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体育生态发展之价值与路径探析

2013-02-15 02:45
体育科学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生态化居民文明

冉 明

(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上海 200240)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种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质的提升与飞跃,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1-3]。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必须以生态文明为指针,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努力实现全民族身体素质与文明素质的同步提升。

1 生态文明、体育生态文明及城市社区体育生态文明之内涵

1.1 生态文明

“生态”(Eco-)主要是指生物生存的环境及于各环境要素之间形成的生命物质系统。现代生态学的发展使人类生态环境从自然环境扩展至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因此,“生态”不仅指生物与环境要素的关系,也扩展至社会、文化与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生命物质系统。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4-5]。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来着,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1.2 体育生态文明

基于生态一词的定义,体育生态文明是指以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体育为主体,相对于主体并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种种物质实体或社会、文化因素的和谐共生、良性发展。达成体育生态文明的标志是:体育活动中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相关主体和谐共生、共同发展,人们通过和谐、自然、生态的体育活动达成身心两健之目标,从而形成健康、和谐、文明的体育生活方式[6-9]。

1.3 城市社区体育生态文明

结合体育生态文明和社区体育的概念,笔者认为,城市社区体育生态文明是指在社区体育活动中,活动主体普遍具有生态意识和生态知识,以对最大化、可持续利用资源为行动指南,以和谐、发展为主导理念,使社区体育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相互协调、共生共融、和谐发展。自然性、持续性、文化性、社会性是城市社区体育生态文明的特点。从文化学分层理论来看,社区体育生态化包括物质层面(外层)、社区人的体育活动行为方式及组织制度(中层)、社区人的体育价值观念(内层)等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共同影响着社区体育生态化的建设。

2 城市社区体育生态发展之价值

从宏观层面而言,城市社区体育生态发展的目标就是通过体育活动最终在城市居民中树立“生态文明观”,进而为城市生态文明的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城市工作的重心逐渐向社区下移,作为城市细胞的社区,正逐渐显示出在整合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阵地方面上的优势。随着城市社区体育的生态化发展,社区体育本身具有自然、社会、人文等属性,一旦广泛开展,能够引起各方关注,这些优势对于改变人们传统的体育意识,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从微观层面而言,社区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和社区文化服务的组成部分,对于体育发展和社区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体育社会化和生活化发展的核心。社区体育作为群众体育的坚实基础,在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开创了社会体育发展的新模式。但是,在当前建设生态城市形势下,社区体育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达到与时俱进。综述部分专家和学者研究可见:社区体育资源短缺;参加社区体育的人群中老年人居多;社区体育的规划缺乏整体性;健身环境的构建缺乏保障性;社区体育形式单一,缺乏多样化;社区体育服务的人力资源缺乏;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制约了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所有上述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新时期社区体育的内涵和功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居民在锻炼的方法和手段上缺乏科学性、环保性和持续性;人们对社区体育促进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作用重视程度不够。

生态社区体育的提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新思路。在社区体育本质方面,生态社区体育强调的是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整体动态和谐;在社区体育的规划方面,注重整体性、合理性、环保性和可持续性;在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方面,坚持健身手段的科学性、健身群体的普遍性、健身器材的生态性、健身的持续性等。因此,城市社区体育生态发展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社区体育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是未来社区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大力推进社区体育的生态化建设,不仅可以提升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与体育参与意识,从长远与宏观视野看,这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必要基础[10]。

3 城市社区体育生态发展之路径

要达成城市社区体育的生态发展之路,就要求城市社区的设计与规划者,要具有更加长远的设计目光和更加“生态”的规划理念,科学地将体育元素融入社区建设与发展之中,将城市社区体育中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理顺,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动态和谐。从具体的操作路径来看,要实现城市社区体育生态发展之路,必须以社区体育环境、社区体育活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生态化建设为重点,以点带面,分层发展,逐渐实现城市社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3.1 建设生态化的社区体育环境

在社区体育自然环境的生态化建设方面,首先,规划是关键,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规划[11]。即在社区建设的初期应根据社区的总体概貌,划拨出一块适宜的场所,作为居民未来的主体体育活动空间,场地要求尽量处于社区中心,场地开阔、远离闹市场所和城市街区,减少附近污染的侵袭。其次,建设是核心,在后期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活动区域的绿化建设和场地清洁工作,达到绿化面积适宜,场地环境质量优的目标。再次,维护是重点,不仅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场地维护与清洁,而且还要加强健身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强调居民以身作则,保护好自己身边的环境。

