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睿
在赴美培训学习期间,对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主题考察,了解了洛杉矶市市政建设和城市管理现状,和当地管理人员、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学习体会美国大都市的城市建设管理先进经验。笔者认为美国大都市城市管理的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洛杉矶位于美国西岸海滨,作为美国的第二大城市,既有全世界知名的文化和教育产业,也是美国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电子科技发达的最大基地,可谓产业行业繁多,城市管理难度巨大。但是,洛杉矶城市风光秀丽,环境秩序井然,绿化景观优美,让人们感觉非常舒适,这得益于洛杉矶拥有非常完善的城管法律体系,公众能够自觉地参与到城市环境维护工作中。总结其城市管理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特点:
美国首先在国家层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各类法律体系,同时,各个州又依据国家法律,结合自身特点,进一步制定了更为详细、更易操作的法律细则。城管法律体系的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制定时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明确了执法主体、执法流程,并对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规定。为避免法律不适应现实需要,在制定法律法规之初,政府就通过报纸、网络等形式,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并积极采纳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二是执法者执法规范。美国设立了非常详尽的执法流程,明确了执法主体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并且非常注重对执法者的管理和培训,确保执法人员熟知法律条款,在执法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三是法律法规宣传到位。政府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形式,广泛宣传各类法律法规,及时公布和居民息息相关的城市规划、建设方案等信息,引导人们积极参加城市的建设管理。
美国政府的机构简单,公务人员少,政府的权力也相对较小。对于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美国政府更多的是和市场合作,吸引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政府的精力主要用于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并监督、规范和协调企业的行为。政府和市场合作的方式主要有政府出资招标企业管理、政府协调企业出资管理等。
美国城市管理最显著的特点是公众参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广泛参与。参与城市管理的相关利益者众多,既包括政府和各类社会团体等机构,也包括社会志愿者、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等个人。参与的范围也很广,包括路灯、各种管线、绿化等市政设施的管理,也包括流动摊贩等市容秩序的管理。二是全程参与。民众对于一项城市管理的事务是全程参与,从发现问题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再到措施的实施及实施后效果的评判,民众都全程参与。参与的关键是对决策实施效果进行评判,总结成功经验,指导日后工作。三是参与方式多。美国常用的公众参与方式是通过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及网络等新媒体公开征集意见,通过投票的形式进行决策,同时,也将听证会、辩论会等传统方式进行进一步优化,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各项事务。
盐田区地处深圳东部海滨,依山傍海,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近年来在城市环境建设管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获得华南首个“国家生态区”称号,2012年度,在全市市容环境考核中连续四个季度综合排名第一,实现“鹏城市容环卫杯”竞赛“九连冠”。2013年年初,盐田又定下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标。如何借鉴洛杉矶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提高盐田城区建设和管理水准,建设国际一流的城区环境,笔者浅谈几点建议:
把城市管理的“关口前移”,在思想上要着手解决普遍存在的“轻规划、重建设、轻管理”现象,进一步提高规划对建设、管理指导重要性的认识。美国的城市建筑在外观、色彩、高度等方面和谐统一,城市绿化简洁明朗,道路两旁公共绿化和居民庭院内的绿化修剪整齐,生机勃勃,园林景观整洁美观,充分说明美国在城市建设方面是有规划的,而且能够严格按照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目前,国内城市规划存在随着行政首长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往往一任市长一个决策,导致城市建设缺乏连续性,城市风貌难以持续。对比两个国家的做法,要想使一个城市的环境能够按照固定风格持续提升,必须充分重视规划在园林绿化等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方面的指导作用。另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还应该充分尊重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比如城市规划建设方案要公开征集公众意见,并积极采纳合理建议,城市建设要坚持抓好质量管控,确保建设效果便民、利民。通过引导市民参与城市规划等具体事务,激发市民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热情,推进社会的总体进步和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为“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打下环境基础,创造人文氛围。
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必须建立起科学的城管法律法规体系。城管法律法规体系应该从国家到地方,通过制定全国统一的法典和适应各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加上市一级制定的一般性规范文件,形成一套完整的城管法律法规体系。城市管理必须“有法可依”,保证城市管理工作又快又好地发展。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完善,适应新的形势。对于深圳而言,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应该是比较完善的,从城市道路维护、环卫保洁、绿化管理到市容秩序管理,都有相应的规范文件,用于指导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但是,相关法律条款也有与现状不相适应或相互矛盾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消除盲区,缓解不同法规之间的抵触和矛盾。
要把传统的以政府为单一主体的城市管理转到政府主导、社会、企业、公众多元主体参与的现代城市管理上来。通过建立各主体间的合作、协商、伙伴关系,促进各方利益的协调,实现城市管理的长效化。一是在城市管理理念上,引进美国公众参与的理论与方法,深化与发展“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思想。二是从较易入手且与市民密切相关的领域入手,例如在规划建设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广泛引入公众参与,在环境治理上注重发挥公众的参与等。三是政府要创造条件,引入市场机制,委托企业和社会团体负责城市管理日常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出资,市场化运作方式,公开招标由专业公司负责城市管理的日常工作,比如城市路灯、道路、绿化维护和道路保洁。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培育非营利组织或社会中介组织,把一部分政府职能进行转移。比如对专业公司维护质量的考核与评价,可以委托授权给社区、义工组织等机构和团体负责。四是政府要明确城市相关利益者的概念。对于一项城市管理事务而言,相关利益者既包括政府,也包括辖区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如何让大家全部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政府需要积极培育各类社会团体和组织,让这些团体和组织成为社区自治的有机体,采取听证、旁听议政、征求建议等方式,广开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言路,扩展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积极采纳各种合理的建议和意见,通过广集民意,吸纳民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五是要逐步做到让公众全过程参与城市管理,即城市管理“让人民知、让人民定、让人民管、让人民评”。不仅让各界知晓政府计划实施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事项,而且让各界参与决策。比如公园建设和改造方案,就可以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并落实到改造方案中。还可以定期邀请市民参与城市执法过程,让居民充分感受到执法的难处,从而理解城市管理工作的不易。最后,参与监督和评价。科学决策贵在落实,决策落实贵在监督和实际效果。六是通过立法或有关部门的建章立制,保障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基本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