭塞环境、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建立健华图书馆的目标是提高当地的文化教育水平,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健华图书馆协议》中明确规定:“美健华社及乡镇政府提供的购书款专用购买中国出版的书刊,其中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约占70%,言情,武侠等约占15%,其他类别(如工具书等)约占15%,每年订购的报刊不少于20种。”[10]此外,《健华图书馆协议》还明确规定图书馆要购买两台电脑以建立电子阅览室,并且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具备计算机使用能力[10]。在服务方面,健华图书馆结合农村特点,注重农村科学技术的推广与服务工作,开展农业信息查询班、计算机检索班等培训班,帮助当地居民利用因特网了解种植技术、农产品价格信息、扩宽农产品的销售市场等。

2 青树乡村图书馆

美国青树教育基金会(Evergreen Education Foundation)是2001年4月美国旧金山金门大学赵耀渝教授与海外侨胞共同建立的非营利组织,其宗旨是通过帮助中国乡村建立现代化图书馆来提升农村人群的信息素养,为加速这些地区的教育、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助力[11]。2002年,中国青树乡村图书馆服务中心(China Evergreen Rural Library Service,简称CERLS)成立,负责中国各地青树图书馆项目。截至2012 年,青树教育基金会已经在陕西、江苏、贵州、云南、青海等7个省份的贫困落后地区建立起青树乡村图书馆43 所,其中包括18 所中心图书馆和25所卫星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乡村图书馆)[12]。为了让流动民工及其子女能够获得信息资源,青树教育基金会从2004年开始在北京捐助了4所打工子弟学校,为它们设立了1个流动书库[12]。

2.1 青树乡村图书馆的运作模式

目前,青树教育基金会资助的主要是学校图书馆,也有少数县级公共图书馆,采取项目合作的方式,由当地学校提供图书馆的场地和管理员,而青树教育基金会则为这些图书馆提供电脑、服务器、打印机、数码相机、条码扫描仪和图书馆管理软件等设备。此外,为其提供馆员培训也是青树图书馆项目的一个特色。

青树乡村图书馆的运作包含自身建设和体系构建两方面。自身建设包括图书借阅、馆际互借等基础服务,青树基金会帮助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管理,并鼓励学校老师开展相关教学项目,从而吸引目标人群;还包括延伸服务,即突破空间限制,向社区提供服务,在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扩展,结合社区的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资源,开展农村健康教育培训和农村信息技术培训等项目。体系建设包括学校图书馆体系和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学校图书馆体系是以高中图书馆为中心馆,以初中和小学图书馆为卫星站;公共图书馆体系则以县图书馆为中心馆,以乡镇文化站和农业园区图书站为卫星站。青树乡村图书馆体系是“中心馆—卫星站”的二元结构体系,中心馆服务于主要目标人群,并带动卫星站向社区居民服务[12]。中心馆负责图书在各个分馆的流转,并与卫星站合作,结合当地实际,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法制教育、卫生健康教育等项目。目前,学校图书馆体系和公共图书馆体系是独立运作的,未来青树教育基金会将会尝试在这两者之间开展合作,建立覆盖整个乡村社区的区域图书馆网络。

2.2 青树乡村图书馆的运作特点

2.2.1 以学校为中心实现社区共享资源

青树教育基金会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共享模式是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非政府组织)寻求公共文化机构和教育机构合作的一次成功探索。在乡村地区,高中是教学设施最完善的地方,同时也拥有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力量以及文化水平较高的学生。因此,青树教育基金会充分运用高中所具有的优势,将其作为一个连接乡村社区和信息以及信息技术的门户,将信息技术传送到那些最需要它的人的手中。青树教育基金会为高中提供了电脑服务器、数码相机、激光打印机、条形码扫描器及电脑等设备,以建立中心馆[13]。

青树教育基金会通过建立“学校—学生—父母—社区”模式,将学校图书馆和学生、学生和父母亲、父母亲和学校图书馆联系起来,从而为学习型社区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譬如通渭一中的“图书代理”项目(The“Book Agents”Program ),它通过给每个学生分别创建自己和家人的图书馆账户,鼓励学生向家人宣传学校图书馆以及使用家庭账户来为家人借书。据通渭图书馆馆员的反馈,家庭服务项目很快地扩展到了邻居以及村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4]。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指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图书馆要辐射周边学校,实现资源共享[15]。因此,在乡村地区以学校为中心,实现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的融合,可以减少重复建设,有效地整合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图书馆服务水平。

