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文杰
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体育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走特色化、多样化的发展道路,精心打造了“整体构建、多元选择、特色发展”的学校体育文化。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需要,从学校层面进行了整体建构,在提供多元选择的同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体需求,促进了特色体育项目的发展。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正处于一个改革期,从健康第一的角度,围绕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方针,探讨和构建特色体育教学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1)组织保障。学校专门成立了“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学校领导熟悉体育工作的政策和法规,牢固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始终把体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多次召开学校体育工作的专题会议,研究、指导和引领我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方向,激励体育教师的自我发展。
(2)制度保障。学校严格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和《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等体育法规、条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体育课,并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不断改进体育课教学,完善体育课评估考核制度。学校出台了《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优办法》、《关于级部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决定》等规章制度,这些举措充分保证了学生每天能够拥有1个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时间。
(3)经费保障。学校的各项体育设施齐全,现有室内篮排球训练馆和乒乓球馆各一座,还有300多平米的风雨球场和30张室外乒乓球台。学校还出资350万元对原有的室外田径场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操场拥有300米塑胶环型田径场,11个室外篮球场和3个排球场,还有60平米的联合器械专用区;学校还建有专门的体育器材室和健身房,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器材配备目录配备器材和教学教具、挂图,体育器材完全达到《中学/小学体育器材实施基本标准》一类学校标准。学校长期坚持将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每年都保证有充足的资金添置体育器材,维修场地、设施。学校体育经费支出超过国家规定的年度学校公用经费总量的20%。近几年在体育教育和设施设备两方面的投入每年都在50万元以上,2009年更是达到了500万元。此外,在体育教师的相关待遇方面,如室外工作补贴和服装补贴、业务进修、工作量计算、评先评优等方面均给予保障。特别是在实行绩效工资后,学校仍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体育教师的服装、室外工作进行补贴,体育教师早锻炼、课间操、课外活动、运动训练等都另外折合成课时进行计算;体育教师带队训练获奖或个人参赛、撰写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学校还设有专门的“校长奖励基金”给予奖励。这些措施都极大地调动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1)全员发动,唱响体育与健康主旋律。学校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网、广播、电视台等宣传阵地,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得“健康第一”、“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从而扩大了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在学校工会的大力倡导下,学校教师羽毛球、篮球、乒乓球、健美操、太极拳等协会相继成立。各协会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全校教职工中掀起了强身健体的锻炼热潮。老师们的体育锻炼热情,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学生,更多的老师以实际的健身行为对学生起到了良好的正面引导作用。在体育大课间时间,师生共同游戏和活动练习已经构成了校园中的常态画面,对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和习惯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强化措施,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学校一直都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衡量学校体育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学校高度重视每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和测试工作,2010年校初中部还成为江苏省中小学体质健康监测点校。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学校体育组将此项工作与平时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有机结合,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中采取有效手段让学生掌握正确方法;通过课课练、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课等时间来对学生进行训练;自2012年秋季开学起,我校在常州地区率先实现了初中部每周3节的体育课和每周2节的体育课外活动课全部由专职体育教师来上,进一步确保了体育课程的质量和有效实施。近年来学生的体质健康及格率和优秀率逐年上升,2011年我校学生平均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握力体重指数均高于2010年水平,在速度、上肢力量、耐力、下肢爆发力、柔韧性等素质指标上也有所提高。
(3)创新举措,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体育活动。学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广泛组织学生开展体育集体项目的竞赛和各种主题鲜明的体育活动,将“阳光体育”与学校的校园体育节、单项体育比赛相结合。“校园体育节”、“冬季三项锻炼活动”、“广播操比赛”、“排球联赛”、“篮球三对三比赛”等全校型活动结合“乒乓球比赛”“集体舞比赛”“趣味运动会”等小型竞赛,都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大课间活动更是丰富多彩。低年级以趣味活动如“跳方格”“造房子”“大渔网”“大圆和小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中年级以“跳绳”“排球”“毽子”“呼啦圈”“乒乓球”等校本特色项目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高年级则以“迂回跑”“跳绳”“单双杠”等素质类练习为主。通过大课间的有效实施,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4)点面兼顾,注重学生特长培育和发展。学校始终把积极推进体育特色项目建设作为我校促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构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网络的重要抓手。如学校就将排球项目列入了全体学生“六个一”基本素养发展之中。小学一二年级开设了“围棋”特色课程,三四年级开设了“武术和形体课程”,五六年级开设了“乒乓球”特色课程,还聘请了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或教练精心指导。2003年10月常州市少年儿童乒乓球基地落户我校,开启了市队校办的先河。近年来,我校先后向省体校、省体工队和全国重点大学输送了多名优秀运动员,在各级各类重大比赛中更是捷报频传。
