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A对我国文献编目的影响

2013-02-15 06:10吴慧群
图书馆建设 2013年2期
关键词:编目著录检索

吴慧群

(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 上海 200444)

在网络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图书馆及其他信息资源的编目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字资源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纸质资源“一枝独秀”的局面。为了满足数字环境下数字资源著录、检索与描述的新要求,资源描述与检索(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简称RDA)作为新的书目著录和检索标准于2009年正式出台,反映了国际编目界的最新进展,同时也在国际编目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许多国家的编目专业人士纷纷对此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美国国会图书馆于2010年12月31日结束了RDA测试后的过渡时期,标志着RDA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RDA的制定、修订、发展与投入使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RDA主要是针对AACR2(Anglo-American Cataloging Rules,2nd Edition,《英美编目规则》(第2版))进行了修订。在此之前,AACR2一直都是国际编目界的主要规则,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编目工作都遵循AACR2的原则。那么AACR2为什么会被取代,AACR2与RDA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RDA的优势是什么以及RDA对我国编目工作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探讨,以便更好地掌握编目规则和国际编目界的新动态,指导日常的编目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1 AACR2概述

1.1 AACR2的产生与发展

美国图书馆学专家杜威首次提出了编目条例标准化和国家化。编目工作国际间的合作始于1908年英美联合编制的编目规则——《编目条例:著者和著名款目》的诞生。但是,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美合作制定编目条例计划也暂时搁置。战后,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以1961年颁布的《巴黎原则》为基础制定的国际编目规则——AACR(Anglo-American Cataloging Rules,《英美编目条例》)问世[1]。

随着文献数量急剧增加、类型多样化,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协会等都深感有必要对AACR进行全面修订,并开始着手成立联合筹划指导委员会。1978年,AACR2问世,联合筹划委员会声称,AACR2将会大大促进书目记录的计算机化,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检索需求[2]。AACR2继承了AACR的结构,不单凭文献类型,而是采用《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的格式,主要依据著者对文献内容所承担责任来选取编目的原则[3]。到目前为止,AACR2作为国际性编目标准,被许多国家的图书馆选为编目条例规则。除了英语之外,还被翻译成24种语言文字。据统计,根据AACR2所编制的记录已达亿万条,仅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就大约有4 800万条记录,单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600多位编目员在遵循AACR2规则进行编目工作[4]。但是,随着数字资源的大量出现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AACR2的局限显现出来,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

1.2 AACR2的局限性

AACR产生于传统的卡片时代,著录规则受限于卡片空间的大小,往往只关注单一记录的描述,而文献之间和记录之间的关系难以体现。尽管AACR2的编目规则在持续修订与完善,规则也日趋复杂,但是除了给编目员在掌握和应用规则上面增加难度之外,远远不能满足对多种电子资源的描述与揭示的需要。

1.2.1 著录基本原则与文献类型界定受到挑战

AACR2第一部分著录引言0.24规定:“著录的出发点是手头文献的物理形式,而不是作品早先已经出版的原始形式”[5],这是AACR2的基本著录原则,但是对当前网络环境下的电子资源已经不适用,因为存储在远程计算机上的电子资源不存在“手头文献”这一概念。另外,AACR2是基于文献类型著录的,不同的文献类型有不同的规则,但是对于新出现的文献很难界定其文献类型,如数字化地图[6]。

1.2.2 不能很好地描述当前的多载体信息资源

当前文献资源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载体呈现出多样性,如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多媒体资源等;同一主题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小说版、戏剧版、多媒体版等;同一主题有不同的存贮格式,如MP3、MP4等。在一个主题下反映出同一个内容的多种载体、多种存贮格式,是传统的资源著录规则无法解决的问题。目前,书目记录数据库中会出现同一主题存有多条记录的情况,由于数据占用了较大的空间,用户要经过层层搜索才可以找到相关资源,这样一来不但影响了读者的检索效率,也不能够很好地反映出资源的多样性。同一作品因为载体形态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书目记录。但是,就目前图书馆的编目实践来看,大部分图书馆采用的是“单一记录原则”,在数字化资源迅猛发展的今天,应该改变已有的规则[7]。

