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肩”壶的艺术

2013-02-14 18:57刘蓉萍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3年6期
关键词:骨肉借代圆润

刘蓉萍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文化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及茶文化的精华,对紫砂壶造型的创造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在数十年的紫砂从艺生涯中,笔者也一直在紫砂的艺术道路上不断攀爬前进。历数紫砂的器形,我所爱者,皆为骨肉之感之紫砂器,这是一种对艺术的偏爱和情有独钟。

《阳羡名壶赋》中有“美人”、“西子”此二者,在紫砂器型中,就是指的美人肩、西施乳,都是借鉴女性身体的部位来作造型的。就拿经典传器西施乳来说,以紫砂器独特可塑性来描绘美人之乳的圆润饱满,丰满者称贵妃,玲珑者为西施。而本文笔者特意以美人肩来阐述,正是源于美人肩那灵动神韵,骨肉之感。而将似乎没有变化余地的紫砂造型再创神奇,也是源自笔者对美人肩新的理解。

美人肩在现实中指称很窄很女性化的肩膀,俗称溜肩、斜肩、削肩。中国古典美学里,女人以削肩为美。《洛神赋》云:“肩若削成。”如果你见过敦煌壁画那满壁风动,天衣飞扬的美人,或许就该明白美人肩的灵动、柔美和力量之感。一般将女性特征提炼成壶形,或者将女性衣装纹饰、线条借代为服饰壶。

清代文人朱彝尊就有一首专门描绘美人肩的词《沁园春·肩》其中以“ 纨质停匀、望中疑削、染处恒垂、记量成尺六、难增分寸”作描绘,从细节骨肉等等各方面作细而入微的刻画。提到肩部的曲线美,不能不提到肩峰。也就是《美人肩》的线条艺术的来源,对于女性而言,肩峰所喻示的是女性的曲线美,只不过在壶形中这座山峰更为和缓、圆润,比例合度罢了。重点在于展现紫砂壶的线条之美。

自古“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美人”意象多次出现,而文人学士对此浮想联翩,常以诗文借代,借美人抒发自己的情志,抒发感慨,或者怀才不遇、可遇不可求的失落之感。传统文人因受理教、道德束缚,常常隐喻之体态妩媚多姿,又极爱慕,凭借文人雅士的心灵,加上匠人手巧,就使得紫砂这种泥性的陶瓷制品作借代,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明朝惠孟臣的乳顶壶,艳而不妖,曼生亦高雅因见少妇依门喂婴,而牵情丝,方成乳瓯壶。原来,皆是文人风流爱美,将不可明示之情以一壶尽化之,或养生之道,或阴阳之理,尽在此间风情别样。

同一种器型在不同的紫砂艺人手里能够表现出不同的神韵来,《美人肩》壶制作难点在于,如何手工打造出壶肩的线条,合乎美人肩线的柔美怡人的情态,以及盖面和壶身之间的过渡,故此为《美人肩》壶的难做之处,却也是壶之美的体现之要点。

《美人肩》壶以修长圆润见长,自盖顶向壶身弧转,上宽下窄,曲线灵动巧妙,整器以古代美人的肩线及丰腴美妙的曲线,幻化出动人心弦的壶形,若削肩而立的唐代宫廷美女的雍容华贵,又似大家闺秀的丰姿绰约,美丽妖娆,削肩立骨,造型饱满圆润,描绘了一幅肥美丰润的唐代仕女图,大方得体。

观此形态,结合唐代各个时期的飞天美人图,也许能够心领神会,流和鋬的处理,就似那掐着腰,翘着兰花指的贵妇人,长袖善舞,舞姿飘逸灵动,不同角度观看姿态和意境,风格和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嘴,把纤巧精细,流嘴弯折向上于壶身中部接出,耳把细长,骨骼清高,身桶硬朗,壶盖为嵌盖,顶部起伏而隆起,珠圆玉润的滴钮,整器造型不拖沓,别有刚强内在,形神气韵富有美人之风雅。色泽朱红略泛桔光,温润透明质感之佳。

《美人肩》壶主题与形式统一,全器光素简洁,比例协调,以体现圆润的壶身为主,利用壶身匀滑自然的肩线,肩部略为突鼓,窈窕秀美的壶身,漂亮匀称的壶肩,肩项及腹,骨肉匀亭。精巧的全手工技艺,壶盖与壶身仿佛合为一体,内盛香茗,如软玉温香,不啻掌珠,赏心悦目,颇具风韵。

[1]《阳羡砂壶图考》李景康、张虹,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2]《阳羡砂器精品图谱》 赖福来 台北淑馨出版社 1985年版

[3]《紫砂茶壶的造型与鉴赏》 钱剑华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猜你喜欢
骨肉借代圆润
初识借代手法
说借代
颤抖
一手掌控的餐具
借代句
Roll with it
最香不过贴骨肉
生活
运动场上夺金牌
The Roles of Culture in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