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铁路局经济责任审计新模式

2013-02-14 17:38:21
铁道运营技术 2013年3期
关键词:基层单位审计工作领导

文 璐

(南宁铁路局审计处,会计师,广西 南宁 530029)

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都高度强调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对领导者的监督,把治理腐败作为治国的一大举措。为此,南宁铁路局把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为加强干部管理、防治腐败和提高企业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铁路作为国有运输大动脉,长期以来把运输安全放在第一位,为保安全,基层站段领导经常会突然变动,而往往一次变动会同时涉及到几个甚至更多的基层站段领导,并且要求“令到人走”。同时,以安全运输为目标的运输企业在人力资源使用过程中,出现不相协调的情况时必须立即做出调整。因此,在审计人员有限,审计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难以应付这种批量的人事变动带来的挑战,无法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先离任,后审计”的模式也存在处理难度大、审计结果未能充分运用等弊端,最终导致审计评价失去客观和公正。因此,探讨如何以有限的审计资源在铁路运输企业人事管理模式下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职能,以达到以审代防,促进企业管理及干部管理的双重目的就显得十分必要。

1 原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集中审计工作量大且缺少日常监督南宁铁路局基层单位领导任职时间短的一年半载,长则3~5年甚至更久。在几年的任职期内,人事或干部管理部门不下达经济责任审计委托,只有在基层单位领导任职期结束调离时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委托。基层单位领导的调整往往具有临时性和批量性,当审计委托集中在某一时段,而且委托人数最多时达8~10位,审计力量就明显不足。审计部门为了完成审计任务只有加班加点,在审计人员的配备上也难于精挑细选,很难满足经济责任审计要求的深度、广度和质量,审计风险随之上升,而审计质量却随之下降,这直接导致审计评价的不客观,甚至出现不公正。有违审计评价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宗旨,最终也将导致审计结果的不真实,影响对基层单位领导的考核和任用。另一方面,由于在基层单位领导任期内未对其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其经济问题未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和反映,待离任时再进行审计,一旦出现重大问题,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较大,也会给国家和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可谓为时晚矣。同时,也会因为对这些基层单位领导缺少平时的审计监督,使其在经济违法乱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最终可能会毁了这些领导干部。

1.2 实行“先离后审”存在风险“先审计,后离任”是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充分利用审计结果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从原有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看,都是“先离任,后审计”。这种任期终结的审计方式导致审计的预警功能和时效性差,不能及时了解被审计干部的情况,不能把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难以防患于未然,难以与干部的任免相同步,在一定程度上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干部任用考核上失去了积极的作用。

1.2.1 审计处理难度加大 在原有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下,审计一旦发现问题要进行处理时,应承担责任的领导已调离,不能代表原单位接受执行,而新任领导则认为所查出的问题属于前任领导的责任,不愿接受审计处理、处罚,不积极进行审计整改,特别是涉及到新任领导任期内相关生产和经营指标调整的处罚,很难真正的落实到位,最终导致审计流于形式,审计的权威性受损。

1.2.2 审计结果未能充分运用 “先离后审”使得审计行为滞后,当审计结果出来时,被审计的领导已经在新的岗位上从事领导工作,如果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有必要对该领导的任职重新考虑时,牵扯的面无疑会比“先审后离”大得多,也给人事部门的工作造成负面的影响。先离后审、审而不用、审用脱节,使审计末能真正成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依据,导致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流于形式。

2 新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做法及特点

南宁铁路局审计处日常开展的审计工作主要有基层站段的年度经营业绩审计、局附属单位和多经企业的年度财务收支审计、其他专项审计以及审计调查工作。上述审计工作在年初以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的形式下达,可将现有审计资源有计划的进行安排。而经济责任审计只能根据人事部门下达的审计委托书进行,无法预先计划,造成审计工作的被动。因此自2010下半年起,南宁铁路局审计处尝试采取一种新的审计模式,即将经济责任审计与日常进行的经营业绩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结合起来,在进行经营业绩审计或财务收支审计的同时,对单位领导人员进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分段进行。经过2年来的实践证明,采用新模式大大缓解了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突然增加造成审计资源不足的矛盾,提高了审计质量,降低了审计风险。新的模式与原有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相比更加灵活,使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常态化,体现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本质要求。