1.2.3 不能准确详尽地描述当前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资源

AACR2是1978年出版的,当时印刷型资料是主导,如此其显然不能适应动态多变的数字化资源著录的需要。目前学科门户资源类型已有90多种[8],但是AACR2中只有3种类型:电子数据、电子程序、电子数据和程序,不能够准确地描述电子资源的类型。AACR2无法完全掌握当前网络环境下数字化资源,也就不能对其进行详尽的描述与著录。

2 RDA对AACR2的继承与创新

正是由于AACR2的种种不适应性,RDA应运而生。RDA是以AACR2为基础,基于书目记录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Bibliographic Records,简称FRBR)和规范数据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Authority Data,简称FRAD)模型,为数字环境而设计,适用于图书馆目录用户和其他信息组织用户进行资源描述与检索的标准[9]。RDA继承了AACR2的大量文本内容,而不是重新编写,因为AACR2在25年的不断完善、修订历程中,融合了世界各国不同的编目思想,这一传统编目规则在今天仍然是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同时,RDA又在AACR2的基础上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与FRBR和FRAD联系密切

FRBR于1997年在IFLA(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会议上通过,最终研究报告于1998年正式发表。FRBR重新审视了书目记录对于各种载体和各种用户需求所发挥的功能,其目录功能是帮助用户查找、识别、选择和获取所需信息[2]。而FRAD是FRBR模型的延伸与扩展,定义了规范记录的概念模型,对规范记录中的相关数据提供了明确定义的结构框架[10]。

RDA是建立在FRBR和FRAD的概念模式下的,其内容结构安排也与FRBR和FRAD的概念模式相一致。FRBR和FRAD为RDA提供了基础框架,该框架支持对不同内容、不同载体资源的著录。因此,RDA不但适用于传统资源的著录,还适用于数字化资源的著录。

2.2 基于数字化网络环境的编目标准

网络化的编目环境需要网络化的编目规则。正是由于AACR2对当前数字化网络环境的种种不适应,RDA应运而生。因此,RDA的使用是基于网络的,其主要是一个网络产品,虽然也有活页印刷版本,但以网络版本为主。在其制定过程中,编目规则制定者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同时RDA作为编目规则本身,也是以联机形式发布的,这意味着编目规则可以提供联机指导。相对于印刷版本来说,RDA使编目过程更加简便、快捷,除了可以利用超级链接访问外,在线的RDA用户还可以浏览、阅读和评注其内容,为特定说明添加书签,甚至可以访问其他相关的编目工具。另外,如果编目员对编目规则不熟悉,通过联机工具就可以很方便地检索到所需要的编目规则[11]。

2.3 兼容性与国际性强

RDA的兼容性主要表现在:首先,RDA不但可以描述印刷型文字资料、图像、音像资料,还可以描述各种数字化信息资源;其次,RDA的编目标准与现有的国际标准保持兼容,包括业内行业标准和其他行业相关标准。RDA将记录数据和显示数据划分出清楚的界限,不论是ISBD(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iographic Description,《国际标准书目著录》)、MARC21还是DC(Dublin Core,都柏林核心)都可以适用;第三,RDA还适用于其他信息系统领域(如出版商适用的在线信息交换标准(Online Inforamtion eXchange,简称ONIX)),还可以与档案界、博物界的标准兼容[12]。RDA的目标就是成为各种类型与各种内容资源描述的唯一标准,不仅适用于图书馆界还适用于其他信息系统领域[13]。RDA的兼容性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从RDA名称的转换可以看到,RDA不再标榜“英美编目条例”,而是力求成为国际通用的编目规则。RDA是以英语为背景开发的,但也适用于其他语言环境。另外,为了不仅能适用于西方国家,而且能适用于全世界,RDA在规则的措词、实例的选择等方面都尽可能体现文化背景的多样性。从国际通用的编目规则到国际性规则的过渡,RDA已经做好了准备。

3 RDA对我国编目的影响

3.1 编目工作

3.1.1 中西文编目思想的融合与编目范围的扩大

RDA主要是以英语为背景开发的,其修订人员也主要来自于英语国家,那么其在中文编目环境中的运用,就必须要考虑到与中文编目思想融合的问题。在我国,不同的语种有着不同的编目规则,因而形成了分立式目录体系。虽然各个国家的文献编目都依据ISBD进行著录,但是由于文化差异,名称和主题标目也各有不同[14]。RDA致力于成为国际性编目标准,那么中西文编目思想如何融合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中文编目资源范围较狭窄,往往更多是对传统纸质文献和中文文献的编目。笔者建议,中文编目工作应更多考虑国际环境,在编目原则和方法上借鉴RDA,也应以FRBR和FRAD为基础框架,使中文编目工作能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实现对多种类型、多载体资源和其他语种的文献资源的编目。