学校目前有田径队、男女排球队、男女篮球队、健美操队、男女围棋队等五个大项11支校级运动队,初步形成了“以乒乓球项目为优势,以排球项目为主导,以篮球、健美操、围棋项目为突破”的业余运动训练格局。
(5)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常态教学精细化,公开教学精品化”,是我校体育组每一位教师的共同追求。体育组通过“学科组内活动”、“校级教研活动”和“校外教研活动”这三种形式,全力推进体育课堂教学改革。近几年来,学校先后开展了“校本研修”、“同题异构”的学科组内活动,体育组不仅参与了学校组织的“星辰杯课堂教学评优”、“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三校联动教研活动”,另外还积极参加了武进区和常州市甚至江苏省的各类培训、讲座和教师评比等活动。通过外出观摩和专家引领,体育教师的视野开阔了,专业发展的方向确立了,对工作和研究也有了更理性的认识与思考。
在常州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健康视野、本土行动、特色发展”12字行动纲领的引领下,我校始终坚持以“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工作原则和工作目标。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阳光体育运动”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要依靠一支素质高、业务强,会合作、能创新的体育教师团队;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同样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和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
通过比照近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成绩,自2010年我校积极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以来,2011年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合格率平均上升了五个百分点,保持在了95%以上。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现在学生每周主动参与各类阳光体育运动的次数明显增加,8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一项以上的健身本领。
通过开展特色体育教育,我校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教师在各级各类评优课上喜报频传。近几年,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体育学科组共有三人分别获江苏省中学和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手综合大赛一等奖;四人次获常州市教学能手、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九人次获区级教学比赛一、二等奖;有省、市级教坛新秀三人,市级学科带头人一人、区、市级骨干教师三人;体育教师教科研水平大幅提高。学科组教师先后在省级以上交流获奖或杂志发表的论文有30多篇;在市、区级发表或获奖论文46篇。其中有七人在学校体育权威期刊《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上发表文章20多篇;体育教师裁判水平也有大幅提高,目前体育教师中共有国家级裁判一人,一级裁判五人,并有多人在常武地区乃至全国性的中小学生比赛中担任正、副裁判长。
学校乒乓球队十年来一直蝉联武进区和常州市中小学生比赛的团体冠军,并在省级比赛中屡获佳绩,被表彰为“发展江苏省乒乓球运动先进集体”。自阳光体育校本化实施以来,中小学排球代表队多次获得常州市中小学生排球比赛和小学生软式排球比赛的冠、亚军;校篮球队获得常州市亚军;校健美操队和围棋队也获得武进区中小学生比赛前三名的好成绩。
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以来,我校体育工作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先后荣获“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体育传统学校”、“江苏省中小学百日锻炼活动先进学校”、“常州市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先进学校”、“常州市首批体育特色项目学校(排球、乒乓球)”、“发展江苏省乒乓球运动先进集体”、“江苏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备战周期体教结合先进单位”、“武进区全民健身月活动优秀组织奖”多项荣誉。学校体育教研组先后被评为“常州市星级体育教研组”、武进区“五一文明班组”。
(1)促使学生树立体育运动是自己的生活需要的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和工作原则。“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助于学生把健康和运动的理念深入内心,能形成课内课外和校内校外自觉锻炼的健身习惯,变“要我练”为“我要练”,为自己今后健康工作和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完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途径和评价体系。在日常的阳光体育推进和实施进程中,要进一步优化和构建校本化、多元化、多层次的校园文体活动,创新学生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同时积极拓展学生体育活动的空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夯实基础;要进一步完善“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模式和支撑体系,完善学校体育的管理机制,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推进,保障学校体育工作的规范、有序、高效进行。
(3)提高体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突破教师发展“高原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密切注意教师的工作状态,通过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更好地提升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带队训练和教科研的能力;要继续依靠“阳光体育运动”项目的实施,大力推进体育教师的发展;要做到“均衡发展和差异发展”相结合,打造更多更优秀的品牌项目和领军教师。
[1] 毛振明.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方针”中的学校体育任务(上)[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1.
[2] 东芬.“应用型本科教育”中体育课程目标实施的思考——基于生命化教育的视角[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25(2):93.
[3] 徐艳,许明.基于“阳光体育”背景下学校广播体操发展的再思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1):124 ~125.
[4] 孙红梅.试论社会生态视野下的我国阳光体育的可持续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6):89 ~90.
[5] 吴海英,翟廉芬.阳光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发展的新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2):91 ~93.
[6] 胡小明.新世纪体育的走向——娱乐与健康[J].体育与科学,2001,22(4):131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