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本科院校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调查分析*

2013-02-15 16:56冯小桓
图书馆学刊 2013年2期
关键词:安徽学院数据库

冯小桓

(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46)

冯小桓 女,1979年生。硕士,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化与管理研究。

1 引言

数字化和特色化是当代图书馆馆藏建设的两大主流,而特色数据库建设是其自然融合体。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管理中心(CALIS)专设“全国高校专题特色数据库”,大力提倡本科院校建设特色库。

中国大部分本科院校已逐步收集特色资源,并进行专题库建设,然而许多库限于纸质文献未能数字化,难以实现信息共享[1]。本科院校数字化特色库是指依托本科院校馆藏资源,针对专业及学科特色,按照一定标准将其数字化的一种资源库[2]。

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文化主要为徽文化、江淮文化和中原文化。这种地域文化特色赋予其院校拥有丰富特色文献资源,在特色库建设方面已取得了进展。为进一步了解其现状,笔者以安徽省本科院校群为例,通过访问其网页、引擎搜索、电话采访以及实地采访等方法,对该地区本科院校特色库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成功经验及不足,为本科院校图书馆特色库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 特色库的概况

截至2012年6月,安徽共有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医药类等本科院校36所。其中能够在购买基础上并进行自建特色数据库的院校有24所,如表1所示。

安徽4所综合性本科院校学科较齐全。其中安徽大学的办学规模大、科研实力强劲,以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电学为特色,其数据库建设涵盖了各学科门类,目前所购买的中文库就有37种,外文库达51种,自建特色库为9种。滁州学院的数据库以地理信息、应用化学为主,购买中文库18种,而外文库仅为7种,其自建特色库有8种。

安徽7所主要理工类本科院校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合肥工业大学实力雄厚,其特色库以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科学为主,且表现出各自特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等优势学科的中文库达28种,外文库69种。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电气控制、建筑学、土木工程等优势专业的中文库达34种,外文库91种,并构建了专题库16种,自建特色库6种。其他理工院校如安徽工业大学着重于冶金学科数据库的购买及自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聚焦于建筑学科数据库的购买及自建。

安徽10所师范、财经及农林类高校紧扣专业特色,数据库建设投入度高且具有专业权威。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类中外文数据库达40种。安徽科技学院加强了明文化数据库的建设,铜陵学院的青铜文化特色库和安徽农业大学的大别山道路数据库得到了专家推崇[3]。

此外,安徽3所医药类本科院校也重点购买了医药类中外文特色库,如安徽医科大学拥有9种医学中外文库,皖南医学院购买的医药类中外文库达32种。

3 特色库的特点及经验

3.1 自建库初具规模,且持续优化

与相关文献[4-5]相比,由于调查时间不同,增加了部分内容,各本科院校更新和整合了已有数据库。如安徽农业大学在近期就增添了大别山道路数据库。黄山学院原有13种特色库[4-5],如新安理学、戴震研究、胡适研究、徽商研究、徽州版画研究、朱熹研究等,其划分过细、分散且单一,近年图书馆将其整合为徽学研究数据库;安庆师范学院亦如此,把安庆地方戏、陈独秀研究、安庆文史、桐城派研究等数据库整合成安庆师范学院特色馆藏电子版,数量虽减少,但质量明显得到优化。

3.2 重点特色学科数据库的建设力度大

安徽省各本科院校的特色库建设采取购买及自建两种手段。国家重点建设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能够结合自己的重点学科,在数学、物理学、机械工

程、汉语言文字学投入较多。安徽工业大学购买了大量冶金类数据库,集中资金自建了钢铁冶金视频资源库;铜陵学院自建了青铜文化特色库等。

3.3 随书光盘数据库的建设比例较高

安徽省13所本科院校均对本图书馆的书附光盘进行了数字化转换、编辑,将其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化资料,实现资源共享。如宿州学院和皖西学院的随书光盘系统、合肥学院和安徽中医学院的随书光盘管理系统、皖南医学院的随书光盘发布系统等。

式中:Wc表示该层的权值矩阵,hn-1为LSTM隐藏层的输出,bc表示偏置向量;然后根据式(9)将概率值归一化,并将预测概率最大的一类作为最终的输出结果:

3.4 数字化馆藏资料能突显地域特色

这类数据库基于特色馆藏书刊资料,难以被模仿。馆藏珍贵资源是特定区域历史文化或与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独特资源。黄山学院利用徽州文献自建了徽学研究和徽州古籍等数据库;滁州学院对吴敬梓纸质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创建了吴敬梓研究资料数据库;合肥学院自建了李鸿章和庐剧特色库;池州学院利用当地的佛、傩资源创建了佛和傩文化专题库。这些数据库不涉及知识产权纠纷,其数字化打破了重藏轻用的局面。

3.5 信息参考和多媒体数据库已具雏形

此类数据库收集参考性知识数据和资源,提供音像影视等多媒体资源为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参考。其已具备雏形,发展有待规模化。如安徽大学的徽学报纸全文数据库、宿州学院的视频数据库、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的图书馆视频点播系统、安庆师范学院的视频点播、安徽医科大学的影视欣赏、安徽中医学院的影视资源和皖南医学院的VOD视频点播系统等。这些自主开发资源对师生的业余生活及社会信息获取也提供了保障。