3.1.2 设置编目规则修订的常设组织管理机构

编目规则的修订是一项繁重的工作,牵涉到各种类型资源与广大的用户,如果没有一个组织管理机构来统筹整个修订过程是难以想象的。英国、美国和加拿大在修订AACR2时成立了JSC(Joint Steering Committee for Revision of The Anglo-American Cataloging Rules,英美编目条例修订联合指导委员会)作为整个修订工作的常设组织管理机构。从AACR2的制定、修订到RDA的研制,JSC从探讨修订意见、提供与编撰方针,一直到最后颁布文本,都做了大量的组织、指导与协调工作,可以说功不可没。JSC的成功经验正是我们所需要学习与借鉴的[15]。在修订编目规则过程中,所成立的管理机构除了组织、指导编目工作外,还可以对RDA进行宣传报道,或组织编目人员进行RDA使用培训。更重要的是,这个管理机构可以成为规则修订者与用户之间沟通联系的渠道,在修订过程中,听取与采纳广大用户的意见,从而使最后投入使用的编目规则更能体现用户需求,满足用户实际需要。

3.2 编目人员

3.2.1 对编目员的职能与工作范畴提出新的要求

RDA定位于描述和检索所有资源,提供了有关数字资源和传统资源的编目规定,更加适应互联网环境。那么,作为RDA的实际参与者与具体落实者,编目员除了将RDA应用于实践外,还要考虑拓展自己的传统职能与工作范畴。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仍然是今天图书馆员职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16]。因此,编目员应积极拓展编目工作范畴,包括随着RDA的正式投入使用,积极探索RDA与中国编目规则的结合;随着编目对象的转变,RDA编目标准主要应针对电子文献资源、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和虚拟资源等;在RDA环境下,编目员不仅要会使用标题表和传统分类系统,也要懂得超文本索引及电子标志语言。另外,随着编目软件平台的更新换代,联机编目和编目外包呈扩展趋势,使编目员所习惯的传统编目流程不断更新,为此编目员要积极改变心态,积极走出编目室,与其他工作部门加强合作[17]。

3.2.2 培养和训练工作人员,密切注意RDA的动向。

由于RDA采用了FRBR概念模型作为理论基础,而FRBR和FRAD概念模型对于习惯传统思维的编目员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理解,这将导致编目员无法高效利用RDA这一新的国际编目标准。为此,国内图书馆可以通过相关课程培养和训练工作人员,以使其熟悉与掌握RDA的细则与流程。参与RDA制定的4个国家图书馆,也都合作参与了RDA的实施,其中就包括了对编目员进行培训[17]。笔者通过细读JSC网站的相关信息发现, RDA的实施是分为几个阶段进行的。因此笔者认为,相应的培训也应分为几个阶段展开。在新的信息时代环境下,编目工作者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新的变化。另外,JSC网站发布有关RDA的信息,包括发展、进展情况、其他常见问题等,并提供了RDA的所有草案、战略规划、各个阶段的重要会议文件等相关资源,因此编目工作者应不定时登录该网站,了解RDA的最新发展[18]。

3.2.3 RDA作为联机的工具有利于提高编目人员的工作效率

RDA是基于联机、互联网的编目工具,其规则可以被定制适用于特定的纲目或特定的任务,以便用于特定类型资料的编目。RDA允许用户联机添加注释,因此可以将规则解释以及机构的或者网络的政策与RDA联机数据库整合起来。另外,当编目人员面对不熟悉的编目格式时,使用RDA可以提高编目效率,即其可以通过联机工具检索所有被编目资源所需要的规则。同时,RDA还可与厂商产品整合,从而改进与提高编目员的工作流程与绩效。

3.3 用户——“用户至上”