2.2.2 以项目为形式拓展服务

青树教育基金会以项目的形式鼓励学校老师与图书馆合作,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利用图书馆搜索信息的能力。青树图书馆的项目主要有小型项目(针对基础服务)、拓展项目(针对延伸服务)、馆员培训项目、大学生田野调查项目及图书馆评估项目等。青树图书馆的项目并不局限于图书馆员,学校的师生均可以参与。这既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热情,提高动手能力。在此过程中,青树教育基金会提供项目所需要的一些设备及图书资料,充实了图书馆的馆藏。以项目形式吸引师生开展辅助教学、服务社区的活动是青树乡村图书馆的一个创新,可以扩大图书馆在社区中的影响。

2.2.3 以信息素养能力建设为重点

信息素养是一种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敏锐地感知到信息需求,获取所需信息,继而评价信息的好坏,从而选择正确的方法利用信息。青树教育基金会以提高乡村地区居民的信息素养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为每个参与合作的学校或公共图书馆建立电子阅览室,开办信息服务培训班,提高学生和居民利用电脑查找信息的能力。例如,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查找与教学相关的资料,鼓励家长查找农业种植、养殖技术的资料,等等。青树教育基金会还聘请专家为馆员开设信息素养课程,提高馆员利用计算机的水平,同时也派专家对用户进行计算机应用和检索技能方面的培训,如天祝农民信息技术培训。据反馈,有不少农民通过这些培训受益匪浅,他们通过网络了解农产品的价格信息,学习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将信息能力转变为能够改善生活水平的经济能力[16]。

3 立人乡村图书馆

立人乡村图书馆(China Rural Library)是李英强于2007年在北京发起的一个民间教育公益组织。 “立人”二字源自鲁迅先生的《文化偏至论》:“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17]截至2012年5月,立人乡村图书馆已在11个省市建立了12个分馆,共16个图书馆。每个图书馆馆藏图书平均约7000册,主要读者是乡村的青少年(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生)及在校的老师[18]。

3.1 立人乡村图书馆的运作模式

立人乡村图书馆的建立是基于熟人社会关系进行的,这要求发起人要熟悉当地情况并先自行解决分馆的场地和资金问题,然后才会将其列入“待考察新馆选址”。经过考察合适后,立人才与合作方签订协议,筹备开馆并派遣专职义工。根据每个馆的实际条件,立人分馆需要8~10万元的启动资金,后续每年需投入4~10万元[19]。目前,立人乡村图书馆的运作所需要的资金及图书设备均来自社会捐赠,这些捐赠力量是短暂的、随机的、不稳定的,但立人乡村图书馆的运作又是社会性的,这种社会力量是庞大的、不可估量的。可以说,社会公众的参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立人乡村图书馆的发展。

3.2 立人乡村图书馆的运作特点

3.2.1 扎根乡村,管理本地化。

立人乡村图书馆通过建立本地理事会,积极地鼓励当地的资源参与到立人图书馆的建设中。从建馆之初,立人乡村图书馆便非常重视本地化,从“到你的家乡去做图书馆”的想法,到利用当地文化名人命名图书馆,再到组织当地学生成立义工小组,都体现了这一点。立人乡村图书馆致力于乡村教育的本地化,并将当地历史文化、方言习俗等编写成为乡土教材,如 2011年李英强和黄侃图书馆合作编写了校方的“校本教材”。

3.2.2 公开透明,塑造公信力。

公益组织最大的特性是使用社会公共资源,尤其是社会的捐赠,这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信任关系。因此,公信力是一个公益组织生命的源泉。要想得到持久的信任,就必须做到两点:组织运作负有责信;人们知道组织是怎样运作的[20]。透明才有公信力,立人乡村图书馆的公开透明表现在财务上,每一笔捐赠都能够在其网站上找到详细信息;还表现在运作上,充分利用网站、博客、微博等方式及时报道工作动态。各个分馆随时欢迎社会人士来馆参观交流,检查立人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为了塑造公信力,立人图书馆还创办了《立人之友》刊物,每月出版,内容包括图书馆的动态、捐赠信息、财务月刊及图书馆的工作日记,同时专门设立了《立人之友》书友会,不定期开展活动。

