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英
(枞阳县人民医院,安徽 枞阳 246700)
医院消毒供应室是供应全院无菌器械和无菌敷料的特殊场所,其功能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 现在不少医院的消毒供应室已应用质量可追溯系统[1],该系统采用条形码技术,将信息系统与消毒、灭菌生产供应链管理有效结合,对无菌物品供应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对一切可采集的参数和信息做出及时记录分析,一旦发现消毒、灭菌不合格,可迅速查出同一批其他物品的去向并追回, 同时获得追溯流程中相关操作人员责任的依据。
医院消毒灭菌关涉诸多环节、诸多方面,是一个繁杂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整体。 有效运行这一系统,需要运用系统论[2]的方法,除完善包括建筑设施与设备器械两大方面硬件 (如果其缺乏或者落后,纵使主体有良好的愿望,也难以实现),为质量追溯系统运行提供物质基础、技术支撑外,更要从流程优化、全员理念以及全过程、全方位管控等方面付诸努力。
1.1 物品未做到统一回收,洗涤程序不规范。医院外科系统基本设有换药室, 但有的医院的外科器械均由该科室护理人员洗涤、打包,由于有的护理人员没有参加过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 加上受条件限制,没能按标准操作,造成洗涤后质量有差异,记录简单。
1.2 有些物品标识内容填写不详细、不到位。消毒员灭菌前要求在灭菌包上注明灭菌编号、批次,但此项工作运行一段时间后因忽视了监管未能坚持执行,影响物品追踪召回。
1.3 消毒监测不到位。 对灭菌器要定期进行生物监测, 但针对手术室植入物器械灭菌科室因没有自含式压力蒸汽生物指示剂、第五类化学指示物,不能做到生物监测合格后发放器械包, 存在质量监测不到位、灭菌器械追溯依据不足的问题。
1.4 租赁的手术器械灭菌监测信息不全, 影响器械追踪,若遇到事故纠纷无法提供可靠依据。
分析问题的原因,一是硬件投入与建设不到位,设施落后、不全、不科学规范;二是全员的质量意识不到位,素质亟待提高;三是运行程序有漏洞,执行不到位。这些,运用系统论来衡量、检测并科学指导,有利于找到问题的根源,有利于增强共识与执行力,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整体性、关联性、时序性等是系统论基本特征。消毒供应室工作系统的环节多,关联的医院科室多,诊疗器械和物品多,只有重视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各个环节的协同作用,才能发挥整体效应。
2.1.1 消毒供应室各流程必须守土有责。 消毒供应室对诊疗器械、 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标准化流程包括: 回收—分类—清冼—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物品发放[4]。每一个流程必须执行规定的操作标准, 操作人员要扫描工号和包上的条形码, 将操作信息自动记录于追溯系统中。 后一操作流程要认真核对前一流程的信息进行确认然后操作。
2.1.2 全院消毒灭菌材料和器械要百分之百进入消毒供应室统一进行,不留空当。 医院外科系统基本设有换药室,其器械原来由科室护理人员负责洗涤、打包,这样的“特例”易埋下质量隐患,必须改变与杜绝,所有消毒灭菌物品必须交由消毒供应室统一按消毒灭菌技术规范与质量追溯系统的规程运行。
消毒供应室质量可追溯系统的应用, 将医院供应室人员与相关科室人员都纳入了这一操作系统。按照系统论的等级结构性特点, 消毒供应室人员是责任主体中消毒灭菌环节的关键“线”,相关科室人员则是无菌物品运用环节的监督“点”,责任有轻重,但都责无旁贷。
2.2.1 打造消毒供应室团队[5]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消毒灭菌责任主体中的关键,其基本素质高低、功能发挥程度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工作的效果。 各环节人员应是同一个工作主题凝聚起的团队。
但消毒供应室被医院一些人当成后勤看待,学习培训机会较少, 工作环境特别是清洗岗位工作环境往往比临床差;再者,岗位多,人员多,素质差异性突出。 环境的复杂性,影响着主体的能动性。 护士长作为供应室第一责任人,要量能用人,人岗相宜,为他们的工作、生活、进步最大化地营造良好环境。
培训提升素质是供应室一项长期抓在手里、增强整体效能的工作。 培训内容一是技术,二是规程,三是标准,三者不可有一个“短板”。
养成“一丝不苟、质量至上”的职业操守,是工作由被动走向自觉、效能由个体走向整体的正能量。实现这一效果, 离不开每一个责任主体的自主学习与传帮带,离不开警示教育与制度的严格制约,离不开人文关怀和“家”之氛围等团队文化的营造。
这当中, 消毒供应室各环节管理人员特别是护士长既要在业务上成为行家里手、道德表率,还要当好质量把关的“啄木鸟”与“黑包公”。