《国际编目原则声明》将“用户的便利性”确定为最高原则。这里的“用户便利性”指的是,在对著录以及用以检索的名称的受控形式作出抉择时应该考虑到用户[15]。RDA的三年战略计划旨在建立一个基于数字世界的各种资源内容、载体描述和检索的新标准,能够指导用户发现、识别、获取满足信息需求的资源。RDA的结构是基于FRBR和FRAD概念模型的,使用了FRBR实体,使得人们可能在目录中聚集关于同一题名的信息,设计出更好的显示,以帮助用户查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

研究表明,多数读者将目录视为检索工具,对于目录中最常用到的著者、题名、版本、出版者等,其习惯上会首先用题名和著者检索;读者希望通过目录就可以帮助他们筛选信息、区分和选择图书;大多数读者喜欢简略型的目录,因为其容易使用且检索速度快等[14]。目录是为实际需要而存在的,读者的期盼与读者行为正是编目员改进编目工作的重要依据。2006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标引与编目专业委员会制定了《中国图书馆编目工作原则声明(草案)》(消除编目实践差异,探求编目原则——中国图书馆学会标引与编目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纪要),确立了3项原则,即标准化原则、统一化原则和用户至上原则[19]。其中更是把“用户至上原则”视为最高原则,因为标准化和统一化的最终目标都是为用户服务。RDA从筹划之初便优先考虑用户的需求,重视用户的需求。因此,使用RDA标准进行编目,能够更广泛地为用户服务,满足用户需求。

4 结 语

编目标准的每次改革和前进都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知识的精度和准度,也是图书馆为更广泛的读者提供高层次服务的基础。作为数字环境下的国际性编目标准,RDA超越了以往所有的编目标准,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需要。它适用于对数字环境下数字资源以及多种载体资源的编目,具有灵活性、易用性和适用性等优点。同时,RDA不仅仅限于图书馆的编目,而是适用整个网络环境、整个信息领域系统。RDA更为强调“用户利益至上”的原则,强调目录的使用者是广大用户,并帮助用户查找、识别、选择和获取所需信息。鉴于RDA的种种优越性,其将有助于我国文献编目工作的发展,提高编目效率。

[1]Duszak T.Goodbye AACR2rev,Hello RDA:The New Cataloguing Code[J].The Catholic Library Word,2006 (4):198-199.

[2]张秀兰.RDA对其他国际编目标准的继承与发展[J].图书馆论坛,2011(6):219-224.

[3]英美编目条例[EB/OL].(2012-05-30)[2012-06-05]. http://baike.baidu.com/view/1072274.html.

[4]吴 跃.AACR2与RDA的联系及在图书馆著录部分的区别[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0(4):77-83.

[5]Jean H, Crystal G.The Priciples and Future of AACR[M]. Ottarva:Canadian Library Association,1998:180-213.

[6]刘素清.电子资源著录:AACR2第9章修订情况简介[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3(3):74-78.

[7]单晓红.RDA:未来的资源描述规则及其发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7(8):144-148.

[8]陈丽萍.学科门户资源类型组织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5(11):34-37.

[9]杨莉萍.美国国会图书馆RDA服务实践所感[J].现代情报, 2011(11):75-78.

[10]Joint Steering Committee for Development of RDA.Incorporating FRBR Terminology and Concepts[EB/OL]. [2012-06-06].http://rdajsc.org/rda.

[11]吴丽杰.数字资源环境下资源描述与检索的新标准:RDA探析[J].图书馆学刊, 2011(10):42-45.

[12]朱 虹.RDA新著录标准之利弊探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2(1):52-54.

[13]英美编目条例联合修订委员会RDA 2005-2008战略计划[J]. 张秀兰,译.新世纪图书馆, 2008(5):102-103.

[14]高 红.RDA标准理念对我国文献编目工作的启示[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8(1):65-69.

[15]王绍平. RDA与中文编目规则[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1(2):9-15.

[16]肖希明, 宋琳琳, 水 亮, 等.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图书馆员职业竞争力:来自图书馆员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 2008(1):17-21.

[17]霍艳荣.浅议编目员如何应对RDA的到来[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2):66-68.

[18]Joint Steering Committee for Development of RDA[EB/OL].(2012-06-01)[2012-09-08] .http://www.collectionscanada.ca/jsc/rda.html.

[19]王松林.消除编目实践差异, 探求编目工作原则:中国图书馆学会标引与编目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纪要[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7(1):42-44.

猜你喜欢
编目著录检索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的授权影印书规范著录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