2.1 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有机结合在新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下,基层单位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再是被动的等待委托,而是化被动为主动,将该项工作与年度其他审计工作较好地结合起来,在进行其他审计工作时,根据当时审计人员、审计手段等审计资源情况灵活进行安排,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达到审计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2.2 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在新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下,将离任时一次性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分段进行,变事后一次监督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及时发现并纠正被审计单位领导者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第一时间提出审计建议,在被审计单位领导任期内,审计问题能得到及时整改,使得审计对权力的监督工作常态化。

2.3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分段进行任中审计是将对基层单位领导干部的整个任职期间实行分段审计的一种方法,分段进行审计解决了“先离后审”的矛盾,体现经济责任审计的本质要求。通过将任中审计与其他审计方式的有机结合,既可以避免审计任务过于集中,又可以解决“新人不管旧事”的问题。在以往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下,当审计结果出来以后,被审计的领导人往往已经调离原单位,容易导致审计结果执行难的问题。执行任中审计模式后,这样的问题已经不复存在,被审计的领导本身就能代表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结果,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作用,较好地解决了“先离后审”中存在的审计决定执行难的问题。任中审计与其他审计形式相结合是合理利用资源,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与审计工作质量、充分利用审计成果的有效方法。

3 新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取得的效果

3.1 缓解了人手不足和监督滞后的问题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与经营业绩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等其他审计模式结合起来,可以分担任期结束之后一次性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量,能够改变在原有模式下审计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量无法掌控的被动局面,也不会由于自身模式的转变影响到组织人事部门的工作。每年初根据年度经营业绩和财务收支审计的工作计划,便可以同时进行相应的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计划,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这样基本上解决了由于突发性、批量性进行离任审计工作而造成人手不足,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问题。2010年以前,审计处每年完成的审计项目数量在40个左右,而实行新的审计模式后,在不增加审计人员的情况下,每年完成的审计项目数量达60个以上。另外,由于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以后,如果存在问题也就能提前发现,前移了监督关口,提前防范,避免了“秋后算账”和任期终结时因处理难而影响时效的问题。

3.2 降低审计风险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要求高、内容涉及面广,不仅是对“事”的审计,更是对“人”的审计,相对于其他形式的审计其风险也较大。因此把任期终结的事后审计,变成预防性、控制性与总结性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审计,有利于审计部门对前两个阶段(事前、事中)审计掌握主动权,合理安排审计人员和审计时间,从审计人员中“精挑细选”。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配置合适的审计人员和安排适当的审计时间,这样必然会提高审计结果的质量。2010年实行新模式以后,2011年及2012年查出的违规违纪金额均比以前一年度提高30%以上,提出的审计建议也全部得到被审计单位的采纳。另外,任中审计与日常审计平行实施,能够在不多耗费审计资源的情况下,为离任审计作好前期铺垫,从而提高离任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也为组织人事部门随时提供干部考核资料,这也符合“先审后离”的经济责任审计原则,较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与服务的职能作用。

4 结束语

经济责任审计新模式的实行,确实解决了离任后一次性审计的诸多弊端,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探索不同的审计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被审计单位领导任职期较长,存在最终离任审计人员与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人员不同的情况,因此对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情况的资料保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备最终离任审计时加以利用,做出完整客观和公正的审计评价。相信在不断探索新的审计模式和方法中,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会不断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基层单位审计工作领导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消费电子(2022年6期)2022-08-25 09:48:22
淮委领导看望慰问治淮一线和基层单位职工
治淮(2022年2期)2022-04-01 05:30:18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单位政工人事工作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50
淮委领导看望慰问治淮一线和基层单位职工
治淮(2019年2期)2019-03-15 01:07:36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基层单位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
兰台内外(2017年5期)2017-06-06 02:24:14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军工文化(2017年1期)2017-03-14 10:11:20
领导致辞
印刷经理人(2016年9期)2016-12-20 16:02:55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