3.6 特色库的标记明显

笔者通过访问图书馆主页来调查特色库,发现除黄山学院、宿州学院、安徽理工大学、池州学院、淮北师范大学及3所医药类院校外,24所院校中有16所在馆主页上标有特色库或自建数据库。其标注明显,方便读者查阅,体现了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对其较重视。

安徽省的3所“211工程”高校已自建相关特色学科及专业数据库,成为CALIS华东分库的一部分,推动着相关学科及专业的建设。如合肥工业大学的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工程特色库涉及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增加了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实力。

虽然安徽本科院校已重视特色库的建设,但由于资金普遍较缺乏,建设时间较短,安徽省本科院校的特色库建设存在着一些不足。

4 特色库建设的不足

4.1 重点院校特色库的自建比例小、专业性不深入

相对于购买比例,安徽省本科院校特色库的自建比例小,且自建数据库专业性深入度不够,“211工程”重点大学的情况更加突出。安徽大学自建库9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建库为8项,合肥工业大学自建7种。此3所综合性大学购买了多种数据库,然而自建库数目相比较少,且学术深入度不佳。如安徽大学在汉语言文字学、电学方面缺乏自建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数学、物理学、力学、生物科学均未有自建库;合肥工业大学自建的徽州建筑文化特色库和汽车工程特色库仅作为科普平台。重点大学在未来不仅需要购买更多专业库,更需要自建权威数据库,以推动重点专业良性发展。

4.2 反映教研成果的特色库不全面

其他一些非重点院校反而对其本科师生教研成果较重视,如滁州学院建立了校教职工专著、滁州学院美术系美术作品欣赏总库、滁州学院美术系美术作品集、美术系赵振华老师个人作品集、美术系李宾老师个人作品集等特色库,反映了本校的教研成果及特色;安徽科技学院和安徽财经大学建立了本校学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或系统,及时反映本科生培养质量。

4.3 自建库的质量有待提高

安徽省本科院校图书馆跟其他图书馆一样,自建数据库的主要手段仍是从馆藏纸质文献中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文献进行筛选和著录,利用扫描仪将资料进行数字化后录库。大部分自建特色库停留在扫描纸质文献及拷贝电子文献的水平上,以书目、题录为主,全文、图像及视频等综合性展示的数据库很少,整个数据库难以真正成为读者的查询工具。

4.4 自建库的共享程度缺乏

跟其他省份本科院校图书馆状况相似,安徽本科院校所建设的特色库,尤其是自建的特色库只对校内用户开放,对校外用户进行权限设置,这种保守的服务方式,违背了全国高校专题特色库的建设方针,难以充分发挥特色库价值。

5 未来发展的着眼点

5.1 专一化和标准化

安徽省本科院校特色库在未来的全面建设中,需要特色库的专一化。其选题要立足于安徽地域、学科及学校特色,建立在独特和实用基础之上,通过市场调研、师生咨询、专家问询、科学论证、确定议题,集中而深入地建设,从而确立特色库的权威性,在各种数据库中脱颖而出,其成果不仅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也能为安徽省甚至全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服务[6]。

针对安徽省本科院校特色库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其未来的建设需遵循统一的标准。格式、字段、数据标引、分编、检索点选取都需要采用通用的数据著录格式等,在提供全文信息基础上,增加生动的图片、视频媒介,采取专家评审、同行评估和用户评定的综合评估体系进行测评和完善,并对原有数据库进行不断补充、更新和优化[7]。

5.2 资金投入和人才队伍培养的制度化

安徽各本科院校应设立特色库专项基金并形成制度,每年注入的基金只能用于数据库的建设、更新、系统软硬件维护等。此外,市场化运作所获得的面向社会服务所增加的收益应充入该专项基金。同时各院校需引进多元化人才,或通过在岗培训和进修深造以提高技术业务水平,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只有拥有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特色库的建设才真正具有科学性,特色库才不会因领导更替、理念差异等主客观原因而难以持续发展。

5.3 运作的市场化

在确保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除某些特定数据库只供本校师生使用外,其他均可面向社会大众,增加收入以实现持续化发展。只有这样,特色库才能打破学校封锁,既服务于本校学科建设,又能为地方的文化建设、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智力支持。

安徽省本科院校已依据学科优势和馆藏渊源等进行了相关特色库的购买并自建了具有地域、文化、经济特点的特色库,建设初具规模,且已融入了CALIS数据库体系。其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及教训为本科院校图书馆特色库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1] 李敏,王凭,白凯.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难点与实践[J].情报杂志,2007(11):134-138.

[2] 赵燕.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探讨[J].情报探索,2008(7):60-61.

[3] 林晖,等.安徽农业大学“大别山道路”特色数据库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4):72-75.

[4]魏瑞斌.安徽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4):42-45.

[5] 祖芳宏,魏瑞斌,宛凤英.安徽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J].情报科学,2010(8):1272-1277.

[6] 鄂丽君.高校图书馆学科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1):53-55.

[7]张丽静.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1):54-57.

猜你喜欢
安徽学院数据库
数据库
海盗学院(12)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海盗学院(7)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