在社区体育社会环境的生态化建设方面,第一,定期开展体育知识讲座,发挥体育宣传栏的作用,普及居民体育文化知识和生态健身知识,营造体育文化氛围。第二,加强体育活动制度的建设,坚持有章可循,规范居民体育锻炼的行为。第三,有组织地定期开展大型集体体育活动,要求体育活动对象覆盖面广,活动内容体现特色,活动效应大,展示居民精神风貌,并形成传统。通过人文环境的建设,形成良好的社区体育开展的秩序,规范社区居民体育行为,培养居民生态体育认知意识、环保意识和健身意识,最终达到提高社区居民参与锻炼的能力和动力的效果。

3.2 组织生态化的居民体育活动

城市社区生态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应提倡科学化、集体化、环保化和可持续化。第一,在活动的组织上,应充分发挥体育社团和体育组织的作用。体育社团和体育组织是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大家庭,是社区居民的代表,居民通过参加体育社团和组织,促进彼此之间更好地交流,形成融洽的氛围,激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第二,在活动内容上,要求运动项目设置合理、难度适中,适合大多数人群,选择的运动项目应体现文明化、娱乐化、大众化、经济化和时尚化,例如广场舞、太极拳(剑、扇)、踢毽子、球类运动等。第三,在活动形式上,提倡集体活动为主、家庭参与和个人参与并举的多元化活动形式,从最广泛的层面动员居民参与。

3.3 构建生态化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构建生态化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要以保障居民娱乐生活的健康为目的。

第一,完善居民体育文化旅游服务体系。以自然景观、地域民俗、体育活动相结合为主要内容,构建自然景观游览→民俗风情展示→文化活动欣赏→体育体验的套餐服务模式,满足城市居民的节假日休闲游。民族旅游地区要根据地域文化和自然资源特色,设置相应的旅游线路,每条线路要明确旅游主题,采取套餐式服务,即每条线路设置数量不等的服务站,每个站点安排相应的服务内容,满足民众不同喜爱。线路的设置和内容的安排要合理而丰富,要始终做到自然景观和体育文化有机结合。

第二,完善市民休闲服务体系。要把民间体育活动和户外拓展运动相结合,充实到休闲服务活动体系中来,构建游艺式休闲服务模式,服务城市居民周末休闲游。要选择一些便于组织和便于参与的民间体育游戏项目,通过体育游戏互动、游乐,促进参与者之间沟通、培养感情、提高团队意识和运动精神,从而提升居民对体育活动的持续参与率。

第三,完善体育社团管理,提升居民体育社团服务水平。民间体育团体要以居民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成立各种体育文化表演队、体育文化研究院。以会员制形式招募社会人员参与,共同管理、共同运作,构建科研、教学、训练、表演、比赛于一体的居民体育服务体系,如为城镇居民健身爱好者提供教学训练服务,为城乡居民节庆喜事、社区重要活动、公司企业庆典等社会活动提供表演服务等。同时各民间体育社团要建立自己的服务网站,通过网站,提升自身的平台和视野,打造良好的服务形象。政府部门要充当服务联络员,既引导民间社团的发展,又要建立服务信息渠道,为它们提供服务信息来源,扩大服务需求。

[1]胡小明.生态体育[N].羊城晚报,2005-09-24(8).

[2]李建国.上海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模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4):26.

[3]唐纳德·L·哈迪斯蒂.生态人类学[M].郭凡,邹和,译.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87.

[4]彭杰,陈东岗.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定位与管理体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3):11.

[5]邓跃宁.体育生态学的创建[J].体育学刊,2002,9(6):5-7.

[6]陈融,陈如桦,林远,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化运作的机制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21.

[7]查建芳,洪国武.社区体育生态化的内涵与特点[J].长江大学学报,2010,7(3):384-386.

[8]宋杰.社区健身环境评价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4):23.

[9]曾庆欣,侯杰.社区体育生态化指标体系的构建[J].人民论坛,2010(32):196-197.

[10]谢雪峰.曹秀玲.我国体育生态研究现状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1):1-5.

[11]余谋昌.生态文化的理论阐释[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6:5.

猜你喜欢
生态化居民文明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请文明演绎
石器时代的居民
漫说文明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