3.2.3 虚实结合,运作平台化。

立人乡村图书馆是图书馆2.0的践行者,既可以公开运作,接受监督,也方便公众随时建言献策。立人乡村图书馆是乡村地区青少年了解外界的平台,也是乡村改革的大平台,可以兼容各种乡村建设的产品和项目,从小额贷款、扶贫、农业科技、留守儿童等角度开展乡村工作的NGO都可以把立人乡村图书馆当作长期设在农村的一个“工作站”,可以依托这个实体平台开展专业项目。目前,立人乡村图书馆已经和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一公斤捐书网、心平公益基金会、心平阅读联盟、天下溪图书馆等机构组织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如黄侃图书馆已经和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合作开展了“乡村女生教育”项目[21]及“班班有个图书角”、“梦想格子”[22]、“一公斤盒子”[23]等教育产品,已经在立人乡村图书馆得到了应用和推广。

3.2.4 以人为本,开展公民教育。

20世纪20年代,中国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将中国乡村面临的问题用“愚、穷、弱、私”4个字来概况。时至今日,这些问题依然是乡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立人乡村图书馆的兴起,正是由于李英强等知识分子意识到这一点,希望通过图书馆这个载体,从乡村教育事业入手,尝试乡村教育改革的行动。立人乡村图书馆吸取了晏阳初平民教育中的许多精髓,坚持以人为根,面对乡村青少年,开展公民教育,使他们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现代公民。从精心制作的《立人核心书目》到义工读书会,从立人选修课到乡村作文比赛,从冬/夏令营到立人暑期学校,立人乡村图书馆的许多活动都贯穿着公民教育这一主题,为乡村青少年开辟了一个重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人类的道路。

4 比较分析

民办乡村图书馆之所以能够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在于他们是以扎根乡村、“自下而上”的方式生存。这是一种文化种植,与下乡送书一类的“送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选取的青树乡村图书馆、健华图书馆、立人乡村图书馆均立足于乡村的实际,根据读者阅读需求,为他们提供因地制宜的服务。这3个民办乡村图书馆都具有良好的组织运作制度,能够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中,并自觉地接受社会的监督。与政府财政支持的公共图书馆相比,他们更懂得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为民众提供更多的服务,这也是绝大部分民办乡村图书馆的共通之处。

青树乡村图书馆、健华图书馆、立人乡村图书馆不同之处表现在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方式、发展模式和服务重点等方面。在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方式上,健华图书馆是独立式的,健华社并未参与到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中,由政府组织人员管理;青树乡村图书馆是半介入式的,以项目合作的方式参与到图书馆的需求界定、项目设计、实施及评估的整个过程;立人乡村图书馆是一种完全介入式的管理,不但负责资金和图书馆设施,还负责管理人员的安排。在发展模式上,健华图书馆是一种联盟模式,只要乡镇政府申请加入健华图书馆联盟即可,各个健华图书馆之间是独立的;青树乡村图书馆的发展模式是以学校图书馆(县级公共图书馆)为中心,带动周围的小学、初中图书馆或文化站作为卫星图书馆,从而建立覆盖整个农村地区的图书馆体系;立人乡村图书馆则以县域为整体,以县城为中心,建立县城、乡镇、村的三级公益图书馆网络。在服务重点上,健华图书馆以提高农民文化知识水平为重点;青树乡村图书馆则是以信息素养能力培养为重点;而立人乡村图书馆是则以青少年为主,以开展人文教育为重点。

5 结 语

通过对青树乡村图书馆、健华图书馆、立人乡村图书馆的比较分析,笔者认为,民办乡村图书馆将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继续发展:

(1)援助方式多元化,服务理念不断更新。 健华图书馆采取的是最简单的资金帮扶方式;青树乡村图书馆采取设备和人才培训两方面的援助;而立人乡村图书馆不仅提供了资金和图书,更重要的是派遣专职义工驻扎在乡村。由钱到物、再到人的转变是援助方式从单一向多元化的转变,也是援助理念从助人再到助他人自助的转变。今后,民间力量对乡村图书馆的援助将会更加注重培养当地图书馆的自我生长能力。

