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火培、倪晓真
(扬州市统计局,江苏 扬州 225000)
中国经济的增长奇迹源于多种因素,其中“人口红利”是重要因素之一。人口红利是随着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而产生的,首次由哈佛大学教授大卫·布鲁姆与杰佛瑞·威廉森所提出,关于人口红利数量界定,一般采用基于瑞典1957年生命表人口基础上的人口类型划分标准。本文通过研究扬州市人口年龄结构,判断分析扬州市人口红利阶段及其特征,通过对其变化趋势的研究,掌握当前全市劳动力的资源配置情况,并提出有助于发掘扬州市人口红利效应促进经济发展的人口政策,实现全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红利阶段判断主要是基于人口抚养比的变化趋势,国际上通常把人口总抚养比小于等于50%称为“人口红利窗口”期。结合人口红利阶段划分理论,扬州市人口红利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人口红利储备期。扬州市户籍人口从1964年的294.83万人增加到了1982年的413.38万人,出生率从1964年的39.36‰下降到1982年的13.18‰,死亡率从1964年的10.52‰下降到1982年的5.67‰,但1980年以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两位数水平。1982年的“二普”数据显示,扬州市总人口抚养比为53.77,少儿抚养比为45.3,老年抚养比为8。对照国际人口类型划分标准,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均高于国际人口红利的标准值,所以将此前的阶段归为扬州市人口红利储备期。此阶段人口生产类型经历了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向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变后继续衍生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趋势。
2.人口红利窗口期。自1973年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扬州市生育率迅速下降,而生育率的下降导致了人口抚养比大幅下降。“二普”人口总抚养比为69,“三普”总抚养比下降了15.63点,“三普”到“四普”下降了14.6点,“二普”到“四普”近三十年间总抚养比下降了30.23点,下降幅度接近三分之一。虽然在1982年的“三普”时期,社会总抚养比略大于标准值,但是此时老年人口抚养比为8,远远小于标准值23。这标志着人口红利窗口将逐步开启。从“四普”数据看,社会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均小于国际人口红利标准值,尤其是社会总抚养比为38.77,远远小于国际人口红利标准值50%。因此,将“三普”到“四普”期间归为扬州市人口红利窗口期。在此阶段内,社会总抚养比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且下降的速度快,与此同时,少儿抚养比也迅速下降,而老年抚养比处于缓慢上升阶段,但依旧处于高少儿、低老年和高抚养比的阶段。
3.人口红利微利期。从“四普”以后总抚养比下降速度减慢,“四普”到“六普”仅下降了6.74点,总抚养比从“四普”开始一直保持在40%以下。从人口红利窗口期后,扬州市真正进入人口红利期。根据历次普查数据推算,第一个人口微利时期出现在1990-1995年间,至1995年扬州市总抚养比低于44,老年抚养比低于18,少儿抚养比首次低于25.5,全面进入人口暴利时期。所以1990-1995年扬州市处于低少儿、低老年、低抚养比阶段,但少儿抚养比仍然高于老年抚养比。第二个人口微利期将出现在人口红利末期,假设当前社会抚养比趋势不变,则扬州市老年抚养比将在2015年超过18.5,在2018年超过20,并在2023年超过23。所以将2018-2023年称为扬州市人口微利期。这个时期总特征为低少儿、低老年、低抚养比,但老年抚养比高于少儿抚养比,这个时期老龄化将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4.人口红利高利期。根据人口抚养比的变化趋势,将1995-2018年归为扬州市人口红利高利期。在这个阶段内人口总抚养比小于44,少儿抚养比小于25.5,老年抚养比小于18.5。目前扬州市正处于人口红利高利期。从扬州市“六普”人口年龄金字塔看,婴幼儿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在扩大,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最大,扬州市正处于人口红利期。
1.模型设定。为了更具体地分析人口红利对扬州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多大,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解释变量,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从业人员比重”为解释变量,运用OLS法进行回归分析。模型设定为其中Y代表人均GDP,X1为“出生率”,X2为“死亡率”、X3为“自然增长率”、X4“从业人员比重”。
2.数据选择。本文选择1978年至2010年统计年鉴的人均GDP、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从业人员比重通过全社会从业人员数除以当年总人口数得到,并对所有数据取自然对数得到相关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得到回归方程为
4.模型解释。通过回归模型,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1%,人均GDP会减少1.35%,如果从业人口比重增加1%,则人均GDP会增长5.87%。近几年扬州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负增长趋势,从业人员比重也处于上升趋势,所以人均GDP也呈现增长趋势。但是随着人口负增长趋势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从业人员的比重将在未来出现拐点,这个时候即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负增长,从业人员比重的下降也将极大地影响人均GDP,所以当我们预见这个趋势的时候,要未雨绸缪,及时采取相关政策延长人口红利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模型分析可知,人口红利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而人口红利直接与人口年龄结构有关,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主要通过消费、储蓄、投资和出口四个方面发挥作用。
1.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的影响。根据弗朗科·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得到一个结论:整个社会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比例会影响总消费与总储蓄。社会中的年轻人与老年人所占比例大,则社会的消费倾向就较高、储蓄倾向就较低;中年人比例大,则社会的储蓄倾向较高、消费倾向较低。即社会抚养比大则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就较高,储蓄倾向就较低。目前扬州市的抚养比呈现上升趋势,也就意味着扬州市未来的社会消费倾向较高,尤其是老年消费市场和儿童消费市场将会成为消费热点。
2.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的影响。人口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既包含个人生命周期的变化也反映了代际更替关系。从个人生命周期看,进入劳动年龄后,个人储蓄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如果总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大,那么这部分人的个人储蓄将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储蓄率,也减轻了他们所承担的赡养和抚育的经济支出,从而提高了家庭储蓄的比例。而储蓄是资本积累的重要来源,一定规模的储蓄才能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所以人口年龄结构会通过储蓄率来影响整个社会经济。
3.人口年龄结构对投资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对投资的影响,主要通过劳动力这个生产要素发挥效应。一方面随着老龄化的趋势,15-24岁组的大部分在接受教育,55-64岁组的在逐渐退出劳动力市场,随着退出劳动适龄人口的增加,全市的劳动力供给将会受到显著影响。另一方面年长劳动力的增加,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上都无法与青壮年劳动力相比,重新培训的成本将提高,从长期看,人口老龄化将对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
4.人口年龄结构对出口的影响。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目前更多的是依赖廉价的适龄劳动力成本,“人口红利”一度通过低成本的优势促进出口,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转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当劳动力资源不再源源不断,不再廉价,不再无限供给,我们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源。
扬州市目前处于人口红利高利期,但是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人口红利会逐步消失,虽然对于何时消失还存在争议,但未来将进入“人口负债期”是不可争议的事实。本文认为扬州市第二次人口负债期即“后人口红利期”将在2018年左右开始。至于“后人口红利期”对经济的影响,是正向还是负向,能否获得“衍生的人口红利”取决于扬州未来的经济增长方式、政策环境、资源环境等状况。因此,建议认真研究人口政策,注重改善人口结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改善就业再就业环境,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产业人口比,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整合资源,优化人力资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