2.2.2 全院人员的共同责任理念
消毒供应室质量可追溯系统的应用除涉及消毒供应室回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发放流程,还涉及各临床科室和手术室的使用流程。 这些科室申领后, 各科室都安装有追溯系统的子系统, 操作者、 病人的使用信息通过输入条形码记录到追溯系统中。 因此,使用环节的规范与把关监督、反馈作用不可忽视。
医院领导层和各相关科室要统一认识, 以系统论的视角和思维,共同促进追溯系统的运行。消毒供应室相对于创收职能科室而言, 担负的是内部的服务职责。 部分医院领导一定程度地将其当作二线科室,并体现在资金投入、设备更新、人员配置与晋升的“冷处理”上。同时,医院不少人对供应室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洗洗刷刷,无技术性”的阶段[6]。 医院领导层要乘着新运行消毒供应室质量可追溯系统的契机,强化医院消毒灭菌全员质量意识。 同时,消毒供应室护士长要发挥内外协调能力, 使科室各方面都出现起色,引得医院管理层的厚爱;主动与协作科室交流,征询意见,改进服务,赢得相关科室的支持与信赖。 从而,形成医院各方协同合作、共同把关的工作氛围。
保证消毒灭菌各项任务有序、协调发展,要建立调控机制,建立目标管理系统,健全反馈系统,强调调控权威。
2.3.1 健全质量控制机制
实现整体效应, 需要建立全面、 有效的运行机制。 消毒供应室要严格执行消毒卫生标准, 建立CSSD 消毒隔离制度、操作规程、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监测制度、设备器械管理制度、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合理分解目标,做到责任到位。
2.3.2 规范全过程运行
协同一致,才能形成合力。统一回收、洗涤程序,杜绝消毒灭菌器械在系统体外运行; 加强灭菌质量规范化管理,使一切物品交换信息均在网上操作,保证信息及时、完整采集。 同时,加强各环节的相互制约,每一个环节既是该环节的责任主体,又是前后环节的监督主体,实现全员、全程保质保安全。
2.3.3 创新质量检测手段
没有全面、真实、客观的信息反馈,就难以做到有效调节。随着自动化医疗器械的引进与更新,以及科研人员对清洗消毒灭菌器械研究的加强, 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消毒方法在不断创新。要在加大投入,引进、更新清洗消毒设备的同时,引入现代化的质量监测设备与技术,应用化学检测、细菌培养计数等检测方法,弥补目测方法的不足,将监测手段具象化、数字化[7]。
2.3.4 强化管控权威
要建立与实现多视角、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把消毒灭菌的质量与安全责任、 绩效考核、 职级晋升挂钩。 对于操作规范、质量零误差的人员,要在绩效考核、荣誉授奖、职级升迁等方面高看一眼;反之,对在这一岗位尚不能达到考核要求的人员, 要按照制度规定给予处罚,决不姑息迁就,贻害于后。
海尔有一个原则, 即管理人员与员工责任分配的80∶20 原则。[8]管理人员占20%,是少数,也是关键的少数。 管理抓住了关键的少数,也就抓住了系统,就能使整个系统有效地运转。 消毒供应室管理人员不仅是消毒灭菌管理,而且是全程管理。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环节与物品,要责任风险“连坐”。
[1]任伍爱.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追溯系统,中国护理管理[J].2007,(1):19.
[2]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1-4.
[3]邓素梅,陈 娟.基层医院供应室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9
(14):403.
[4]刘素哲,赵文颖,李兰凤,等.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质量追溯系统的应用体会[J].护理实践研究,2012,9(10):81-82.
[5]丁小娟.消毒供应中心团队建设的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0,3(20):151.
[6]余凤英,刘玉翠.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J].内蒙古中医药,2011,(22):50-51.
[7]潘正荣.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与质量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2):119-120.
[8]任 力.从“克隆”海尔看“爱心管理”[J].人才资源开发,2008,(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