(2)从单个图书馆到图书馆网络的发展 每个健华图书馆都是独立的个体;青树乡村图书馆则是“中心馆—卫星站”的二元结构;而立人乡村图书馆的目标则是建立“1个县城中心馆—3~5个乡镇分馆—9~15个村级图书站”[24]的公益图书馆网络。王子舟认为,“乡村图书馆应以建立以县级图书馆为总馆、以乡镇图书馆为分馆、以村图书室为基层站点的三级网络服务体系。”[25]乡村图书馆的未来发展,首先要做的是提高乡村图书馆的覆盖率,建立乡村图书馆网络。

(3)乡村图书馆向着专业化和平台化方向发展 青树乡村图书馆的专业性体现在信息素养能力建设方面,立人乡村图书馆的专业性体现在阅读推广和乡村教育的改革上,并尝试以图书馆为平台,实现与其他公益组织的合作,将其建设为乡村地区的资源中心和交流平台。因此,民办乡村图书馆的发展应该突破传统的书本扶贫模式,向着专业化、平台化发展。要充分发掘乡村地区居民的不同需求,建立适合于乡村地区的图书馆,以阅读推广、信息素养提高为主,同时以图书馆为平台,实现各种民间力量之间的协作。

[1]天下溪公益图书平台.公益图书采购中盘简介[EB/OL].[2012-06-04].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6f0cae0100os71.html.

[2]滋根教育基金会[EB/OL].[2012-06-04].http://www.zigen.org/.

[3]一公斤捐书网[EB/OL].[2012-06-04].http://www.1kgbook.org/.

[4]未来教育家工作坊[EB/OL].[2012-06-04].http://simple-education.org/w/%E9%A6%96%E9%A1%B5.

[5]王子舟.伟大的力量来自于哪里:解读社会力量办馆助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26-33.

[6]健华图书馆名录[EB/OL].[2012-02-12].http://lib.nit.net.cn/jianhua/.

[7]夏 勇.健华图书馆的运作模式[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7(4):19-22.

[8]健华图书馆协议书(2009年8月修订稿)[EB/OL].[2012-02-12].http://lib.nit.net.cn/jianhua/dlib/admin/show_list_cate.php?id=5.

[9]美国加州圣峪中华文化协会健华社在华联络代表名单[EB/OL].[2013-02-09].http://lib.nit.net.cn/jianhua/dlib/admin/show_list_cate.php?id=2.

[10]《健华图书馆协议书(2009年8月版)》之附件一:对某些有关事项之具体协商意见[EB/OL].[2012-02-12].http://lib.nit.net.cn/jianhua/dlib/admin/show_list_cate.php?id=5.

[11]About Evergreen Education Foundation[EB/OL].[2012-01-04].http://www.evergreeneducation.org/10confabout.php.

[12]张 昱,周文杰.青树乡村图书馆建设之路[J].图书与情报,2012(3):40-45,76.

[13]Zhou Wenjie, Elaine X D,Tim J Z.A School-Library-Centered Community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Model and Its Impact on Cultural Life of Rural Communities in China[J].CALA Occasional Paper Series,2008(2):1-13.

[14]Geoffrey Z L.School Library Serving Rural Communities in China :The Evergreen Model[J].School Library Worldwide,2008(1):10-11.

[15]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EB/OL].[2012-02-12].http://www.jledu.gov.cn/dd/wxzl/jyb/2003/0327/2589.html.

[16]李熙明, 蒋国栋.天祝青树图书馆农村信息技术培训概述[J].图书与情报, 2010(3):49-52.

[17]鲁 迅.文化偏至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8.

[18]立人的影响[EB/OL].[2012-02-12].http://www.xctsg.org/archives/75.

[19]立人新馆开设指南[EB/OL].[2012-02-05].http://www.xctsg.org/archives/2080.

[20]贾西津.公益组织的公信力从何而来?[J].中国社会工作,2011(7):47-48.

[21]“立人”,不止是图书馆:NGOCN专访立人乡村图书馆华中区馆长王一夏[EB/OL].[2012-02-07].http://www.xctsg.org/?s=%E8%AF%BB%E4%B9%A6%E4%BC%9A.

[22]梦想格子[EB/OL].[2012-02-01].http://gongyi.tianya.cn/content/201108231635521899E.shtml.

[23]一公斤盒子[EB/OL].[2012-02-12].http://www.1kg.org/boxes.

[24]立人如何行动[EB/OL].[2012-02-12].http://www.xctsg.org/archives/75.

[25]王子舟.图书馆如何对基层农民实施知识援助[J].图书与情报,2008(6):33-39.

猜你喜欢
图书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图书馆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