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行知故事,悟育人艺术

2013-02-12 07:34
中国西部 2013年21期
关键词:糖果陶行知小孩

陶行知,这位世人敬仰的人民教育家,毕其一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纵使时间已经进入21世纪,但他卓越的教育思想依然熠熠生辉。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重读陶先生的教育故事,可谓感慨良多,受益无穷,从中感悟到一些育人的方法和艺术。

“甜蜜”批评,忠言不必逆耳

教育家陶行知将捣蛋的王友叫到校长室,没有厉声训斥,先掏出一块糖果:“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一会儿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捣蛋孩子流着眼泪后悔莫及。陶行知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送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

在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有时难免要批评学生。经常能看到同事对“犯事”的学生火冒三丈、大声斥责,而每当此时,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都会表现出顺从的样子。可事实上,作为老师,我们非常清楚这种批评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有时还会适得其反,甚至容易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

重读“四块糖果”的故事,让我深深地懂得,作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班主任,在做学生工作时,不要轻易去批评学生,因为你看到的或者听到的不见得是事情本来面目。即使经过调查询问,明白了来龙去脉,一定要批评某个学生,也要合理地掌握批评的时机以及针对性。不妨学学陶行知,来一次“甜蜜”的批评,因为要让你的批评发挥效力,就必须让学生明白其错误所在,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就如同陶先生指出的那样,“教育者不是查房间,管请假,记大过,发奖品就算了事,他们最大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参与现代人生切要的生活,于一举一动前能下最明白的判断”。反思自己在以往的工作中,有太多随意和不经意的批评,现在想想,真的非常惭愧。今天的科技已经能做到良药不再苦口,那么,班主任老师能不能做到忠言不必逆耳呢?

“人本”关爱,欣赏激生智慧

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说她的孩子把一块新买的金表拆坏了,她非常生气,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陶行知听了,连连摇头说:“哎呀,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接着,他又亲自到朋友家里,把那个小孩请出来,带他到修表店去看师傅修表。他们站在修表师傅身边,看着他把表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着他一个个装起来,再给机器加上油。用了一个多小时,花了一元六角钱修理费。陶行知深有感触地说:“钟表店是学校,修表师傅是老师,一元六角钱是学费。在钟表店看一个多小时是上课,自己拆了装,装了拆是实践。做父母的与其让孩子挨打,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功夫,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赶走和打跑。”

我们不知道那个小孩后来有没有成为“瓦特”“爱迪生”式的发明家,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一定会保持非常强的求知欲。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只有这种天性得到尊重与保护,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才能被激发。但好奇心重的孩子在行为上有时难免“出格”,这就需要老师能真正地以人为本,予以真诚的包容和欣赏,并适时加以引导。然而当下的某些学校,为了所谓的“严格管理”,学生的行动、坐卧都得有一定的规矩和标准。偶有学生逆反,班主任老师就会理直气壮或是苦口婆心地进行教育,动辄“学校、老师再怎样也都是为你们好”云云。是的,我们毫不怀疑,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是真诚的,但正如陶先生所言,“教育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老师“爱,还要会爱”,要学会以心换“信”、以情激“勤”。模式化的应试教育何时才能解答陶行知之问?需要每个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深思。

“低位”倾听,尊重化解心结

抗战时期的一天,陶行知去一所流亡小学,只见学校的老师都跑了,孩子们自动地组织起来把学校维持下去,他深受感动,写了一首诗称赞道:“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他把诗念给学生们听,大家都很喜欢,但其中有一个孩子却提出了批评,说:“你这诗不符合事实,你说大孩自动教小孩,大孩‘自动’,难道小孩就不自动吗?‘大孩教小孩’,小孩就没有教大孩的?如果真的只是‘大孩教小孩’,那么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孩子的批评使陶行知吃了一惊,忙说:“对,对,应该改正,只改一个字就行了,改成‘小孩自动教小孩’。”

毋庸讳言,时下的许多校长、老师在学生面前还做不到平易近人,总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高“生”一等的架势。其实,尊重是相互的,只有彼此尊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作为班主任老师,在学生面前尤其不应表现出“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因为身处花季的学生,心思往往比较细腻,如果老师有意无意地伤了他(她)的心,轻则会对你心存芥蒂,重则甚至会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而陶行知不愧为“万世师表”的大教育家,哪怕是对小学生的批评也会虚心接受,这种虚怀若谷的低位姿态值得今天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学习。只要老师肯放低姿态,真诚倾听,你对学生的尊重不仅不会有损师道尊严,反而会让你的形象更加高大,甚至会成为学生心中永恒的良师楷模。

善于“换位”,理解促进和谐

陶行知在育才学校当校长的时候,有些从外校转过来的学生把以前的坏毛病也带来了,他们张嘴就是骂人,抬手就是打人。陶行知看见后就写了一首题为《骂人》的小诗送给那些同学,并且在晨会上给全校同学念了这首诗,“你骂我,我骂你,骂来骂去,只是借别人的嘴巴骂自己。”小诗明白晓畅而有趣,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笑声刚落,即时有同学高声和道,“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只是借别人的手打自己。”同学们又是一阵笑,陶校长也连声称好,以后,同学们再有打人骂人的行为,旁边立即就会有人朗诵《骂人》《打人》。良好舆论的形成,对同学们的行为起着自觉的监督作用。同学们以后再也不骂人、打人了。

作为校长的陶行知没有呵斥,更没有惩戒,而是用一首小诗巧妙地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充分地体现了他的一贯主张:“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都说理解万岁,互相理解,不仅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更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还能促进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当前,学生、老师都不容易:学生抱怨压力大,情绪容易波动;而老师也吐槽工作辛苦,更希望得到理解。与其彼此抱怨,不妨学学陶行知,用换位的方式引导大家相互理解、彼此体谅,师生同心,共促和谐。

陶行知先生的师表高山仰止,他的思想博大精深。点滴感悟,挂一漏万。但我们这些普通的教师,若都能在陶先生思想的指引下,无私奉献,诲人不倦,那么,我们的学生将何其幸哉!

猜你喜欢
糖果陶行知小孩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四块糖果
四块糖果
陶行知教育名录
观察:糖果找不同
云小孩(上)
懒小孩
雨季里的糖果湖
绝对小孩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